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姜黄素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3
1
作者 韩刚 霍文 +2 位作者 李秋影 孙广利 段离潼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91-293,共3页
关键词 姜黄素 十二烷基硫酸钠 稳定性 动力学
下载PDF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途径与方法 被引量:31
2
作者 李小娜 张兰桐 殷玮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01-805,共5页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对阐明中药复方配伍药理机制、促进中药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综述了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途径和方法,即利用拆方、血清药理学、血清药物化学、指纹图谱、药物动力学和代谢物组学等方法,对单体有效...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对阐明中药复方配伍药理机制、促进中药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综述了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途径和方法,即利用拆方、血清药理学、血清药物化学、指纹图谱、药物动力学和代谢物组学等方法,对单体有效成分和有效部位进行研究,为探讨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药效物质基础 途径 方法
下载PDF
表面活性剂提高姜黄素提取率的研究 被引量:32
3
作者 韩刚 韩学成 张卫国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69-271,共3页
目的 :利用表面活性剂润湿、增溶作用 ,提高中药姜黄中姜黄素的提取率。方法 :以 5 0 %乙醇为溶剂 ,加入不同的表面活性剂 ,测定姜黄中姜黄素的提取率。结果 :加入 0 .5 %的十二烷基硫酸纳 (SDS)可使中药姜黄中姜黄素的提取率增加 16 %... 目的 :利用表面活性剂润湿、增溶作用 ,提高中药姜黄中姜黄素的提取率。方法 :以 5 0 %乙醇为溶剂 ,加入不同的表面活性剂 ,测定姜黄中姜黄素的提取率。结果 :加入 0 .5 %的十二烷基硫酸纳 (SDS)可使中药姜黄中姜黄素的提取率增加 16 %。结论 :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对不同的药物分子增溶作用不同。SDS对姜黄素的提取率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硫酸钠 姜黄素 提取率
下载PDF
姜黄素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体外药物释放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赵琳琳 韩刚 +3 位作者 宋树美 张卫国 刘楠 常佳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30-232,共3页
目的:制备了姜黄素壳聚糖微球,并对姜黄素微球、片剂及胶囊剂进行体外药物释放的测定。方法:缩聚法制备姜黄素壳聚糖微球,分光光度法测定姜黄素的含量。结果:制备的微球粒径均匀,载药量适中,姜黄素的片剂、胶囊剂、微球释放达平衡时间... 目的:制备了姜黄素壳聚糖微球,并对姜黄素微球、片剂及胶囊剂进行体外药物释放的测定。方法:缩聚法制备姜黄素壳聚糖微球,分光光度法测定姜黄素的含量。结果:制备的微球粒径均匀,载药量适中,姜黄素的片剂、胶囊剂、微球释放达平衡时间分别为1 h、1.75 h、5 h。结论:微球制备方法简便易行,重复性好,以壳聚糖为载体材料制备的微球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壳聚糖 微球 释放度
下载PDF
姜黄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25
5
作者 韩刚 许建华 +1 位作者 李魏娜 宁春玲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946-948,共3页
目的 :制备了姜黄素 β 环糊精包合物以增加难溶性药物姜黄素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对包合物的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采用荧光光谱法、薄层色谱法、相溶解度法对包合物进行了验证。结果 :制备姜黄素 β 环糊精包合物... 目的 :制备了姜黄素 β 环糊精包合物以增加难溶性药物姜黄素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对包合物的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采用荧光光谱法、薄层色谱法、相溶解度法对包合物进行了验证。结果 :制备姜黄素 β 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条件为姜黄素与 β 环糊精投料摩尔比为 1∶1,乙醇浓度为 4 0 % ,包合温度 5 0℃ ,反应时间 2h。结论 :该工艺制备的姜黄素 β 环糊精包合物的溶解度比姜黄素的溶解度增大了 10倍 ,本工艺适用于制备姜黄素 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Β-环糊精包合物 难溶性药物 薄层色谱法 生物利用度 乙醇浓度 制备 工艺 溶解度 摩尔比
下载PDF
固体分散体提高姜黄素溶出度的研究 被引量:29
6
作者 韩刚 王传胜 +1 位作者 张永 金光灿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37-638,共2页
关键词 固体分散体 姜黄素 溶出度 聚乙二醇6000 抗肿瘤作用 常用中药材 生物利用度 药理作用
下载PDF
正交试验法优选茯苓多糖提取工艺 被引量:26
7
作者 霍文 孙广利 刘鹏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18-19,共2页
