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I-Ⅱ型渗透陶瓷收缩率和弯曲强度测试 被引量:3
1
作者 王航 巢永烈 +1 位作者 廖运茂 孙俊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24-525,共2页
目的 测试 GI- 型渗透陶瓷收缩率和强度 ,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粉浆涂塑氧化铝 ,制作坯体 ,112 5℃烧结 2小时 ,再分为两组 ,分别在 112 5℃和 110 0℃下用玻璃渗透 6小时 ,完成 GI- 型渗透陶瓷试件。而后测试坯体和渗透陶... 目的 测试 GI- 型渗透陶瓷收缩率和强度 ,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粉浆涂塑氧化铝 ,制作坯体 ,112 5℃烧结 2小时 ,再分为两组 ,分别在 112 5℃和 110 0℃下用玻璃渗透 6小时 ,完成 GI- 型渗透陶瓷试件。而后测试坯体和渗透陶瓷的长度 ,计算收缩率 ,并用三点弯曲法测试渗透陶瓷强度。结果  112 5℃渗透的渗透陶瓷收缩率、强度及 Weibull模数分别为 0 .2 89± 0 .15 5 %、36 7.7± 76 .1MPa和 4.79;110 0℃渗透的渗透陶瓷分别为 0 .2 5 3± 0 .0 43%、377.5± 6 4.4MPa和 5 .5 2。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 .0 5 ) ,但两组渗透陶瓷强度与30 0 MPa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 (P<0 .0 5 )。结论 渗透陶瓷收缩完全可以隙料和石膏膨胀所补偿 ,其强度能满足全瓷桥核型材料的要求 ,可供制作全瓷冠桥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科陶瓷 渗透陶瓷 全瓷 收缩 强度
下载PDF
生物活性玻璃陶瓷修复下颌骨缺损远期超微结构及元素含量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文 王昌美 +2 位作者 王模堂 温玉明 廖运茂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00年第4期151-153,160,共4页
目的 :对2例下颌骨缺损区生物活性玻璃陶瓷 (bioactiveglassceramics,BGC)植入术后8、10年的临床疗效、植入BGC前后标本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及元素含量测定。方法 :将2例患者的BGC手术标本用戊二醛固定后 ,冷冻断裂形成自然断面 ,真空干... 目的 :对2例下颌骨缺损区生物活性玻璃陶瓷 (bioactiveglassceramics,BGC)植入术后8、10年的临床疗效、植入BGC前后标本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及元素含量测定。方法 :将2例患者的BGC手术标本用戊二醛固定后 ,冷冻断裂形成自然断面 ,真空干燥条件下喷金 ,以10年前留下的BGC为对照 ,作断面的扫描电镜观察 ,同时X线探针测定植入前后元素含量变化。结果 :BGC在尚有少量下颌骨支架残存或与自体骨复合移植时骨替代效果良好 ,但存在不能随颌骨同步生长发育的缺点 ,因而术后可导致面部外形畸形或咬合紊乱。大体标本及超微结构观察发现 ,骨组织可以完全长入10mm厚度的材料中 ,材料与颌骨外侧的板状骨几乎无明显界限 ,多数板状骨以钉突形式长入材料中。X线能谱元素分析发现 ,SiMg原子百分含量由植入前27.7 %降至植入后0.43 %或更低,Ca、P的原子百分含量由植入前的54.66 %和9.89 %分别上升至60.44 %和31.87 %以上 ,Ca/P原子个数接近正常骨组织。结论 :BGC复合自体骨植入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克服其脆性后有较大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活性玻璃陶瓷 电镜 骨缺损
下载PDF
晶化热处理对牙用玻璃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孙俊 陈新民 +1 位作者 赵云凤 廖运茂 《口腔材料器械杂志》 1999年第4期183-184,共2页
目的 探讨晶化热处理对牙用玻璃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 按不同晶化温度条件分组,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鉴定晶相,计算晶体含量,并采用三点弯曲法测定各组的抗弯强度和弹性模量。结果 该材料主晶相为四硅酸氟云母晶体(KMg_(2.5)Si_4O_(10)... 目的 探讨晶化热处理对牙用玻璃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 按不同晶化温度条件分组,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鉴定晶相,计算晶体含量,并采用三点弯曲法测定各组的抗弯强度和弹性模量。结果 该材料主晶相为四硅酸氟云母晶体(KMg_(2.5)Si_4O_(10)F_2),玻璃晶化后力学性能大大提高(P<0.05)。在830℃~950℃的晶化温度范围内,随晶化温度升高,结晶率和力学参数均不断增大,力学性能与结晶率存在相关关系。结论 晶化热处理能直接影响玻璃陶瓷的显微结构及其力学性能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玻璃陶瓷 晶化 结晶率 力学性能 牙科材料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