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4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五大发展理念的多维审视 被引量:96
1
作者 陈金龙 《思想理论教育》 CSSCI 2016年第1期4-8,共5页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各有其独特的内涵,分别聚焦发展动力问题、发展不平衡问题、人与自然关系和谐问题、发展内外联动问题、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五大发展理念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目标导向与...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各有其独特的内涵,分别聚焦发展动力问题、发展不平衡问题、人与自然关系和谐问题、发展内外联动问题、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五大发展理念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的结合、立足国内和全球视野的统筹、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五大发展理念实现了发展观念的变革,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既有利于国家形象的建构,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与执政水平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大发展理念 创新发展 协调发展 绿色发展 开放发展 共享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原文传递
关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83
2
作者 陈金龙 《思想理论教育》 CSSCI 2017年第12期4-9,共6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有其理论渊源、实践基础和时代背景,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明确的主题和核心内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也是其有机组成部分。习近平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有其理论渊源、实践基础和时代背景,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明确的主题和核心内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也是其有机组成部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深厚的人民情怀、睿智的辩证精神、开阔的国际视野,彰显了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特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与人类思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体系 特征 地位
原文传递
启蒙理性及现代性:马克思的批判性重构 被引量:62
3
作者 刘同舫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23,202,共20页
反思和批判启蒙理性是启蒙本身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现代人制衡启蒙神话及现代性危机的重要力量,是全球化时代政治哲学发展的一个重大理论主题。对启蒙理性的反思和批判需要从外在的社会历史发展角度及内在的思想史视域来加以把握、检... 反思和批判启蒙理性是启蒙本身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现代人制衡启蒙神话及现代性危机的重要力量,是全球化时代政治哲学发展的一个重大理论主题。对启蒙理性的反思和批判需要从外在的社会历史发展角度及内在的思想史视域来加以把握、检审,在充分肯定启蒙理性及现代性成就的同时,正视其自身的内在矛盾,揭示其所导致的社会危机,并梳理、反思和借鉴后现代主义对启蒙理性及现代性的否定性批判,以此为启蒙理性及现代性危机提供更有深度与广度的解决路径。马克思把对启蒙理性及现代性的批判转化为对资本逻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性重构,把对启蒙理性及现代性种种弊端的克服转化为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超越,将启蒙理性批判主题推向制高点,为现代社会向更高形态的发展找寻到方向和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启蒙理性 现代性 后现代性 资本逻辑
原文传递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生成、特质与价值 被引量:55
4
作者 陈金龙 《中国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6-21,204,共7页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两个结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过程中生成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蕴含中华民族传统文明的突出特性,又具有新时代的文明特质。
关键词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生成 特质 价值
原文传递
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思维方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 被引量:55
5
作者 陈金龙 《思想理论教育》 CSSCI 2019年第4期4-8,共5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蕴含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战略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历史思维。思想政治理论课根本任务、战略地位的界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关键在党的定位,是战...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蕴含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战略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历史思维。思想政治理论课根本任务、战略地位的界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关键在党的定位,是战略思维的表达;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循序渐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素养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大格局的建构,是系统思维的诠释;"八个统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思维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现状的把握,是辩证思维的运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定位,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思路,是创新思维的演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历史经验的总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历史视野的厘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历史资源的运用,是历史思维的投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思想政治理论课 思维方法
原文传递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四重意蕴 被引量:42
6
作者 陈金龙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11,254,共8页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目标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开出的文明之花、结出的文明之果,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规定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特点,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入手才能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形成。中华民...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目标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开出的文明之花、结出的文明之果,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规定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特点,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入手才能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形成。中华民族历史上的辉煌是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是中华文明的复兴,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和追求。人类文明新形态既是超越西方资本主义的文明形态,也是超越传统社会主义的文明形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明创造,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新样态、新模式。人类文明新形态蕴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需要的核心价值理念、世界交往规则和文明交流互鉴原则,人类文明新形态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新形态 理论意蕴 实践价值
下载PDF
认同视阈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 被引量:41
7
作者 苏泽宇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5-70,共6页
