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DAMS的刚柔耦合机器人动力学仿真 被引量:2
1
作者 伦智达 方俊元 贾子文 《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 2012年第2期20-22,共3页
简要介绍了ADAMS软件和ADAMS柔性体基本理论,着重研究了焊接机器人的柔性体仿真。结果表明:柔性手臂构件对机械手的运动精度产生了较大影响。
关键词 虚拟样机 柔性体 机器人 仿真
下载PDF
分形理论中无标度区间的识别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贾子文 王鹏 方俊元 《机械》 2012年第11期24-26,30,共4页
针对不规则分形维数求解过程中线性无标度区间不易寻找,提高分形维数的计算精度和效率,减少无标度区间确定时的主观因素,基于关联积分算法计算分形维数,建立了故障诊断中分形无标度的一种自动识别的算法。该算法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 针对不规则分形维数求解过程中线性无标度区间不易寻找,提高分形维数的计算精度和效率,减少无标度区间确定时的主观因素,基于关联积分算法计算分形维数,建立了故障诊断中分形无标度的一种自动识别的算法。该算法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由于对于数据长度依赖性不强,大大提高了运算效率,并且在实验中证明了其可行性。计算结果表明,应用本方法能够很好地识别无标度区间,区间内曲线线性度很好。这样要说明的是,由于此方法比较保守,在无标度区边缘外的位置也有可能属于无标度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联维数 无标度区 相空间重构 关联积分
下载PDF
一种结构可靠性分析的加权线性响应面法 被引量:1
3
作者 戴庆辉 方俊元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12年第6期129-131,134,共4页
响应面法用于对极限状态函数不能明确表达的复杂结构进行可靠性分析,是一种常用方法。在传统线性响应面法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加权线性响应面法,即通过赋予样本点合理的权数来选取质量好的样本点,剔除劣质样本点,从而提高拟合精度。同... 响应面法用于对极限状态函数不能明确表达的复杂结构进行可靠性分析,是一种常用方法。在传统线性响应面法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加权线性响应面法,即通过赋予样本点合理的权数来选取质量好的样本点,剔除劣质样本点,从而提高拟合精度。同时给出了加权线性响应面法的计算步骤和流程图,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加权线性响应面法在拟合精度和插值系数变动对结果的影响方面要优于传统的线性响应面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加权 失效概率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L型弯管概率可靠性及灵敏度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方俊元 马锡琨 《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 2012年第4期20-23,共4页
采用APDL语言对L型弯管进行参数化建模,将有限元法、响应面法和Monte-Carlo模拟法结合起来,通过有限元循环计算得到拟合响应面函数的样本,用含有交叉项的二次多项式对样本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响应变量(最大等效应力)和随机输入变量间的函... 采用APDL语言对L型弯管进行参数化建模,将有限元法、响应面法和Monte-Carlo模拟法结合起来,通过有限元循环计算得到拟合响应面函数的样本,用含有交叉项的二次多项式对样本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响应变量(最大等效应力)和随机输入变量间的函数关系式,用此表达式来代替真实的响应面模型。通过输出响应变量的累计分布函数等相关数据,对L型弯管进行可靠性分析,通过对L型弯管进行灵敏度分析得出了对响应变量影响比较大的随机输入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L型弯管 可靠性 灵敏度
下载PDF
基于变分模态分解云模型和优化LSSVM的汽轮机振动故障诊断 被引量:12
5
作者 田松峰 魏言 +3 位作者 郁建雄 王傲男 王子光 薛正昂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18-825,共8页
针对汽轮机运行过程中的非平稳性和多分量性振动故障信号,提出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相对熵云模型和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汽轮机振动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利用变分模态分解按照预设尺度将故障信号分解为K个模态分量,根据各模... 针对汽轮机运行过程中的非平稳性和多分量性振动故障信号,提出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相对熵云模型和优化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汽轮机振动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利用变分模态分解按照预设尺度将故障信号分解为K个模态分量,根据各模态分量与原始信号的相对熵大小去除伪分量,提取最佳分量并将其输入云模型,采用逆向云发生器提取特征向量。然后使用改进果蝇优化算法动态调整搜索步长搜寻影响LSSVM识别精度的超参数最佳组合,最后将特征向量输入参数优化后的LSSVM进行故障识别,并与采用经验模态分解相对熵云模型和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相对熵云模型的LSSVM识别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所提方法优于传统的信号分解方法,对汽轮机振动故障类别具有很高的识别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故障 变分模态分解 相对熵 云模型 改进果蝇优化算法 LSSVM
