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8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业机器人、工作任务与非常规能力溢价——来自制造业“企业—工人”匹配调查的证据 被引量:135
1
作者 余玲铮 魏下海 +1 位作者 孙中伟 吴春秀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7-59,M0004,236,共15页
当前,以工业机器人为载体的新技术日益接手以往由人工执行的任务,将改变劳动力市场的技能需求和工资分配方式。本文通过理论模型表明,由于工业机器人与不同工作任务具有不同程度的替代弹性,其中,对可编码和重复性的常规任务存在替代性,... 当前,以工业机器人为载体的新技术日益接手以往由人工执行的任务,将改变劳动力市场的技能需求和工资分配方式。本文通过理论模型表明,由于工业机器人与不同工作任务具有不同程度的替代弹性,其中,对可编码和重复性的常规任务存在替代性,对高级认知和社会互动的非常规任务具有互补性,工业机器人的引入促使非常规任务相对工资增长,从而非常规/常规任务工资差距扩大。利用制造业"企业—工人"匹配数据的经验证据证明了这一点,工业机器人使非常规任务工资大幅增益,工业机器人所体现的技术进步是任务偏向型(TBTC),而非传统意义的教育技能偏向型(SBTC)。此外发现,在私营、外资企业以及出口贸易企业中,工业机器人对任务工资差距影响尤为明显。工资差距更多来自于非常规能力的价格效应而不是禀赋效应。本文有助于理解当前我国沿海地区如火如荼的"机器换人"现象及所产生的劳动力市场影响,并提供相应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机器人 非常规任务 常规任务 工资差距 劳动力市场
原文传递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基于LA/AIDS拓展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27
2
作者 胡日东 钱明辉 郑永冰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5-87,共13页
文章通过引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对传统的LA/AIDS模型进行了拓展,以分析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对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机理,并通过对此拓展模型进行数理推导,解决估计中关键变量数据难以获得的难题。文章随后利用2001-2011年中... 文章通过引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对传统的LA/AIDS模型进行了拓展,以分析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对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机理,并通过对此拓展模型进行数理推导,解决估计中关键变量数据难以获得的难题。文章随后利用2001-201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结合混合回归模型和SUR模型的估计方法,分别对中国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实证结果验证了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对中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具有显著的影响。文章进一步通过弹性分析,揭示了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对中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内在作用机理,并结合空间分析方法,找出了未来应加强控制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以有效降低中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地区,并据此为政府扩大消费需求和优化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收入差距 城乡居民消费结构 LA/AIDS模型
原文传递
制造业在中国新发展阶段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100
3
作者 郭克莎 彭继宗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8-149,207,共23页
在中国新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的演进使制造业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在中等收入阶段,制造业增加值和TFP较快增长,促进了GDP增长和整个经济TFP增长,成为大国经济顺利进入高收入阶段的重要原因。参考高收入大国在中等收入阶段结束时的... 在中国新发展阶段,工业化阶段的演进使制造业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在中等收入阶段,制造业增加值和TFP较快增长,促进了GDP增长和整个经济TFP增长,成为大国经济顺利进入高收入阶段的重要原因。参考高收入大国在中等收入阶段结束时的制造业平均比重以及经济发展质量较高的历史经验,同时考虑到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对产业结构变动所具有的一定调节作用,中国在进入高收入阶段前后的一段时期,制造业占GDP比重应保持在28%至30%之间。借鉴其他大国在中等收入阶段普遍实施制造业发展战略和促进政策的经验,中国"十四五"时期应加强对制造业发展的政策导向,研究制定促进制造业发展的中长期战略规划,依靠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动制造业中高速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中高速增长 高质量发展 中等收入阶段
原文传递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与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 被引量:96
4
作者 郭克莎 田潇潇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4-58,共15页
