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20篇文章
< 1 2 17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新媒介即关系 被引量:186
1
作者 陈先红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4-56,共3页
随着以博客传播为基础的互联网2·0时代的到来,新媒介传播已经从以技术为导向的独白式的传统线性传播模式,转向以关系为导向的、对话式的全息传播模式。本文比照“媒介即讯息”的麦克卢汉逻辑,大胆提出“新媒介即关系”的观点:第一... 随着以博客传播为基础的互联网2·0时代的到来,新媒介传播已经从以技术为导向的独白式的传统线性传播模式,转向以关系为导向的、对话式的全息传播模式。本文比照“媒介即讯息”的麦克卢汉逻辑,大胆提出“新媒介即关系”的观点:第一,“关系传播”体现了新媒介的传播归属;新媒介作为“关系的居间者”,分别对人们的社会角色关系、文化关系和情感关系产生深刻影响。第二,“电子对话”体现了新媒介的传播特征,具体表现为合作、平等、接近和冒险四个面向第三,“梅特卡夫法则”体现了新媒介的传播效果。“新媒介即关系”的传播学意义在于,把新媒介的研究层面从传播技术层面提升到传播关系的层面;把新媒介传播研究从以技术性的信息传播,引导向以对话性的关系传播为主;把以网站为中心的“信息传播学”,导向以人为中心的“关系传播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介 关系传播 博客 互联网2.0
下载PDF
“讲好中国故事”:国家立场、话语策略与传播战略 被引量:142
2
作者 陈先红 宋发枝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0-46,52,共8页
从国家叙事学的视角,诠释"中国"及其"故事",是一个复杂的世界性叙事。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应把握好"中国观""故事观""传播观"三个重要问题。基于中西方"中国观"的差异,实... 从国家叙事学的视角,诠释"中国"及其"故事",是一个复杂的世界性叙事。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应把握好"中国观""故事观""传播观"三个重要问题。基于中西方"中国观"的差异,实践中应建立基于传统中国文化故事、现代中国发展故事和全球中国开放故事的三大类中国故事体系;而从叙事观的视角,实践中应从"故事—话语—语境"三个维度建立清晰而明确的中国叙事观;从战略与策略的视角,讲好中国故事是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和文化软实力的巧传播战略,应以"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基本世界观,形构中国"文化价值观国际话语权—政治性国际话语权—全球治理国际话语权",提升中国文化的感召力、创造力、公信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故事 国际话语权 文化软实力
下载PDF
互联网的政治性使用与我国公众的政治信任——一项经验性研究 被引量:121
3
作者 张明新 刘伟 《公共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0-103,141-142,共14页
现代社会的媒体已成为公共领域信任关系的中介。公众对互联网的政治性使用可能对政治信任产生复杂、多元的影响。本文总结出媒体使用对政治信任的两种影响路径:直接的认知效果和社会资本的中介效果,并分析互联网作为公众政治认知、互动... 现代社会的媒体已成为公共领域信任关系的中介。公众对互联网的政治性使用可能对政治信任产生复杂、多元的影响。本文总结出媒体使用对政治信任的两种影响路径:直接的认知效果和社会资本的中介效果,并分析互联网作为公众政治认知、互动、表达和参与的媒介,对其政治信任水平的可能影响。对一项2010—2011年全国性公众调查数据的分析表明,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和电视与作为新媒体的互联网,具有不同的政治涵义。当控制住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后,在网上接触海外"另类媒介"越多、网上公共事务参与越频繁的公众,其政治信任水平越低;但网上政治信息获取、政治互动和表达与政治信任水平之间没有显著的联系。研究还发现,传统媒体在"涵化"公众政治信任方面的功效极其微弱,体现出新媒体互联网对传统媒体政治传播效果的"挤迫效应"。本研究的结果提请相关管理部门以互联网为平台展开有效的政府-公众沟通,以提升公众的政治信任水平。未来研究有必要采用随机样本,同时需要对政治信任概念的测量更加精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 政治信任 互联网 社会资本
原文传递
解构智能传播的数据神话:算法偏见的成因与风险治理路径 被引量:120
4