下载PDF
微柱群通道内饱和沸腾换热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慧君 郭保仓 +2 位作者 杜保周 刘志刚 吕明明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4-50,共7页
为实现微小空间高效散热,本文以去离子水为工质,实验研究了工质流经高度和直径均为500μm的微圆柱组成的叉排微柱群通道时的饱和沸腾换热特性,并采用高速摄像机记录了通道内不同加热功率的气液两相流型,实验参数设定质量流速为341~598.3... 为实现微小空间高效散热,本文以去离子水为工质,实验研究了工质流经高度和直径均为500μm的微圆柱组成的叉排微柱群通道时的饱和沸腾换热特性,并采用高速摄像机记录了通道内不同加热功率的气液两相流型,实验参数设定质量流速为341~598.3 kg/(m^2·s),热流密度为20~160 W/cm^2,蒸气干度为0~0.2。结果表明:随着热流密度增大,局部沸腾换热表面传热系数近似单调递减。在低干度区,局部沸腾换热表面传热系数随着质量流速的增加而增大,随着蒸气干度的增加而减小;受过冷沸腾气泡影响,工质进口温度越低,局部沸腾换热表面传热系数越大;随着热流密度增大,微柱群通道流动沸腾气泡流型依次为:泡状流、环状流,且泡状流区的局部沸腾换热表面传热系数明显高于环状流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饱和沸腾 两相流 可视化 沸腾换热表面传热系数
下载PDF
燃煤电厂耦合吸收式热泵烟羽治理系统设计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高建强 梁泽曦 刘彦丰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11,共4页
针对电厂烟气低温余热回收和烟羽治理问题,以换热器技术和吸收式热泵技术为基础,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烟羽治理系统。该系统以空气预热器后的烟气为热泵的驱动热源,驱动热泵回收烟气余热,加热凝汽器凝结水和进入烟囱的烟气。以某300 MW燃煤... 针对电厂烟气低温余热回收和烟羽治理问题,以换热器技术和吸收式热泵技术为基础,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烟羽治理系统。该系统以空气预热器后的烟气为热泵的驱动热源,驱动热泵回收烟气余热,加热凝汽器凝结水和进入烟囱的烟气。以某300 MW燃煤机组为研究对象,建立烟羽治理系统传热模型,分析其余热回收和烟羽治理效果,并与常规烟气冷凝器+烟气换热器(MGGH)式系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燃煤电厂利用吸收式热泵进行烟羽治理时,在回收烟气余热的同时,还增大了烟气冷凝时的换热温差,在换热量不变的条件下,有效减少了烟气冷凝所需的换热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羽治理 耦合 吸收式热泵 烟气余热 换热器设计 冷凝热
下载PDF
波纹管流动和传热特性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8
作者 昝永超 李永华 《节能》 2018年第10期58-62,共5页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模拟了三维波纹管的流动与传热特性,研究了波纹管结构参数及运行工况变化对阻力特性和传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模拟的工况范围内,波纹管相比于光管传热特性最多提高1.83倍,1~#波纹管具有最佳的综合换...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模拟了三维波纹管的流动与传热特性,研究了波纹管结构参数及运行工况变化对阻力特性和传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所模拟的工况范围内,波纹管相比于光管传热特性最多提高1.83倍,1~#波纹管具有最佳的综合换热性能,当Re=5000时,综合换热因子η达到最大值1.33;波纹管波高相对于波纹管间距对强化换热影响较大,当Re>15000时宜选用波高较小的波纹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纹管 数值模拟 强化换热 综合换热性能
下载PDF
周围建筑物对间冷塔换热性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李慧君 万玉梅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3-110,共8页
火电厂间接空气冷却塔(间冷塔)除受环境风速影响外,其周围的建筑物对其换热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以某电厂600 MW间接空冷机组为研究对象,为有效提高间冷塔的换热效率,建立了间冷塔几何及数值计算模型;采用Fluent软件中多孔介质模型和Hea... 火电厂间接空气冷却塔(间冷塔)除受环境风速影响外,其周围的建筑物对其换热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以某电厂600 MW间接空冷机组为研究对象,为有效提高间冷塔的换热效率,建立了间冷塔几何及数值计算模型;采用Fluent软件中多孔介质模型和Heat Exchanger Model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分析了不同环境风速对间冷塔换热的影响;对间冷塔周围有建筑物和无建筑物时的换热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无环境风时,间冷塔周围有无建筑物对塔换热性能无影响;有环境风时,间冷塔周围有无建筑物的换热性能都随风速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加,但是两者的最小值不同,无建筑物为12 m/s,有建筑物5. 5 m/s;建筑物对大风情况下间冷塔的换热性能改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冷塔 环境风速 通风量 散热器 换热性能
下载PDF
热泵回收电厂排汽余热热经济性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慧君 刘聪 +1 位作者 郭保仓 王晓峰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7-240,共4页
