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难以根治性切除大肝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二期切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俞武生 郭荣平 +4 位作者 石明 钟崇 韦玮 张亚奇 李锦清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09-713,共5页
【目的】探讨难以根治性切除的大肝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后手术切除的意义及疗效。【方法】分析143例难以根治性切除的大肝癌临床病理资料,其中68例经TACE治疗后二期切除(A组),75例未行术前TACE单纯切除(B组)。观察TACE前... 【目的】探讨难以根治性切除的大肝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后手术切除的意义及疗效。【方法】分析143例难以根治性切除的大肝癌临床病理资料,其中68例经TACE治疗后二期切除(A组),75例未行术前TACE单纯切除(B组)。观察TACE前后肿瘤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情况、癌残留率,以及两组病人的术后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结果】①A组经TACE后肿瘤有不同程度的缩小,且肿瘤坏死增多,周围子灶的检出率增加22.1%;肿瘤与周围脏器的粘连增加,而肿瘤包膜形成增多、癌残留率显著降低(P<0.05);②A组的术中出血量和肝门阻断时间均较B组有不同程度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严重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A组患者1、3、5年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为88.2%、53.0%、36.1%和65.7%、37.7%、30.4%;B组分别为68.8%、36.9%、25.1%和46.2%、24.4%、9.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TACE使难根治性切除大肝癌肿瘤缩小、包膜形成和癌残留减少,有效地提高大肝癌根治性切除率,延长实际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细胞 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肝切除术
下载PDF
肝细胞癌中全长型脾酪氨酸激酶的表达及其预后价值 被引量:7
2
作者 洪健 邹如海 +3 位作者 杨龙君 李斌奎 黄品助 元云飞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3-218,225,共7页
【目的】脾酪氨酸激酶(SYK)有两种蛋白异构体的存在,全长型SYK(L)和缩短型SYK(S),两者在恶性肿瘤中功能不同;肝癌中SYK(L)功能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定制的SYK(L)特异性多克隆抗体,检测其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SYK(L)表达与肝癌患... 【目的】脾酪氨酸激酶(SYK)有两种蛋白异构体的存在,全长型SYK(L)和缩短型SYK(S),两者在恶性肿瘤中功能不同;肝癌中SYK(L)功能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定制的SYK(L)特异性多克隆抗体,检测其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SYK(L)表达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关系。【方法】定制SYK(L)的特异性抗体,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62例肝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其癌旁肝组织SYK(L)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及患者术后生存的关系。【结果】定制SYK(L)抗体的特异性良好;肝癌组织中SYK(L)阳性率为64.8%(105/162),低于癌旁肝组织98.1%(159/162)(P<0.001);SYK(L)表达与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有无卫星结节和血管侵犯相关(P<0.05)。肿瘤中SYK(L)蛋白阳性表达肝癌患者的术后无复发生存与总体生存明显长于阴性表达者(P<0.001)。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显示,SYK(L)表达状态是肝癌患者无复发生存期与总体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P<0.001)。【结论】肝癌组织中SYK(L)蛋白表达减低,与肿瘤分化、侵袭转移和预后相关;SYK(L)可作为判断肝癌患者预后的有效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切除术 脾酪氨酸激酶(L) 多因素分析 预后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缺氧诱导人肝癌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陈泳花 陈东泰 +3 位作者 潘家浩 严俨 元云飞 曾维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9-236,共8页
