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检测重组抗体NM57免疫原性 被引量:5
1
作者 常亮 刘晓志 +7 位作者 赵伟 刘艳玲 董向峰 陈雪静 李立敏 蒋艳 高健 魏敬双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32-535,共4页
随着生物技术药物的大量研发,药物免疫原性评价成为阐明药物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建立稳定可靠的评价体系成为了研究热点。由于具有实时、连续监测等优势,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resonance,SPR)技术已被广泛用于生... 随着生物技术药物的大量研发,药物免疫原性评价成为阐明药物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建立稳定可靠的评价体系成为了研究热点。由于具有实时、连续监测等优势,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resonance,SPR)技术已被广泛用于生物药物免疫原性的评价。本研究中应用该技术对重组抗狂犬病毒人源单克隆抗体NM57Ⅰ期临床实验阶段接受注射的48名志愿者进行抗药物抗体(anti-drug antibody,ADA)检测。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可达到抗体药物免疫原性检测的基本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原性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重组狂犬病毒人源单克隆抗体
原文传递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三种不同来源的乙肝疫苗协同诱导的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兴军 董爱华 +2 位作者 董向锋 宋欣 李立敏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43-444,共2页
目的比较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三种不同来源的乙肝疫苗免疫原性及诱导的体液免疫效果的加强作用。方法将重组Gm-csf和三种不同来源的乙肝疫苗分别按相同程序,联合免疫小鼠,定期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小鼠产生的抗乙型肝... 目的比较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三种不同来源的乙肝疫苗免疫原性及诱导的体液免疫效果的加强作用。方法将重组Gm-csf和三种不同来源的乙肝疫苗分别按相同程序,联合免疫小鼠,定期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小鼠产生的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抗-HBsAg)的抗体水平。结果免疫1周后,CHO细胞疫苗组、汉逊酵母疫苗组、啤酒酵母疫苗组血清中抗-HBsA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0%,10%,0%;免疫2周后分别为100%,40%,40%;二次免疫后,三个实验组小鼠血清中抗体持续增加。结论通过Gm-csf的联合免疫,可提高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原性,增强乙型肝炎疫苗诱导的体液免疫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乙肝疫苗 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体液免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