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炉炼铁数据缺失处理研究初探 被引量:21
1
作者 陈少飞 刘小杰 +3 位作者 李宏扬 卜象平 吕庆 刘福龙 《中国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23,共7页
针对高炉炼铁过程中的数据缺失问题,提出以单维结合多维的系统化数据填补模式。总结并阐述数据缺失填补办法的发展现状以及优劣势比较。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河北某钢铁厂的实际高炉生产数据进行分类比较,并结合填补办法的优缺点,针对高炉... 针对高炉炼铁过程中的数据缺失问题,提出以单维结合多维的系统化数据填补模式。总结并阐述数据缺失填补办法的发展现状以及优劣势比较。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河北某钢铁厂的实际高炉生产数据进行分类比较,并结合填补办法的优缺点,针对高炉炼铁数据提出一套以简单统计类办法、线性插值法、机器学习法等多种办法相结合的方案,以实现高炉数据的深度整合及处理,满足数据挖掘工作的供数需求。同时选取了炉顶温度、氧气管道温度作为数据样本,利用临近点中间值法、临近点均值法、线性插值法、Adaboost算法等对样本数据进行了填补且填补效果较为理想,充分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缺失 高炉 炼铁 机器学习 大数据 数据挖掘
原文传递
不同质量分数MgO对球团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孙健宁 刘小杰 +2 位作者 严照照 卢建光 吕庆 《中国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共5页
通过某球团厂现有生产所用的矿粉配矿得到不同MgO质量分数的球团矿,运用一系列的试验方案和检测手段找出球团矿最优的抗压强度和冶金性能下的MgO质量分数,并探究了不同MgO质量分数对其球团矿的抗压强度和冶金性能影响的规律。结果表明,... 通过某球团厂现有生产所用的矿粉配矿得到不同MgO质量分数的球团矿,运用一系列的试验方案和检测手段找出球团矿最优的抗压强度和冶金性能下的MgO质量分数,并探究了不同MgO质量分数对其球团矿的抗压强度和冶金性能影响的规律。结果表明,MgO质量分数为0.5%时,所生产的球团矿抗压强度最强,随着MgO质量分数的增加,球团矿的抗压强度下降。MgO质量分数为0.5%时,还原度最高,达到了75.59%,随着MgO质量分数的增加,球团矿的还原度下降。MgO质量分数为1%时,低温还原粉化率最大,随着MgO质量分数的增加,球团矿的低温还原粉化率先升高后降低;MgO质量分数为1%时,软化开始温度最高,熔滴温度区间最窄,熔滴性最好,随着MgO质量分数的增加,球团矿的软化开始温度先上升后下降,熔滴温度区间先变窄后变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团矿 抗压强度 冶金性能 MgO质量分数
原文传递
不同含量SiO_(2)对邯郸球团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孙健宁 刘小杰 +2 位作者 严照照 卢建光 吕庆 《矿产综合利用》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8-123,共6页
通过邯钢现有生产所用的四种矿粉,配矿得到不同SiO_(2)含量的球团矿,运用一系列的实验方案和检测手段找出邯钢球团矿最优的抗压强度和冶金性能时SiO_(2)含量,并探究了不同SiO_(2)含量对邯钢球团矿的抗压强度和冶金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 通过邯钢现有生产所用的四种矿粉,配矿得到不同SiO_(2)含量的球团矿,运用一系列的实验方案和检测手段找出邯钢球团矿最优的抗压强度和冶金性能时SiO_(2)含量,并探究了不同SiO_(2)含量对邯钢球团矿的抗压强度和冶金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SiO_(2)含量在3%时所生产的球团矿抗压强度最强,随着SiO_(2)含量的增加球团矿的抗压强度下降,但实验所得到的球团矿均在2000 N以上;SiO_(2)含量在3%时,还原度最高,达到了83%,随着SiO_(2)含量的增加球团矿的还原度下降;SiO_(2)含量在3%时,低温还原粉化率最大,随着SiO_(2)含量的增加球团矿的低温还原粉化率趋于下降,但下降幅度不是太大;SiO_(2)含量在3%时,软化温度最高,熔滴温度区间最窄,熔滴性最好,随着SiO_(2)含量的增加球团矿的软化温度下降,熔滴温度区间变宽,熔滴性能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团矿 抗压强度 冶金性能 FactSage模拟