为解决汽轮机排汽造成大量余热及循环冷却水损失的问题,提出了利用热泵系统对排汽余热进行回收利用方案。以N600-16.7/537/537机组为例,设计了机组回收余热系统方案,建立了余热利用后机组热经济性模型,计算了不同工况下机组热经济指标... 为解决汽轮机排汽造成大量余热及循环冷却水损失的问题,提出了利用热泵系统对排汽余热进行回收利用方案。以N600-16.7/537/537机组为例,设计了机组回收余热系统方案,建立了余热利用后机组热经济性模型,计算了不同工况下机组热经济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机组发电负荷的增加,热泵系统对机组余热回收效益增大;在一定的厂用电率范围内,机组热经济性得到了提高;如果厂用电率大幅攀升,热经济性有所下降,但节省了大量水资源,热污染也有所减少,社会意义比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热 热泵系统 热经济性 方案改造
下载PDF
微柱群通道流动沸腾两相摩擦压降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郭保仓 杜保周 +3 位作者 刘志刚 孔令健 吕明明 李慧君 《山东科学》 CAS 2017年第6期50-57,共8页
为探究微柱群通道流动沸腾两相摩擦压降的影响因素,对高度和直径均为500 mm的微圆柱组成的叉排微柱群通道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借助高速摄像仪对通道内不同加热功率的气液两相流型进行了记录分析。实验中质量流速范围341~598.3 kg·m^(... 为探究微柱群通道流动沸腾两相摩擦压降的影响因素,对高度和直径均为500 mm的微圆柱组成的叉排微柱群通道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借助高速摄像仪对通道内不同加热功率的气液两相流型进行了记录分析。实验中质量流速范围341~598.3 kg·m^(-2)·s^(-1),热流密度范围20~160 W·cm^(-2),工质出口干度范围0~0.2。实验结果表明,两相摩擦压降随着质量流速的增大而增大,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大呈线性增长;工质进口过冷度对两相摩擦的影响随着出口干度的升高逐渐减弱。通过可视化研究发现,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大,微通道内流动沸腾的流型变化依次为泡状流、环状流,环状流区两相摩擦压降明显高于泡状流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流动沸腾 两相流 可视化 两相摩擦压降
下载PDF
Ca^(2+)环境下板式换热器微生物污垢特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志明 陈洋 +2 位作者 刘坐东 张一龙 王景涛 《化工机械》 CAS 2015年第5期615-619,共5页
为了研究Ca2+环境下微生物的污垢特性,通过人工配比方法加入Ca Cl2与铁细菌,对板式换热器循环冷却水系统在不同温度、速度和铁细菌浓度下的污垢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Ca2+环境下污垢热阻高于纯铁细菌污垢热阻,且温度越高污垢... 为了研究Ca2+环境下微生物的污垢特性,通过人工配比方法加入Ca Cl2与铁细菌,对板式换热器循环冷却水系统在不同温度、速度和铁细菌浓度下的污垢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Ca2+环境下污垢热阻高于纯铁细菌污垢热阻,且温度越高污垢热阻渐近值越小,流体速度越大污垢热阻渐近值越小,铁细菌浓度越大污垢热阻渐近值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式换热器 Ca2+环境 微生物污垢 铁细菌 污垢热阻渐近值
下载PDF
改性表面在微生物介质中耐蚀性研究
13
作者 刘坐东 白文玉 +2 位作者 姚响 武霖 徐志明 《化工机械》 CAS 2015年第3期345-349,363,共6页
利用化学镀Ni-P的方法对换热设备常见的碳钢进行表面改性。通过调整镀液工艺制备出不同的改性表面并计算了试样的表面能,然后对普通碳钢表面和改性表面试样进行了微生物腐蚀静置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改性表面耐蚀性明显,微生物污垢附... 利用化学镀Ni-P的方法对换热设备常见的碳钢进行表面改性。通过调整镀液工艺制备出不同的改性表面并计算了试样的表面能,然后对普通碳钢表面和改性表面试样进行了微生物腐蚀静置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改性表面耐蚀性明显,微生物污垢附着及引发的垢下腐蚀程度均较碳钢表面小;镀液工艺对改性表面的耐腐蚀性能有直接影响,进一步分析发现改性表面的表面能和试样的腐蚀失重量有明显关联,试样的表面能和表面腐蚀失重量均随着氨基乙酸和主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但表面腐蚀失重量变化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钢 改性表面 铁细菌 微生物污垢 耐蚀性
下载PDF
汽动给水泵流量分配对机组热经济性的影响分析
14
作者 李慧君 郭保仓 刘聪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7-140,共4页
不同的流量分配使汽动给水泵出口压力发生变化,给水泵的效率随之改变,因此会影响机组的热经济性。以N1000-26.25/600/600超超临界机组为例,考虑了给水母管管道水力特性影响,建立了机组热经济性模型;计算出了6种不同给水方案的机组热经... 不同的流量分配使汽动给水泵出口压力发生变化,给水泵的效率随之改变,因此会影响机组的热经济性。以N1000-26.25/600/600超超临界机组为例,考虑了给水母管管道水力特性影响,建立了机组热经济性模型;计算出了6种不同给水方案的机组热经济指标,确定了给水泵的最佳运行方式。结果表明:两台汽动泵给水流量不同时,会导致与给水泵相连的除氧器和高压加热器抽汽量发生变化,进而引起机组热经济性的改变;不同工况下,当两台给水泵流量相同时,机组热经济性指标最佳,所对应的给水系统运行方式亦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动给水泵 超超临界 分配方案 最佳运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