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27
1
作者 江文 刘冬先 +1 位作者 邹耘 陈兴平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7-179,共3页
目的 评价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带状疱疹 80例分为两组 ,治疗组 5 0例用更昔洛韦针剂 0 .2 5g/d静脉滴注治疗 ,对照组 30例用阿昔洛韦针剂 0 .5 g/d静脉滴注治疗 ,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 治疗后第 7天随访 ,治疗... 目的 评价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带状疱疹 80例分为两组 ,治疗组 5 0例用更昔洛韦针剂 0 .2 5g/d静脉滴注治疗 ,对照组 30例用阿昔洛韦针剂 0 .5 g/d静脉滴注治疗 ,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 治疗后第 7天随访 ,治疗组有效率为 82 .0 % ,对照组有效率为 70 .0 % ,经ridit检验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两组的不良反应均较轻。结论 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是安全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昔洛韦 带状疱疹 临床疗效 安全性 抗病毒药物
下载PDF
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Th1/Th2型细胞因子的模式 被引量:16
2
作者 陶娟 陈兴平 陈映玲 《咸宁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77-80,共4页
目的分析复发性生殖器疱疹 ( RGH)患者外周血中 T细胞亚群及 Th1/Th2型细胞因子网络的偏移及其在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三色和双色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经流式细胞仪检测 2 0例 RG H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 T细胞亚群及 CD4 + T、CD8+ ... 目的分析复发性生殖器疱疹 ( RGH)患者外周血中 T细胞亚群及 Th1/Th2型细胞因子网络的偏移及其在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三色和双色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经流式细胞仪检测 2 0例 RG H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 T细胞亚群及 CD4 + T、CD8+ T细胞内 4种细胞因子染色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 RGH患者 CD3+ T细胞、CD4 + T细胞、CD4 + T/CD8+ T明显低于正常对照水平 ( P<0 .0 0 1) ;IL- 2、IFN- r、IL- 12阳性细胞百分率均显著降低 (分别为 CD4 + T:P<0 .0 0 1,CD8+ T:P<0 .0 5) ;IL- 4阳性细胞则明显升高 ( CD4 + T:P<0 .0 5,CD8+ T:P<0 .0 0 1)。结论 RGH患者存在 T细胞亚群和 Th1、Th2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交互作用失衡 ,后者表现为 Th2型细胞因子( IL - 4)产生过多 ,而 Th1型细胞因子 ( IL - 2、IL - 12、IFN - r)产生过少 ,Th1/Th2失衡在 RGH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生殖器疱疹 外周血 T细胞亚群 TH1/TH2型细胞因子 流式细胞术 发病机理
下载PDF
带状疱疹患者外周血IL-2与IL-10水平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5
3
作者 江文 刘冬先 +1 位作者 邹耘 陈兴平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42-143,146,共3页
目的 研究带状疱疹 (HZ)患者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HZ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白细胞介素 2 (IL 2 )和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水平。结果 HZ患者急性期血清IL 2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 目的 研究带状疱疹 (HZ)患者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HZ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白细胞介素 2 (IL 2 )和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水平。结果 HZ患者急性期血清IL 2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 ,IL 10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1) ;恢复期血清IL 2水平较急性期明显升高 ,而血清IL 10则明显下降 (P <0 .0 1) ;且HZ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IL 2与IL 10呈负相关性 (P <0 .0 1)。结论 HZ患者外周血Th1/Th2型细胞因子失调 ,在HZ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 外周血 IL-2 IL-10 TH1/TH2型细胞因子 细胞介素-2 白细胞介素-10
下载PDF
妊娠梅毒58例流行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刘冬先 徐昌敏 +1 位作者 严小枫 陈兴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26-929,共4页
目的探讨妊娠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妊娠结局的因素。方法对医院2003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58例妊娠梅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3-2007年妊娠梅毒患者分别为3、8、11、15、21例,其中显性梅毒19例、潜伏梅毒39例;治疗孕妇足月分娩率... 目的探讨妊娠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妊娠结局的因素。方法对医院2003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58例妊娠梅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3-2007年妊娠梅毒患者分别为3、8、11、15、21例,其中显性梅毒19例、潜伏梅毒39例;治疗孕妇足月分娩率为92.86%,未治疗孕妇足月分娩率为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孕妇早产、死胎发病率为7.14%和0,明显低于未治疗者的56.25%和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初治孕期≤16周,足月分娩率为100.0%,无早期显性先天梅毒儿,>16周,足月分娩率81.25%,早期显性先天梅毒儿发生率为18.75%(P<0.05)。结论妊娠梅毒发病率逐年增高,且以潜伏梅毒为多,故对孕妇应及早进行常规梅毒筛查;规则抗梅治疗能有效改善妊娠结局、降低先天梅毒儿发生率;初治时间及治疗用药是影响妊娠梅毒结局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梅毒 流行病学 妊娠结局 先天梅毒
原文传递
