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卵巢未成熟畸胎瘤继发腹膜黑变病临床病理观察 被引量:2
1
作者 范宜娟 陈荣 +2 位作者 杜光烨 章林培 杨滢瑜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0-192,共3页
目的探讨卵巢未成熟畸胎瘤继发腹膜黑变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腹膜黑变病临床、组织病理学、特殊染色、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患者女性,30岁。因"胆囊炎、胆石症"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巨检发现胆囊... 目的探讨卵巢未成熟畸胎瘤继发腹膜黑变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腹膜黑变病临床、组织病理学、特殊染色、免疫组化结果进行分析,并复习文献。结果患者女性,30岁。因"胆囊炎、胆石症"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巨检发现胆囊浆膜面黑色斑块。镜下见大量含黑色素细胞,排列成巢状及腺泡状,脱色素后,细胞清晰,胞质透明,核圆形及卵圆形。免疫组化示部分细胞CD68(+),部分细胞NSE、GFAP和S-100(+)。未经任何治疗,随访16个月,无任何症状。结论患者因卵巢未成熟畸胎瘤破裂继发腹膜黑变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熟畸胎瘤 腹膜黑变病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小剂量醋酸甲羟孕酮片对94例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的诊断性治疗效果 被引量:5
2
作者 林美娟 左万兴 +1 位作者 康永贞 章林培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178-180,共3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醋酸甲羟孕酮片诊断性治疗绝经后无阴道流血子宫内膜增厚的效果。方法将B超显示子宫内膜增厚(≥5 mm)者197例作为入选患者,其中94例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且无阴道流血但不能耐受诊刮术者作为对照组,行小剂量醋酸甲羟孕酮片... 目的探讨小剂量醋酸甲羟孕酮片诊断性治疗绝经后无阴道流血子宫内膜增厚的效果。方法将B超显示子宫内膜增厚(≥5 mm)者197例作为入选患者,其中94例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且无阴道流血但不能耐受诊刮术者作为对照组,行小剂量醋酸甲羟孕酮片诊断性治疗(4 mg,bid×10 d);余103例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者作为观察组,行分段诊刮术。患者于"月经"净后或诊刮术后3 d及3个月B超随访内膜厚度。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7.71±1.69)mm及(8.05±1.95)mm,P>0.05;观察组有58例(占61.70%)患者停药后有撤退性阴道出血,血止后3 d及3个月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3.24±1.02)mm及(3.06±0.51)mm,与给药前比较P均<0.05。对照组103例病理报告,绝经后正常子宫内膜52例(占50.49%),良性病变(单纯性内膜增生、内膜炎、内膜息肉、黏膜下肌瘤)42例(占40.78%),复杂性增生4例(占3.88%),不典型增生2例(占1.94%),恶性病变3例(占2.91%),诊刮术后3 d及3个月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3.42±1.85)mm及(3.20±0.51)mm,与术前比较P均<0.05。结论对绝经后子宫内膜增厚且无阴道流血而不能耐受诊刮手术者,使用小剂量醋酸甲羟孕酮片治疗是一种有效的诊断性治疗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甲羟孕酮片 绝经后 子宫内膜增厚 分段诊刮术
原文传递
左腹股沟淋巴结内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3
作者 范宜娟 李小强 +3 位作者 杜光烨 杨滢瑜 陈荣 章林培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9年第2期325-328,共4页
目的:探讨淋巴结内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腹股沟淋巴结内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随访,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镜下显示淋巴结结构破坏,细胞呈梭形、圆形、... 目的:探讨淋巴结内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腹股沟淋巴结内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随访,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镜下显示淋巴结结构破坏,细胞呈梭形、圆形、椭圆形,肿瘤细胞弥漫分布,异性型明显,可见核分裂象,经化疗后肿瘤内可见片状凝固性坏死。免疫表型:瘤细胞表达Vimentin、CD68和S-100蛋白。结论:淋巴结内指突状树突状细胞肉瘤是一种罕见的免疫辅助细胞恶性肿瘤。其诊断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染色,必要时电镜辅助诊断。应与滤泡树突细胞肉瘤、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肉瘤、恶性黑色素瘤、间变性梭形细胞癌及其他肉瘤鉴别。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化疗和(或)放疗,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肿瘤 指突状树突细胞肿瘤 淋巴结 免疫组化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黏液炎症性纤维母细胞肉瘤临床病理特点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滢瑜 范宜娟 +1 位作者 陈荣 章林培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9年第3期184-187,共4页
