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节牵张成形术治疗踝关节创份性骨关节炎 被引量:21
1
作者 肖凯 方真华 +3 位作者 李鲲 谢鸣 黄若昆 赵晶晶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604-610,共7页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外固定装置进行关节牵张成彤治疗踝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的町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15例中度踝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的资料,其中男10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35.6±6.5)岁。所有患者接... 目的探讨应用Ilizarov外固定装置进行关节牵张成彤治疗踝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的町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15例中度踝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的资料,其中男10例,女5例;平均年龄为(35.6±6.5)岁。所有患者接受足踝骨性畸形及软组织挛缩矫正的同时,联合应用Ilizarov外固定装置进行踝关节牵张成形治疗踝关节创份降骨关节炎。入选病例均为创伤后单侧受累,其中踝关节骨折病史者9例,踝关节扭伤病史者6例。关节牵张术后维持3个月,术后允许全负重行走。结果15例患者踝关节关节活动度(rangeofmotion,ROM)及踝关节间隙(joint space width,JSW)均得到保留。无一例施行二期关节融合或者踝天节置换术。踝关节骨关节炎评分(ankle osteoarthritis scale,AOS)术前(33.8±7.95)分,术后1年提高为(55.4±5.46)分,术后2年提高为(71.4±10.19)分,简明健康测量表(medicaloutcomes study 36-item short—form health survey,SF-36)术前(37.2±4.32)分,术后1年及2年随访时分别提高至(52.8±3.42)分和(59.2±2.95)分,各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OM结果显示踝关节功能改善程度在术后1年与末次随访的结果相似。患者均表现为疼痛缓解满意。放射学评估显示11例(73.3%,11/15)术前JSW为(1.42±0.29)lnnl,术后1年改善为(2.2±0.57)mm,并于术后2年维持良好,4例(26.7%,4/15)患者关节间隙术后1年及2年中改善并不显著,但AOS及SF-36评分显示临床症状改善。结论联合Ilizarov外固定装置进行关节牵张成形术治疗踝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能够延缓需要进行关节融合或关节置换的时间,早期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外固定器 关节成形术 骨生成 牵张
原文传递
应用数字化技术设计胫骨远端后侧解剖钢板的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黄若昆 谢鸣 +4 位作者 余嘉 王凯 赵晶晶 任义军 勘武生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89-892,共4页
目的利用cT数据三维重建结合逆向工程软件设计胫骨远端后侧解剖钢板。方法利用Mimics10.01软件对30例正常踝部CT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测定预置钢板部位的后内侧后翻角度、扭转高度、置钉安全区高度等解剖学指标。并采用UnigraphicsNX... 目的利用cT数据三维重建结合逆向工程软件设计胫骨远端后侧解剖钢板。方法利用Mimics10.01软件对30例正常踝部CT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测定预置钢板部位的后内侧后翻角度、扭转高度、置钉安全区高度等解剖学指标。并采用UnigraphicsNX5.0软件进行胫骨远端后侧解剖钢板的个性化设计,虚拟骨折复位、钢板内固定并观察效果。应用快速成形技术制作胫骨远端后侧解剖钢板模板,应用于4例三踝骨折患者的术前骨折虚拟复位,并于术中对钢板模型进行验证。结果通过测量显示胫骨远端后内侧后翻角度由外向内逐渐增大,而扭转高度由外向内逐渐降低。根据测量数据,完成钢板的个体化设计,并定制出大、中、小3个型号的钢板模板。将数字化快速成型钢板模板放置于4例患者手术部位,与胫骨远端后侧的匹配度合适,钢板安放位置与角度理想,符合设计要求。结论应用cT数据、逆向工程软件技术可以进行胫骨远端后侧解剖钢板的个体化设计,为数字骨科学内固定器械设计提供了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计算机辅助设计 骨板 骨折固定术
原文传递
微波治疗踝关节骨折引起的张力性水泡的疗效 被引量:8
3
作者 谭玉华 谢鸣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635-1636,共2页
目的探讨微波治疗踝关节骨折引起的张力性水泡的疗效。方法将130例踝关节骨折引起的张力性水泡患者分成对照组65例与观察组65例,两组均采用注射器抽取水泡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南京三乐AMT微波治疗机对水泡进行治疗,结... 目的探讨微波治疗踝关节骨折引起的张力性水泡的疗效。方法将130例踝关节骨折引起的张力性水泡患者分成对照组65例与观察组65例,两组均采用注射器抽取水泡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南京三乐AMT微波治疗机对水泡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水泡吸收时间及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波更适用于治疗踝关节骨折引起的张力性水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踝关节骨折 张力性水泡
下载PDF
跟骨超声骨密度在足部废用性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李伶俐 方真华 《骨科》 CAS 2018年第2期141-143,共3页
