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公共中心引导的城市针灸 被引量:19
1
作者 孙倩 李文 胡仲军 《中外建筑》 2010年第12期100-101,共2页
在对大规模城市更新的反思和小规模渐进式开发模式的探讨过程中,通过对巴塞罗那、法国尤拉里尔以及上海新天地等公共中心改造项目的分析,提出在特定区域,将公共中心作为"城市触媒"进行"城市针灸",采用小尺度介入的... 在对大规模城市更新的反思和小规模渐进式开发模式的探讨过程中,通过对巴塞罗那、法国尤拉里尔以及上海新天地等公共中心改造项目的分析,提出在特定区域,将公共中心作为"城市触媒"进行"城市针灸",采用小尺度介入的方法加以控制与引导,可以激发邻近地区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地区面貌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针灸 城市触媒 公共中心
下载PDF
废旧磷酸铁锂电池回收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2
作者 郑莹 刘禹 +2 位作者 董超 吴慧敏 刘建文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72-1175,共4页
磷酸铁锂电池是国家大力推行的动力电池发展方向。其制备工艺已日趋完善,产量和应用量逐年升高。针对巨大产量之后的废旧磷酸铁锂电池回收现状做了调查,对其回收量、回收技术、回收效益等方面做了分析,以期对磷酸铁锂电池回收产业发展... 磷酸铁锂电池是国家大力推行的动力电池发展方向。其制备工艺已日趋完善,产量和应用量逐年升高。针对巨大产量之后的废旧磷酸铁锂电池回收现状做了调查,对其回收量、回收技术、回收效益等方面做了分析,以期对磷酸铁锂电池回收产业发展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磷酸铁锂电池 废旧电池 回收现状
下载PDF
钢纤维-石墨烯导电混凝土受弯过程的力-电效应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苡铭 俞乐华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2-55,59,共5页
利用石墨烯材料的纳米属性和超强的导电能力,较为领先地对石墨烯导电混凝土进行了初步研究,并针对混凝土材料受弯破坏全过程,研究了石墨烯与钢纤维混杂增强混凝土材料在受弯过程中的力-电效应和受弯机敏性。研究表明,钢纤维导电混凝土... 利用石墨烯材料的纳米属性和超强的导电能力,较为领先地对石墨烯导电混凝土进行了初步研究,并针对混凝土材料受弯破坏全过程,研究了石墨烯与钢纤维混杂增强混凝土材料在受弯过程中的力-电效应和受弯机敏性。研究表明,钢纤维导电混凝土在纤维掺量较低时对受弯过程的机敏性较差,而石墨烯的掺入使得钢纤维混凝土的机敏性得到了明显提升,二者在改善导电混凝土的力-电效应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正混杂效应。研究发现,可以利用一次线性函数对钢纤维-石墨烯导电混凝土的电阻变化率-挠度曲线进行拟合,电阻变化率与挠度的相关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导电混凝土 力-电效应 钢纤维
下载PDF
报废锂离子电池有价金属回收现状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郑莹 刘禹 王梦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758-1761,共4页
锂离子电池由于自身具有众多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便携电器中。综述了国内外报废锂离子电池有价金属回收的技术,主要有火法冶金和湿法冶金技术,结合我国报废锂离子电池回收现状、回收技术及其效益分析,以... 锂离子电池由于自身具有众多优点,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等便携电器中。综述了国内外报废锂离子电池有价金属回收的技术,主要有火法冶金和湿法冶金技术,结合我国报废锂离子电池回收现状、回收技术及其效益分析,以期对报废锂离子电池回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废锂离子电池 有价金属 回收
下载PDF
造纸污泥焚烧灰用作混凝土矿物掺合料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苡铭 俞乐华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80-82,共3页
将高温处理后的造纸污泥焚烧灰(PA)用作混凝土矿物掺合料,研究了其等量替代普通硅酸盐水泥后对水泥强度等级及对混凝土工作性、抗压强度以及抗折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不经处理的PA对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力学性能有不利影响;经过球磨处理... 将高温处理后的造纸污泥焚烧灰(PA)用作混凝土矿物掺合料,研究了其等量替代普通硅酸盐水泥后对水泥强度等级及对混凝土工作性、抗压强度以及抗折强度的影响。研究表明,不经处理的PA对混凝土的工作性和力学性能有不利影响;经过球磨处理的造纸污泥焚烧灰具有较高的火山灰活性,当平均粒径低于100μm时可以等量取代硅酸盐水泥而不降低水泥的强度等级,并且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纸污泥焚烧灰 混凝土 矿物掺合料 力学性能
下载PDF
石灰软化-絮凝法处理地下水硬度动态中试试验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莫文婷 陈涛 唐友尧 《工业用水与废水》 CAS 2013年第4期9-12,共4页
采用石灰软化-絮凝法处理华南地区某水厂地下水硬度。动态中试试验采用一体化处理装置,考察石灰软化工艺运行效果,并进一步探索石灰投加量和PAC投加量对试验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Ca(OH)2投加量为299.1~361.3 mg/L、PAC投加量为43... 采用石灰软化-絮凝法处理华南地区某水厂地下水硬度。动态中试试验采用一体化处理装置,考察石灰软化工艺运行效果,并进一步探索石灰投加量和PAC投加量对试验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Ca(OH)2投加量为299.1~361.3 mg/L、PAC投加量为43.6~48.7 mg/L,处理效果较佳。处理后总硬度(以CaCO3计)降到110mg/L,总碱度(非碳酸盐碱度)降到80 mg/L,符合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基于基础设施、设备投资和运行成本的分析表明,石灰软化工艺较离子交换工艺的制水成本减少0.457元/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软化 絮凝 地下水硬度 一体化装置 经济技术分析
下载PDF
