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力加压锁定钉板系统与空心拉力螺钉固定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比较 被引量:27
1
作者 胡家朗 李绍刚 +6 位作者 陈明 黄志平 周思远 王俊文 郑琼 李鲲 勘武生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1322-1329,共8页
目的比较股骨颈动力加压锁定钉板系统与空心拉力螺钉固定Pauwelsm型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选取7具人体股骨防腐标本,按照Pauwels角=70°将股骨颈锯断制成Pauwelsm型股骨颈骨折模型,使用传统空心拉力螺钉及股骨颈动力加... 目的比较股骨颈动力加压锁定钉板系统与空心拉力螺钉固定Pauwelsm型股骨颈骨折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选取7具人体股骨防腐标本,按照Pauwels角=70°将股骨颈锯断制成Pauwelsm型股骨颈骨折模型,使用传统空心拉力螺钉及股骨颈动力加压锁定钉板系统分别固定骨折(两种方法先选其一固定,而后拆除后再使用另一种方法固定);取股骨干中段截断,股骨干与水平面成750置于包埋模具内并固定在材料试验平台上,在股骨颈骨折线两边安装光学传感器;分别加载垂直、侧方及旋转载荷各三次,其中垂直及侧方设定最大载荷为400N,旋转载荷为2.5N·m,记录第三次垂直、侧方及旋转三种载荷下骨折断端间的滑动位移或相对角位移,计算两种内固定物对抗不同方式载荷的刚度值并进行对比。另外,将一名25岁健康男性志愿者的左侧股骨cT数据导入相应软件并制作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模型,同时将空心拉力螺钉及股骨颈动力加压锁定钉板系统材料属性进行赋值后最终制成骨折固定后的有限元模型,在静力载荷加载下进行有限元分析,测量兴趣部位应力值及骨折断端间移位值并进行对比。结果尸体标本测试在垂直、侧方及旋转载荷加载测试中,股骨颈动力加压锁定钉板系统组相应的刚度值分别为(3904±1148)N/mm,(4324±1234)N/mm和(11.45±4.95)N·m/°,而空心拉力螺钉组分别为(3020±1150)N/mm,(3020±854)N/mm和(6.53±4.83)N·m/°;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194,4.7694和2.9424;P=0.0347,0.0050和0.0423)。有限元分析显示在垂直静力载荷为600N的作用下,股骨颈动力加压锁定钉板系统固定时,股骨及螺钉上的最大应力值分别为:40.1MPa和126.4MPa,空心拉力螺钉固定时相应的应力值为:98.1MPa和145.5MPa,前者均小于后者;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骨折固定术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原文传递
新型股骨颈动力加压锁定钉板系统治疗股骨颈骨折 被引量:11
2
作者 胡家朗 李绍刚 +5 位作者 陈明 李鲲 徐敏超 王俊文 郑琼 勘武生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939-944,共6页
目的探讨新设计的股骨颈动力加压锁定钉板系统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骨科收治的47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男30例,女17例;年龄(26~68)岁,平均43.5岁。... 目的探讨新设计的股骨颈动力加压锁定钉板系统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骨科收治的47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男30例,女17例;年龄(26~68)岁,平均43.5岁。骨折按Pauwels分型:Ⅰ型24例,Ⅱ型16例,Ⅲ型7例。骨折移位程度按照Garden分型标准:Ⅱ型23例,Ⅲ型19例,Ⅳ型5例。所有患者均行骨折闭合或切开复位股骨颈动力加压锁定钉板系统内固定术,其中切开复位3例。术后记录骨折愈合时间、股骨头坏死和股骨颈短缩等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Harris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完整随访,随访时间(22~39)个月,平均29.7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9~15周,平均12.2周。股骨头坏死1例,股骨头坏死率2.1%。股骨颈短缩≤5 mm的6例,股骨颈短缩>5 mm且<10 mm的2例,总颈短缩发生率17.0%。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为77~98分,平均92.2分,其中优42例,良3例,中2例,优良率95.7%。结论新型股骨颈动力加压锁定钉板系统治疗股骨颈骨折疗效优良,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板 治疗效果
原文传递
影响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疗效、并发症、功能因素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舒冬平 李绍刚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6年第9期1033-1035,共3页
目的探讨影响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疗效、并发症、膝关节功能因素,以期提高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对术后疗效、并发症和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总结,对效果不满意者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胫骨平台骨... 目的探讨影响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疗效、并发症、膝关节功能因素,以期提高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对术后疗效、并发症和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总结,对效果不满意者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疗效优良率为64.46%、总有效率为83.47%,并发症发生率为25.62%;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62.81%,总有效率为71.07%;复位不佳、骨折塌陷≥5 mm、复杂骨折、膝周合并症、急诊手术、未植骨、未遵医嘱康复治疗是影响术后疗效、并发症、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疗效、并发症、膝关节功能恢复影响因素与受伤程度、手术时间、是否植骨、是否规范康复治疗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 骨折 疗效 膝关节 功能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后路SSPI治疗A型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9
4
作者 舒冬平 李绍刚 +2 位作者 邓汉华 彭勇骏 马兵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6年第5期526-528,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SSPI)治疗A型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6月收住我科的A型胸腰段骨折并接受SSPI治疗的患者73例,其中A1型36例,A2型6例,A3型31例,均经SSPI加强脊柱稳定性,观察患者... 目的探讨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SSPI)治疗A型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6月收住我科的A型胸腰段骨折并接受SSPI治疗的患者73例,其中A1型36例,A2型6例,A3型31例,均经SSPI加强脊柱稳定性,观察患者术前与术后伤椎的椎体前缘高度(AVH)和楔变角的改善情况,以评价临床疗效;术后随访2年,观察患者神经功能和疼痛程度改变情况。结果本组总体治疗效果良好,术后AVH和楔变角均有显著改善(P〈0.05);随访2年,患者神经功能和疼痛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 SSPI手术治疗A型胸腰椎段骨折效果良好,能起到纠正脊柱畸形,维持脊柱的稳定性的作用,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和改善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节段 椎弓根螺钉 固定 胸腰段 脊柱 骨折