目的探讨足跟部骨定量超声(quantitative ultrasound,QUS)检查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在诊断足部废用性骨质疏松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对2016年6~12月于我院足踝外科门诊就诊的单足损伤后限制活动超过3个月以上的80... 目的探讨足跟部骨定量超声(quantitative ultrasound,QUS)检查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在诊断足部废用性骨质疏松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对2016年6~12月于我院足踝外科门诊就诊的单足损伤后限制活动超过3个月以上的80例病人进行双足跟骨QUS检查和患足X线检查。其中男27例、女53例,年龄为18~59岁、平均(45.72±12.46)岁,右足损伤58例、左足损伤22例,平均制动或限制活动时间为(4.12±0.83)个月。BMD结果分别按照T值法和骨量丢失法进行分析,参照X线诊断标准对跟骨QUS诊断足部废用性骨质疏松症的敏感性进行评价。结果将80例病人两侧跟骨BMD数值依据骨量丢失百分率法计算:诊断为骨质疏松者24例、骨量减少者10例,漏诊18例,无误诊,敏感度为57.1%。与T值法敏感性分析(14.3%)比较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u=6.9325,P<0.05)。结论骨量丢失法优于T值法,但QUS诊断足部废用性骨质疏松症的敏感性低于X线法,仅能作为足部废用性骨质疏松症的初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用性骨质疏松症 超声检查 跟骨 早期诊断
下载PDF
内踝斜形截骨角度数字化分析与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的临床运用 被引量:8
5
作者 黄雯洁 黄若昆 +4 位作者 欧阳斐 赵晶晶 雷波 吴明正 张绍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2673-2676,共4页
目的数字化分析内踝斜形截骨相对于胫骨长轴的角度及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的临床运用。方法对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通过PACS系统选择踝关节正位片和CT冠状面数据40例患者。测量胫骨远端关节面与内踝关节面交角的等分线角度,测量截骨平... 目的数字化分析内踝斜形截骨相对于胫骨长轴的角度及3D打印个性化截骨导板的临床运用。方法对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通过PACS系统选择踝关节正位片和CT冠状面数据40例患者。测量胫骨远端关节面与内踝关节面交角的等分线角度,测量截骨平面相对胫骨长轴的交角。6例患者术前数字化截骨导板设计,将术后效果与术前设计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相对于胫骨远端关节面,其等分交角在X线片上平均角度是(57.4±1.8)°。CT前中后关节面等分交角分别为(58.7±1.5)°;(56.1±1.4)°;(58.6±1.7)°;平均(57.8±1.9)°。截骨线相对于胫骨长轴角度是(31.0±2.1)°。使用3D打印截骨导板患者术后X线片复查截骨关节面对合及螺钉位置良好,术后随访2年无局部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结论内踝截骨与胫骨长轴平均角度31°截骨可获得良好匹配关节。使用3D打印个体化截骨导板辅助手术缩短手术时间,截骨准确,复位后关节面良好,具有可靠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斜形截骨 计算机辅助技术 3D打印
下载PDF
Ilizarov外固定支架治疗Stephen III型陈旧性跟骨骨折畸形愈合 被引量:6
6
作者 谢鸣 方真华 +3 位作者 赵晶晶 陈明 郑琼 勘武生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35-139,共5页
目的评价llizarov外固定支架治疗Stephenm型陈旧性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疗效。方法自2006年7月至2009年2月,采用一期距下关节融合、跟骨截骨并llizarov外固定支架牵伸二期纠正畸形治疗Stephen9I型陈旧性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患者25例,男19... 目的评价llizarov外固定支架治疗Stephenm型陈旧性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疗效。方法自2006年7月至2009年2月,采用一期距下关节融合、跟骨截骨并llizarov外固定支架牵伸二期纠正畸形治疗Stephen9I型陈旧性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患者25例,男19例,女6例;年龄19~49岁,平均32岁;左足15例,右足10例。既往累计手术次数1—5次,平均2次。术后应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进行评价。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18.3个月(6~36个月)随访。治疗结束时所有患者内、外翻畸形均得到完全或大部分矫正,可以用足底行走负重。距下关节均一期融合,跟骨高度、宽度、长度、Bohler角及Gissane角均得到明显恢复。81%的患者取得内、外翻畸形的解剖复位或近解剖复位。AOFAS评分平均为79.4分,优2例,良18例,一般4例,差1例,优良率为80.0%。所有关节融合的部位最后均获得骨连接,无一例患者发生内、外翻畸形需再次手术。结论对于StephenIII型陈旧性跟骨骨折畸形愈合患者,采用一期距下关节融合、跟骨截骨并Ilizarov外固定支架缓慢牵伸纠正畸形可获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关节融合术 外固定器
原文传递
骨外固定支架技术在踝关节融合与矫形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谢鸣 黄若昆 +4 位作者 方真华 赵晶晶 李静 肖凯 勘武生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6期526-529,共4页