微生物碳酸酐酶在岩溶发育中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小菊 杨翠珍 杨娟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1年第2期9-11,共3页
碳酸酐酶是生物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金属酶,能催化CO2可逆的水合反应,微生物是碳酸酐酶的重要来源之一。综述了国内外微生物碳酸酐酶在岩溶发育中的研究现状,阐述了碳酸酐酶对碳循环的影响及其在石漠化治理中的作用,并对微生物碳酸酐酶... 碳酸酐酶是生物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金属酶,能催化CO2可逆的水合反应,微生物是碳酸酐酶的重要来源之一。综述了国内外微生物碳酸酐酶在岩溶发育中的研究现状,阐述了碳酸酐酶对碳循环的影响及其在石漠化治理中的作用,并对微生物碳酸酐酶在岩溶发育中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酐酶 岩溶发育 石漠化
下载PDF
关于水分析化学课程改革的一点思考 被引量:6
8
作者 程静 王芳 《广州化工》 CAS 2013年第21期193-194,共2页
水分析化学是环境类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针对目前水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水分析化学学科的特点和规律,通过调整教学知识体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与考核模式,解决目前大学生内在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潜... 水分析化学是环境类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针对目前水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水分析化学学科的特点和规律,通过调整教学知识体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与考核模式,解决目前大学生内在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潜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析化学 知识体系 教学模式 考核模式 教学改革
下载PDF
钢纤维-碳纳米管导电混凝土的受弯机敏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张苡铭 俞乐华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49-52,56,共5页
研究了钢纤维-碳纳米管导电混凝土在受弯过程中的荷载-挠度-电阻变化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单掺钢纤维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导电性,并可以监测混凝土受弯开裂后的力-电效应,但导电能力与受弯过程的机敏性均较差。引入碳纳米管可以改善钢纤... 研究了钢纤维-碳纳米管导电混凝土在受弯过程中的荷载-挠度-电阻变化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单掺钢纤维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导电性,并可以监测混凝土受弯开裂后的力-电效应,但导电能力与受弯过程的机敏性均较差。引入碳纳米管可以改善钢纤维的搭接效率,同时亦可以改善钢纤维表面的界面过渡区,从而使钢纤维混凝土受弯过程的机敏性得到了明显提升。碳纳米管的导电效率明显高于钢纤维,钢纤维-碳纳米管导电混凝土的受弯机敏性随着碳纳米管掺量的提高而显著提高,但是单纯提高钢纤维的掺量并无法明显改善混凝土材料的受弯机敏性。钢纤维-碳纳米管导电混凝土的电阻变化率-挠度曲线可以采用一次线性函数进行拟合,试件挠度与电阻变化率之间的线性相关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导电混凝土 受弯机敏性 钢纤维
下载PDF
化学辅助除磷机理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真 周长波 +1 位作者 莫文婷 章北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95,共5页
针对化学辅助除磷过程中化学、生物同时作用机理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化学辅助除磷过程中发生生物与化学协同作用;化学絮凝剂对活性污泥生物絮体除磷作用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投药量/总磷初始量<30时,投药量/总磷初始量与总... 针对化学辅助除磷过程中化学、生物同时作用机理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化学辅助除磷过程中发生生物与化学协同作用;化学絮凝剂对活性污泥生物絮体除磷作用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投药量/总磷初始量<30时,投药量/总磷初始量与总磷去除率间呈线性关系,总磷去除率最高达到84.44%;化学絮凝剂的投加使活性污泥混合液电导率由51.14ms/m增加到52.30 ms/m,颗粒表面电位由-13.2 mV降到-9.1mV,有利于胶体脱稳沉淀和电性中和作用的发挥,对污泥沉降性能影响不明显;化学絮凝剂与活性污泥生物絮体表面发生了化学反应,使絮体表面孔隙明显减少,絮体更加密实;投药量超过10mg时,生物絮体胞外聚合物总量减少,蛋白质和多糖的比例提高,核酸比例降低,增强了生物絮体的桥联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污水 活性污泥 化学辅助除磷 生物絮体除磷 机理研究
原文传递
强降雨条件下框架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结构整体稳定性影响参数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勇 王栋良 王鑫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3-244,共12页