下载PDF
SiO2对邯郸球团矿抗压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孙健宁 刘小杰 +2 位作者 严照照 卢建光 吕庆 《矿产综合利用》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91-195,201,共6页
抗压强度是球团矿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高炉内炉况顺行及生产指标。改变球团矿的化学成份,球团矿微观结构也将受到影响,矿物结构发生改变,对球团矿的抗压强度也有不同的影响。本试验采用邯钢生产现场所用的邯邢精粉、安徽精粉、沙河精粉... 抗压强度是球团矿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高炉内炉况顺行及生产指标。改变球团矿的化学成份,球团矿微观结构也将受到影响,矿物结构发生改变,对球团矿的抗压强度也有不同的影响。本试验采用邯钢生产现场所用的邯邢精粉、安徽精粉、沙河精粉、燕山矿粉等五种矿粉进行造球,利用偏光显微镜等检测手段对不同矿粉的球团矿的抗压强度进行研究。从试验结果分析得出:SiO2含量在3%时抗压强度最强,在7%时抗压强度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团矿 抗压强度 硅酸盐 液相 FactSage
下载PDF
冷轧镀锌板典型表面质量缺陷成因及控制措施 被引量:17
5
作者 田亚强 王安东 +3 位作者 宋进英 郑小平 赵定国 陈连生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12-316,共5页
采用SEM、EDS等试验手段,研究了冷轧镀锌板典型的表面质量缺陷形貌及缺陷部位元素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油脂类物质残留可导致冷轧镀锌板表面漏镀缺陷,氧化铁颗粒压入引起表面黑点缺陷,机械划伤可造成表面线状缺陷,保护渣卷入致使镀锌板... 采用SEM、EDS等试验手段,研究了冷轧镀锌板典型的表面质量缺陷形貌及缺陷部位元素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油脂类物质残留可导致冷轧镀锌板表面漏镀缺陷,氧化铁颗粒压入引起表面黑点缺陷,机械划伤可造成表面线状缺陷,保护渣卷入致使镀锌板表面出现孔洞缺陷。阐述了镀锌板各类表面缺陷的形成机理,并提出了相应缺陷的控制处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锌板 漏镀缺陷 黑点缺陷 线状缺陷 孔洞缺陷
原文传递
淬火配分贝氏体钢不同位置残余奥氏体C、Mn元素表征及其稳定性 被引量:16
6
作者 田亚强 田耕 +3 位作者 郑小平 陈连生 徐勇 张士宏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2-340,共9页
采用部分奥氏体化-两相区保温-淬火-配分(IQ&PB)热处理工艺,借助SEM、TEM、XRD研究了淬火配分贝氏体钢组织形貌及残余奥氏体特征,利用EPMA、EBSD、纳米压痕等表征了不同位置残余奥氏体中合金元素的分布情况,结合室温拉伸应力-应变曲... 采用部分奥氏体化-两相区保温-淬火-配分(IQ&PB)热处理工艺,借助SEM、TEM、XRD研究了淬火配分贝氏体钢组织形貌及残余奥氏体特征,利用EPMA、EBSD、纳米压痕等表征了不同位置残余奥氏体中合金元素的分布情况,结合室温拉伸应力-应变曲线,研究了C、Mn元素对不同位置残余奥氏体稳定性的影响及其相变规律。结果表明,淬火贝氏体钢室温组织中残余奥氏体以块状和薄膜状形态存在。在拉伸形变过程中,发生TRIP效应,残余奥氏体体积减小,相变优先发生在铁素体晶界,最后发生在贝氏体板条之间,C、Mn元素对残余奥氏体有稳定作用,使残余奥氏体不易发生相变。拉伸断口处应力集中,残余奥氏体完全转变为马氏体,距离断口2和4 mm处,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分别为3.12%和5.03%。薄膜状残余奥氏体比块状残余奥氏体稳定性更强,并且<111>γ晶向的残余奥氏体不稳定,容易向马氏体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淬火配分贝氏体钢 不同位置残余奥氏体 C、Mn元素分布 残余奥氏体稳定性 TRIP效应
原文传递
红土镍矿处理方法现状 被引量:15
7
作者 杨泽宇 张文 +2 位作者 申亚芳 王乐 李慧 《中国有色冶金》 CAS 2020年第4期1-6,共6页