目的筛选出茯苓多糖的最佳超声波提取工艺。方法用正交试验法进行了提取工艺的研究,并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茯苓多糖的提取液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λmax=490nm,平均回收率为99.02%,RSD=0.44%。茯苓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粉末粒度为20... 目的筛选出茯苓多糖的最佳超声波提取工艺。方法用正交试验法进行了提取工艺的研究,并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对茯苓多糖的提取液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λmax=490nm,平均回收率为99.02%,RSD=0.44%。茯苓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粉末粒度为20目,超声时间20min,水量40mL。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为从药材或制剂中提取茯苓多糖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茯苓多糖 正交实验法 超声波提取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姜黄中姜黄素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22
8
作者 韩刚 张义春 刘士勇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15-16,共2页
目的用不同的方法测定姜黄中姜黄素的含量及回收率,对3种方法进行了比较。方法用分光光度法、硼显色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分别对产自四川乐山姜黄中姜黄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用3 种方法测得的姜黄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16%, 2.26%... 目的用不同的方法测定姜黄中姜黄素的含量及回收率,对3种方法进行了比较。方法用分光光度法、硼显色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分别对产自四川乐山姜黄中姜黄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用3 种方法测得的姜黄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16%, 2.26%和2.44%,RSD分别为1.74%,1.14%和6.80%,回收率分别为95.91%,95.14%和99.38 9/5。结论3种方法各具特点,测定中药材姜黄中姜黄素的含量时可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姜黄素复方制剂可选用硼显色分光光度法,对于微量姜黄素的含量测定宜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可见分光光度法 荧光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钩藤碱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9
作者 周程艳 王树华 +2 位作者 赵瑞蒲 郭瑞华 韩刚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447-448,共2页
关键词 钩藤碱 药理作用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香菇有效成分研究综述 被引量:20
10
作者 张海岚 周建平 边洪荣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香茹 药理作用 临床用途
下载PDF
用正交试验法研究超声提取香菇多糖的最佳工艺 被引量:24
11
作者 边洪荣 孙广利 张海岚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9-291,共3页
目的:摸索超声提取法从香菇中提取香菇多糖的工艺条件,为香菇多糖提取的工业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对香菇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结果:最佳工艺为用1~2mm粒度药材,95%乙醇醇沉,超声80min。结论:此方法是一种... 目的:摸索超声提取法从香菇中提取香菇多糖的工艺条件,为香菇多糖提取的工业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对香菇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结果:最佳工艺为用1~2mm粒度药材,95%乙醇醇沉,超声80min。结论:此方法是一种简单、快捷、高效的提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香菇多糖(LNT) 超声提取 正交试验
下载PDF
刺五加叶柄的体细胞胚胎发生研究 被引量:24
12
作者 邢朝斌 劳凤云 +1 位作者 田春迎 王建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302-1305,共4页
目的以来源广泛、原植物药用成分量可测定的刺五加叶柄为外植体,研究刺五加体细胞胚胎发生情况,为实现药用成分高产刺五加的快速繁殖奠定基础。方法以3年生植株萌发15 d以内的刺五加复叶叶柄为外植体,考察2,4-D和BA对刺五加体细胞胚胎... 目的以来源广泛、原植物药用成分量可测定的刺五加叶柄为外植体,研究刺五加体细胞胚胎发生情况,为实现药用成分高产刺五加的快速繁殖奠定基础。方法以3年生植株萌发15 d以内的刺五加复叶叶柄为外植体,考察2,4-D和BA对刺五加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影响。结果28 d培养后,2,4-D 1.5 mg/L+BA 1.0 mg/L处理的叶柄外植体中71.4%直接产生或经由愈伤组织间接产生了8.5个体胚。两种产生方式均可在诱导培养基中进行,但间接发生比例较少。转入相同或降低2,4-D质量浓度的培养基后,体胚渐次发育成熟。同时新的体胚也在逐渐产生,经由间接途径产生的体胚所占比例也随之上升。结论刺五加可以通过萌发15 d以内的复叶叶柄外植体实现体细胞胚胎发生,体胚诱导率取决于2,4-D和BA的质量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 叶柄 体细胞胚胎 2 4-D BA
原文传递
负载紫杉醇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表征与释药性能 被引量:23
13
作者 刘占军 张卫国 +2 位作者 于九皋 韩刚 代红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93-495,共3页