目的探讨骨外固定支架技术存踝关节融合与矫形中的疗效。方法2001年1月全2009年6月采用外同定支架技术治疗27例踝关节创伤性患耆,男18例,女9例;年龄32~68岁,平均41岁。其中创伤性关节炎13例,地方性人骨节病3例,骨天节炎5例,结... 目的探讨骨外固定支架技术存踝关节融合与矫形中的疗效。方法2001年1月全2009年6月采用外同定支架技术治疗27例踝关节创伤性患耆,男18例,女9例;年龄32~68岁,平均41岁。其中创伤性关节炎13例,地方性人骨节病3例,骨天节炎5例,结核性踝关节炎2例,踝关节置换术后失败3例,骨髓炎1例。为保证对骨加压接触行外固定支架固定。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6~38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随访发现关节无肿胀和疼痛,行走步态和功能明显改善,X线片示关节均获骨性融合。结论外崮定支架技术用于踝关节融合率高,对踝关节感染及复合足踝关节畸形有一定优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关节融合术 外固定器
原文传递
中医关节粘连松解术治疗足踝损伤患者康复运动的自我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红丽 王莹 谢鸣 《四川中医》 2018年第7期145-148,共4页
目的:了解足踝损伤患者康复运动的自我管理行为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足踝外科住院的患者,22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均实施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128例,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均采用"热敷-手... 目的:了解足踝损伤患者康复运动的自我管理行为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足踝外科住院的患者,228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均实施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128例,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均采用"热敷-手法松解-冷敷"的中医关节粘连松解术进行康复治疗,每日1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及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能训练自我管理为(26.21±4.12)min/w,其影响因素为居住地址和体质量质数(BMI),耐力训练自我管理为(122.26±25.72)min/w,其影响因素为居住地址、文化程度及BMI。结论:踝关节损伤患者康复运动自我管理行为水平较低,影响因素较多,临床上应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踝损伤 康复运动 自我管理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经后外侧入路手术治疗后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4
9
作者 黄若昆 黄雯洁 +4 位作者 赵晶晶 潘昊 雷波 刘丰 谢鸣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15年第3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后pilon骨折的临床特点及后外侧入路治疗后pilon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10月至2010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共收治的后pilon骨折14例,其中交通伤2例,坠落伤6例,扭伤6例。受伤致手术时间7... 目的探讨后pilon骨折的临床特点及后外侧入路治疗后pilon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10月至2010年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共收治的后pilon骨折14例,其中交通伤2例,坠落伤6例,扭伤6例。受伤致手术时间7~14天,其中12例存在腓骨远端骨折,3例合并内踝骨折,3例合并踝关节后脱位。所有病例均经后外侧入路复位固定,术后定期随访。结果后pilon骨折是指由于旋转暴力与垂直压缩暴力同时作用,造成较大的胫骨远端后方骨折。对14例患者进行24~37个月(平均26个月)的随访。依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系统对术后1年的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其中优11例,良2例,一般1例,优良率为92.0%。术后1例患者出现伤口浅表感染,经保守治疗痊愈。1例腓肠神经损伤足外侧麻木,3个月后恢复。结论后外侧入路能在直视下对后pilon骨折块进行有效复位及可靠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外侧入路 后pilon骨折 内固定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足踝外科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若昆 余嘉 谢鸣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16年第2期52-55,共4页
