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心莲子草化学成分及抗癌活性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方进波 陈家春 +1 位作者 刘焱文 段宏泉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2473-2476,共4页
目的:研究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正丁醇提取物的抗肿瘤活性成分。方法:以硅胶柱、凝胶柱色谱分离,制备HPLC纯化,采用MS,NMR等波谱方法以及酸水解进行结构鉴定,以MTT法测试石油醚、醋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物以及各化合物... 目的:研究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正丁醇提取物的抗肿瘤活性成分。方法:以硅胶柱、凝胶柱色谱分离,制备HPLC纯化,采用MS,NMR等波谱方法以及酸水解进行结构鉴定,以MTT法测试石油醚、醋酸乙酯、正丁醇萃取物以及各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从正丁醇提取部位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olean-olic acid 3-O-β-D-glucuropyranoside,1),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oleanolic acid 28-O-β-D-glucopyranoside,2),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6′-O-甲酯(oleanolic acid 3-O-β-D-glucuronopyranoside-6′-O-methyl ester,3),竹节参苷IV a甲酯(chikusetsusaponin IV a methyl ester,4),常春藤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6′-O-甲酯(hederagenin 3-O-β-D-glucuro-nopyranoside-6′-O-methyl ester,5),4,5-二羟基布卢姆醇(4,5-dihydroblumenol,6),(6S,7E,9R)-6,9-dihydroxymegastigma-4,7-dien-3-one-9-O-β-D-glucopyranoside(7),化合物1在30 mg.L-1剂量时对Hela和L929抑制率分别为91.3%和92.9%。结论:化合物4,5,7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化合物1在30 mg.L-1剂量时对Hela和L929具有显著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莲子草 正丁醇提取物 抗癌活性
原文传递
普通针毛蕨黄酮类成分原芹菜素的血浆蛋白结合率的测定 被引量:7
2
作者 黄晓华 蔡亚玲 +2 位作者 熊朝梅 汪建平 阮金兰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25-728,共4页
目的:建立检测原芹菜素(protoapigenone)在人与鼠血浆药物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原芹菜素在人与鼠血浆的蛋白结合率。方法:采用平衡透析法,结合HPLC测定原芹菜素在人与鼠血浆的蛋白结合率。结果:原芹菜素人血药透析袋内外平... 目的:建立检测原芹菜素(protoapigenone)在人与鼠血浆药物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原芹菜素在人与鼠血浆的蛋白结合率。方法:采用平衡透析法,结合HPLC测定原芹菜素在人与鼠血浆的蛋白结合率。结果:原芹菜素人血药透析袋内外平衡时间约为10h,在低、中、高(200,500,1000μg.L-1)质量浓度下,其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0.5±1.2)%,(89.6±1.7)%,(91.4±1.4)%;鼠血药透析袋内外平衡时间约为6h,在低、中、高(200,500,1000μg.L-1)质量浓度下,鼠血浆蛋白结合率为(80.7±2.2)%,(81.1±1.8)%,(81.9±1.3)%。结论:原芹菜素在人、鼠血浆蛋白结合率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同一样品低、中、高浓度间,蛋白结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原芹菜素与人、鼠血浆蛋白具有较强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芹菜素 血浆蛋白结合率 高效液相色谱法 平衡透析法
原文传递
普通针毛蕨质量标准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黄晓华 蔡亚玲 +2 位作者 熊朝梅 汪建平 阮金兰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327-2329,共3页
目的研究普通针毛蕨的质量标准。方法运用显微鉴定、薄层色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普通针毛蕨进行研究,对其水分、总灰分、酸不溶灰分、总黄酮、原芹菜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Ⅰ部),普通... 目的研究普通针毛蕨的质量标准。方法运用显微鉴定、薄层色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普通针毛蕨进行研究,对其水分、总灰分、酸不溶灰分、总黄酮、原芹菜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Ⅰ部),普通针毛蕨生药中水分不得超过15.00%,总灰分不得超过8.31%,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过3.90%,t检验显示,上述指标,因产地不同,无显著性差异(P>0.05);生药中原芹菜素的含量不得低于0.71%,总黄酮含量不得低于28.21%。因药材产地不同,其总黄酮、原芹菜素含量有显著性差异(0.01<P≤0.05)。结论实验结果为建立普通针毛蕨药材的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方法简单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针毛蕨 质量标准 黄酮类化合物
下载PDF
野核桃叶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陈超 胡钰 +3 位作者 孙家祥 皮慧芳 张鹏 阮汉利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177-2180,共4页
