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汉市某社区居民脑卒中高危人群健康教育干预效果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杨洁 魏东生 罗利俊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17年第4期301-303,共3页
目的:调查武汉某社区居民中脑卒中高危人群脑血管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武汉某社区居民2726名,通过问卷调查筛选出脑卒中高危人群,对高危人群进行规范性健康教育;1年后对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经筛查发现高危人群378例(14... 目的:调查武汉某社区居民中脑卒中高危人群脑血管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方法:武汉某社区居民2726名,通过问卷调查筛选出脑卒中高危人群,对高危人群进行规范性健康教育;1年后对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经筛查发现高危人群378例(14.16%)。经规范健康教育后,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知晓率、预防用药使用率、慢性基础疾病规范药物使用率、日常生活能力均明显增加(均P<0.01)。结论:采用脑卒中筛查表可以有效发现脑卒中高危人群,对高危人群进行规律有效的健康教育干预能有效控制各项危险因素并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筛查 高危人群 社区 健康教育
下载PDF
血管内治疗后即刻非增强CT上的高密度病变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颅内出血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汪星 任宏伟 +6 位作者 雷超 黄承芳 彭军 雷刚 董恩霖 李晓勇 杨振东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2年第22期2363-2368,共6页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血管内治疗(EVT)后即刻头颅CT平扫上高密度病变的特点,追踪病变的转归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和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9例AIS且接受EVT...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血管内治疗(EVT)后即刻头颅CT平扫上高密度病变的特点,追踪病变的转归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和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9例AIS且接受EVT的患者纳入本次回顾性研究,术后即刻完善头颅CT平扫检查。46例(66.67%)患者术后即刻头颅CT平扫显示高密度病变(纳入高密度病变组),23例(33.33%)未见高密度灶(纳入非高密度病变组)。根据高密度病变的形态特征分为Ⅰ型13例,Ⅱ型29例和Ⅲ型4例。患者后续均接受CT/MR检查,以直观显示病变转归的结果。结果高密度病变组患者的出血性转化(HT)发生率为60.87%,较无高密度病变组(17.39%)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病变组患者CT/MR显示对比剂渗出22例,对比剂渗出合并HT 23例,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7例;无高密度病变组仅3例转为无症状性颅内出血(AICH),无SICH。Ⅰ型病变患者均表现为造影剂渗出,Ⅱ型病变患者22例为AICH,2例为SICH,Ⅲ型病变患者4例全部进展为SICH。结论EVT后即刻头颅CT平扫显示高密度灶具有不同的特征,Ⅰ型显示为单纯造影剂渗出,Ⅱ型和Ⅲ型高密度病变提示出血性转归的发生率较高,Ⅲ型病变的存在预示不良的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高密度病变 血管内治疗 CT 颅内出血
下载PDF
小鼠角膜上皮细胞诱导获得小胶质样细胞
3
作者 许慧芳 单萍 李俐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3017-3022,共6页
背景: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最主要的免疫细胞,对研究多种疾病的发生和治疗有重要意义,但体外个体化细胞的获得受限。目的:建立一种新的小胶质细胞诱导培养体系,将小鼠角膜上皮细胞诱导成为小胶质样细胞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裂解2... 背景: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最主要的免疫细胞,对研究多种疾病的发生和治疗有重要意义,但体外个体化细胞的获得受限。目的:建立一种新的小胶质细胞诱导培养体系,将小鼠角膜上皮细胞诱导成为小胶质样细胞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裂解2周龄小鼠角膜上皮组织获得上皮细胞,先后加入含有白细胞介素34(100 ng/mL)、集落刺激因子1(5 ng/mL)和转化生长因子β(1 ng/mL)、白细胞介素6(1 ng/mL)、重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 ng/mL)的改良培养基,并且持续处理到16 d。通过转录水平、蛋白表达水平、亚细胞定位、流式分析和形态学观察多角度评估诱导后的细胞性质。结果与结论:诱导后获得表达TMEM119、CXCL11、CD11b、CD68小胶质细胞特征分子的细胞,形态学观察、流式分析和荧光检验后确定其表达产物具有较高丰度,与小胶质细胞极为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角膜上皮细胞 小胶质细胞 诱导分化 TMEM119 CD68 CXCL11 CD11B
下载PDF
及早康复介入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35
4
作者 马艳 刘琦 +1 位作者 李洁 罗利俊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28-329,共2页
目的探讨及早康复介入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100例)及对照组(100例),2组患者均接受抢救和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采用Brunns... 目的探讨及早康复介入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100例)及对照组(100例),2组患者均接受抢救和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康复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采用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级和Barthel指数对2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康复组治疗后的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级和Barthel指数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康复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及早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有积极的效果,卒中后4-10 d 即介入康复治疗最为有利,既可保证患者不耽误治疗时间又可避免过早的康复治疗加重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及早康复 急性期脑卒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