【目的】通过建立肝癌细胞体外缺氧模型分析右美托咪定对缺氧诱导肝癌细胞作用效应的影响及其初步机制的探讨。【方法】人肝癌细胞株MHCC97H、SMCC7721分别使用化学(二氯化钴)及物理(1%O_2)这两种方法来建立缺氧状态下的肝癌细胞体外模... 【目的】通过建立肝癌细胞体外缺氧模型分析右美托咪定对缺氧诱导肝癌细胞作用效应的影响及其初步机制的探讨。【方法】人肝癌细胞株MHCC97H、SMCC7721分别使用化学(二氯化钴)及物理(1%O_2)这两种方法来建立缺氧状态下的肝癌细胞体外模型,均培养在含有或者没有100μmol/L的右美托咪定的培养基中。将以上处理的细胞进行细胞增殖实验、单克隆形成实验、小管形成实验来检测右美托咪定对缺氧条件培养的肝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及血管生成能力的影响,并同时使用western blot检测α2A、HIF-1a及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化学方法诱导的肝癌细胞缺氧可以加快肝癌细胞株MHCC97H、SMCC7721的增殖速度(二氯化钴组vs.对照组,MHCC97H和SMCC7721增殖效应分别为:第3天,142.2%和133.8%;第4天,134.7%和131.0%;第5天,133.5%和136.2%,均P<0.05),也诱导肝癌细胞的血管生成能力加强。而右美托咪定可抑制缺氧引起的肝癌细胞的增殖效应(联合组vs.二氯化钴组,MHCC97H和SMCC7721增殖效应分别为:第3天,55.7%vs 60.7%;第4天,46.9%vs 58.1%;第5天,46.4%vs 57.0%,均P<0.05),减弱肝癌细胞的血管生成能力。而使用物理方法建立的肝癌细胞体外缺氧模型同样得到一致的结果。另外Western blot结果发现右美托咪定可以下调缺氧诱导的肝癌细胞株MHCC97H、SMCC7721的α2A、HIF-1a及VEGF等蛋白的表达。【结论】缺氧可以加快肝癌细胞株MHCC97H、SMCC7721的增殖,同时诱导血管生成能力加强,右美托咪定则可能通过激活α2A肾上腺受体,下调HIF-1a及VEGF蛋白的表达来抑制缺氧诱导的肝癌细胞的作用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肝癌细胞 右美托咪定 缺氧 增殖 血管生成
下载PDF
多巴胺受体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及其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严俨 潘家浩 +3 位作者 陈东泰 陈泳花 元云飞 曾维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33-840,共8页
【目的】通过探讨多巴胺受体1(DRD1)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的表达,分析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初步探讨DRD1的激动剂SKF38393和拮抗剂SCH23390对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47例肝细胞... 【目的】通过探讨多巴胺受体1(DRD1)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的表达,分析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初步探讨DRD1的激动剂SKF38393和拮抗剂SCH23390对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47例肝细胞癌组织中DRD1蛋白的表达情况,通过统计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同时使用SKF38393和SCH23390分别作用于肝癌细胞Hep G2,利用细胞增殖实验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率的影响。【结果】在147例肝癌组织中DRD1阳性表达的有89例(6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DRD1在肝癌中高表达与乙肝表面抗原以及血管侵犯相关(P<0.05)。DRD1蛋白阳性表达的患者无复发生存期(P<0.05)与总生存期(P<0.001)明显较短。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揭示,DRD1表达水平是肝癌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期独立危险因素之一(P<0.05),且具有重要的预后预测价值。肝癌细胞Hep G2的细胞增殖实验结果表明SCH23390明显抑制HepG2增殖(P<0.05);SKF38393明显促进HepG2增殖(P<0.05)。【结论】DRD1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阳性与侵袭转移相关;DRD1可作为预测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分子标志物;DRD1可能与肝癌细胞的增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多巴胺受体1 肝癌细胞株HEPG2 COX多因素分析 预后 细胞增殖
下载PDF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在肝细胞癌中表达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3
5
作者 陈东泰 钟伟强 +4 位作者 邢蔚 黄洋 王美冰 元云飞 曾维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5-70,共6页
【目的】通过探讨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1)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35例肝细胞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NMDAR1蛋白的表达,... 【目的】通过探讨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1)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35例肝细胞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NMDAR1蛋白的表达,通过统计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结果】在135例肝癌组织中NMDAR1阳性表达的有107例(79.3%),且明显高于相应癌旁组织;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MDAR1在肝癌中高表达与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包膜、卫星结节和血管侵犯相关(P<0.05)。NMDAR1蛋白阳性表达的患者无复发生存期(P<0.05)与总生存期(P<0.001)明显较短。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揭示,NMDAR1表达水平是肝癌患者术后无复发生存期与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P<0.05),且具有重要的预后预测价值。【结论】NMDAR1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增加,且与肿瘤分化程度和侵袭转移相关;NMDAR1可作为预测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NMDAR1 肝切除术 COX多因素分析 预后