目的研究野核桃Juglans cathayensis叶的化学成分。方法使用多种柱色谱技术对野核桃叶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出21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2-(n-octacosanoxy)ethanol(1)、(+)... 目的研究野核桃Juglans cathayensis叶的化学成分。方法使用多种柱色谱技术对野核桃叶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共鉴定出21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2-(n-octacosanoxy)ethanol(1)、(+)-galeon(2)、jugcathnin A(3)、2-乙氧基胡桃醌(4)、山柰酚(5)、山柰酚-3-O-吡喃葡萄糖苷(6)、槲皮素-3-O-吡喃葡萄糖苷(7)、6,7-二羟基香豆素(8)、Z-P-coumaryl-hexacosanoate(9)、香草酸(10)、咖啡酸(11)、邻苯二甲酸(12)、二十四烷酸(13)、二十八烷醇(14)、十六烷酸-α-单甘油酯(15)、二十九烷醇(16)、二十五烷醇(17)、硬脂酸(18)、软脂酸(19)、β-谷甾醇(20)、β-胡萝卜苷(21)。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21均为首次从野核桃叶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核桃 2-(n—octacosanoxy)ethanol 2-乙氧基胡桃醌 山柰酚 山柰酚-3-O-吡喃葡萄糖苷
原文传递
Chemical constituents from the leaves of Premna microphylla Turcz 被引量:13
5
作者 胡正喜 薛永波 +3 位作者 姚广民 罗增伟 王燕燕 张勇慧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CSCD 2013年第5期431-434,共4页
Phytochem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leaves of Premna microphylla Turcz led to the isolation of 13 known compounds. Based on spectroscopic and chemical evidences, their structures were identified as diosmetin (1), blu... Phytochem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leaves of Premna microphylla Turcz led to the isolation of 13 known compounds. Based on spectroscopic and chemical evidences, their structures were identified as diosmetin (1), blumenol A (2), (3S,5R,6S,7E,9R)-5,6-epoxy-3,9-dihydroxy-7-megastigmene (3), 3β-hydroxy-5a,6a-epoxy-γ-megastigmen-9-one (4), ixerol B (5), (-)-dehydrovomifoliol (6), 3S,5R-dihydroxy-6S,7-megastigmadien-9-one (7), loliotide (8), (+)-dehydrololiolide (9), (+)-medioresinol (10), 4-oxopinoresinol (11), tormentic acid (12), and indole-3-carboxylic acid (13). Compounds 2-13 described above were isolated from this genus for the first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RBENACEAE Premna Premna microphylla Turcz Chemical constituents Structural identification
原文传递
华南毛蕨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魏涵 吴光华 +1 位作者 杨娴 阮金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2354-2357,共4页
目的研究华南毛蕨Cyclosorusparasiticus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对华南毛蕨叶二氯甲烷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核磁共振谱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华南毛蕨叶二氯甲烷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 目的研究华南毛蕨Cyclosorusparasiticus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对华南毛蕨叶二氯甲烷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核磁共振谱等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华南毛蕨叶二氯甲烷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5,7-二羟基-6,8-二甲基二氢黄酮(去甲氧基荚果蕨素,1)、5-羟基-3,7-二甲氧基黄酮(2)、瘤节毛蕨素B(3)、黑麦草内酯(4)、植醇(5)、叶黄素(6)、8-生育酚(7)、扭马尾藻酚(8)、9Z,12Z-十八碳二烯酸(9)、1,2,3-三亚油酸甘油酯(10)、β-谷甾醇(11)。结论化合物1、2、4~10均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华南毛蕨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毛蕨 5-羟基-3 7-二甲氧基黄酮 叶黄素 δ-生育酚 9Z 12Z-十八碳二烯酸
原文传递
大孔树脂富集纯化披针新月蕨(Abacopteris penangiana)中的黄酮类成分(英文) 被引量:10
7
作者 魏涵 阮金兰 +1 位作者 雷永芳 杨春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2期119-124,共6页