作者 郭小平 秦艺轩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9-24,共6页
算法依托大数据与计算机程序运行,被视为"客观中立"的信息中介。然而,智能传播算法实践证明,所谓的"算法中立"不过是人们对数据和技术的乌托邦想象。政治内嵌与资本介入,社会结构性偏见的循环,量化计算对有机世界... 算法依托大数据与计算机程序运行,被视为"客观中立"的信息中介。然而,智能传播算法实践证明,所谓的"算法中立"不过是人们对数据和技术的乌托邦想象。政治内嵌与资本介入,社会结构性偏见的循环,量化计算对有机世界的遮蔽,必将导致算法的内生性偏见。算法正义原则旨在建构公平、透明、负责的算法系统。在算法主导的信息传播机制中兼顾数据主体的可见性与自主性,提升算法的透明度,在立法实践上规范算法技术、建立算法问责机制是对抗算法偏见、规避数字风险的有效治理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传播 数据神话 算法偏见 偏见循环 算法正义
下载PDF
论出版的知识服务属性与出版转型路径 被引量:97
5
作者 方卿 王一鸣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2-29,共8页
“知识服务”是近年来出版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考究出版的源流,认为出版本质上是知识生产和知识传播,从而为出版知识服务转型提供学理支撑。以出版的知识价值和服务属性为脉络,系统梳理出版从文献服务、到情报服务再到知识服务的历史演... “知识服务”是近年来出版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考究出版的源流,认为出版本质上是知识生产和知识传播,从而为出版知识服务转型提供学理支撑。以出版的知识价值和服务属性为脉络,系统梳理出版从文献服务、到情报服务再到知识服务的历史演化进程。指出出版转型就是要回归出版的本质,重新发现出版将个人知识社会化、无序知识有序化的核心价值,最后从产业、企业和价值链三个层面指明具体的转型路径:一是从制造业转型为服务业,二是从产品生产商转型为知识服务商,三是从互联网知识生产体系融合的角度对出版价值链进行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服务 出版转型 出版知识服务体系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理念变革、产品创新与流程再造 被引量:96
6
作者 刘义昆 赵振宇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03-110,共8页
新媒体让"人人是记者"变成可能,从而根本改变了媒体与公众之间的关系。唯有变革理念,重新定义新闻与新闻业,新闻生产才能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需要。以满足不同用户需求为目的,新闻生产应该更加个性化。未来的新闻业需要新闻编辑... 新媒体让"人人是记者"变成可能,从而根本改变了媒体与公众之间的关系。唯有变革理念,重新定义新闻与新闻业,新闻生产才能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需要。以满足不同用户需求为目的,新闻生产应该更加个性化。未来的新闻业需要新闻编辑部进一步优化资源、协同生产。基于各类新媒体形态的差异、新媒体用户喜好的不同,未来的新闻业应该再造出各具特点的生产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新闻生产 理念变革 产品创新 流程再造
下载PDF
大数据的缘起、冲击及其应对 被引量:96
7
作者 钟瑛 张恒山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4-109,共6页
随着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便携终端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了"大数据"时代。本文对大数据的概念、缘起与发展进行了分析,对大数据应用与研究状况进行了梳理,并针对现有的冲击与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思考。
关键词 大数据 缘起 冲击 应对
下载PDF
当地理学家谈论媒介与传播时,他们谈论什么?——兼评保罗·亚当斯的《媒介与传播地理学》 被引量:88
8
作者 袁艳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7-176,共20页