3D打印技术又称快速成形技术,简称RP技术(rapid prototyping,RP),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外率先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3D打印技术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堆叠累积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 3D打印技术又称快速成形技术,简称RP技术(rapid prototyping,RP),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外率先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技术。3D打印技术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堆叠累积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3D打印技术将传统的“去除法”加工方法改变为“增加法”加工方法,由有模制造到无模制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跟骨骨肿瘤 足畸形 关节置换 踝关节支具
下载PDF
氨甲环酸对单侧Sanders Ⅲ~Ⅳ型陈旧性跟骨骨折术后失血量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雷萌 谢鸣 黄若昆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17年第3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对单侧SandersⅢ~Ⅳ型陈旧性跟骨骨折术后失血量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2009年9月至2017年6月,武汉普爱医院收治80例单侧SandersⅢ~Ⅳ型陈旧性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为氨甲环酸组,术前15分钟将...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对单侧SandersⅢ~Ⅳ型陈旧性跟骨骨折术后失血量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2009年9月至2017年6月,武汉普爱医院收治80例单侧SandersⅢ~Ⅳ型陈旧性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为氨甲环酸组,术前15分钟将注射氨甲环酸按10 mg/kg剂量稀释于25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B组为对照组,术前15分钟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对比术中失血量、术后可见失血量、术后血红蛋白减少量、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结果 A组术中失血量、术后可见失血、术后血红蛋白减少量明显少于B组(P<0.05),两组术后FIB、PT、APTT及DVT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应用氨甲环酸可减少单侧SandersⅢ~Ⅳ型陈旧性跟骨骨折患者术中及术后失血量,并且不增加血栓形成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陈旧性跟骨骨折 失血量 安全性
下载PDF
过表达CD59抑制补体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损伤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肖凯 方真华 +3 位作者 高鑫峰 赵晶晶 黄若昆 谢鸣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289-1294,共6页
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移植过程中如何避免补体系统攻击的研究相对较少。文中主要探讨在自体移植过程中大鼠BMSCs(r BMSCs)表面CD59过表达对补体攻击r BMSCs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BMSCs,电转化CD59过表达质粒后,分为r BMSC... 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移植过程中如何避免补体系统攻击的研究相对较少。文中主要探讨在自体移植过程中大鼠BMSCs(r BMSCs)表面CD59过表达对补体攻击r BMSCs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BMSCs,电转化CD59过表达质粒后,分为r BMSCs空白组(r BMSCs不做任何处理),r BMSCs/CD59组(r BMSCs+CD59过表达质粒)和r BMSCs空载组(r BMSCs+空载质粒)。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转化后r BMSCs中CD59表达情况。抽取大鼠颈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自体血清处理DC59过表达后的r BMSCs,分为r BMSCs组(r BMSCs不与血清共孵育)、r BMSCs+ARS组[r BMSCs+大鼠自体血清(ARS)]、r BMSCs+i ARS组[r BMSCs+已灭活的大鼠自体血清(i ARS)]、r BMSCs/CD59+ARS组[r BMSCs/CD59+ARS]和r BMSCs/CD59+i ARS组。检测自体血清中补体对BMSCs的杀伤作用,补体形成情况以及细胞存活情况。结果与r BMSCs空白组细胞中CD59表达量比较,r BMSCs/CD59组明显升高(50.5%vs 74.9%,P<0.05)。与r BMSCs+ARS组细胞的凋亡率[(40.3±4.3)%]比较,r BMSCs组[(8.4±1.1)%]、r BMSCs/CD59+ARS组[(19.1±3.1)%]明显降低(P<0.05)。与r BMSCs+ARS组细胞中膜上补体膜攻击复合物(MAC)积累(99.7%)比较,r BMSCs组(50.1%)、r BMSCs/CD59+ARS组(71.0%)显著下降(P<0.05)。r BMSCs/CD59组各时期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r BMSCs空白组(P<0.05)。结论 BMSCs CD59过表达可能通过减少补体攻膜复合物的形成,抑制自体移植过程中补体对r BMSCs的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补体 自体移植 补体膜攻击复合物
下载PDF
3D打印个体化截骨导板辅助治疗Rozansky Ⅲ、Ⅳ型痛性跟距骨桥 被引量:3
13
作者 雷波 黄若昆 +2 位作者 黄雯洁 谢鸣 潘昊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73-977,共5页