本文对红土镍矿火法、湿法两类处理工艺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其他处理工艺如微波加热-FeCl3氯化法、氯化离析法、电沉积法等做了详细介绍。火法工艺具有成本低、工艺成熟、效率高等优点,但同时存在能耗高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仍需在改进还... 本文对红土镍矿火法、湿法两类处理工艺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对其他处理工艺如微波加热-FeCl3氯化法、氯化离析法、电沉积法等做了详细介绍。火法工艺具有成本低、工艺成熟、效率高等优点,但同时存在能耗高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仍需在改进还原熔炼工艺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湿法冶金工艺日渐成熟,具有低污染、低能耗、回收率高的优点,但在红土镍矿浸出率、成本、适用范围上有局限性,需进一步改进工艺。其他工艺中,微生物浸出、微波法辅助浸出等工艺相比传统工艺具有环保和工艺简单等优点,但是设备昂贵,且电磁波的辐射对人体有危害,仍需更深入的研究,氯化冶金技术将会成为研究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土镍矿 冶炼工艺 镍湿法冶炼 镍火法冶炼 氯化冶金技术
下载PDF
高炉内H2体积分数对焦炭气化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兰臣臣 刘然 +1 位作者 张淑会 吕庆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00-106,共7页
为了明确高炉富氢冶炼条件下焦炭的气化行为,利用高温模拟试验研究了高炉内φ(H2)对焦炭气化反应和孔隙结构的影响,得到了不同φ(H2)下矿石的还原与焦炭气化反应的关系、焦炭气化最严重的温度区间及焦炭微观孔隙结构的变化。研究结果表... 为了明确高炉富氢冶炼条件下焦炭的气化行为,利用高温模拟试验研究了高炉内φ(H2)对焦炭气化反应和孔隙结构的影响,得到了不同φ(H2)下矿石的还原与焦炭气化反应的关系、焦炭气化最严重的温度区间及焦炭微观孔隙结构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矿石的还原度和焦炭的失重率在升温过程中都逐渐增加。随着φ(H2)的增加,焦炭的气化率增加幅度最大的温度区间逐渐向低温区移动,主要由于随着φ(H2)的增加,矿石的还原反应逐渐趋向于在低温区进行,使得其在高温区产生的可供焦炭气化反应的CO2和H2O的总量降低;φ(H2)由5%增加至10%时,焦炭的气化率增加幅度最大;随着φ(H2)的增加,焦炭的平均壁厚逐渐降低,孔隙率、比表面积及总孔容都逐渐增加;焦炭大孔所占比例逐渐增加,焦炭气孔壁的薄壁结构所占比例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炉 H2体积分数 焦炭气化 矿石还原 孔隙结构
原文传递
w(MgO)对熔剂性球团矿冶金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潘向阳 龙跃 +3 位作者 李神子 马保良 杜培培 张玉柱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22,共6页
为了研究添加高镁粉时w(MgO)对熔剂性球团矿冶金性能的影响。考察了w(MgO)为1.6%~2.4%时,其对球团矿抗压强度、RI(还原性指数)、RDI(低温还原粉化指数)和RSI(还原膨胀指数)的影响。采用光学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球团矿微观结构和矿物... 为了研究添加高镁粉时w(MgO)对熔剂性球团矿冶金性能的影响。考察了w(MgO)为1.6%~2.4%时,其对球团矿抗压强度、RI(还原性指数)、RDI(低温还原粉化指数)和RSI(还原膨胀指数)的影响。采用光学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球团矿微观结构和矿物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MgO质量分数的增加,抗压强度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w(MgO)为2.0%时,抗压强度最大,为3 533N;随着w(MgO)由1.6%增加到2.4%,球团矿RI、RDI和RSI得到改善;w(MgO)为1.8%~2.0%时,球团矿微观形貌和矿物组成较好,赤铁矿成片结晶,球团矿强度良好。在用高镁粉和研山精粉造球时,w(MgO)控制为1.8%~2.0%,以期得到较低的还原膨胀指数和较好的冶金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O质量分数 熔剂性球团矿 冶金性能 矿物组成
原文传递
两相区位错增殖对Mn元素配分及低碳钢贝氏体组织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陈连生 李跃 +4 位作者 张明山 田亚强 郑小平 徐勇 张士宏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18-1426,共9页