地理学家大卫-哈维(David Harvey)曾说:“地理太过重要,仅靠地理学家研究是不够的”(Harvey,1995:161)。同样的表达也适用于传播学:传播和媒介如此复杂,绝非传播学者可以穷尽。无论传播学者多想这个研究领域的专属权,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 地理学家大卫-哈维(David Harvey)曾说:“地理太过重要,仅靠地理学家研究是不够的”(Harvey,1995:161)。同样的表达也适用于传播学:传播和媒介如此复杂,绝非传播学者可以穷尽。无论传播学者多想这个研究领域的专属权,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媒介与传播本是多种学科的研究对象,存在着多种思想脉络,分布在不同的学科之中,从来不是传播学所独有(马特拉,1996/2008:1;黄旦,2018)。如果说,传播学已经无数次地向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历史学、人类学、甚至某些自然科学学科表达过敬意,那么直到今天,它对地理学还缺少足够的谦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学者 历史和现实 地理学 亚当斯 经济学 心理学 思想脉络
原文传递
情感畛域的消解与融通:“中国故事”跨文化传播的沟通介质和认同路径 被引量:74
9
作者 徐明华 李丹妮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42,共5页
中国故事的跨文化传播仍面临难以实现内化认同的难题。在面对复杂国际现实与文化陌生感的跨文化传播中,情感沟通相比其他沟通形式具备天然而独特的优势。人类情感在调节个体内在认知过程、搭建个体间互动之心理勾连,以及整合复杂共同体... 中国故事的跨文化传播仍面临难以实现内化认同的难题。在面对复杂国际现实与文化陌生感的跨文化传播中,情感沟通相比其他沟通形式具备天然而独特的优势。人类情感在调节个体内在认知过程、搭建个体间互动之心理勾连,以及整合复杂共同体结构并维系其凝聚性等过程中皆可发挥显著效用。基于相似情感体验唤起的"共同情感"成为人类保持可沟通性的有效介质,同时也为共同体形态的凝结提供潜在动力。研究将"情感机制"引入跨文化传播研究,探讨超越人为建构的符号和逻辑体系、消解意识形态与语言文化畛域的路径,架构"中国故事"的沟通、理解及认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感 沟通 认同 共同体 中国故事
下载PDF
互联网思维下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构 被引量:72
10
作者 石长顺 梁媛媛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10,共6页
新型主流媒体是在互联网思维指导下,以服务用户为主体价值取向,以开放平台为功能转型,以产品迭代为技术支撑的新型传媒主体。围绕新的媒介生态,新型主流媒体通过渠道、平台的融合提高综合传播力,通过"内化"反应塑造媒体公信力... 新型主流媒体是在互联网思维指导下,以服务用户为主体价值取向,以开放平台为功能转型,以产品迭代为技术支撑的新型传媒主体。围绕新的媒介生态,新型主流媒体通过渠道、平台的融合提高综合传播力,通过"内化"反应塑造媒体公信力,通过强化主流话语的认同感,提高话语权和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主流媒体 互联网思维 传播影响力
下载PDF
打卡景点的网红化生成:基于短视频环境下用户日常实践之分析 被引量:69
11
作者 王昀 徐睿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05-112,共8页
网红景点打卡已成为时下短视频社会的流行现象,其背后标识的在线参与文化,又包含了互联网数字平台的一套内容运作常规。本研究将“网红化”视作一种媒介类型模式,透过观察短视频环境的用户打卡行为,讨论了网红景点的媒介再现及其社群参... 网红景点打卡已成为时下短视频社会的流行现象,其背后标识的在线参与文化,又包含了互联网数字平台的一套内容运作常规。本研究将“网红化”视作一种媒介类型模式,透过观察短视频环境的用户打卡行为,讨论了网红景点的媒介再现及其社群参与。与此同时,社交网络不断开放其技术门槛和互动机制,进一步将打卡文化纳入数字资本平台的运转体系之中。探讨打卡景点的网红化生成和用户能动性实践之间的关系,有助于重新检视互联网文化工业如何将日常生活吸纳进其生产机制,建立媒介生产与消费的类型化常识,从而创造大众流行文化领域新的身份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 网红 打卡 日常实践
下载PDF
我国互联网管理模式及其特征 被引量:49
12
作者 钟瑛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31-35,共5页
我国互联网管理的基本模式是政府主导型管理,以立法管理、行政监督、技术控制、行业自律等手段进行网络控制与导向。所形成的基本特征是:发展与控制并行不悖;政策与法规相结合;社会监督与个体自律并重;适应网络经营者成份多元化的分类... 我国互联网管理的基本模式是政府主导型管理,以立法管理、行政监督、技术控制、行业自律等手段进行网络控制与导向。所形成的基本特征是:发展与控制并行不悖;政策与法规相结合;社会监督与个体自律并重;适应网络经营者成份多元化的分类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管理 模式 特征