目的:研究使用大孔树脂富集纯化披针新月蕨根茎中的黄酮类成分。方法:通过静态吸附及解吸附试验筛选最优型号树脂;动态吸附、解吸附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树脂最大上样量、最佳上样浓度、最佳洗脱醇浓度、吸附流速、解析流速、水洗体积和... 目的:研究使用大孔树脂富集纯化披针新月蕨根茎中的黄酮类成分。方法:通过静态吸附及解吸附试验筛选最优型号树脂;动态吸附、解吸附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树脂最大上样量、最佳上样浓度、最佳洗脱醇浓度、吸附流速、解析流速、水洗体积和醇洗体积等工艺参数;采用最佳参数富集纯化黄酮类成分后,HPLC分析和ABTS(2,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phonic acid)抗氧化试验比较样品经树脂处理前后的差别。结果:优化大孔树脂富集纯化披针新月蕨黄酮类成分的条件为:上样浓度2.86mg·mL1,醇洗浓度70%,吸附流速1mL·min1,解吸流速2mL·min1,水洗体积和醇洗体积均为5倍柱体积。样品经大孔树脂处理后黄烷-4-醇类黄酮含量明显增加。结论:样品经大孔树脂处理后黄酮含量由21.85%增加到63.12%,表明大孔树脂可以应用于披针新月蕨中黄酮成分的富集纯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披针新月蕨 黄酮 大孔树脂
原文传递
鬼针草治疗大鼠肾性贫血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李靖 吴云霞 王晶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09年第5期233-235,共3页
目的观察鬼针草对大鼠肾性贫血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为鬼针草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连续16d大鼠皮下注射庆大霉素造模,同时给予鬼针草煎剂灌胃治疗,观察各组动物外周血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肌酐(Cr)、尿素氮(BUN)和促红细... 目的观察鬼针草对大鼠肾性贫血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为鬼针草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连续16d大鼠皮下注射庆大霉素造模,同时给予鬼针草煎剂灌胃治疗,观察各组动物外周血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血肌酐(Cr)、尿素氮(BUN)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并作肾组织病理切片。结果鬼针草能明显降低肾性贫血模型大鼠血中Cr和BUN水平(P<0.01,P<0.05),明显提高血中RBC、Hb和EPO水平(P<0.01,P<0.05,P<0.05),减少肾单位坏死,并减轻肾组织炎性浸润。结论鬼针草对庆大霉素所致肾性贫血有一定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延缓肾脏坏死、改善肾功能和增加EPO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针草 肾性贫血 庆大霉素
下载PDF
紫草油提取物对小鼠瘢痕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李靖 张飞 +1 位作者 陈曦 吴云霞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09年第2期72-74,共3页
目的观察紫草油提取物对瘢痕的抑制作用。方法将小鼠上背部进行脱毛,然后在该部位切出d=1cm的圆形全层皮损伤口,复制小鼠上半背部全层皮损瘢痕的动物模型。动物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和紫草油提取物组,给药为每天3次,正常组和模型组只在伤... 目的观察紫草油提取物对瘢痕的抑制作用。方法将小鼠上背部进行脱毛,然后在该部位切出d=1cm的圆形全层皮损伤口,复制小鼠上半背部全层皮损瘢痕的动物模型。动物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和紫草油提取物组,给药为每天3次,正常组和模型组只在伤口部位涂麻油,紫草油组涂2g/ml紫草油提取物。结果小鼠上背部伤口经过炎症反应、组织增生、肉芽形成、结痂、痂壳脱落、最后愈合并形成瘢痕。紫草油提取物对促进伤口愈合有较好的作用,能够明显减轻伤口炎症,防止感染,使愈合期缩短,最终有效的抑制瘢痕形成。结论紫草油对小鼠上半背部全层皮损瘢痕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损伤后的炎症反应,防止感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 紫草 油提取物
下载PDF
植物来源内生真菌Bipolaris sp.TJ-1的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10
作者 黄传俊 刘梦婷 +1 位作者 胡正喜 张勇慧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1907-1910,共4页
目的:研究植物内生真菌Bipolaris sp.TJ-1的次生代谢产物。方法:利用硅胶、凝胶Sephadex LH-20、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对菌种的大米发酵提取物进行系统的分离纯化,并根据波谱学数据和理化常数分析等手段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共分离鉴定... 目的:研究植物内生真菌Bipolaris sp.TJ-1的次生代谢产物。方法:利用硅胶、凝胶Sephadex LH-20、高效液相等色谱方法,对菌种的大米发酵提取物进行系统的分离纯化,并根据波谱学数据和理化常数分析等手段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共分离鉴定9个化合物,分别为penicillide(1),dehydroisopenicillide(2),3,4-二甲氧基肉桂酸(3),N-苯乙基乙酰胺(4),(2R,4R)-harzialactone A(5),4-hydroxykigelin(6),6-methoxymellein(7),3,4-dihydro-6,8-dihydroxy-3-methylisocoumarin(8)和4-hydroxy-6-methoxymellein(9)。结论:化合物1~9均为首次从离蠕孢属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梗豨莶草 内生真菌 离蠕孢属 次生代谢产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