本文分析了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思路的形成过程,评述了新发展格局的主要内涵、政策取向以及构建新发展格局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讨论了新发展格局下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的选择问题。本文认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条件... 本文分析了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思路的形成过程,评述了新发展格局的主要内涵、政策取向以及构建新发展格局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讨论了新发展格局下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的选择问题。本文认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条件下,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需要调整和拓展,主要思路是:以国内大市场为主要导向重构制造业产业链,积极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良好产业生态环境,协调区域布局促进制造业整体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增强制造业发展活力和动力,依托“一带一路”倡议提升国际循环水平。调整拓展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的理论依据是:体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要求,反映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特点,有利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并带动制造业中高速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制造业 转型升级 理论依据
原文传递
制度环境、吸收能力与新兴经济体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门槛检验 被引量:87
5
作者 衣长军 李赛 张吉鹏 《财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19,共16页
现有研究关于新兴经济体OFDI是否存在显著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并未取得一致结论,且转型期中国省际经济和制度发展存在"非均衡推进"特征,在此背景下,文章以中国这一新兴经济体为例,运用省际面板数据和非线性门槛回归模型,实证研... 现有研究关于新兴经济体OFDI是否存在显著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并未取得一致结论,且转型期中国省际经济和制度发展存在"非均衡推进"特征,在此背景下,文章以中国这一新兴经济体为例,运用省际面板数据和非线性门槛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母国制度环境(包括法制化水平、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和政府治理水平等)和吸收能力(包括经济发展、技术创新能力、人力资本和对外开放程度等)对新兴经济体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及其门槛效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可促进母国技术进步,且在各区域制度环境和异质吸收能力影响下呈现出地区差异,积极而显著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发生在东部地区,而非西部地区;(2)制度环境和吸收能力是新兴经济体能否获取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重要因素,且存在非线性门槛效应,在法制化水平、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门槛条件下,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边际效应趋于平缓。因此,新兴经济体应鼓励技术寻求型OFDI,优化OFDI区域空间布局;推进市场化改革,提升母国自身的制度环境质量;提高对东道国技术溢出的异质吸收能力,从而促进新兴经济体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的形成与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FDI TFP 逆向技术溢出 制度环境 吸收能力 门槛回归
原文传递
高管股权激励促进企业升级了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87
6
作者 肖曙光 杨洁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6-75,共10页
企业升级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升级的微观基础,而目前高管股权激励与企业升级关系的内在规律仍处于"黑箱"状态。本文首先从四个维度(资产结构高级化、技术结构高级化、员工结构高级化及绩效高级化)构建了不同类型企业... 企业升级是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升级的微观基础,而目前高管股权激励与企业升级关系的内在规律仍处于"黑箱"状态。本文首先从四个维度(资产结构高级化、技术结构高级化、员工结构高级化及绩效高级化)构建了不同类型企业(企业整体、劳动密集型企业和非劳动密集型企业)升级的衡量指标体系,并从理论层面分析了高管股权激励对企业升级的影响关系。研究认为,高管股权激励对企业升级理论上有长效促进作用,其学理逻辑来源于两条:一是高管股权激励有助于解决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所产生的委托—代理问题,这是高管股权激励促进企业升级的利益捆绑(相容)逻辑;二是高管与企业及企业股东利益捆绑(相容)基础的建立将内在驱动高管切实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动态能力,推动企业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并最终实现企业升级,这是高管股权激励促进企业升级的利益驱动逻辑。其次以2011-2016年沪深两市有过股权激励实施记录的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基础样本,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 R)方法实证研究了高管股权激励对不同类型企业(企业整体、劳动密集型企业和非劳动密集型企业)升级的动态影响。实证研究表明,高管股权激励对技术结构高级化、员工结构高级化以及绩效高级化长短期内都有提升作用,而对资产结构高级化短期内有负向冲击,长期将产生正向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管股权激励 行权收入 企业升级 企业升级评判维度
下载PDF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现状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83
7
作者 钱筠 郑志民 《编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79-383,共5页