采用两相区变形-保温-淬火(DIQ)热处理工艺,研究低碳钢两相区变形位错增殖作用下Mn元素配分行为及其对贝氏体组织的影响规律。通过OM、SEM、TEM、EPMA和XRD等手段对组织成分、位错密度、合金元素分布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变形后的铁素... 采用两相区变形-保温-淬火(DIQ)热处理工艺,研究低碳钢两相区变形位错增殖作用下Mn元素配分行为及其对贝氏体组织的影响规律。通过OM、SEM、TEM、EPMA和XRD等手段对组织成分、位错密度、合金元素分布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变形后的铁素体晶粒和马氏体板条细化、块状马氏体数量减少;位错密度由0.36×10^(14)m^(-2)增加至1.20×10^(14)m^(-2),位错滑移的相互运动提高了空位浓度及间隙溶质原子数量,加速了C、Mn元素在a相与g相中的扩散速率,促进了Mn在两相区的配分效果,C、Mn元素富集量及富集区域增多。采用两相区变形-保温-奥氏体化-淬火-贝氏体区保温-淬火(DI&Q&PB)热处理工艺,残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由11.5%提高到13.9%,残余奥氏体中的C含量由1.14%提高到1.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区变形 位错增殖 空位 配分 贝氏体
原文传递
稀土镧和铈对双相不锈钢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1
作者 刘晓 马利飞 李运刚 《材料热处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2-118,共7页
为了研究双相不锈钢热加工过程中稀土对有害析出相的影响,采用电化学动电位极化扫描法、电化学交流阻抗谱法、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及X射线衍射等方法研究了镧、铈混合稀土对2205双相不锈钢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优先富集在双... 为了研究双相不锈钢热加工过程中稀土对有害析出相的影响,采用电化学动电位极化扫描法、电化学交流阻抗谱法、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及X射线衍射等方法研究了镧、铈混合稀土对2205双相不锈钢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优先富集在双相不锈钢δ/γ相界及其附近地区,并且使得钢中δ/γ相界处合金元素Cr和Mo的富集程度减小,延缓了σ相的析出;在1.0 mol/L Na Cl+0.5 mol/L HCl溶液中,稀土增大了双相不锈钢的钝化区间,降低了其钝化电流密度,能够阻止腐蚀性阴离子向钝化膜内部扩散;稀土通过延缓σ相的析出,提高了双相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双相不锈钢 析出相 耐腐蚀
原文传递
高镁碱性球团矿冶金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徐晨光 龙跃 +2 位作者 田铁磊 邢宏伟 赵波 《烧结球团》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6-40,共5页
为了优化唐山建龙高炉炉料结构和改善镁质酸性球团矿质量,运用Fact Sage热力学模拟软件探索了球团焙烧过程中液相量的变化规律,同时采用本地磁铁矿为原料,通过配加镁基、钙基熔剂,研究了MgO含量及碱度对高镁碱性球团矿冶金性能的影响规... 为了优化唐山建龙高炉炉料结构和改善镁质酸性球团矿质量,运用Fact Sage热力学模拟软件探索了球团焙烧过程中液相量的变化规律,同时采用本地磁铁矿为原料,通过配加镁基、钙基熔剂,研究了MgO含量及碱度对高镁碱性球团矿冶金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固定MgO含量为1.0时,随着碱度提高,球团中铁酸钙生成量增多,同时铁酸钙占总液相量的比例增加;荷重软化初始温度升高,软化区间先变窄后变宽;低温还原粉化及还原性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并在碱度为1.0时达到最佳。固定碱度为1.0时,随着MgO含量增加,铁酸钙生成量减少,其所占总液相量的比例也降低;软化初始温度升高,软化区间先变窄后变宽;低温还原粉化及还原性能得到改善。总体而言,碱度控制在1.0且MgO含量为1.0%时,高镁碱性球团矿的冶金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镁碱性球团矿 碱度 MGO含量 冶金性能
