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写得怎样:关于作品的文学评价——重读《创业史》并以其为例 |
刘纳
|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71
|
|
2
|
论“语义指向” |
沈开木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996 |
42
|
|
3
|
试论语义指向分析的原则和方法 |
周国光
|
《语言科学》
|
2006 |
42
|
|
4
|
小说人称的叙述功能 |
黄希云
|
《外国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40
|
|
5
|
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探析 |
陈斯拉
|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43
|
|
6
|
大数据时代提升教师数据智慧研究 |
王萍
|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44
|
|
7
|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艺术 |
林倩婷
|
《教育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43
|
|
8
|
数据驱动决策系统:大数据时代美国学校改进的有力工具 |
王萍
傅泽禄
|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40
|
|
9
|
“程度副词+名词”是当前汉语运用中值得注意的一种现象 |
王小莘
张舸
|
《语言文字应用》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32
|
|
10
|
基于情境感知的智慧课堂动态生成性数据采集方法与模型 |
王冬青
韩后
邱美玲
凌海燕
|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34
|
|
11
|
语义场的结构和类型 |
周国光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8
|
|
12
|
面向21世纪的自我管理教育 |
凌逾
|
《青年探索》
|
1999 |
26
|
|
13
|
跨媒介叙事刍议 |
凌逾
|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31
|
|
14
|
基于智慧课堂动态生成性数据的交互可视化分析机制研究 |
王冬青
韩后
邱美玲
凌海燕
刘欢
|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29
|
|
15
|
论五言诗的起源——从“诗言志”、“诗缘情”的差异说起 |
戴伟华
|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8
|
|
16
|
中西文学作品中花园意象的审美意蕴比较 |
咸立强
|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
2006 |
25
|
|
17
|
语言的经济性原则在汉语中的体现 |
陈淑美
|
《韶关学院学报》
|
2008 |
23
|
|
18
|
广东茂名粤语小称综论 |
邵慧君
|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23
|
|
19
|
括号悖论和“的X”的语感——“以‘的’为核心的DP结构”疑难求解 |
周国光
|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24
|
|
20
|
介词“于”的起源 |
张玉金
|
《汉语学报》
|
2009 |
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