背景:紫杉醇是一种天然抗肿瘤药物,但其水溶性极低。壳聚糖经接枝改性,生成的共聚物可在液相中生成纳米粒,可用于药物的缓释和控释。目的:对制备的负载紫杉醇的壳聚糖纳米粒进行表征,分析其体外药物释放能力。设计、时间及地点:重复测... 背景:紫杉醇是一种天然抗肿瘤药物,但其水溶性极低。壳聚糖经接枝改性,生成的共聚物可在液相中生成纳米粒,可用于药物的缓释和控释。目的:对制备的负载紫杉醇的壳聚糖纳米粒进行表征,分析其体外药物释放能力。设计、时间及地点:重复测量设计,于2008-01/07在华北煤炭医学院医学系实验室完成。材料:壳聚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0×105,脱乙酰度为92%,为浙江省玉环海洋生物化学有限公司产品。紫杉醇,批号082329802,为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产品。方法:采用引发接枝效率高、引发反应条件温和的二羟基二过碘酸合镍钾为引发剂,在壳聚糖上接枝醋酸乙烯酯,该聚合物在水溶液中直接生成具有疏水核心、亲水表面的纳米粒,即壳聚糖纳米粒,再利用超声振荡技术将0.5~5.0mg紫杉醇与上述纳米粒混合制成负载紫杉醇的壳聚糖纳米粒。主要观察指标: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纳米颗粒的粒径大小、粒径分布及Zeta电位,透射电镜观察纳米颗粒的外观形态,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负载紫杉醇的壳聚糖纳米粒的包封率、载药量和释药性能。结果:壳聚糖纳米粒和负载紫杉醇的壳聚糖纳米粒,其粒径分别为196.2nm和320.8nm,粒径分布较窄,纳米粒表面均带正电荷,Zeta电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0.818,F=3.38,P均>0.05)。稳定的纳米粒呈球形,粒径均匀。紫杉醇的加入量可影响纳米粒的包封率,紫杉醇的加入量为纳米粒的量2%时,达到最大包封率93.6%。体外模拟释药结果表明药物释放曲线分为两个阶段,突释阶段微球释药量在24h内达48.3%,缓释阶段微球释药持续时间长,在175h时释药量达75.9%,载药纳米粒的药物释放速率持续稳定。结论:接枝共聚法制备壳聚糖纳米粒简便可靠,负载紫杉醇后纳米粒径明显变大,表面带有正电荷,且纳米粒对紫杉醇有很高的包封率,体外释药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杉醇 壳聚糖 纳米粒 包封率 体外释放
下载PDF
姜黄素固体分散体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被引量:23
14
作者 韩刚 翟丽 +3 位作者 赵琳琳 刘莉 林庆辉 毕瑞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698-700,共3页
目的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乙二醇(PEG)为载体,分别制备了姜黄素固体分散体。以姜黄素的普通片剂为参比制剂,研究固体分散体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SD大鼠分别灌胃给予姜黄素固体分散体及姜黄素片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目的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乙二醇(PEG)为载体,分别制备了姜黄素固体分散体。以姜黄素的普通片剂为参比制剂,研究固体分散体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SD大鼠分别灌胃给予姜黄素固体分散体及姜黄素片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姜黄素的血药浓度,使用3P97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姜黄素固体分散体在大鼠体内药动学过程符合单室模型,与姜黄素普通片剂相比ρmax,AUC显著增大,姜黄素-PVP固体分散体相对生物利用度为690%。结论姜黄素-PVP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提高姜黄素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固体分散体 药动学 聚乙烯吡咯烷酮 聚乙二醇
原文传递
通脉降脂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韩刚 安静 +1 位作者 王炳强 孙海燕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78-780,共3页
目的:建立通脉降脂胶囊(姜黄,大黄,女贞子,泽泻)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层析法对供试品中姜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芦荟大黄素进行了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供试品的姜黄素,游离大黄素,游离大黄酚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用C18... 目的:建立通脉降脂胶囊(姜黄,大黄,女贞子,泽泻)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层析法对供试品中姜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芦荟大黄素进行了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供试品的姜黄素,游离大黄素,游离大黄酚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用C18柱,流动相为甲醇水醋酸(77∶22∶1),检测波长为428nm,测定结果线性关系良好;姜黄素、大黄素、大黄酚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8;97.55;97.64;每粒胶囊中各成分平均含量为姜黄素2.27mg,游离大黄素为0.162mg,游离大黄酚为0.291mg。结论: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通脉降脂胶囊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脉降脂胶囊 姜黄素 大黄素 大黄酚 HPLC
下载PDF
杜仲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4
16
作者 周程艳 王美 +1 位作者 甄悦 刘晓敏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9年第10期1613-1615,共3页