下载PDF
全长型脾酪氨酸激酶对肝细胞癌侵袭和转移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杨龙君 洪健 +3 位作者 廖亚帝 王莉 李斌奎 元云飞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肝癌组织中全长型脾酪氨酸激酶SYK(L)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分析、以及细胞学实验等方法,探讨SYK(L)对肝癌侵袭与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11例肝癌组织及其匹配癌旁肝组织中SYK(L...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肝癌组织中全长型脾酪氨酸激酶SYK(L)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分析、以及细胞学实验等方法,探讨SYK(L)对肝癌侵袭与转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11例肝癌组织及其匹配癌旁肝组织中SYK(L)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细胞学实验检测SYK(L)对肝癌细胞侵袭性的影响;并在临床标本中进一步验证SYK(L)与MMP9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211例肝癌组织中SYK(L)表达(41.2%,87/211)低于癌旁肝组织(92.4%,195/211)(P<0.001);肝癌SYK(L)表达与术前AFP水平(P=0.012)、肿瘤直径(P=0.034)、卫星结节(P=0.015)、血管侵犯(P=0.003)和细胞分化程度(P=0.005)相关。Transwell小室侵袭性实验提示SYK(L)可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能力,且半定量RT-PCR检测发现SYK(L)可下调MMP9和MMP2 mRNA的表达水平。在211例肝癌组织中,SYK(L)与MMP9表达存在显著负相关(r=-0.601,P<0.001)。【结论】肝癌中SYK(L)蛋白表达降低;SYK(L)可能通过抑制肝癌细胞的侵袭与转移,抑制肝癌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SYK(L) 侵袭 转移 基质金属蛋白酶
下载PDF
肝癌患者术前外周血甲胎蛋白mRNA检测与术后复发的关系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颖 石明 +5 位作者 张昌卿 胡业珠 叶永照 孙韻 邓玲 李锦清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6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患者的外周血中甲胎蛋白(AFP)mRNA的检测在肝癌术后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巢式PCR和TaqMan MGB探针法定量PCR技术,检测105例肝细胞癌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AFP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肝细胞癌患者术前...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患者的外周血中甲胎蛋白(AFP)mRNA的检测在肝癌术后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巢式PCR和TaqMan MGB探针法定量PCR技术,检测105例肝细胞癌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AFP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肝细胞癌患者术前外周血AFP mRNA的阳性率43.8%(46/105)高于健康对照10.0%(3/30),有显著性差异(P< 0.001)。术前血中AFP mRNA的表达与各项肿瘤侵袭性指标显著相关,包括肿瘤数目、大小、有无肉眼及镜下血管侵犯。AFP mRNA阴性患者1、2、3年生存率以及1、2、3年无瘤生存率均显著比AFP mRNA阳性患者术后高(两者均P=0.004)。多因素分析也指出术前外周血中是否表达AFP mRNA是预测术后复发的独立因素。[结论]肝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是否表达AFP mRNA与肿瘤侵袭性相关,对于预测术后复发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甲胎蛋白 MRNA 实时定量PCR
下载PDF
伴门静脉癌栓的肝癌手术预后相关基因的筛选
8
作者 邹如海 韩峰 +4 位作者 李安华 洪健 石明 Kam M. Hui 元云飞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2-347,共6页
