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组织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
作者 李军 易军 潘铁成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6年第4期221-223,共3页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组织因子(T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2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TF和VEGF水平,将检测结果与临床病理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非小细胞肺癌...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组织因子(T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2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TF和VEGF水平,将检测结果与临床病理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组血浆TF和VEGF水平显著高于肺部良性肿块组和对照组(P<0.01)。不同性别、组织类型和分化程度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TF和VEG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NM分期Ⅲ、Ⅳ期患者TF和VEGF水平较Ⅰ、Ⅱ期水平显著增高(P<0.01),显示VEGF、TF水平随肺癌TNM分期增加而升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TF和VEGF水平具有显著的正相关(r=0.402,P<0.01)。结论:TF和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肿瘤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其血浆水平可作为预后的参考指标。进一步研究TF和VEGF相互作用机制对于阐明肿瘤进展和恶化的实质,寻找有效的干预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组织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稳定斑块组织因子的表达 被引量:3
2
作者 洪梅 宋毅峰 +2 位作者 李军 胡豫 宋善俊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57-360,共4页
目的:研究稳定斑块组织因子(TF)活化表达及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建立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动物模型,一期凝固法检测小鼠血浆TF特异性的促凝活性,光镜和电镜观察稳定斑块病变,免疫组化SP法检测小鼠稳定斑块TF的蛋白表达,... 目的:研究稳定斑块组织因子(TF)活化表达及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建立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动物模型,一期凝固法检测小鼠血浆TF特异性的促凝活性,光镜和电镜观察稳定斑块病变,免疫组化SP法检测小鼠稳定斑块TF的蛋白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小鼠稳定斑块TF mRNA表达。结果:ApoE-/-小鼠血浆促凝活性显著增加(P<0.01),并随着诱发斑块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抗TF单抗能显著抑制血浆促凝活性(P<0.01);实验小鼠的病变为稳定斑块,电镜下,ApoE-/-小鼠可见完整的血管内皮细胞,在内皮完整的血管内有血小板的聚集;不同狭窄程度的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部位TF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F的表达随着粥样硬化病变的进展而增强,TFmRNA与TF蛋白表达一致。结论:TF可能通过活化和释放启动凝血过程,导致血栓的形成;TF不仅是粥样硬化导致动脉损伤的结果,还可能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组织因子 血栓形成
原文传递
吗啡受体在离体大鼠心缺血预处理心肌保护中的作用
3
作者 周必强 郭酉新 《广东医学》 CAS CSCD 2002年第12期1248-1249,共2页
目的研究吗啡受体在离体大鼠心缺血预处理心肌保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离体大白鼠工作心模型,比较缺血预处理和纳络酮+缺血预处理,心肌缺血再灌注前后模型,左室压(LVP)、左室舒张末期压(LVDEP)、左心室内压上升及下降最大速率(±dp/d... 目的研究吗啡受体在离体大鼠心缺血预处理心肌保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离体大白鼠工作心模型,比较缺血预处理和纳络酮+缺血预处理,心肌缺血再灌注前后模型,左室压(LVP)、左室舒张末期压(LVDEP)、左心室内压上升及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主动脉压(AP)、冠脉流量(CF)、主动脉流量(AF)和测定冠脉流出液乳酸脱氢酶(LDH),心肌三磷酸腺苷(ATP)含量、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及自灌注停搏液至完全停搏的时间(AT)。结果纳络酮明显抑制了心肌缺血预处理所产生的心肌功能恢复,使ATP含量和SOD活性下降,增加了LDH的漏出,纳络酮抑制了缺血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结论吗啡受体介入了离体大鼠心缺血预处理心肌保护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络酮 缺血预处理 心肌再灌注 吗啡受体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