对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已开通的147个微信公众平台进行调研,分析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现状,并相应地提出发展对策:强化新媒体意识,完善基本资料,构建消息推送体系,加强平台功能建设。
关键词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微信公众平台 现状 对策
原文传递
粤港澳大湾区知识创新网络的空间演化——兼论深圳科技创新中心地位 被引量:78
8
作者 许培源 吴贵华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8-79,共12页
城市群创新网络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选取web of science科研合作研究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大湾区知识创新网络结构空间演化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1)大湾区知识创新网络紧密程度... 城市群创新网络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支撑。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为研究对象,选取web of science科研合作研究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大湾区知识创新网络结构空间演化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1)大湾区知识创新网络紧密程度日益提高,稳定性逐步增强;(2)广州、香港处于知识创新网络中心位置,但深圳已经成长为知识创新网络的新中心;(3)知识创新网络从"广州-香港"双核结构演化成为"广州-深圳-香港"三角结构,并出现"广州—东莞—深圳—香港"大湾区东岸创新集聚带趋势,整体呈现"多中心、多节点、多子群"格局;(4)QAP分析表明地理邻近、技术结构邻近、经济邻近、制度邻近、语言邻近对城市间创新合作形成有显著影响。总体上,深圳将成为粤港澳乃至中国的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湾区,应着力强化深圳的创新网络中心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知识创新网络 空间演化 QAP分析 科技创新中心
下载PDF
震害紧急响应阶段应急物流系统中的LRP 被引量:74
9
作者 王绍仁 马祖军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497-1507,共11页
针对震后紧急响应阶段的应急物流系统优化问题,建立了一个两级设施定位-运输路线安排问题模型(LRP),据此进行应急设施定位-分配和救援物资运输路线安排决策.根据该模型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两阶段分解思想的"三角"启发式算法,... 针对震后紧急响应阶段的应急物流系统优化问题,建立了一个两级设施定位-运输路线安排问题模型(LRP),据此进行应急设施定位-分配和救援物资运输路线安排决策.根据该模型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两阶段分解思想的"三角"启发式算法,对算法的复杂性进行了分析,并与改进遗传算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和算法可以解决震后应急物流系统中的LRP,所设计的"三角"启发式算法性能优越,具有较高的运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急物流 震害 定位-运输路线安排问题 “三角”启发式算法 改进遗传算法
原文传递
FDI如何影响企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基于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和PSM-DID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75
10
作者 崔兴华 林明裕 《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55,共18页
中国工业企业实现绿色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其中,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工业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基于Malmquist-Luenberger(ML)指数测算了工业企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进一步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双重差分法(DID... 中国工业企业实现绿色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其中,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工业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基于Malmquist-Luenberger(ML)指数测算了工业企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进一步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双重差分法(DID)检验了FDI对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净效应。研究结果显示:(1)在样本考察期间,部分典型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外资企业平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高于内资企业,但整体上,内资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年均增速高于外资企业,呈现出明显的赶超态势。(2)总体而言,引入外资有助于促进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且促进作用存在一定程度的持续性。(3)深入到区域层面和行业层面发现,与中西部地区相比,FDI主要促进了东部地区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与资源类、高耗能类工业相比,机械制造类和轻纺类工业的FDI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最后,本文进行了安慰剂检验,得到了稳健的研究结论。据此,本文认为,引进外资应因地施策、因行业施策,根据各地区的发展阶段和各行业的生产特点,制定合理的引资政策,促进工业企业实现绿色转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I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ML指数 双重差分法
原文传递
机器人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来自企业调查的微观证据 被引量:73