【目的】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伴肉眼门静脉癌栓(PVTT)肝细胞癌患者的基因谱,并进一步分析筛选出的基因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40例伴有PVTT的肝癌根据术后中位生存期分为2组:长生存期组与短生存期组,采用全基因芯片技术和交叉检验重复... 【目的】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伴肉眼门静脉癌栓(PVTT)肝细胞癌患者的基因谱,并进一步分析筛选出的基因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40例伴有PVTT的肝癌根据术后中位生存期分为2组:长生存期组与短生存期组,采用全基因芯片技术和交叉检验重复抽样方法筛选出具有表达差异的基因谱,并进一步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验证筛选出的基因的临床意义。【结果】本研究共筛选出的10个表达差异显著的基因,包括AKR1C1、TARDBP、EIF4E、MFN1、SNRNP25、LOC55908、ARPP19、RORC、PEX11B和EGFR2,对伴有PVTT的肝癌术后长生存期患者的预测准确性达95%,特异性100%,假阳性率0。其中肝癌相关基因TD26(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ssociated-gene TD26)在长生存期组中表达明显上调(P<0.001),免疫组化染色验证TD26蛋白在长生存期组病例中表达显著高于短生存期组(P=0.016)。【结论】本研究筛选出的10个基因有可能作为伴有PVTT的肝细胞癌患者手术预后的预测指标;TD26在伴PVTT的肝癌术后长期生存患者中表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切除术 基因表达谱 肝癌相关基因TD26 预后
下载PDF
氟比洛芬在肝癌射频消融术麻醉中的应用
9
作者 黄婉 龙浴辉 +4 位作者 李毅 赖仁纯 王旭东 陈敏山 许梅曦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88-690,共3页
【目的】探讨肝癌射频术中应用氟比洛芬是否可以减少静脉麻醉导致的呼吸抑制的发生。【方法】选择射频治疗肝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K组和N组,每组各30例,其中K组术前15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50mg,N组术前15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两组均以... 【目的】探讨肝癌射频术中应用氟比洛芬是否可以减少静脉麻醉导致的呼吸抑制的发生。【方法】选择射频治疗肝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K组和N组,每组各30例,其中K组术前15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50mg,N组术前15min静脉注射生理盐水5mL,两组均以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微量泵维持麻醉。使记录术前、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后5min及患者术后苏醒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及呼吸频率,监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记录患者苏醒时间;记录出现术中体动、呼吸暂停的例数。【结果】瑞芬太尼用量K组[(0.22±0.03)mg]显著少于N组[(0.51±0.07)mg,P<0.01]。术中体动K组(2例)少于N组(7例),呼吸暂停N组(12例)显著大于K组(2例)。【结论】氟比洛芬可以减少肝癌射频术中瑞芬太尼的用量,降低呼吸抑制等副作用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凭静脉麻醉 射频消融 瑞芬太尼 氟比洛芬
下载PDF
肝动脉栓塞化疗不同化疗方案治疗不可切除肝癌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7
10
作者 石明 陈继安 +4 位作者 林小军 陈敏山 郭荣平 李升平 李锦清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13,共5页
目的: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不可切除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不同化疗方案对生存率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单用盐酸表柔比星与联用洛铂、丝裂霉素方案对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目的: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是不可切除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不同化疗方案对生存率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单用盐酸表柔比星与联用洛铂、丝裂霉素方案对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将肝功能良好的不可切除的大肝癌94例随机分为单药化疗组(盐酸表柔比星)、联合化疗组(联合洛铂、盐酸表柔比星、丝裂霉素),碘油化疗后使用明胶海绵阻断肿瘤供血血管。采用寿命表法计算累积生存率,Kaplan—Meier方法计算中位生存时间,Cox模型分析预后因素,并统计严重不良反应。结果:联合化疗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5.9个月,3、6、9、12、15、18个月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1%、79%、75%、61%、51%、31%;单药化疗组分别为5.0个月,78%、47%、35%、24%、24%、24%;两组中位生存时间(P=0.001),累计生存率(P=0.000)差异有显著性。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提示分组及门脉癌栓为独立预后因素。严重不良反应包括急性肾衰、Ⅲ度骨髓抑制和腹腔感染,经治疗后均康复出院,无治疗相关死亡率。结论: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功能良好、不可切除大肝癌应用盐酸表柔比星联用洛铂、丝裂霉素优于单用盐酸表柔比星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栓塞化疗 化疗方案 随机对照试验 生存率分析
下载PDF
27例混合型肝癌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夏振中 林小军 +1 位作者 劳向明 陈敏山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801-803,807,共4页
