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月骨摘除及豆状骨植入腕骨的应力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涛 杨志明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1996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为腕月骨摘除后,应用带蒂豆状骨植入与腕骨间融合术联合治疗腕月骨缺血性坏死,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选用10只离体上肢标本,在摘除月骨前、后及植入豆状骨以后,行舟骨-头状骨(scaphoid-capitate S... 目的:为腕月骨摘除后,应用带蒂豆状骨植入与腕骨间融合术联合治疗腕月骨缺血性坏死,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选用10只离体上肢标本,在摘除月骨前、后及植入豆状骨以后,行舟骨-头状骨(scaphoid-capitate S-C)融合及舟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 (scaphoid-trapzoid-trapezium S-T-T)融合,在持续缓慢加载下,采用电阻应变片测定各腕骨的应力。结果:(1)腕骨完整时,头状骨及月骨的应力最大;(2)月骨摘除后,腕骨的应力变化无一定规律性;(3)豆状骨植入后,豆状骨的应力最大;(4)行S-C或S-T-T融合后,豆状骨的应力减小。结论:实验结果证实,为了减少豆状骨植入后承受的应力,行局限性腕骨间融合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 月骨摘除 腕骨
原文传递
显微外科技术修复肌腱的实验研究——(二) 成人屈指肌腱血管密度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志明 黄富国 +3 位作者 裴福兴 项舟 张尚富 覃质斌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3期174-176,共3页
用5只截肢的新鲜上肢标本,用体视学方法,研究了45条屈指肌腱的血管密度。结果为:成人屈指肌腱血管体积比为0.45%,单位体积的血管长度为1.9,不同屈指肌腱血管密度无显著差异,同一屈指肌腱在鞘管区段血管密度较掌、腕、前臂段为低,经统... 用5只截肢的新鲜上肢标本,用体视学方法,研究了45条屈指肌腱的血管密度。结果为:成人屈指肌腱血管体积比为0.45%,单位体积的血管长度为1.9,不同屈指肌腱血管密度无显著差异,同一屈指肌腱在鞘管区段血管密度较掌、腕、前臂段为低,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指肌腱 血管密度 显微外科
下载PDF
生物粘合剂粘合神经的实验研究(初步报告)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志明 黄富国 +3 位作者 易林 张尚福 覃质彬 李俸媛 《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SCD 1990年第3期136-138,共3页
用Wistar大白鼠作实验动物,以入纤维蛋白元、凝血酶、钙、胶原制成粘合剂,将鼠坐骨神经切断后进行粘合修复,并与传统的缝合法修复作对照。从组织学观察发现,粘合法修复的神经,其神经外膜较完整,肉芽肿形成轻,髓鞘退变较少。与缝合法修... 用Wistar大白鼠作实验动物,以入纤维蛋白元、凝血酶、钙、胶原制成粘合剂,将鼠坐骨神经切断后进行粘合修复,并与传统的缝合法修复作对照。从组织学观察发现,粘合法修复的神经,其神经外膜较完整,肉芽肿形成轻,髓鞘退变较少。与缝合法修复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加用胶原的粘合组,虽可增加粘合强度,但增加了与周围组织的粘连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粘合剂 周围神经
原文传递
显微外科技术修复肌腱的实验研究——(三)屈趾肌腱游离移植与转移的比较研究
4
作者 黄富国 杨志明 裴福兴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2年第4期236-238,共3页
36只新西兰大白兔双前爪,行腱鞘区第2趾肌腱转移、第4趾游离肌腱移植,术后1、3、7、14、21、28天。对两种术式肌腱及缝合处行大体、组织学、血供、生化检查。结果显示肌腱随术后时限延长,粘连逐渐加重,胶原纤维于术后21天可见,肌腱愈合... 36只新西兰大白兔双前爪,行腱鞘区第2趾肌腱转移、第4趾游离肌腱移植,术后1、3、7、14、21、28天。对两种术式肌腱及缝合处行大体、组织学、血供、生化检查。结果显示肌腱随术后时限延长,粘连逐渐加重,胶原纤维于术后21天可见,肌腱愈合以外源形式为主;游离移植肌腱有部分退变。肌腱的再血管化能力低。转移肌腱组织的羟脯氨酸及氨基已糖均较正常肌腱低,较游离移植肌腱高。本实验表明:腱鞘区肌腱缺损,进行游离肌腱移植与肌腱转移对肌腱愈合均有影响,在组织学及生化方面,尤以游离肌腱移植为甚。这与腱鞘区肌腱的营养特性以及游离移植肌腱的营养更加贫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腱转移 显微外科手术 肌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