下载PDF
Mn配分行为对低碳高强Q&P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陈连生 张健杨 +3 位作者 田亚强 宋进英 魏英立 徐勇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0-134,共5页
采用IQ、Q&P及I&Q&P热处理工艺,研究了预先Mn配分处理对低碳高强Q&P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IQ工艺处理的钢,由铁素体-珠光体的初始组织转变为铁素体-马氏体两相组织,转变过程中C、Mn元素不断向奥氏体内扩... 采用IQ、Q&P及I&Q&P热处理工艺,研究了预先Mn配分处理对低碳高强Q&P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IQ工艺处理的钢,由铁素体-珠光体的初始组织转变为铁素体-马氏体两相组织,转变过程中C、Mn元素不断向奥氏体内扩散,转变结束时C、Mn元素在奥氏体内呈现明显的富集现象。对于Q&P工艺,随着碳配分时间的延长,钢的抗拉强度都不断降低,伸长率先增加后减小,碳配分时间为60 s时,试样中残留奥氏体体积分数最大为12%,材料的塑性最优,其强塑积为20 GPa·%;相比Q&P工艺,由于经I&Q&P工艺处理后Mn元素仍然富集,在相同的碳配分时间下,钢的抗拉强度降低,但伸长率却得到了提高,碳配分时间为120 s时,试样中残留奥氏体体积分数最大为15%,材料的塑性最优,且强塑积达到最大值22 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高强Q&P钢 Mn配分 组织 力学性能
原文传递
低碳硅锰钢I&Q&P处理中C,Mn元素配分综合作用 被引量:13
14
作者 田亚强 张宏军 +3 位作者 陈连生 宋进英 魏英立 张健杨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2-38,共7页
采用EMPA,SEM和XRD等手段,研究低碳硅锰钢在双相区保温淬火(I&Q)、双相区保温+奥氏体化+盐浴配分(I&Q&P)和奥氏体化+盐浴配分(Q&P)工艺中的C,Mn元素配分行为及对残余奥氏体的综合作用。结果表明:经I&Q工艺处理后,... 采用EMPA,SEM和XRD等手段,研究低碳硅锰钢在双相区保温淬火(I&Q)、双相区保温+奥氏体化+盐浴配分(I&Q&P)和奥氏体化+盐浴配分(Q&P)工艺中的C,Mn元素配分行为及对残余奥氏体的综合作用。结果表明:经I&Q工艺处理后,得到马氏体、铁素体加少量残余奥氏体混合组织,C,Mn在马氏体中出现了富集,并且C富集程度高于Mn;经I&Q&P工艺处理后,C,Mn在板条马氏体中呈现不均匀分布,C的局部富集现象更明显,按C,Mn含量的不同,马氏体可分为"高C高Mn"、"高C低Mn"和"低C低Mn"3种;相比较Q&P工艺中只有C配分作用稳定残余奥氏体,I&Q&P工艺在C,Mn配分综合作用下,能得到更多的残余奥氏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硅锰钢 I&Q&P工艺 C配分 Mn配分 综合作用
下载PDF
40Mn钢链片断裂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 被引量:12
15
作者 宋进英 齐祥羽 +2 位作者 陈连生 田亚强 张健杨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09-214,共6页
采用硬度计、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能谱仪等手段对40Mn钢链片断裂原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改进措施。结果表明,40Mn钢链片断裂的原因为链片基体内存在大量非金属夹杂物、热轧原板带状组织严重、链片表面脱碳及淬火冷速不足。针对40Mn... 采用硬度计、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及能谱仪等手段对40Mn钢链片断裂原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改进措施。结果表明,40Mn钢链片断裂的原因为链片基体内存在大量非金属夹杂物、热轧原板带状组织严重、链片表面脱碳及淬火冷速不足。针对40Mn钢链片断裂的不同原因,通过采取优化炼钢工艺、连铸工艺、淬火加热及冷却等措施,有效避免了链片的断裂,提高了链片的合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Mn钢链片 夹杂物 带状组织 脱碳 淬火
原文传递