目的:分析混合型肝癌的来源、临床特点、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1988年2月至2003年3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手术切除的经病理证实为混合型肝癌的27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以及预后,选取性别、年... 目的:分析混合型肝癌的来源、临床特点、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1988年2月至2003年3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手术切除的经病理证实为混合型肝癌的27例患者被纳入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诊断、治疗以及预后,选取性别、年龄、是否伴乙型肝炎病毒感染、AFP、肿瘤大小、是否有播散结节、是否伴肉眼癌栓、是否侵犯临近器官、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是否有远处转移等指标并复习相关文献资料以分析其特点:查取患者的随访资料,对有完整随访的病例利用SPSS13.0软件运用Kaplan 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结果:27例混合型肝癌患者无一例术前被准确诊断。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9岁(27~76岁);男性居多(19例,70.4%);乙肝表面抗原阳性14例(63.6%);术前AFP阳性(〉25ng/ml)13例(48.1%);肿瘤直径≤5.0cm 3例(11.1%),5.1~10.0cm18例(66.7%),〉10.0cm 6例(22.2%);术中发现有播散结节8例(30.8%);术中发现肉眼癌栓4例(15.4%);肿瘤侵犯周围器官6例(22.2%);淋巴结转移5例(19.2%);远处转移2例(7.7%)。27例患者中16例有完整随访资料,16例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31.3%、18.8%、6.3%。结论:混合型肝癌术前诊断困难,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治疗以外科切除为主,明确诊断依靠病理学检查,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混合型肝癌 诊断 预后
下载PDF
凋亡及血管生成因子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12
作者 郭荣平 钟崇 +4 位作者 石明 张昌卿 韦玮 张亚奇 李锦清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1626-1630,共5页
目的研究部分凋亡及血管生成因子在肝细胞肝癌(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0例肝癌标本中p53、Survivin、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肝癌术后复发的关系。... 目的研究部分凋亡及血管生成因子在肝细胞肝癌(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0例肝癌标本中p53、Survivin、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肝癌术后复发的关系。结果p53、Survivin、MMP-2、MMP-9及VEGF的阳性率分别为33·3%、51·1%、60·0%、37·8%及76·7%。经相关性分析,VEGF与MMP-2、VEGF与MMP-9的表达呈正相关;MMP-2、MMP-9及VEGF与术后复发呈正相关(P<0·05)。MMP-2阴性组的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显著高于MMP-2阳性组中的相应指标(P<0·05),MMP-9和VEGF中亦发现类似结果。多因素分析发现术前播散结节、镜下微转移灶、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以及VEGF和MMP-9的表达水平是肝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53和Survivin与肝癌术后复发无关;MMPs和VEGF与肝癌术后复发相关,可用于评价术后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复发 凋亡 血管生成
原文传递
上皮性卵巢癌肝转移的治疗及预后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3
作者 黄亮 刘继红 +1 位作者 元云飞 李斌奎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08年第6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肝转移的治疗方法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3月至2005年4月我院治疗的32例上皮性卵巢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病理类型、肝转移瘤情况、有无其它他部位转移、治疗方案及生存期等。...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肝转移的治疗方法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3月至2005年4月我院治疗的32例上皮性卵巢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病理类型、肝转移瘤情况、有无其它他部位转移、治疗方案及生存期等。根据随访结果计算生存率,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32例上皮性卵巢癌肝转移患者总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1个月,1、3和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3.6%、30.2%和9.0%。其中浆液性上皮性卵巢癌19例,中位生存时间为38个月,而非浆液性上皮性卵巢癌13例,中位生存时间仅为8个月(P<0.05);单纯肝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7个月,而肝脏转移合并其他部位转移(腹腔、肺部、淋巴结、骨等)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仅为10个月(P<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病理类型、治疗方案、肝内转移灶数目和部位、有无合并它处转移、肝转移后的全身化疗与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合并它处转移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浆液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单纯肝转移后通过积极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肝转移瘤 治疗 预后