下载PDF
跨媒介叙事的互文机理研究 被引量:66
13
作者 陈先红 宋发枝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5-41,共7页
本论文从互文性视角重新阐释了跨媒介叙事的生产-传播-消费链,创新性地提出互文性是贯穿于跨媒介叙事全过程的内在运行机理,并围绕内容生产、媒介使用和受众参与三大要素,构建了一个由故事世界、叙事网络和集体智慧链接而成的跨媒介互... 本论文从互文性视角重新阐释了跨媒介叙事的生产-传播-消费链,创新性地提出互文性是贯穿于跨媒介叙事全过程的内在运行机理,并围绕内容生产、媒介使用和受众参与三大要素,构建了一个由故事世界、叙事网络和集体智慧链接而成的跨媒介互文叙事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媒介叙事 互文性 故事世界
原文传递
新闻史研究者要加强史学修养——论中国新闻史研究如何走出“学术内卷化”状态 被引量:57
14
作者 吴廷俊 阳海洪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12,共8页
当前中国新闻史研究出现了"学术内卷化"现象,这是不争的事实:学术研究不能提供新的知识,无法产生新的边际效应,学术研究只是在不断重复自己和别人,缺乏史家通过研究成果所表现出来的真知灼见。中国新闻史研究出现"学术... 当前中国新闻史研究出现了"学术内卷化"现象,这是不争的事实:学术研究不能提供新的知识,无法产生新的边际效应,学术研究只是在不断重复自己和别人,缺乏史家通过研究成果所表现出来的真知灼见。中国新闻史研究出现"学术内卷化"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新闻史研究人员史学意识不强,功力不足;二是学术视野呆板,研究范式单一;三是对研究对象缺乏透彻的认识,新闻史观不明确。因此,应该有针对性地解决三个问题:从学科属性上搞清新闻史是历史的科学;探索新闻史研究的新范式;认识中国新闻史的政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闻史 历史科学 研究范式 政治家办报
原文传递
网络舆论场的构成及其研究方法探析——试述西方学者的“场”论对中国网络舆论场研究带来的启示 被引量:56
15
作者 余秀才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0-123,共4页
网络舆论场由新媒介场、心理场和社会场交汇而成。本文在介绍考夫卡、勒温、布尔迪厄等西方学者相关"场"理论基础上,分别阐述了它们对研究网络舆论新媒介场、心理场、社会场的启示与指导作用。这是网络舆论研究的一种新的视角... 网络舆论场由新媒介场、心理场和社会场交汇而成。本文在介绍考夫卡、勒温、布尔迪厄等西方学者相关"场"理论基础上,分别阐述了它们对研究网络舆论新媒介场、心理场、社会场的启示与指导作用。这是网络舆论研究的一种新的视角,也是一种新的研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舆论场 心理场 新媒介场 社会场
下载PDF
我国网络与新媒体人才求调研与专业培养 被引量:57
16
作者 余红 李婷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4-138,共5页
本文通过实证调研我国用人单位对网络与新媒体人才求的状况,发现本科层次应用型、融合型人才为市场要主体,热门的新媒体职位是后台研发、网络编辑和产品经理。通过比对各类新媒体岗位职责、专业技能要求,提出新闻传播类新媒体专业的核... 本文通过实证调研我国用人单位对网络与新媒体人才求的状况,发现本科层次应用型、融合型人才为市场要主体,热门的新媒体职位是后台研发、网络编辑和产品经理。通过比对各类新媒体岗位职责、专业技能要求,提出新闻传播类新媒体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夯实新媒体传播、拓展新媒体设计两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与新媒体 人才需求 专业核心竞争力
下载PDF
社交媒体使用中的社会交往压力源与不持续使用意向研究 被引量:54
17
作者 牛静 常明芝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18年第6期5-19,共15页