目的探讨3D打印个体化截骨导板在RozanskyⅢ、Ⅳ型痛性跟距骨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武汉市第四医院足踝外科采用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治疗的14例痛性跟距骨桥患者资料。男8例,女6例;年龄19~42岁(平均30.... 目的探讨3D打印个体化截骨导板在RozanskyⅢ、Ⅳ型痛性跟距骨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武汉市第四医院足踝外科采用3D打印截骨导板辅助治疗的14例痛性跟距骨桥患者资料。男8例,女6例;年龄19~42岁(平均30.2岁)。获得全足CT扫描,以健侧为模板镜像标识切除骨桥部分并设计出3D定位截骨导板,在截骨导板引导下切除跟距骨桥病灶。记录末次随访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4例患者术后获平均21.6个月(12~33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VAS评分(2.3±0.7)分、AOFAS踝-后足评分(86.5±4.5)分均较术前(7.0±1.9)分、(37.1±6.0)分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未出现跟距骨桥复发或创伤性关节炎。结论3D打印个体化截骨导板技术可以对跟距骨桥实行精确定位、完整切除,为跟距骨桥的手术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技术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化医学 踝损伤 截骨术 跟距骨桥 3D打印
原文传递
经皮单螺钉治疗运动员第5跖骨粗隆部骨折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若昆 谢鸣 +2 位作者 赵晶晶 潘昊 肖凯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16年第3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单螺钉手术治疗运动员第5跖骨粗隆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9月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导针定位,单螺钉内固定治疗第5跖骨粗隆部骨折1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12~24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 目的探讨经皮单螺钉手术治疗运动员第5跖骨粗隆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9月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导针定位,单螺钉内固定治疗第5跖骨粗隆部骨折1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平均12~24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8周(7~10周),功能恢复良好,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分,优15例,良3例,优良率达100%。结论闭合空心螺钉固定治疗第5跖骨粗隆部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对软组织破坏少,有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等优点,是治疗第5跖骨粗隆部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跖骨 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下载PDF
The posterior Pilon fracture: treatment and results via a posterolateral approach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若昆 谢鸣 +3 位作者 方真华 肖志宏 赵晶晶 李静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73-677,共5页
[Objective]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describe the fracture patterns and early results of operations of posterior Pilon fractures through a posterolateral approach.[Method]This study consisted of 14 cases,10 males and... [Objective]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describe the fracture patterns and early results of operations of posterior Pilon fractures through a posterolateral approach.[Method]This study consisted of 14 cases,10 males and 4 females with the mean age of 47 years(range,28-63 years).The causes were traffic accident in 2,falling in 6 and sprain injuries in 6 cases.The duration from injury to operation was 7-14 days.Including 12 cases combined with distal fibula fracture and3 cases with medial malleolus fracture.There were 3 posterior dislocation fracture.All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Result]A consistent fracture pattern was identified with a primary,inferiorly posterior Pilon fracture that likely occur through a combined rotational and axial load mechanism.The average duration of follow-up was 26(range,24-37)months.The postoperation average of 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kle Society score(AOFAS)was 92points which was much higher than before operation.Anatomical reduction were obtained in all cases.Two complications(1wound superficial infection and 1 sural cutaneous nerve injury)were all managed nonoperatively.