碱度对镁质熔剂性球团矿强度的影响机理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卫星 李杰 +2 位作者 杨爱民 张玉柱 信自成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8-36,共9页
为探索碱度对镁质熔剂性球团矿强度的影响机理,以唐山某钢厂原料为基础,通过造球和焙烧试验,采用XRD、偏光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和Matlab软件计算分析,分别从球团矿矿物组成、液相生成和微观结构、微观形貌和元素分布等方面深入... 为探索碱度对镁质熔剂性球团矿强度的影响机理,以唐山某钢厂原料为基础,通过造球和焙烧试验,采用XRD、偏光显微镜、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和Matlab软件计算分析,分别从球团矿矿物组成、液相生成和微观结构、微观形貌和元素分布等方面深入分析了碱度对球团矿抗压强度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随着碱度升高,球团矿抗压强度呈升高趋势。球团矿中的主晶相为赤铁矿,液相主要由铁酸钙、硅酸钙和少量的石英组成,碱度高于0.8后出现了少量的铁酸镁。碱度升高,赤铁矿含量和液相量升高,致密度增大,气孔变均匀,使抗压强度增大。球团矿中Ca、Si、Mg 3种元素分布一致,Fe、O元素分布一致,且这两组元素分布呈互补关系。碱度提高,Ca、Si、Mg元素含量呈增加趋势,即液相量增加,球团矿抗压强度增大。两者的分析结果一致,并得到了相互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质熔剂性球团 液相 元素分布 碱度 抗压强度
原文传递
MgO/Al2O3对烧结矿冶金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潘向阳 龙跃 +2 位作者 李神子 马保良 杜培培 《钢铁钒钛》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0-105,共6页
采用实验室烧结杯试验装置,研究MgO/Al2O3在0.8~1.2时,MgO/Al2O3对烧结矿强度、粒度组成、RDI和RI的影响,采用金相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烧结矿微观结构和矿物组成进行分析。表明:随着MgO/Al2O3的增加,烧结矿强度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 采用实验室烧结杯试验装置,研究MgO/Al2O3在0.8~1.2时,MgO/Al2O3对烧结矿强度、粒度组成、RDI和RI的影响,采用金相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烧结矿微观结构和矿物组成进行分析。表明:随着MgO/Al2O3的增加,烧结矿强度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当MgO/Al2O3为1.0时,强度最好,10~40 mm粒度所占比例为58.85%。随着MgO/Al2O3由0.8增加到1.2的过程中,烧结矿RDI得到改善,还原性变差。当MgO/Al2O3在0.9~1.0时,球团矿微观形貌和矿物组成较好,在此范围内,赤铁矿和复合铁酸钙数量较多,强度较好。在用进口矿和本地磁铁矿搭配烧结时,MgO/Al2O3控制在0.9~1.0范围内,微观形貌和冶金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矿 MgO/Al2O3 冶金性能 矿物组成
原文传递
碱度及焙烧温度对球团矿抗压强度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潘向阳 龙跃 +3 位作者 徐晨光 马保良 窦冠雄 赵波 《钢铁钒钛》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8-93,共6页
采用唐山本地磁铁矿及高钙粉混合造球,配合X-射线衍射分析、高温综合热分析等测试手段,同时运用Fact Sage热力学模拟,探究碱度及温度变化对球团矿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碱度的增加,球团矿抗压强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 采用唐山本地磁铁矿及高钙粉混合造球,配合X-射线衍射分析、高温综合热分析等测试手段,同时运用Fact Sage热力学模拟,探究碱度及温度变化对球团矿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碱度的增加,球团矿抗压强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在碱度为1.0,焙烧温度控制在1 250℃时焙烧球团矿抗压强度达到最大。适量的液相有助于Fe3+迁移,赤铁矿结晶良好,球团矿抗压强度较大;过量的液相阻碍Fe3+迁移,赤铁矿与赤铁矿之间的再结晶受到限制,球团矿抗压强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团矿 碱度 焙烧温度 抗压强度