原文传递
CIP2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4
作者 游经宏 周凯 +4 位作者 黄品助 邱际亮 李斌奎 洪健 元云飞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8-252,共5页
目的检测CIP2AmRN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半定量RT-PCR检测4株人肝癌细胞系、1株永生化肝细胞系以及120例肝细胞癌组织、癌旁肝组织和20例正常无肝硬化肝组织中CIP2AmRNA的表达,并结合肝癌临... 目的检测CIP2AmRNA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半定量RT-PCR检测4株人肝癌细胞系、1株永生化肝细胞系以及120例肝细胞癌组织、癌旁肝组织和20例正常无肝硬化肝组织中CIP2AmRNA的表达,并结合肝癌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CIP2AmRNA在人肝癌细胞系Hep—G2、MHCC-97H、SMMC-7721、BEL-7402中均表达,而在永生化肝细胞系L-02中无表达。CIP2AmRNA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率(78.3%)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28.3%)和正常无肝硬化肝组织(5.0%)(P〈0.01)。肝癌组织CIP2AmRNA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病理分级和TNM分期相关(P〈0.05)。肝癌组织中CIP2AmRNA阳性组和阴性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4.5%和65.1%,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30.1%和5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IP2AmRNA在肝癌细胞系及肝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在肝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以作为预后预测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肝癌细胞系 CIP2A RT—PCR
原文传递
放射联合Sorafenib对肝癌细胞的不同时效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巧巧 刘孟忠 +1 位作者 王莉 李锦清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46-651,680,共7页
【目的】在人肝癌细胞中观察放射联合Sorafenib对细胞生长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途径。【方法】选择人肝癌SMMC-7721和BEL-7402细胞株,分为单纯放射组(IR)、放射前30min联合Sorafenib组(IR+S-pre)和放射24h后联合Sorafenib组(IR+S-post)... 【目的】在人肝癌细胞中观察放射联合Sorafenib对细胞生长的作用,并探讨其作用途径。【方法】选择人肝癌SMMC-7721和BEL-7402细胞株,分为单纯放射组(IR)、放射前30min联合Sorafenib组(IR+S-pre)和放射24h后联合Sorafenib组(IR+S-post)。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照射后细胞克隆形成率,绘制细胞存活曲线并计算放射增敏比;细胞增殖抑制实验检测6Gy照射后第1、2、3、4、5、6d细胞增殖情况;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照射后DNA损伤阳性细胞比例;流式细胞仪检测放射后细胞凋亡比例。【结果】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IR+S-pre放射后细胞克隆形成增加,放射增敏比在SMMC-7721和BEL-7402细胞中分别为0.78和0.88;而IR+S-post放射后细胞克隆形成减少,放射增敏比在SMMC-7721和BEL-7402细胞中分别为1.43和1.23。细胞增殖抑制实验显示IR+S-pre与IR放射后细胞增殖抑制率相似,而IR+S-post放射后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提高。Sorafenib在SMMC-7721与BEL-7402中均有诱导细胞凋亡作用。IR+S-pre在放射后24h细胞凋亡比例明显增高[IRvsIR+S-pre:(6.1±1.0)%vs(18.3±2.0)%(SMMC-7721),(8.2±2.1)%vs(17.0±2.4)%(BEL-7402),P<0.001]。IR+S-post在放射后48h细胞凋亡比例明显增高,[IRvsIR+S-post分为(6.9±2.0)%vs(15.9±1.8)%(SMCC-7721),(8.0±1.5)%vs(14.2±2.5)%(BEL-7402),P<0.05]。放射后30min,IR+S-pre与IR的DNA受损阳性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放射后6hIR+S-pre的DNA受损阳性细胞残留比例明显下降[IRvsIR+S-pre:(59.9±2.4)%vs(23.8±2.9)%(SMMC-7721),(46.4±3.8)%vs(25.0±3.0)%(BEL-7402),P<0.001]。【结论】放射联合Sorafenib对肝癌细胞作用具有明显时效性,放射24h后联合Sorafenib增加放射引起的细胞克隆性生长抑制和增殖抑制,而放射前30min联合Sorafenib作用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放射 索拉非尼 凋亡 DNA损伤修复