随着大量陌生人成为微信联系人以及用户隐私担忧的增强,越来越多的用户对社交媒体产生倦怠情绪。为了解社交媒体倦怠的原因和带来的影响,研究以微信朋友圈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采集一手经验数据(N=486),从社会交往压力视角出发,基于压力... 随着大量陌生人成为微信联系人以及用户隐私担忧的增强,越来越多的用户对社交媒体产生倦怠情绪。为了解社交媒体倦怠的原因和带来的影响,研究以微信朋友圈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采集一手经验数据(N=486),从社会交往压力视角出发,基于压力源-负担-结果(SSO)框架,构建社会交往压力源、社交媒体倦怠和社交媒体不持续使用意向模型。研究发现,社交过载和信息过载压力源正向影响社交媒体倦怠,而隐私关注和消极社会比较不影响社交媒体倦怠。此外,社交过载、信息过载和隐私关注(压力源)会通过影响社交媒体倦怠(负担)进而影响社交媒体不持续使用意向(结果),社交媒体倦怠在社会交往压力源与结果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最后,社交媒体自我效能感也会影响社交媒体倦怠与社交媒体不持续使用意向的关系,在两者之间发挥着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交往压力 社交媒体倦怠 不持续使用意向 微信朋友圈
下载PDF
国家形象:概念、特征及研究路径之再探讨 被引量:53
18
作者 吴献举 张昆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7-62,共6页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国家形象逐渐成为学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由于研究视角不同,研究者对于国家形象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各异,出现了"媒介形象说""评价说""实力说""身份或认同说"等不同的提...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国家形象逐渐成为学界关注和研究的热点。由于研究视角不同,研究者对于国家形象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各异,出现了"媒介形象说""评价说""实力说""身份或认同说"等不同的提法。对国家形象概念的认识是对国家形象进行塑造与建构的前提,因此,弄清国家形象的内涵与特征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从哲学的角度探讨国家形象的内涵及特征,并对国家形象的研究路径进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形象 概念 特征 研究路径
下载PDF
全媒体的概念建构与历史演进 被引量:53
19
作者 石长顺 景义新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1-54,76,共5页
全媒体转型已成为当代中国传媒的发展趋向。本文从全媒体的概念建构与辨析入手,探寻中国全媒体的发展演进之路,即全媒体发展的初期孕育、全媒体发展的报业转型和全媒体发展的整体推进。而未来全媒体发展的关键在于全媒体的认知共识、制... 全媒体转型已成为当代中国传媒的发展趋向。本文从全媒体的概念建构与辨析入手,探寻中国全媒体的发展演进之路,即全媒体发展的初期孕育、全媒体发展的报业转型和全媒体发展的整体推进。而未来全媒体发展的关键在于全媒体的认知共识、制度建构、流程再造和全媒体人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媒体 历史演进 媒体转型
下载PDF
网络暴力的发展研究:内涵类型、现状特征与治理对策——基于2012-2016年30起典型网络暴力事件分析 被引量:49
20
作者 李华君 曾留馨 滕姗姗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9-145,共7页
[目的/意义]网络暴力是一种依托虚拟网络平台,兼具实在暴力因素的网络失范行为,了解网络暴力的基本脉络和发展现状,对于我国政府优化网络管理、提升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方法/过程]以百度及新浪微博为检索平台,对2012-... [目的/意义]网络暴力是一种依托虚拟网络平台,兼具实在暴力因素的网络失范行为,了解网络暴力的基本脉络和发展现状,对于我国政府优化网络管理、提升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方法/过程]以百度及新浪微博为检索平台,对2012-2016年的网络暴力事件进行样本筛选,梳理了30起典型网络暴力事件,对其时空特征、所涉群体与事件类型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我国网络暴力事件的数量总体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区域分布不均衡,东部地区数量略多;结构性暴力和事件性暴力并发;网络暴力事件从政治性热点向娱乐性热点转变;同类事件的多米诺效应显著。面对这一状况,政府需在对话心态、动员姿态、协同状态三方面着力,探索与当今网络环境相配套的、实施性强的解决方案,从而全面提升政府网络舆情监管的效率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暴力 网络舆情 政府治理 结构性危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