原文传递
低碳高强贝氏体钢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1
19
作者 田亚强 田耕 +3 位作者 郑小平 宋进英 魏英立 陈连生 《钢铁研究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05-514,共10页
概述了近些年低碳硅锰系贝氏体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贝氏体相变机制及形成过程;并通过分析合金元素对低碳硅锰系贝氏体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论述了在双相区保温过程中合金元素Mn的配分行为,揭示了低碳高强贝氏体钢的强化机制;最后... 概述了近些年低碳硅锰系贝氏体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介绍了贝氏体相变机制及形成过程;并通过分析合金元素对低碳硅锰系贝氏体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论述了在双相区保温过程中合金元素Mn的配分行为,揭示了低碳高强贝氏体钢的强化机制;最后详细阐述了低碳高强贝氏体钢的工艺、组织、性能三者的相互关系,重点介绍了几种能获得屈服强度与伸长率分别高于1 000MPa、15%的制备工艺,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低碳高强贝氏体钢的主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贝氏体钢 合金元素 强韧性 组织 性能
原文传递
合金元素在淬火配分钢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0
作者 田亚强 黎旺 +3 位作者 郑小平 魏英立 宋进英 陈连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09-1118,共10页
淬火配分钢作为第三代先进高强汽车钢候选材料之一,兼备低成本、高强度、高塑性等突出优点。与第一代、第二代先进高强钢相比,淬火配分钢更加符合现代汽车轻量化、绿色化与安全化的发展趋势,可用于制造保险杠、碰撞梁与A/B/C柱等强度高... 淬火配分钢作为第三代先进高强汽车钢候选材料之一,兼备低成本、高强度、高塑性等突出优点。与第一代、第二代先进高强钢相比,淬火配分钢更加符合现代汽车轻量化、绿色化与安全化的发展趋势,可用于制造保险杠、碰撞梁与A/B/C柱等强度高且成型复杂的冲压件。其中,合金元素是淬火配分钢的研发基础,近年来通过发挥钢材内合金元素的作用,遵循"多相"、"亚稳"、"多尺度"组织调控理念,使得淬火配分钢在综合性能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由于淬火配分钢强度较高(800~1 500 MPa),目前仅宝钢、鞍钢、唐钢等少数国内钢铁企业具备生产能力。受Mn-Si系TRIP钢以及高Si无碳空冷贝氏体钢研发的启示,Speer J G基于高碳/中碳含硅钢实验结果以及热力学与动力学模拟,较全面地揭示了淬火-配分的概念。其难点在于淬火温度及配分时间的选取,即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使C配分最大化,以获得最佳马氏体/奥氏体复相组织配比,由此吸引众多研究者对淬火与配分工艺参数进行不断的探索,并发现在配分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引起碳化物析出、奥氏体分解,无法实现理想情况下的C完全配分到奥氏体中,导致残余奥氏体含量仅10%左右,限制延伸率进一步增加。若持续增添C又会恶化焊接性能。为解决这一矛盾,国内外研究者相继提出利用C、Mn等合金元素协同配分稳定奥氏体的想法,其中合金元素配分行为及促进其配分的途径成为目前淬火配分钢中奥氏体稳定化的研究焦点。研究者们利用3D-APT或EPMA技术对不同合金元素在铁素体、奥氏体、渗碳体间的配分行为进行表征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钢中主流合金元素C、Mn、Si/Al、Cu/Ni在各相间化学势梯度的驱动下进行扩散,其中C、Mn、Cu/Ni原子偏向奥氏体一侧扩散,起稳定奥氏体的作用,而Si/Al向铁素体中配分,抑制渗碳体析出。此外,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淬火配分钢 合金元素 配分行为 两相区加热 形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