下载PDF
NADPH氧化酶DUOX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4
16
作者 卢灿亮 黄品助 +5 位作者 李斌奎 洪健 黄亮 王莉 张颖 元云飞 《中华普通外科学文献(电子版)》 2010年第1期8-12,共5页
目的探讨NADPH氧化酶DUOX1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7株人HCC细胞系及1株人正常肝细胞系、30例正常肝组织及103例肝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⒚RT-PCR的方法研究DUOX1 mRNA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 目的探讨NADPH氧化酶DUOX1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7株人HCC细胞系及1株人正常肝细胞系、30例正常肝组织及103例肝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⒚RT-PCR的方法研究DUOX1 mRNA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DUOX1 mRNA在MHCC-97H、MHCC-97L及BEL7402细胞系中表达,在HepG2、Hep3B、SMMC-7721、Chang liver和LO2中无表达。30例正常肝组织中均无表达。在肝癌和癌旁肝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3.4%(55/103)和14.5%(15/103),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统计分析提示肝癌组织中DUOX1 mRNA表达状态与性别、年龄、有无卫星结节及术前AFP水平相关。单因素分析提示影响肝癌术后总体生存率的因素为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有无卫星结节、有无门静脉癌栓、TNM分级以及DUOX1 mRNA表达状态。多因素分析提示影响肝癌术后总体生存率的因素为肿瘤直径、有无门静脉癌栓及DUOX1 mRNA表达状态。结论肝癌组织DUOX1 mRNA表达状态是肝癌术后总体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DUOX1基因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DPH氧化酶 肝细胞癌 预后 DUOX1
原文传递
48例复发性肝细胞癌再次切除术后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小菁 周凯 +4 位作者 李斌奎 黄亮 李锦清 张亚奇 元云飞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6-100,共5页
目的:分析复发性肝细胞癌行再次切除术后的疗效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江西省人民医院1995年7月至2003年7月48例复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行再次肝切除术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原发肿瘤和复... 目的:分析复发性肝细胞癌行再次切除术后的疗效和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江西省人民医院1995年7月至2003年7月48例复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行再次肝切除术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原发肿瘤和复发肿瘤的病理学特征、再次肝切除术前全身状况、复发的出现时间及生存期等,根据随访结果计算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并作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48例患者再次切除术后中位生存时间36.3个月,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1.3%、45.8%、27.1%,1、3、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0.8%、25.0%、16.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原发肿瘤TNM分期、原发肿瘤伴血管侵犯、复发间隔时间、复发肿瘤大小、复发肿瘤TNM分期、复发肿瘤伴血管侵犯影响再切除术后累积生存率;复发间隔时间、原发肿瘤TNM分期、复发肿瘤大小、复发肿瘤有无血管侵犯、复发肿瘤病理分级和AFP水平影响再切除术后无瘤生存率。多因素分析显示:复发间隔时间、复发肿瘤TNM分期是影响复发性肝癌再切除术后累积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复发间隔时间、复发肿瘤大小是影响其无瘤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内复发间隔时间短(≤24个月)、复发肿瘤直径>5cm、复发肿瘤TNM分期越晚,提示再次切除术后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复发 再切除 预后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7和白细胞介素-6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金野 李书红 +2 位作者 王俊 林国和 