下载PDF
经皮微创与传统切开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舒冬平 李绍刚 邓汉华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年第3期63-65,66,共4页
目的:比较分析经皮微创与传统切开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创手术组合传统手术组。其中微创组30例行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目的:比较分析经皮微创与传统切开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创手术组合传统手术组。其中微创组30例行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传统组30例行传统切开螺钉内固定术,分析比较围手术期参数、术前术后影像学指标及术后三次访视记录的腰背部疼痛(VAS)评分。结果: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及术后随访3月VAS评分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微创组明显优于传统组;而在术前、术后第1天、1月VAS评分,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等结果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组内术前术后各影像学指标等也有明显统计学差异,而两组之间比较却无明显差异。结论:与传统切开手术方式相比,经皮微创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在胸腰椎骨折的治疗上能取得与传统手术相同的固定效果,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手术治疗 微创技术
原文传递
后路全脊椎切除术后脊柱畸形患者主弯置钉情况对矫形效果的影响
6
作者 舒冬平 李绍刚 +3 位作者 王艳芳 邓汉华 彭勇骏 马兵 《临床骨科杂志》 2016年第1期27-30,共4页
目的探讨后路全脊椎切除术(PVCR)后脊柱畸形患者主弯置钉情况与矫形效果。方法对35例脊柱畸形患者行PVCR,术前根据X线检查将畸形主弯分为主弯上段、主弯中段、主弯下段,分别于手术前后测量主弯各段Cobb角,计算主弯各段贡献率,并统计主... 目的探讨后路全脊椎切除术(PVCR)后脊柱畸形患者主弯置钉情况与矫形效果。方法对35例脊柱畸形患者行PVCR,术前根据X线检查将畸形主弯分为主弯上段、主弯中段、主弯下段,分别于手术前后测量主弯各段Cobb角,计算主弯各段贡献率,并统计主弯置钉情况与矫形效果的关系。结果术后3个月患者主弯及主弯各段Cobb角均显著降低,与手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主弯中段矫正度、贡献率均显著高于主弯上段和主弯下段(P<0.001),主弯上段和主弯下段矫正度、贡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7例在切除脊椎相邻上下椎至少置入1枚椎弓根螺钉,置钉患者主弯中段矫正度为37.4°±9.7°,18例未置钉患者主弯中段矫正度为20.7°±6.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主弯中段对脊柱畸形矫正的贡献率最大,在切除脊椎的相邻上下椎体置入椎弓根螺钉对脊柱畸形的矫正、重建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畸形 后路全脊椎切除术 矫形效果 主弯 COBB角
下载PDF
经皮与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24
7
作者 金祺 周逸驰 +2 位作者 赵祖发 常见忠 孙承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91-1000,共10页
目的:系统评价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fixation,PPSF)与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mini-open Wiltse approach with pedicle screw fixation,MWPSF)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疗效,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目的:系统评价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fixation,PPSF)与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mini-open Wiltse approach with pedicle screw fixation,MWPSF)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疗效,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库(Wangfang Data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关于PPSF与MWPSF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自建库起至2020年3月。纳入文献包含下列参考指标中的两项以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椎体后凸角(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值(VBH)、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手术并发症例数。Meta分析采用Cochrane Library提供的Rev-Man 5.3软件进行。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3篇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14篇队列研究]、1057例患者,其中PPSF组519例,MWPSF组538例。MWPSF组手术时间较短[SMD=17.87,95%CI(11.60,24.15),P<0.05],术中透视次数较少[SMD=4.96,95%CI(4.29,5.63),P<0.05];末次随访时,MWPSF组Cobb角矫正较多[SMD=-7.56,95%CI(-10.61,-4.52),P<0.01],矫正丢失较少[SMD=1.76,95%CI(0.41,3.11),P=0.01],VBH矫正丢失较少[SMD=0.90,95%CI(0.30,1.51),P<0.05];PPSF组术中出血较少[SMD=-62.01,95%CI(-78.84,-45.18),P<0.05],术后1周VAS评分较低[SMD=-0.49,95%CI(-0.87,-0.11),P=0.01]。在末次随访时两组的VAS评分、Cobb角、VBH、ODI、手术并发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PSF和MWPSF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安全可靠,疗效一致。相较于MWPSF,PPSF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及术后恢复快的优点,但增加手术时间和医源性辐射,且后凸矫形能力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经皮入路 经肌间隙入路 椎弓根螺钉 META分析