11
作者 余玲铮 魏下海 吴春秀 《中国人口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4-125,128,共13页
文章基于广东企业调查数据,考察了机器人应用如何重塑企业收入分配格局。研究发现:(1)在理论上,机器人作为一种偏向型技术进步的载体,当机器人与劳动是替代而非互补关系时,机器人应用将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2)问卷调查显示,企业的机... 文章基于广东企业调查数据,考察了机器人应用如何重塑企业收入分配格局。研究发现:(1)在理论上,机器人作为一种偏向型技术进步的载体,当机器人与劳动是替代而非互补关系时,机器人应用将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2)问卷调查显示,企业的机器人使用率存在鲜明的特征差异,相比而言,出口企业、生命周期长、规模大、用工短缺、准备搬迁及非国有等企业的机器人使用率更高,这反映了劳动力市场变化和竞争环境是促进机器人使用的重要原因。(3)机器人所产生的增长效应不会均等地惠及所有要素,虽然机器人同时促进了工资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但前者增长幅度不及后者,从而使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只有当机器人与人力资本相匹配,才能更好地促进工资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4)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具有良好的劳动保护机制及国有集体企业中,机器人对劳动收入份额负面效应会有所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劳动收入份额 劳动生产率 工资率
原文传递
机器人如何重塑城市劳动力市场:移民工作任务的视角 被引量:70
12
作者 魏下海 张沛康 杜宇洪 《经济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92-109,共18页
机器人作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是智能制造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在城市工业生产体系得到广泛应用,不可避免会深刻影响城市劳动力市场供需格局。那么,机器人如何重塑城市劳动力市场?这一问题值得关注。本文试图以移民... 机器人作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是智能制造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在城市工业生产体系得到广泛应用,不可避免会深刻影响城市劳动力市场供需格局。那么,机器人如何重塑城市劳动力市场?这一问题值得关注。本文试图以移民这一规模庞大且流动性强的劳工群体作为分析对象,从常规/非常规工作任务的视角进行考察,基于国际机器人联盟(IFR)数据和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2-2016年)的经验研究发现:机器人对就业的影响并非想象中的悲观。当城市机器人安装密度大时,移民有更大的概率进入该城市就业而不是被挤出劳动力市场,表明机器人的生产力效应相较替代效应占据主导力量,机器人所释放的生产力能够创造更多的工作岗位以吸纳移民涌入。此外,机器人与不同工作任务劳动者具有不同的替代弹性。相比于常规任务移民,机器人显著地促进非常规任务移民就业,表明非常规任务移民与机器人在城市空间里能够达成“人机共存”。机器人的影响存在个体异质性,那些从事常规任务的中年男性的低技能者更容易遭遇机器人的负面冲击。本文的政策启示在于:各地政府在致力于机器人技术驱动产业转型升级之同时,应推动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以更好地实现“技术升级”与“技能升级”的良好匹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移民 工作任务 城市劳动力市场
原文传递
数字经济加剧了地区差距吗?——来自中国284个地级市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69
13
作者 段博 邵传林 段博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28-737,共10页
数字经济的兴起为实现地区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基于中国284个地级市数据,通过构建传导机制考察数字经济对地区差距的直接、间接和调节效应,采用Bootstrap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方法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制造业集聚和地区差距... 数字经济的兴起为实现地区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基于中国284个地级市数据,通过构建传导机制考察数字经济对地区差距的直接、间接和调节效应,采用Bootstrap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方法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制造业集聚和地区差距的空间分布均呈现"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不均衡特征;数字经济对地区差距具有负向的直接效应;数字经济通过集聚经济对地区差距发挥了显著的正向中介效应;财政科教支出在直接路径中发挥负向的调节效应,在数字经济影响集聚经济过程中发挥正向调节效应。如须在数字经济时代下缩小地区差距,既需要推广数字技术、消弭数字鸿沟,也需要完善要素流动、财政科教支出等制度性配套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地区差距 集聚经济 空间分布 BOOTSTRAP方法
原文传递
数字普惠金融能否改善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局面? 被引量:58
14
作者 肖威 《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0-64,共15页