李升平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3-246,共4页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白细胞介素-17(IL一17)和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染色法检测69例ICC肿瘤组织和63例癌旁组织IL—17和IL-6的表达,分析两者的关系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白细胞介素-17(IL一17)和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染色法检测69例ICC肿瘤组织和63例癌旁组织IL—17和IL-6的表达,分析两者的关系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肿瘤和癌旁组织中IL.17^+细胞密度中位值分别为36.0/HP(每高倍视野)和8.0/HP;肿瘤组织IL-17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IL-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9%和75.0%;IL-17和IL-6的表达呈正相关(r=0.256,P〈0.05);肿瘤组织IL-17低表达组术后生存时间较长(P〈0.01),Cox多因素分析提示肿瘤组织IL-17表达水平(HR=2.462,P〈0.05)是ICC患者术后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ICC肿瘤组织IL.17表达与IL-6表达呈正相关,与ICC患者术后生存呈负相关,可作为预测患者预后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细胞癌 白细胞介素-17 白细胞介素-6 预后
原文传递
大鼠肝内胆管癌发生发展与调节性T细胞动态变化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谨 李升平 +4 位作者 王俊 彭启全 徐立 梁哲昭 林国和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594-1596,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外周血、脾脏、肝肿瘤组织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动态变化与肝内胆管癌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实验组大鼠40只,每H饮用0.03%硫代乙酰胺溶液,对照组大鼠40只,正常饮水。自诱癌第10周起至第24周,每隔2周处... 目的探讨大鼠外周血、脾脏、肝肿瘤组织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动态变化与肝内胆管癌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实验组大鼠40只,每H饮用0.03%硫代乙酰胺溶液,对照组大鼠40只,正常饮水。自诱癌第10周起至第24周,每隔2周处死实验组及对照组大鼠各5只,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脾脏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内Foxp3蛋白表达。结果(1)在诱癌的过程中,大鼠肝脏依次发生以胆管腺体增生(12~14周),重度不典型增生(16周),浸润性癌(18~24周)为主的病理变化。(2)自诱癌第14周起,大鼠外周血Treg占CD4+T细胞比例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25±0.64)%和(3.76±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Treg比例之后逐渐升高,到18周时到高峰,为(6.18±0.64)%,此后开始下降。大鼠脾脏中Treg占CD4+T细胞比例诱癌第18周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22±1.20)%和(3.30±0.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reg比例第20周时达到高峰(8.54±0.36)%。(3)实验组大鼠肝肿瘤组织、癌旁肝组织Treg在18周时较对照组升高(P〈0.05),且随着肿瘤的进展持续升高。结论外周血、脾脏Treg参与肝内胆管癌良性病变到恶性病变转变的这一过程,与肿瘤的发生有关,肿瘤微环境内Treg浸润水平与肿瘤进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模型 动物 T细胞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肝癌体外化学药物敏感性试验及结果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许慕明 林佳锐 郭荣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第12期12-14,共3页
目的测定肝细胞性肝癌组织对常用化疗药的敏感性,探讨肝癌组织多药耐药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胆科行肝癌切除术的100例患者标本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实验,测定目前常用8种化疗药的抑... 目的测定肝细胞性肝癌组织对常用化疗药的敏感性,探讨肝癌组织多药耐药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胆科行肝癌切除术的100例患者标本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实验,测定目前常用8种化疗药的抑瘤率,包括紫杉醇、开普拓、卡铂、丝裂霉素C、氟脲苷、亚砷酸、表阿霉素和吉西他滨;将患者分为2组:多药耐药组(敏感药物<4种)与非多药耐药组(敏感药物≥4种),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肝内多病灶数与癌组织耐药数的相关性。结果化疗药物对肝癌组织的抑瘤率从高到低为紫杉醇、开普拓、卡铂、丝裂霉素C、氟脲苷、亚砷酸、表阿霉素和吉西他滨,分别为60%,44%,41%,39%,37%,29%,24%及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肝内多病灶情况存在显著差异;肝内多病灶数与癌组织耐药数正相关。结论常用化疗药物对肝细胞性肝癌组织的敏感度最高为紫杉醇。肝内多病灶的患者更易发生耐药,而且病灶数目越多耐药数目就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药敏实验 肝细胞性肝癌 紫杉醇 肝内多病灶 多药耐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