下载PDF
改良TESSYS技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 被引量:12
8
作者 周逸驰 金祺 +1 位作者 常见忠 孙承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93-797,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TESSYS技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9月在我院行可视化椎间孔成形并保留后纵韧带的改良TESSYS技术治疗37例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3天、术后3... 目的探讨改良TESSYS技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9月在我院行可视化椎间孔成形并保留后纵韧带的改良TESSYS技术治疗37例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3天、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及末次随访MacNab标准的疗效。结果手术时间(107.1±9.5)min,术中出血量(22.0±5.2)ml。37例随访12~24个月,中位数18个月。疼痛VAS评分术后3天[(0.89±0.74)分]较术前[(7.32±1.27)分]明显降低(P=0.000),术后3个月[(0.22±0.42)分]继续降低(P=0.000),术后6个月[(0.19±0.40)分]与术后3个月无明显差异(P=0.711)。JOA评分和ODI术后3个月[(21.70±2.46)分、(15.51±4.41)%]较术前[(11.97±2.54)分、(74.29±7.95)%]明显改善(P=0.000),术后6个月[(23.86±1.84)分、(9.54±3.14)%]继续改善(P=0.000)。末次随访MacNab标准优34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97.3%(36/37)。结论改良TESSYS技术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具有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TESSYS技术 腰椎管狭窄症 老年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静脉麻醉联合局部麻醉用于高龄胸腰椎骨折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麻醉效果观察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沛 杜源 +2 位作者 王思迪 孙承军 金祺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11期1328-1332,共5页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静脉麻醉联合局部麻醉用于高龄(年龄≥80岁)胸腰椎骨折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行PKP的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36例,根据是否联合静脉麻醉分为静...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静脉麻醉联合局部麻醉用于高龄(年龄≥80岁)胸腰椎骨折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行PKP的高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36例,根据是否联合静脉麻醉分为静脉麻醉联合局部麻醉组(观察组)19例和局部麻醉组(对照组)17例。观察组术中采用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麻醉前10 min以0.5μg/kg负荷剂量静脉给药,并以0.4μg·kg^(-1)·h^(-1)维持剂量至手术结束;2组均采用1.0%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总量40 mL。记录2组手术时间和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的满意度评分,观察2组患者术前(T0)、局部麻醉时(T1)、穿刺入椎体时(T2)、球囊扩张时(T3)、注入骨水泥时(T4)、手术结束时(T5)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血氧饱和度(blood oxygen saturation,SpO2)、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记录2组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手术期疼痛管理满意度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MAP、HR、VAS评分变化趋势波动,观察组患者MAP、HR、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pO2时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2组均未发生心动过缓,血氧下降、血压波动等麻醉相关并发症。2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右美托咪定静脉麻醉联合局部麻醉为高龄PKP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案,能有效降低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 麻醉 静脉 麻醉 局部
下载PDF
切断腓肠肌内侧头的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 被引量:10
10
作者 赵祖发 于利 +3 位作者 汤欣 孙立众 高天虎 李长洲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24-728,共5页
目的 探讨切断腓肠肌内侧头的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6年9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创伤骨科采用切断腓肠肌内侧头的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7例胫骨... 目的 探讨切断腓肠肌内侧头的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6年9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创伤骨科采用切断腓肠肌内侧头的后内侧入路内固定治疗且随访资料完整的7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资料.男6例,女1例;年龄38 ~61岁,平均49.3岁.骨折按AO/OTA分型:41-B3.1型1例,41-B3.3型4例,41-C3.1型、41-C3.3型各1例;按三柱分型:三柱骨折3例,后柱合并内侧柱双柱骨折2例,单纯后柱骨折2例.后柱骨折形态:5例为后内柱劈裂合并后外柱塌陷骨折,2例为后内柱骨折;按Schatzker分型:Ⅳ型5例,Ⅴ型1例,Ⅵ型1例.术后参照Rasmussen标准评估骨折复位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系统评定膝关节功能,同时观察并记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术中探查后交叉韧带止点断裂1例,外侧半月板受损2例,均予修补,胫骨向外上脱位合并游离骨块脱入股骨髁外侧嵌顿1例.术后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重要血管、神经损伤.7例患者术后获8 ~12个月(平均11.4个月)随访,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2 ~16周,平均14.3周.术后Rasmussen复位评分平均为17.7分;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后倾角平均分别为9.5°、10.8°,内翻角平均分别为86.7°、87.3°.末次随访时HSS膝关节评分平均为91.4分,未发生明显复位丢失、内固定物松动、感染、畸形愈合等并发症.结论 切断腓肠肌内侧头的后内侧入路能很好地暴露整个胫骨平台后柱,有利于骨折解剖复位和内固定物的安置,无明显并发症发生,近期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后内侧入路 腓肠肌内侧头