作为生发于中华民族实体之上的观念形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本质上是一种国族身份认同意识,指谓中华各民族在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于历史记忆、政治制度、利益关系、价值信仰、社会交往等层面所形成的综合性集体认同。在认同视阈下... 作为生发于中华民族实体之上的观念形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本质上是一种国族身份认同意识,指谓中华各民族在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于历史记忆、政治制度、利益关系、价值信仰、社会交往等层面所形成的综合性集体认同。在认同视阈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兼容、疏导并贯通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推进实现国家凝聚统一、民族平等团结、社会繁荣发展的价值旨归。通过历史记忆激发政治认同的培育机制,运用“民族—文化认同”固基“国家—政治认同”的涵养机制,在此基础上,完善竞争与共享相统一的利益认同机制、主导与多元共生的价值认同机制、同一性强化的交往认同机制,导引从历史认同、政治认同、文化认同、利益认同、交往认同等维度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认同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建构
下载PDF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38
8
作者 陈金龙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5期5-10,150,共7页
文明形态是文明的类型划分,也是文明发展成熟的标志。每一种文明形态有其独特内涵和品质也有其独特地位和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中的讲话提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概念,这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话语革命。人类... 文明形态是文明的类型划分,也是文明发展成熟的标志。每一种文明形态有其独特内涵和品质也有其独特地位和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中的讲话提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概念,这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话语革命。人类文明新形态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人民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的主体,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同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追求。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协调发展的文明形态,文明系统内部关系的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传统与现代关系的协调,是人类文明新形态协调性的主要体现。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以和平方式创造的,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给世界提供发展机遇。人类文明新形态充分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统一和共同趋向,遵循了人类文明发展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新形态 人民中心 协调发展 和平发展 文明发展规律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的建构 被引量:32
9
作者 陈金龙 《思想理论教育》 CSSCI 2015年第3期9-12,共4页
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话语体系,关键在于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是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回应国际社会对中国批评质疑的需要,也是创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彰显中国特色社会... 建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话语体系,关键在于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是提升中国国际地位、回应国际社会对中国批评质疑的需要,也是创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世界意义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受实践检验,基本内涵已经明晰,话语传播的技术条件已经具备,赢得了国际社会认同,这是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的基础。坚定"三个自信"和强化话语自觉,深化学理研究,既面向国际,又破除对西方的话语崇拜,借助多途径传播,是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权的基本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话语权 学术话语权 国际认同
原文传递
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由来、特征与价值 被引量:32
10
作者 陈金龙 蒋先寒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5,共5页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实质上是文明形态演进的历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题,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追求。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基于中国国情、时代特征和...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实质上是文明形态演进的历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题,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追求。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基于中国国情、时代特征和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建构起来的文明形态,以人民为中心、协调发展、和平发展,既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充分借鉴人类文明成果,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主要特征。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新样态,既有利于摆脱“西方文明中心论”给中国带来的话语困境,也有助于坚定“四个自信”,无论对于中华文明发展还是对于世界文明发展,都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文明新形态 由来 特征 价值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在联系 被引量:30
11
作者 陈金龙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26-32,154,共8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聚焦中国式现代化,明确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何理解二者的关系,需要进一步明确和诠释。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结果。作为过程,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伴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聚焦中国式现代化,明确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何理解二者的关系,需要进一步明确和诠释。中国式现代化既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结果。作为过程,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相伴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作为结果,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式现代化前后相继的两个结果。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体包括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及其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增强中国式现代化的力量、赋予中国式现代化鲜明的民族特色、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智慧,有利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内在关系
原文传递
新加坡高职教育的特色 被引量:29
12
作者 王学风 《职教论坛》 2001年第8期61-63,共3页
从一个经济落后的小国成为举世闻名的亚洲“四小龙”之一,并于 1996年升级为发达国家,新加坡的成功因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培养出大量的世界级的一流技术工人及管理人才。这是新加坡成功的关键,也是新加坡... 从一个经济落后的小国成为举世闻名的亚洲“四小龙”之一,并于 1996年升级为发达国家,新加坡的成功因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培养出大量的世界级的一流技术工人及管理人才。这是新加坡成功的关键,也是新加坡在世界范围内保持本国经济继续增长势头的根本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加坡 高职教育 产学结合 高职课程
下载PDF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路向之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 被引量:29
13
作者 陈金龙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1-94,共4页
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性质、培养目标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决定的,也是由实现民族复兴和新时代的发展诉求决定的。政治性和学理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两重属性,二者既相互支撑,又相互促进,有时是同一的。实现政... 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性质、培养目标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决定的,也是由实现民族复兴和新时代的发展诉求决定的。政治性和学理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两重属性,二者既相互支撑,又相互促进,有时是同一的。实现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需要形成教师、学生、社会三个层面的协同机制。教师应保持政治上的清醒,以政治引领学理研究,以学术方式讲政治。学生在选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评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时,应注意政治性和学理性的统一。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确立科学的评价标准,形成全社会讲政治、重学理的氛围,对于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至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政治性 学理性 统一