中国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平衡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利用县域经济数据和城市经济数据分别进行面板分位数回归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通过存款机制和贷款机制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并且经济增长效应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强于经济... 中国经济发展的区域不平衡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利用县域经济数据和城市经济数据分别进行面板分位数回归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通过存款机制和贷款机制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并且经济增长效应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强于经济较发达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二级指标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都能促进经济增长,其中覆盖广度对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作用最大,而使用深度对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最大。分地区回归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大于东部地区,它既能缩小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也能缩小区域内部的经济发展差距。最后,本文提出实施数字普惠金融优先发展战略、平衡区域之间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地区经济增长 区域经济发展差距 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
原文传递
零售企业平台化转型及其双边定价策略研究 被引量:57
15
作者 骆品亮 傅联英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12,共12页
运用双边市场理论方法,研究传统零售企业的平台化转型及其双边定价模式选择,发现:1)在生产成本和消费者估价均匀分布的条件下,赚差价的传统垄断零售商收取进场费并不能增加利润,转型为会员费制双边零售平台反而降低利润.2)随着供应商单... 运用双边市场理论方法,研究传统零售企业的平台化转型及其双边定价模式选择,发现:1)在生产成本和消费者估价均匀分布的条件下,赚差价的传统垄断零售商收取进场费并不能增加利润,转型为会员费制双边零售平台反而降低利润.2)随着供应商单位分销成本的增加,传统零售商可先选择转型为佣金制双边零售平台作为过渡;随着单位分销成本的进一步提高,零售企业可以进一步提高佣金率,并对供应商进行适当补贴,但对消费者免收会员费,转型为二部收费制平台.3)会员费制双边零售平台的倾斜性双边定价策略与产品价格及其分销成本有关,当供应商的零售价格适中时,平台应向消费者与供应商收取会员费;而当供应商零售价格较高时,平台应向供应商收取会员费并补贴消费者.此外,本文结合我国B2C零售平台的收费模式进行应用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售企业 双边平台 价格结构 市场绩效
下载PDF
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与贸易隐含碳 被引量:52
16
作者 吕延方 崔兴华 王冬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5-65,共21页
研究目标:测算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并揭示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与贸易隐含碳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方法:本文基于全球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充分考虑中间投入结构系数和污染排放系数的差异,对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进行了测算,并运用面板平... 研究目标:测算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并揭示全球价值链参与度与贸易隐含碳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方法:本文基于全球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充分考虑中间投入结构系数和污染排放系数的差异,对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排放进行了测算,并运用面板平滑转换模型分析了主要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进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整体上均呈上升趋势,贸易隐含碳平衡指标始终表现为赤字,且赤字在不断扩大,证明"污染天堂假说"成立。重工业在贸易隐含碳排放中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且中间品进出口贸易隐含碳排放明显高于最终品。GVC参与度对出口贸易隐含碳、进口贸易隐含碳、贸易碳平衡和污染贸易条件均存在不同转换机制下的非线性影响,随着技术水平的连续变化,前三个模型呈现双门槛特征,污染贸易条件模型呈现单门槛特征。研究创新:研究视角上,将GVC参与度和贸易隐含碳排放纳入同一分析框架,侧重分析了贸易利益与环境利益之间的逻辑关系。理论模型上,构建包含GVC的贸易隐含碳分解模型。经验方法上,不仅充分考虑各国家部门的中间投入结构系数和污染排放系数差异,而且从行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层面多角度解析GVC参与度对贸易隐含碳的影响。研究价值:研究结论为中国借助贸易政策以达成碳减排目标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政策着力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参与度 贸易隐含碳 GMRIO模型 PSTR模型
原文传递
人口老龄化、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53
17
作者 刘成坤 林明裕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68-179,共12页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过渡阶段,人力资本积累水平的提高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因素,人口老龄化对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正日益凸显。本文首先基于MalmquistLuenberger(ML)指数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系数,然...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度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过渡阶段,人力资本积累水平的提高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因素,人口老龄化对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正日益凸显。