原文传递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沛 杜源 +1 位作者 金祺 孙承军 《临床骨科杂志》 2022年第2期175-178,共4页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手术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758例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或经皮椎体成形术的OVCF患者资料,分析性别、年龄、骨折部位、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临床特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手术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758例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或经皮椎体成形术的OVCF患者资料,分析性别、年龄、骨折部位、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临床特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OVCF男女发病率比为1∶2.2。②年龄50~94(75.2±8.9)岁,70~79岁为好发年龄段。③758例患者共发生844个椎体骨折,其中胸椎377个(44.67%),腰椎467个(55.33%)。单节段椎体骨折677例(89.31%)。T_(11)~L_(2)椎体骨折582个(68.96%)。④90岁前各年龄段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总体随年龄的增加逐渐延长(增加),各年龄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段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VCF患者中70~79岁为好发年龄段,女性多于男性,T_(11)~L_(2)椎体为骨折好发部位,单节段椎体骨折最为多见,90岁以前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总体随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延长(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椎体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下载PDF
跟骨钉中钉与跗骨窦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12
作者 明晨 王承良 +1 位作者 郑凯夫 陈金武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1期60-64,共5页
目的 探讨钉中钉系统髓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华润武钢总医院住院治疗并获随访的80例SandersⅡ-Ⅲ型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髓内组(采用... 目的 探讨钉中钉系统髓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华润武钢总医院住院治疗并获随访的80例SandersⅡ-Ⅲ型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髓内组(采用钉中钉系统髓内固定治疗,40例)和钢板组(采用传统钢板内固定治疗,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影像学指标(跟骨B?hler角、Gissane角,跟骨宽度、高度和内外翻角度)、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评分、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髓内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少于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跟骨B?hler角、Gissane角、跟骨高度和内外翻角度较术前增加,跟骨宽度较术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以上影像学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组患者术后2 d的VAS评分低于钢板组,术后6个月的AOFAS评分和优良率高于钢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内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低于钢板组(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钉中钉系统髓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可恢复根骨的解剖结构,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术中失血量少、骨折愈合时间短、术后切口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钉中钉系统髓内固定 跗骨窦入路钢板内固定
下载PDF
海藻酸钠复合多能诱导干细胞修复椎间盘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逸驰 张丹 +2 位作者 张沛 金祺 孙承军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30-834,共5页
[目的]探讨海藻酸钠盐微球凝胶复合多能诱导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定向分化的髓核细胞对退变椎间盘修复作用。[方法]50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5组,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40只建立兔椎间盘退变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每组10... [目的]探讨海藻酸钠盐微球凝胶复合多能诱导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定向分化的髓核细胞对退变椎间盘修复作用。[方法]50只新西兰大白兔分为5组,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40只建立兔椎间盘退变模型,并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模型组不行治疗,材料组注射不含髓核细胞的海藻酸钠盐微球凝胶材料,细胞组注射诱导分化的髓核细胞,联合组注射IPS定向分化的髓核细胞与海藻酸钠盐微球凝胶材料复合物,治疗8周后,采用组织学Mankin评分评估各组椎间盘软骨退变情况;采用免疫组化分析各组椎间盘组织蛋白多糖、Ⅱ型胶原和MMP3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细胞组比较,联合组兔椎间盘软骨退变改善最显著,各组组织学评分分别为:对照组(1.27±0.19)分,模型组(19.43±3.48)分,材料组(18.59±4.01)分,细胞组(13.11±3.81)分,联合组(5.90±2.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细胞组比较,联合组兔椎间盘组织蛋白多糖和Ⅱ型胶原增加更显著,MMP3蛋白下调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藻酸钠盐微球凝胶复合IPS定向分化的髓核细胞可显著改善椎间盘内环境,促进退变椎间盘组织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能诱导干细胞 髓核细胞 海藻酸钠盐微球凝胶 椎间盘退变
