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新媒介即关系 |
陈先红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83
|
|
2
|
“讲好中国故事”:国家立场、话语策略与传播战略 |
陈先红
宋发枝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28
|
|
3
|
互联网的政治性使用与我国公众的政治信任——一项经验性研究 |
张明新
刘伟
|
《公共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17
|
|
4
|
解构智能传播的数据神话:算法偏见的成因与风险治理路径 |
郭小平
秦艺轩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109
|
|
5
|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理念变革、产品创新与流程再造 |
刘义昆
赵振宇
|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95
|
|
6
|
大数据的缘起、冲击及其应对 |
钟瑛
张恒山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96
|
|
7
|
论出版的知识服务属性与出版转型路径 |
方卿
王一鸣
|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89
|
|
8
|
当地理学家谈论媒介与传播时,他们谈论什么?——兼评保罗·亚当斯的《媒介与传播地理学》 |
袁艳
|
《国际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75
|
|
9
|
互联网思维下的新型主流媒体建构 |
石长顺
梁媛媛
|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71
|
|
10
|
我国互联网管理模式及其特征 |
钟瑛
|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49
|
|
11
|
情感畛域的消解与融通:“中国故事”跨文化传播的沟通介质和认同路径 |
徐明华
李丹妮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65
|
|
12
|
打卡景点的网红化生成:基于短视频环境下用户日常实践之分析 |
王昀
徐睿
|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60
|
|
13
|
跨媒介叙事的互文机理研究 |
陈先红
宋发枝
|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9 |
60
|
|
14
|
新闻史研究者要加强史学修养——论中国新闻史研究如何走出“学术内卷化”状态 |
吴廷俊
阳海洪
|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57
|
|
15
|
网络舆论场的构成及其研究方法探析——试述西方学者的“场”论对中国网络舆论场研究带来的启示 |
余秀才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55
|
|
16
|
我国网络与新媒体人才求调研与专业培养 |
余红
李婷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56
|
|
17
|
全媒体的概念建构与历史演进 |
石长顺
景义新
|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53
|
|
18
|
社交媒体使用中的社会交往压力源与不持续使用意向研究 |
牛静
常明芝
|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
2018 |
51
|
|
19
|
国家形象:概念、特征及研究路径之再探讨 |
吴献举
张昆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49
|
|
20
|
大数据思维范畴探究 |
张弛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4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