[Conclusion]Posterior Pilon fractures form a consistent pattern.They can be successfully managed through a posterolateral approach with direct reduction and buttress fixation of articular frag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外侧入路 后Pilon骨折 内固定
原文传递
跨关节钢板内固定治疗Lisafranc损伤 被引量:2
16
作者 潘昊 黄若昆 +1 位作者 刘丰 谢鸣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15年第2期44-45,共2页
目的应用跨关节钢板内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足踝外科共收治的46例Lisfranc损伤病例,均为新鲜闭合性损伤。按解剖三柱分类:单纯内侧柱损伤15例,内... 目的应用跨关节钢板内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足踝外科共收治的46例Lisfranc损伤病例,均为新鲜闭合性损伤。按解剖三柱分类:单纯内侧柱损伤15例,内侧柱与中间柱同时损伤17例,中间柱与外侧柱同时损伤8例,三柱同时损伤6例。术中对内侧柱及中间柱采用刚性材料坚强固定、对外侧柱采用克氏针弹性固定。结果该研究全部病例获得平均11.5个月(6~20个月)的随访,创口均一期愈合。X线评估43例三柱及足弓恢复良好,3例取出内固定物负重后主诉疼痛,诊断为创伤性关节炎并行融合术。根据AOFAS足部功能评分:优36例,良7例,一般2例,差1例,优良率81.5%。结论跨关节钢板内固定治疗Lisafranc损伤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跖跗关节损伤 钢板内固定 跨关节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的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xL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膝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肖凯 杨林 +2 位作者 高鑫峰 安颖 谢鸣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934-1938,共5页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的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xL(bcl-xL)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大鼠膝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构建腺病毒介导的bcl-xL基因过表达载体pAdTrack-bcl-xL,分离大鼠BMSCs并培养扩增,转染pAdTrack-bcl-xL及空... 目的观察腺病毒介导的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xL(bcl-xL)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大鼠膝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构建腺病毒介导的bcl-xL基因过表达载体pAdTrack-bcl-xL,分离大鼠BMSCs并培养扩增,转染pAdTrack-bcl-xL及空白载体,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细胞bcl-xL表达水平。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n=10),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模型组、BMSCs治疗、转染空载体的BMSCs治疗组和bcl-xL过表达的BMSCs治疗组均制作膝关节软骨缺损模型并在术后3 d进行相应治疗。治疗后6周和12周后处死各组大鼠,采集膝关节,制作石蜡切片,后分别采用苏木精-伊红(HE)、Masson以及番红素-O法对膝关节软骨组织进行染色观察。结果与空载体组比较,pAdTrack-bcl-xL组BMSCs中bcl-xL基因在mRNA水平上相对表达量显著增加(1.07±0.08比8.15±0.31,t=-52.893,P<0.01),提示成功构建bcl-xL基因稳定过表达的BMSCs。治疗6周后,与模型组比较,BMSCs组及转染空载体的BMSCs治疗组大鼠膝关节有大量软骨形成、软骨细胞排列趋于整齐、软骨细胞数量明显增加;而与空载体的BMSCs治疗组比较,bcl-xL过表达的BMSCs治疗组大鼠膝关节有更多软骨形成、软骨细胞排列更整齐、软骨细胞数量大大增加。与同组6周时比较,各治疗组大鼠12周时的软骨形成更加明显,尤以bcl-xL过表达的BMSCs治疗组最为突出。结论bcl-xL过表达的BMSCs能显著促进大鼠膝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xL过表达 膝关节 软骨损伤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足踝外科急症处理的策略初探 被引量:2
18