目的探讨黏液炎症性纤维母细胞肉瘤(MIF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学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四肢的MIFS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并文献复习。结果MIFS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多发于40~50岁,肿块位于肢端皮下组织,境界不清,生长缓... 目的探讨黏液炎症性纤维母细胞肉瘤(MIF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学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四肢的MIFS进行光镜观察和免疫组化标记,并文献复习。结果MIFS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多发于40~50岁,肿块位于肢端皮下组织,境界不清,生长缓慢,偶伴疼痛。镜检:病变呈多结节状,玻璃样和黏液样间质相间的背景中有大量急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病变中肿瘤细胞呈3种典型形态:梭形细胞、神经节样细胞或RS细胞样细胞和脂母细胞样细胞。免疫组化:瘤细胞vimentin、CD34弥漫(+),CD68和Mac387灶性(+),SMA、CK、HHF-35、S-100、CD30和CD15均(-)。结论MIFS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软组织肉瘤,瘤细胞由变异的纤维母细胞衍化而来。该瘤在局部呈侵袭性生长,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偶有转移。推荐局部扩大切除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黏液炎症性纤维母细胞肉瘤 免疫表型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近端型上皮样肉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范宜娟 杨滢瑜 +1 位作者 陈荣 章林培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9年第5期938-941,共4页
目的:探讨近端型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要点、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生物学行为。方法:分析3例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对其进行随访。结果:女2例,男1例。发病年龄24-34岁。位于头部2例,... 目的:探讨近端型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要点、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生物学行为。方法:分析3例上皮样肉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其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对其进行随访。结果:女2例,男1例。发病年龄24-34岁。位于头部2例,肩部1例。临床均表现为无痛性生长的单一结节状肿块。肿瘤细胞呈圆形、卵圆形及梭型,含有均质状嗜酸性胞质,细胞核空泡状,核仁明显,一个或多个,见肉芽肿样改变及出血囊性变。肿瘤细胞波形蛋白(Vimentin)、细胞角蛋白(AE1/AE3)、CD34阳性表达,上皮膜抗原(EMA)部分阳性表达。阴性表达的是CD31、FⅧ因子、Mac387、CD68、S-100蛋白、SMA、HMB-45、desmin、CD240。1例死于发病后14个月,1例于发病6个月后出现复发,另1例随访个5月无复发和转移。结论:近端型上皮样肉瘤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是:肿瘤细胞呈结节状分布,有上皮样结构,肿瘤细胞有弥漫性嗜酸性胞质,核大,空泡状,核仁明显,核分裂相多见。瘤细胞共同表达Vimentin、AE1/AE3、CD34,部分病例瘤细胞表达EMA;需与上皮样血管肉瘤、滑膜肉瘤、上皮样恶性神经鞘瘤鉴别诊断。其生物学行为高度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上皮样肉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透明细胞肉瘤4例病理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彩霞 章林培 +3 位作者 王晓 聂美楠 王桂梅 吕淑慧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2期5301-5303,共3页
目的:探讨透明细胞肉瘤(Clear Cell Sarcoma,CCS)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观察4例CCS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特征。结果:肿瘤发生在下肢3例、手指1例。组织学观察:肿瘤主要由胞质透明或淡伊红染的上皮样和短梭形细胞构成,被... 目的:探讨透明细胞肉瘤(Clear Cell Sarcoma,CCS)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观察4例CCS病理形态及免疫组化特征。结果:肿瘤发生在下肢3例、手指1例。组织学观察:肿瘤主要由胞质透明或淡伊红染的上皮样和短梭形细胞构成,被纤维组织分隔成巢状或条索状,核圆形或卵圆形,核仁明显,核分裂少见。1例见少量多核巨细胞。免疫组化标记:肿瘤细胞均表达HMB45、S-100蛋白及Vim。结论:CCS的诊断应结合临床与病理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检查有重要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瘤 透明细胞/病理学/诊断 诊断 鉴别 人类 病例报告[文献类型]