为完善框架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结构稳定性研究,针对该结构的稳定性分析和设计均未考虑降雨入渗影响的现状,基于Geo Studio软件,分析了黄土地区强降雨条件下的框架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影响参数,在分析中考虑了土体含水率... 为完善框架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结构稳定性研究,针对该结构的稳定性分析和设计均未考虑降雨入渗影响的现状,基于Geo Studio软件,分析了黄土地区强降雨条件下的框架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影响参数,在分析中考虑了土体含水率变化对摩擦型灌浆锚杆极限抗拔承载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降雨持时、降雨强度和地下水位对框架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结构的整体稳定性有明显的影响;土体饱和渗透系数的影响十分显著;渗透各向异性的影响可以忽略;降雨条件下框架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结构的安全系数变化存在"滞后效应":随着降雨持时和土体饱和渗透系数增大,"滞后效应"逐渐减弱;降雨强度越大、初始地下水位越高,"滞后效应"越明显。本文的研究成果能为非饱和黄土地区框架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结构考虑降雨影响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入渗 框架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结构 整体稳定性 参数分析 滞后效应
下载PDF
基于抗火性能的混杂纤维自密实混凝土设计(3)——高温弯曲性能 被引量:4
12
作者 余婵娟 凌平平 +1 位作者 陈泽世 杨庆明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7-19,共3页
测试了钢纤维混杂聚丙烯纤维自密实混凝土高温下的弯曲性能。研究发现,高温下混凝土的弯曲性能明显低于高温后的弯曲性能;高温下,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混杂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抗弯强度和弯曲韧性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不断降低;混杂纤维自密... 测试了钢纤维混杂聚丙烯纤维自密实混凝土高温下的弯曲性能。研究发现,高温下混凝土的弯曲性能明显低于高温后的弯曲性能;高温下,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混杂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抗弯强度和弯曲韧性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不断降低;混杂纤维自密实混凝土在高温下的弯曲性能要优于普通自密实混凝土、聚丙烯纤维自密实混凝土以及钢纤维自密实混凝土。钢纤维与聚丙烯纤维以及钢纤维与聚乙烯醇纤维在高温下均表现出了明显的正混杂效应;聚丙烯纤维有利于抵抗混凝土爆裂,钢纤维对于提高混凝土高温下的剩余承载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 自密实混凝土 抗火性能 弯曲性能
下载PDF
正交实验法优化地下水的石灰软化-絮凝处理工艺 被引量:3
13
作者 莫文婷 陈涛 唐友尧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3年第6期87-90,共4页
采用石灰软化-絮凝法处理华南地区部分地下水水样。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考察了Ca(OH)2投加量、PAC投加量、石灰反应时间及沉淀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处理条件为:Ca(OH)2投加量220mg·L-1、PAC投加量15mg·... 采用石灰软化-絮凝法处理华南地区部分地下水水样。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考察了Ca(OH)2投加量、PAC投加量、石灰反应时间及沉淀时间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确定最佳处理条件为:Ca(OH)2投加量220mg·L-1、PAC投加量15mg·L-1、石灰反应时间10min、沉淀时间30min。Ca(OH)2投加量是影响石灰软化-絮凝处理地下水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实验 优化 石灰软化 絮凝
下载PDF
基于抗火性能的混杂纤维自密实混凝土设计(1)--蒸汽压力测试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泽世 凌平平 +1 位作者 余婵娟 杨庆明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1-123,共3页
近年来建筑火灾频发,而随着自密实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开展自密实混凝土以及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抗火性能的研究已变得尤为重要。该系列研究以提高自密实混凝土材料的抗火性能为目标,开展了基于抗火性能的混杂纤维自密实混凝土... 近年来建筑火灾频发,而随着自密实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广泛应用,开展自密实混凝土以及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抗火性能的研究已变得尤为重要。该系列研究以提高自密实混凝土材料的抗火性能为目标,开展了基于抗火性能的混杂纤维自密实混凝土设计研究,包括以蒸汽压爆裂理论为基础的混杂纤维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优化、新拌混凝土工作性评价、常温力学性能测试、高温爆裂分析以及高温下力学性能测试等内容。重点介绍了不同种类、不同几何尺寸的纤维对自密实混凝土在高温作用下蒸汽压力变化的影响,并基于试验结果对混杂纤维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了优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杂纤维 自密实混凝土 抗火性能 蒸汽压力
下载PDF
独立学院工科专业毕业设计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3
15
作者 郑莹 尹丽芳 +2 位作者 邵林广 鲁云仿 袁海庆 《高等建筑教育》 2014年第6期109-114,共6页
针对目前独立学院工科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和存在问题,文章提出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应用到毕业设计工作中,构建毕业设计全面质量管理体系。通过近3年的实践证明,该管理体系在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方面效果尤为显著。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工科教育 毕业设计 全面质量管理 教学管理
下载PDF
科研教研与教学相结合 促进学生核心能力培养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小菊 黄慧艳 +1 位作者 杨娟 李横江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85-87,共3页