原文传递
关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思考 被引量:27
14
作者 陈金龙 《马克思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0-56,159,共7页
"三个自信"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坚定的政治信念与理性的改革智慧。就其特征来说,既是国家自信、民族自信与政党自信的统一,也是历史自觉、现实评判与未来预期的统一;既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也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 "三个自信"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坚定的政治信念与理性的改革智慧。就其特征来说,既是国家自信、民族自信与政党自信的统一,也是历史自觉、现实评判与未来预期的统一;既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也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就其功能而言,对于塑造国家政党形象、实现社会整合、化解社会矛盾、矫正崇洋心理具有积极意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增进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知与情感,把握客观评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法,才能提升全党全社会的"三个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自信 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
原文传递
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历程、鲜明特征及重要意义——基于习近平相关重要论述的思考 被引量:26
15
作者 陈金龙 《党的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8,共6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系统阐释。习近平从现代化的角度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持续不懈奋斗,“就是为了把...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系统阐释。习近平从现代化的角度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持续不懈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他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具有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等鲜明特征。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切合中国实际,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体现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对中国的发展进步,而且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原文传递
“中国式现代化”概念的源流考释与话语演变 被引量:24
16
作者 胡国胜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9-117,共9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立足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同于“西方式现代化”,拓宽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走向。“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历史概念,源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初探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境...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立足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同于“西方式现代化”,拓宽了“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走向。“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历史概念,源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初探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境遇,孕育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四个现代化”建设实践,生成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形塑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概念的发展演变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历史轨迹,清晰呈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创新和实践突破层面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道路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四个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原文传递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特征 被引量:19
17
作者 陈金龙 蔡馥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3,F0002,共8页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总结,既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大理论问题,又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总结,既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大理论问题,又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文化主体性与文化多样性、历史自信与文化自信、民族立场与国际视野的有机统一。明晰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鲜明特征,有助于准确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文化思想 文化主体性 文化自信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下载PDF
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新格局的整合逻辑 被引量:22
18
作者 陈晓岚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4-80,共7页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通过党的组织建设、整合载体搭建和吸纳动员群众三种机制实现革命资源聚合与社会重构重联。历史路径在新时代出现了组织手段的整合局限、整合载体的效率局限和吸纳动员的效度局限。中国共产党提出营...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通过党的组织建设、整合载体搭建和吸纳动员群众三种机制实现革命资源聚合与社会重构重联。历史路径在新时代出现了组织手段的整合局限、整合载体的效率局限和吸纳动员的效度局限。中国共产党提出营造具有党建引领特征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作为新时代党的社会整合新抓手。回应重构社会联结的需要,社会治理新格局以“织密组织纽带、整合治理资源、强化基层认同、引领动力制度化”四种机制实现社会整合,由此得以明察党的社会整合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建引领 新格局 社会治理 社会整合
下载PDF
论党内政治生活的内涵、要素与功能 被引量:22
19
作者 陈金龙 周建伟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12,共7页
党内政治生活是政党内部常态化、系统化的互动方式和关系状态,是政治性与常态性的统一、规范性与导向性的统一、综合性和主导性的统一、稳定性和变化性的统一、团结性和斗争性的统一。党内政治生活由主体、客体、内容、规范、环境诸要... 党内政治生活是政党内部常态化、系统化的互动方式和关系状态,是政治性与常态性的统一、规范性与导向性的统一、综合性和主导性的统一、稳定性和变化性的统一、团结性和斗争性的统一。党内政治生活由主体、客体、内容、规范、环境诸要素构成,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和整体。在执政党层面,党内政治生活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对外的执政合法性和对内的管党治党、党内政治生态;在党组织层面,党内政治生活具有教育管理、激励锻炼、甄别鉴定功能和树立党组织自身权威特别是中央权威的功能;在党员干部个体层面,党内政治生活具有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提升等多方面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内政治生活 内涵 要素 功能
原文传递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涵养 被引量:21
20
作者 杜芳 陈金龙 《中国高等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35-37,共3页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指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培育...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指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校和受教育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运用多种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涵养 职业技术教育 国民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