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视觉方法的历史街区“微改造”空间感知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何慧妍 王敏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89-200,共12页
历史街区改造是城市存量规划背景下的重要研究议题,近年来以保留现状格局为主的微改造模式被提出,目前其影响和成效被不断地争议与讨论。广州市恩宁路是具有深厚西关文化底蕴的历史街区,采用视觉方法结合内容分析、符号学及情绪评价解... 历史街区改造是城市存量规划背景下的重要研究议题,近年来以保留现状格局为主的微改造模式被提出,目前其影响和成效被不断地争议与讨论。广州市恩宁路是具有深厚西关文化底蕴的历史街区,采用视觉方法结合内容分析、符号学及情绪评价解读其微改造空间的感知构筑,探讨微改造模式的影响,并试图揭示历史街区改造的感知建构机制。研究表明,微改造片区的感知强度最大,基础需求的满足实现了良好的情绪体验,参与型节庆活动能提升街区的感知度,而肌理维持和文化细节保留能进行历史感传递,促进怀旧情绪的触发。然在微改造模式的材料替换、功能转化等影响下,外来元素介入到感知实践中,导致文化符码和感知构筑的变动。本文尝试在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视觉感知特质提炼的基础上,以情绪评定形式进行改造前、后感知差异的量化探讨,在空间感知的研究领域进行新方法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改造 空间感知 视觉方法 历史街区 广州市恩宁路
原文传递
基于POI数据的广州市儿童商业活动空间的演变特征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淳 肖润琦 林玮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4-37,共14页
运用大数据与传统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式,以广州市儿童商业活动空间的POI(Point of Interest)数据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分类后,研究其总体空间格局及各功能类型空间的分布特征,探讨其空间分布规律及发展态势并分析形成机制,对广州儿... 运用大数据与传统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式,以广州市儿童商业活动空间的POI(Point of Interest)数据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分类后,研究其总体空间格局及各功能类型空间的分布特征,探讨其空间分布规律及发展态势并分析形成机制,对广州儿童友好型城市规划提出相应建议。研究表明:(1)广州市儿童商业活动空间整体呈现分布不均的“核心-边缘”格局,在核心区呈现多中心结构,在市域范围内呈现组团式结构。经过5年的发展,总体的空间格局没有发生显著变化,空间分布不均问题依旧突出。(2)各功能类型儿童商业活动空间的高核密度区具有一致性,都位于城市中心区。在空间规模上,辅导类及艺术类的儿童活动空间规模最大,特殊教育类儿童活动空间在5年内的变化不明显。在空间拓展速度上,早教类和游乐类的儿童活动空间发展速度较快。运动类儿童活动空间的商业体量没有明显增大,但该空间扩散现象明显。(3)儿童商业活动空间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包括了社会发展及儿童的需求变化、城市的空间格局及未来发展方向、城市的交通及儿童商业活动空间的可达性、互联网技术及线上教育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商业活动空间 核密度估计法 空间演变 形成机制 儿童友好 广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