原文传递
两种方法治疗膝前交叉韧带松弛的疗效比较
14
作者 王涛 王承良 +1 位作者 郑建银 陈金武 《临床骨科杂志》 2022年第5期648-652,共5页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联合射频挛缩与关节镜下单纯射频挛缩治疗ACL松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例ACL松弛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重建组(采用关节镜下ACL重建联合射频挛缩治疗,22例)和射频组(采用关节镜下单纯射频挛缩治...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重建联合射频挛缩与关节镜下单纯射频挛缩治疗ACL松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3例ACL松弛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重建组(采用关节镜下ACL重建联合射频挛缩治疗,22例)和射频组(采用关节镜下单纯射频挛缩治疗,21例)。记录膝关节活动度,采用Lachman试验和轴移试验评估膝关节稳定性,采用Lysholm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射频组随访时间8~24个月,重建组随访时间9~22个月。膝关节屈曲活动度射频组大于重建组(P<0.05)。Lysholm评分:两组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重建组末次随访高于术后3个月(P<0.05);射频组末次随访低于术后3个月(P<0.05);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重建组均高于射频组(P<0.05)。结论与单纯射频挛缩相比,关节镜下ACL重建联合射频挛缩治疗ACL松弛可以增加韧带张力和韧性,有利于韧带后期修复,有效降低韧带松弛和断裂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松弛 双极射频 电热固缩 交叉韧带重建
下载PDF
ModicⅡ型改变对经皮椎间孔镜术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逸驰 金祺 +1 位作者 常见忠 孙承军 《中国内镜杂志》 2021年第12期26-31,共6页
目的探讨Modic改变对经皮椎间孔镜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该科行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髓核切除术(PELD)的4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根据磁共振成像(MRI)示是否伴有Modic改变将其分为MC组与对照组,分析两... 目的探讨Modic改变对经皮椎间孔镜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该科行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髓核切除术(PELD)的4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根据磁共振成像(MRI)示是否伴有Modic改变将其分为MC组与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术后3 d、术后3和6个月的腰痛及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腰痛VAS评分、术前及术后腿痛VAS评分、术前ODI与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 d、术后3和6个月腰痛VAS评分MC组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3和6个月MC组JO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3和6个月MC组ODI均高于对照组(P<0.01),同时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6个月时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JOA评分及ODI均有改善(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术对伴随Modic改变(Ⅱ型)的LDH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是一种可靠、安全的治疗手段,但Modic改变会影响术后腰痛的缓解,针对此类患者需综合考虑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C改变 经皮椎间孔镜 腰椎间盘突出症 脊柱微创 疗效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辅助肩峰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Neer 3、4型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 被引量:3
16
作者 詹恋胜 陈金武 徐显志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6-11,共6页
目的观察3D打印技术辅助肩峰前外侧入路手术内固定治疗Neer 3、4型肱骨近端骨折(PH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肩峰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的Neer 3、4型PHF患者4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3D打印组23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 目的观察3D打印技术辅助肩峰前外侧入路手术内固定治疗Neer 3、4型肱骨近端骨折(PH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行肩峰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的Neer 3、4型PHF患者4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3D打印组23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解剖复位率、术后引流量。随访12个月,记录并比较2组肩关节Neer评分和肩关节功能评分(CMS)。结果3D打印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C臂机透视次数均短于或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打印组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12个月疼痛评分短于或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打印组术后3、12个月Neer评分及术后12个月肌力、日常活动和关节活动范围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3D打印组肱骨头丢失高度、肱骨头内翻角小于对照组,肱骨颈干角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打印组出现1例(4.35%)肱骨头坏死,对照组出现3例(15.00%)肱骨头坏死,其余患者骨折均愈合。结论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肩峰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Neer 3、4型PHF,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对肱骨近端血运的破坏,显著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Neer分型 肱骨近端骨折 肩峰前外侧入路 肩关节功能评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