目的研究杜仲水提物的镇痛和抗炎作用,为该药的临床研究提供基础。方法采用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蛋清所致大鼠足跖肿胀等炎症模型;热板法、乙酸诱导小鼠疼痛反应等疼痛模型,观察杜仲水提物的抗炎镇痛作用。实验动物每天灌胃一次,... 目的研究杜仲水提物的镇痛和抗炎作用,为该药的临床研究提供基础。方法采用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蛋清所致大鼠足跖肿胀等炎症模型;热板法、乙酸诱导小鼠疼痛反应等疼痛模型,观察杜仲水提物的抗炎镇痛作用。实验动物每天灌胃一次,小鼠持续7d,大鼠持续15d。对照组给予蒸馏水,阿司匹林组给予阿司匹林(小鼠给予0.25g/kg、大鼠0.18g/kg),盐酸曲马朵组给予盐酸曲马朵0.15g/kg,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杜仲水提物(小鼠给予163.80、81.90、40.95g生药/kg;大鼠给予114.66、57.33、28.67g生药/kg)。分别在末次给药后进行镇痛和抗炎作用的观察。结果杜仲能显著的延长醋酸所致小鼠的疼痛扭体首次出现的时间,减少扭体次数和提高扭体抑制率和镇痛百分率,延长热板致痛小鼠的痛阈值;高剂量组的作用与阿司匹林相当,但镇痛效果不如盐酸曲马朵,呈现良好的剂量依赖关系。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杜仲能明显的抑制蛋清所致大鼠的足肿胀和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减轻小鼠因炎性物质刺激导致的炎性渗出,作用依然呈现良好的量效趋势,高剂量组的作用与阿司匹林相当。结论杜仲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和镇痛作用,这些药理作用为其临床治疗疼痛和炎症性疾病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抗炎 镇痛 小鼠 大鼠
原文传递
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和双去甲氧基姜黄素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3
17
作者 韩刚 崔静静 +2 位作者 毕瑞 赵琳琳 张卫国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2611-2614,共4页
目的:研究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在不同pH缓冲溶液中的稳定性。方法:以一定pH的缓冲溶液为反应介质,将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定量加入到反应介质中,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姜黄素类化合物浓度的变化... 目的:研究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在不同pH缓冲溶液中的稳定性。方法:以一定pH的缓冲溶液为反应介质,将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定量加入到反应介质中,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姜黄素类化合物浓度的变化,采用动力学方法建立姜黄素类化合物降解速率方程。结果:在相同的条件下姜黄素类化合物的稳定性依次为:双去甲氧基姜黄素≥去甲氧基姜黄素≥姜黄素。结论:去甲氧基姜黄素对姜黄素产生稳定作用最强,为姜黄素的天然稳定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去甲氧基姜黄素 双去甲氧基姜黄素 稳定性 HPLC
下载PDF
香菇有效成分提取分离及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8
作者 边洪荣 李小娜 +1 位作者 潘海宇 张海岚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U001-U002,共2页
关键词 香菇 有效成分 提取 分离 分析方法
下载PDF
姜黄素与壳聚糖制备促进伤口愈合膜剂的研究 被引量:17
19
作者 韩刚 刘延敏 +2 位作者 夏宗玲 李魏娜 刘秀萍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108-1109,共2页
目的:利用脱乙酰壳聚糖良好的成膜性以及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及姜黄素的抗菌抗炎作用,制备了具有促进伤口愈合功能的姜黄素-壳聚糖膜剂,并对膜剂中的姜黄素的释放度进行了测定。方法:以脱乙酰壳聚糖为成膜材料,采用匀浆制膜法制备了姜黄... 目的:利用脱乙酰壳聚糖良好的成膜性以及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及姜黄素的抗菌抗炎作用,制备了具有促进伤口愈合功能的姜黄素-壳聚糖膜剂,并对膜剂中的姜黄素的释放度进行了测定。方法:以脱乙酰壳聚糖为成膜材料,采用匀浆制膜法制备了姜黄素-壳聚糖膜剂。结果:释放度试验显示膜剂有明显的缓释作用。结论: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姜黄素-壳聚糖膜剂具有良好的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壳聚糖 膜剂 伤口愈合
下载PDF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改革探讨 被引量:19
20
作者 李小娜 李唐棣 吕立勋 《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 2010年第3期25-26,共2页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药学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属于药剂学的分支,又是药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应用于新药开发研究和临床合理用药方面。这门课程实践性非常强,其教学质量与学生毕业后从事的相关工作密切相关。因此,优化...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药学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属于药剂学的分支,又是药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应用于新药开发研究和临床合理用药方面。这门课程实践性非常强,其教学质量与学生毕业后从事的相关工作密切相关。因此,优化教法,注重教学的实用性,对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动力学 力学教学 药剂学 改革探讨 生物 专业课程 药学专业 新药开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