以核心能力的培养为出发点,分析了本校生物工程专业的核心能力要求,总结了科研教研促进核心能力提升的切入点,包括传统实践教学环节的优化、实践训练和实验技能竞赛的开展、本科生科研梯队的构建、科教研成果在理论教学中的融入等途径。
关键词 核心能力 科研教研 实践教学 科研梯队
下载PDF
面向工程实际的土木工程专业道桥方向课程体系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余婵娟 凌平平 张苡铭 《高等建筑教育》 2015年第4期81-83,共3页
文章立足于面向工程实际的土木工程专业道桥方向课程体系建设思想,着力于研究实际工程与课程体系的有机结合,整合优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对毕业设计、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进行统一规划,力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 文章立足于面向工程实际的土木工程专业道桥方向课程体系建设思想,着力于研究实际工程与课程体系的有机结合,整合优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法,对毕业设计、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进行统一规划,力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期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专业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木工程 道桥方向 课程体系 实际工程 整合优化
下载PDF
石灰软化-絮凝法处理地下水硬度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莫文婷 陈涛 唐友尧 《广东化工》 CAS 2014年第9期30-32,共3页
采用石灰软化-絮凝法处理华南地区某水厂地下水硬度.在实验室进行静态烧杯试验研究,考察石灰投加量、混凝剂投加量、沉淀时间和过滤条件对试验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石灰投加量为180~240 mg/L,PAC投加量为15~30 mg/L,沉淀时间小于3... 采用石灰软化-絮凝法处理华南地区某水厂地下水硬度.在实验室进行静态烧杯试验研究,考察石灰投加量、混凝剂投加量、沉淀时间和过滤条件对试验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石灰投加量为180~240 mg/L,PAC投加量为15~30 mg/L,沉淀时间小于30 min,滤料粒径为0.5 mm、滤速为10m/h时处理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软化-絮凝法 地下水 石灰投加量 混凝剂投加量 沉淀时间 滤料粒径 滤速
下载PDF
工程造价软件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泽世 凌平平 《价值工程》 2014年第12期258-260,共3页
本篇论文旨在进行普通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模式的改变——理论加实践的教学形式,探索工程造价软件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加大高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借助工程造价软件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本篇论文旨在进行普通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学习模式的改变——理论加实践的教学形式,探索工程造价软件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培养学生综合素养,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加大高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借助工程造价软件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结合工程实际的模拟与培训,从而培养出懂技术,会施工,精预算的高端技术型应用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造价软件 理论加实践教学 技术型应用人才
下载PDF
南京上空气溶胶光学特性的激光雷达观测 被引量:2
20
作者 牛晓庆 姜杰 +3 位作者 皮科武 陈吉春 郑有飞 刘建军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6-41,共6页
文章利用偏振微脉冲激光雷达对南京上空大气散射特性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连续观测,同时结合MODIS卫星数据对空气中气溶胶光学特性的日季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利用HYSPLIT模式分析了其变化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在春、秋、冬季,气溶胶消光后... 文章利用偏振微脉冲激光雷达对南京上空大气散射特性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连续观测,同时结合MODIS卫星数据对空气中气溶胶光学特性的日季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利用HYSPLIT模式分析了其变化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在春、秋、冬季,气溶胶消光后向散射比分别为48 sr,45 sr和40 sr,退偏振比分别为0.18,0.19和0.2,且气团主要来源为我国西北及北方地区;夏季,气溶胶消光后向散射比为63 sr,退偏振比为0.11,气团主要来自东南部工业污染城市以及南京周边地区;气溶胶的垂直分布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趋势,低层(<1 km)气溶胶光学厚度从大到小为:冬季-夏季-秋季-春季,高层(>1 km)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气溶胶光学厚度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在夏冬两季表现为早晚高,中午低;在春秋两季则为早晚低,中午高。文章对南京上空大气气溶胶的光学特性进行了详细系统的研究,对于该地区大气环境以及气候效应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光后向散射比 消光系数 光学厚度 后向轨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