本文首先基于MalmquistLuenberger(ML)指数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系数,然后选取我国1998—2018年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并建立动态面板模型检验人口老龄化如何通过人力资本积累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研究结果显示:样本期间,我国各省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的趋势;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惯性特征,前一期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会对后一期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促进作用;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有利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不仅会通过人力资本数量效应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影响,还会通过人力资本质量效应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此外,人口少子化也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推动作用,但其人力资本数量效应和人力资本质量效应均显著为负。最后,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结果得出了相应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人力资本 经济高质量发展 动态面板模型
原文传递
全球数字服务贸易网络的拓扑结构特征及影响机制 被引量:51
18
作者 吕延方 方若楠 王冬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8-147,共20页
研究目标:深入剖析全球数字服务贸易网络的拓扑结构、动态变迁架构和显著要素的影响机制。研究方法:基于产品异质性视角,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技术构建全球数字服务贸易网络,分别从以整体结构考察的整体层面、以社团变迁架构考察的中观层面... 研究目标:深入剖析全球数字服务贸易网络的拓扑结构、动态变迁架构和显著要素的影响机制。研究方法:基于产品异质性视角,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技术构建全球数字服务贸易网络,分别从以整体结构考察的整体层面、以社团变迁架构考察的中观层面和以节点重要性考察的个体层面全面分析。研究发现:样本考察期内,全球数字服务贸易网络存在贸易集聚效应和"小世界"高度聚类特征,数字服务最终品出口网络的发展侧重体现在贸易深度维度,数字服务中间品出口网络则在广度和深度维度均有所增加;全球数字服务贸易网络可以划分为分别以美国、英国为中心经济体的亚太、欧洲两个贸易群,且存在"全球化—区域化—全球化"的社团变迁趋势;美国和英国处于该网络的"绝对中心枢纽"地位,对全球数字服务贸易有重要的掌控力,与美、英相比,中国在全球数字服务贸易网络中的地位尚存在一定的上升空间,但是逐步攀升趋势明显;传统引力模型的显著影响要素在一定程度上依旧能够解释数字服务贸易网络的形成,互联网基础设施及其连通性和跨境数据自由流动对数字服务贸易网络的形成具有正向促进作用。研究创新:构建数字服务贸易量化评估框架,从多维层面综合评估全球数字服务贸易网络格局。研究价值:为中国数字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研究提供了实验证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服务贸易 社会网络分析 拓扑结构 影响机制
原文传递
中国服务贸易融入数字全球价值链的测度构建及特征研究 被引量:51
19
作者 吕延方 方若楠 王冬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5-44,共20页
研究目标:基于服务贸易数字化视角,尝试性测度并揭示中国数字服务贸易的相关特征。研究方法:构建数字全球价值链,从路径分解、双向数字关联和双边联系三个层面全面分析。研究发现:内需引致的中国服务业数字化增加值总体上均高于外需,且... 研究目标:基于服务贸易数字化视角,尝试性测度并揭示中国数字服务贸易的相关特征。研究方法:构建数字全球价值链,从路径分解、双向数字关联和双边联系三个层面全面分析。研究发现:内需引致的中国服务业数字化增加值总体上均高于外需,且大部分经济体多以简单参与形式与中国进行数字服务贸易;中国服务业在数字全球价值链中的角色正由"数字化价值输入"逐渐转向"数字化价值输出",但其相对位置依旧较低;中国对发达经济体的数字化中间品进口依赖性有显著降低趋势,同时也成为多数经济体数字化中间品进口的主要来源国,在数字全球价值链中扮演重要"枢纽"角色。研究创新:首次在统一核算框架下从多维层面综合评估中国服务业融入DVC的多维定位与融入路径。研究价值:为进一步完善中国数字贸易统计核算框架和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服务贸易 数字全球价值链 投入产出技术
原文传递
“营改增”与劳动收入份额: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 被引量:52
20
作者 苏梽芳 陈昌楠 蓝嘉俊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4-61,共18页
"营改增"作为中国税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其对要素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尚有待研究。本文首先通过一个理论框架揭示了"营改增"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经济逻辑,即"营改增"使企业购进固定资产可以进项抵扣,降低了... "营改增"作为中国税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其对要素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尚有待研究。本文首先通过一个理论框架揭示了"营改增"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经济逻辑,即"营改增"使企业购进固定资产可以进项抵扣,降低了资本要素相对价格,由于服务业的资本和劳动互补,这将提高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其次采用2009—2015年中国服务业上市公司数据和双重差分模型进行经验研究,结果表明,"营改增"使企业劳动收入份额显著提高了5.96%,并且在实施后第2年的影响最大。异质性分析表明,"营改增"显著提升了非国有、劳动密集型和出口企业劳动收入份额。进一步的影响机制分析表明,"营改增"提高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由于服务业中资本和劳动互补,这将提高劳动需求,进而提高平均工资率,最终导致劳动收入份额的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改增” 劳动收入份额 固定资产投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