作者 肖凯 黄若昆 +8 位作者 潘昊 赵晶晶 刘丰 雷波 方真华 谢威 方为志 谢鸣 王俊文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72-576,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下足踝外科急症处理的临床策略。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2月26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足踝外科收治的18例急性足踝损伤患者资料。男11例,女7例;年龄18~70岁... 目的:初步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下足踝外科急症处理的临床策略。方法:回顾性研究自2020年1月20日至2020年2月26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足踝外科收治的18例急性足踝损伤患者资料。男11例,女7例;年龄18~70岁,平均42.5岁;急诊开放性损伤5例,急诊闭合性损伤13例;门诊确诊、疑似COVID-19患者5例,非COVID-19患者13例。2例开放性损伤合并COVID-19患者及1例闭合性复杂pilon骨折合并COVID-19患者行急诊手术,其中1例合并COVID-19急诊手术患者予以二期手术治疗。1例左侧跟骨闭合性骨折合并COVID-19患者急诊入院二期手术治疗,1例右外踝闭合性骨折合并COVID-19患者急诊行石膏外固定保守治疗后转隔离病房。其余10例非COVID-19闭合性创伤患者中仅3例入院后常规二期行手术治疗,其余均门诊保守治疗。记录患者入院后确诊COVID-19的数量变化,非COVID-19足踝住院患者的新发感染情况,以及医务人员确诊COVID-19的数据变化。总结疫情暴发以来实施的一些措施和经验。结果:足踝急诊入院患者11例,门诊确诊、疑似COVID-19患者5例,非COVID-19患者6例。住院期间最终确诊COVID-19患者5例。非COVID-19患者无新发感染者。治疗期间医护人员无确诊COVID-19。未发生医护之间及医患之间交叉感染。结论:需在防疫与应对足踝外科手术的平衡中选择合理的处理策略,不建议一味的简单化处理。在疫情防控原则的指导下,完善足踝外科急症手术的处理流程,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的后期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创伤和损伤 院感防控 多学科协作
原文传递
(足母)展肌腱转位联合Scarf截骨治疗中重度(足母)外翻 被引量:1
19
作者 方真华 熊元 +2 位作者 雷鹏程 肖凯 安颖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1799-1802,共4页
[目的]介绍[足母]展肌腱转位联合Scarf截骨治疗中重度[足母]外翻的手术技术。[方法]2017年1月~2017年09月,采用Scarf截骨联合[足母]展肌腱转位治疗中、重度[足母]外翻患者32例(45足)。倒“L”形切开关节囊,显露第一跖骨内侧骨赘、矢状... [目的]介绍[足母]展肌腱转位联合Scarf截骨治疗中重度[足母]外翻的手术技术。[方法]2017年1月~2017年09月,采用Scarf截骨联合[足母]展肌腱转位治疗中、重度[足母]外翻患者32例(45足)。倒“L”形切开关节囊,显露第一跖骨内侧骨赘、矢状沟和踇展肌。自[足母]展肌腱止点处切取约1/3~1/2宽度[足母]展肌腱,切除骨赘,充分松解外侧关节囊及[足母]收肌。第一跖骨行Scarf截骨,向外侧推移第一跖骨远端,纠正增大的IMA,修整多余骨皮质,将自体骨回植于截骨间隙,防止第一跖骨头上抬,两枚螺钉固定。维持[足母]趾于正确的生理位置,缩紧缝合关节囊,将[足母]展肌断端缝合于关节囊背侧。[结果]本组患者32例共45足,第一跖骨截骨均在8周内愈合,未出现内固定松动、骨折延迟愈合及第一跖骨头坏死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Maryland评分和影像测量的IMA、HVA、PASA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尽管两时间点间第一跖趾关节活动度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应用[足母]展肌腱转位联合Scarf截骨可有效矫正中重度[足母]外翻畸形,且未见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母]展肌腱 肌腱转位 Scarf截骨 [足母]外翻
原文传递
距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黄若昆 谢鸣 +3 位作者 余嘉 赵晶晶 潘昊 雷萌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15年第2期38-40,共3页
目的旨在建立可靠的距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分析与验证,为临床距骨损伤模拟仿真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对1例正常志愿者行足踝部64排CT扫描,层厚0.625 mm,无间隔。Mimics 10.01重建三维图像,经手动编辑、区域增长、形态学操作等... 目的旨在建立可靠的距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分析与验证,为临床距骨损伤模拟仿真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对1例正常志愿者行足踝部64排CT扫描,层厚0.625 mm,无间隔。Mimics 10.01重建三维图像,经手动编辑、区域增长、形态学操作等,生成后足部的三维模型,从后足部模型中提取距骨模型。对距骨进行面网格的优化处理后,导入Ansys 10.01中得到体网格模型。根据CT断层图像的灰度值完成模型材质的添加,生成最终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模拟研究对象单足静止站立的状态,距下关节面全约束,轴向压缩600 N截荷均匀、垂直分布于距上关节面,模拟人体单脚站立时距骨滑车面处所承受的节点、43 928个单元。通过应力云图在距骨颈及距下关节中后关节面间、距上关节面内外侧为主要应力集中区域。通过位移云图距骨受力时最大位移在距骨体上部。结论利用Mimics和Ansys软件建立正常距骨有限元模型,具有较高真实性和精确度,可以很好的模拟距骨的生物力学特性,能满足临床距骨损伤模拟手术仿真分析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距骨 三维重建 有限元分析 应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