下载PDF
肾脏黏液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彩霞 章林培 +3 位作者 王晓 聂美楠 王桂梅 吕淑慧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1178-1179,共2页
肾脏黏液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a)是WHO(2004)肿瘤病理分类中新确定的一种罕见的低级别多形性上皮性肿瘤。近年有文献对该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超微结构及预后等方面进... 肾脏黏液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a)是WHO(2004)肿瘤病理分类中新确定的一种罕见的低级别多形性上皮性肿瘤。近年有文献对该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超微结构及预后等方面进行了描述,并对其不典型组织形态进行了探讨,我们报道1例MTSCCa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黏液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气管良性颗粒细胞瘤1例报道
8
作者 杨滢瑜 范宜娟 陈荣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9年第1期115-116,共2页
关键词 气管 颗粒细胞瘤
下载PDF
线性染色机在快速冷冻切片染色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1
9
作者 陈荣 范宜娟 +2 位作者 杨滢瑜 潘晓燕 汤芃芃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85-986,共2页
快速冷冻切片为外科在术中快速活检病理诊断提供有力帮助 [1] 。其可判别病变的性质(良性、交界性、恶性),为外科医师采取适当的手术方案提供依据。由于术中快速冷冻制片和诊断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延迟性诊断时有发生 [2] 。特别在快速... 快速冷冻切片为外科在术中快速活检病理诊断提供有力帮助 [1] 。其可判别病变的性质(良性、交界性、恶性),为外科医师采取适当的手术方案提供依据。由于术中快速冷冻制片和诊断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延迟性诊断时有发生 [2] 。特别在快速冷冻集中送检多例或是多部位时,有限的技术人员分身乏术。线性染色机以其稳定、高效、良好的染色效果逐渐代替了手工染色,解决了人员缺乏问题,提高快速冷冻切片的速度和质量。现将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染色机 快速冷冻 染色
下载PDF
梭形细胞嗜酸细胞瘤
10
作者 杨滢瑜 范宜娟 +1 位作者 陈荣 汤芃芃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2-109,共8页
目的总结梭形细胞嗜酸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与结果男性患者,59岁,主诉双眼视物模糊1年余伴反应迟钝、易疲劳;头部MRI显示鞍区占位性病变。组织学形态,肿瘤组织由梭形细胞构成,呈束状或不规... 目的总结梭形细胞嗜酸细胞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与结果男性患者,59岁,主诉双眼视物模糊1年余伴反应迟钝、易疲劳;头部MRI显示鞍区占位性病变。组织学形态,肿瘤组织由梭形细胞构成,呈束状或不规则排列,肿瘤细胞胞质丰富、呈嗜酸性颗粒样,胞核呈卵圆形或短梭形、无明显核分裂象,间质内可见散在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部分肿瘤细胞胞核甲状腺转录因子-1阳性,胞质抗线粒体抗体、S-100蛋白、半乳糖凝集素-3和波形蛋白阳性,Ki-67抗原标记指数约3%。最终病理诊断为(鞍区)梭形细胞嗜酸细胞瘤。患者术后2个月出现视力急剧下降,复查MRI显示鞍上占位性病变,遂予放射治疗。随访10个月,视力无好转,肿瘤无明显改变。结论梭形细胞嗜酸细胞瘤是临床罕见的发生于鞍区的肿瘤,属WHOⅠ级,应注意与发生于鞍区的其他肿瘤相鉴别,治疗以手术全切除为主,部分切除患者术后辅以放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瘤 嗜酸粒细胞 蝶鞍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
下载PDF
阑尾非何杰金淋巴瘤1例
11
作者 徐方元 秦少华 杨滢瑜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F0003-F0003,共1页
患者女,43岁,因下腹部痛20h,于2014年4月19日人院。腹痛呈持续性,伴恶心,无呕吐,无发热,有寒战。体格检验:体温36.7℃,血压120/80mmHg,神清,痛苦貌,心肺未见异常,腹平,中下腹压痛伴反跳痛,局部肌卫,腹部未及包块,移... 患者女,43岁,因下腹部痛20h,于2014年4月19日人院。腹痛呈持续性,伴恶心,无呕吐,无发热,有寒战。体格检验:体温36.7℃,血压120/80mmHg,神清,痛苦貌,心肺未见异常,腹平,中下腹压痛伴反跳痛,局部肌卫,腹部未及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结肠充气试验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何杰金淋巴瘤 阑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