结节性红斑8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吴泳 徐祖森 王育英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005年第1期75-77,共3页
目的 探讨结节性红斑的病因。 方法 统计本院 1989- 2 0 0 3年收治的 84例结节性红斑患者 ,分析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 结果 结核杆菌感染 2 6例 (31.0 % ) ,其中肺结核 12例 (14 .3% ) ,淋巴结结核 3例 (3.6 % ) ... 目的 探讨结节性红斑的病因。 方法 统计本院 1989- 2 0 0 3年收治的 84例结节性红斑患者 ,分析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治疗及预后。 结果 结核杆菌感染 2 6例 (31.0 % ) ,其中肺结核 12例 (14 .3% ) ,淋巴结结核 3例 (3.6 % ) ,乳腺结核 1例 (1.2 % ) ,未找到明显结核灶而 PPD试验阳性且抗结核治疗有效者 10例 (11.9% ) ;其他细菌感染 36例 (42 .9% ) ,其中急性咽炎 (链球菌感染 ) 19例 (2 2 .6 % ) ,病灶不明但白细胞总数增高且抗感染治疗有效者 17例 (2 0 .3% ) ;结缔组织病 9例 (10 .7% ) ,其中白塞病 (BD) 5例 (5 .9% ) ,干燥综合征 (SS) 1例 (1.2 % )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 E) 2例 (2 .4 % ) ,类风湿关节炎 (RA) 1例 (1.2 % ) ;霍奇金淋巴瘤 1例 (1.2 % ) ;12例 (14 .2 % )病因不明。 结论 结核杆菌及链球菌等细菌感染可能是结节性红斑的主要病因 ,其他病因包括结缔组织病和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 结节性 感染 结缔组织疾病
下载PDF
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其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江文 刘冬先 +2 位作者 陈映玲 徐祖森 阎红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07-410,共4页
目的研究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对尖锐湿疣(C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胞内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BCG-PSN对尖锐湿疣可能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采用三色和双色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经流式细胞仪检测18例CA患者在BCG-PSN治疗前后外周血... 目的研究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对尖锐湿疣(C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胞内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BCG-PSN对尖锐湿疣可能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采用三色和双色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经流式细胞仪检测18例CA患者在BCG-PSN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CD4+T细胞、CD8+T细胞内IL-2I、L-4I、L-12、IFN-γ染色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在BCG-PSN治疗前,CA患者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CD4+T细胞和CD8+T细胞内IL-2I、L-12、IFN-γ阳性细胞百分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均P<0.01),IL-4阳性细胞百分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治疗后CA患者CD3+T细胞、CD4+T细胞、CD4+/CD8+比值明显高于治疗前(均P<0.01);CD4+T细胞和CD8+T细胞内IL-2I、L-12、IFN-γ阳性细胞百分率较治疗前升高(均P<0.01)。结论BCG-PSN可通过调节尖锐湿疣患者T细胞亚群,纠正患者Th1/Th2模式及Tc1/Tc2模式失衡现象,起到治疗尖锐湿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卡介菌多糖核酸 T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及局部NK细胞的变化 被引量:8
7
作者 邹耘 陈兴平 涂亚庭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的通过对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及CA皮损内CD4、CD8、CD16、CD57表达的检测,探讨细胞免疫功能对CA发病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和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ICCS)法检测40例CA患者和20例正常... 目的通过对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及CA皮损内CD4、CD8、CD16、CD57表达的检测,探讨细胞免疫功能对CA发病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和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ICCS)法检测40例CA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CD4+淋巴细胞内Th1/Th2细胞因子(IL-2、IL-4、IL-12和IFN-γ)水平,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CA皮损及正常对照者包皮环切组织CD4、CD8、CD16及CD57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CA患者外周血IL-2+、IL-12+、IFN-γ+-CD4+T细胞百分率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IL-4+-CD4+T细胞百分率稍高于正常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h1/Th2比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说明在CA发病过程中存在Th1向Th2漂移。疣体组织中CD4+T细胞、CD8+T细胞均增高,但CD4+/CD8+比值低于对照组织;CD16、CD57表达较正常组织中减少,说明病损局部NK细胞较正常组织少。结论CA患者存在外周血Th1/Th2失衡及病损局部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可能是导致CA长期不愈,反复发作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锐湿疣 TH1/TH2细胞因子 自然杀伤细胞
下载PDF
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合并妊娠2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戴艳 刘冬先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4期2061-2063,共3页
目的探讨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合并妊娠的治疗措施,了解其妊娠结局。方法对医院2004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的23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合并妊娠进行回顾性分析;23例患者给予大剂量水剂青霉素2400万单位/d静脉滴注(400万单位/次,1次/4 h),连续14 ... 目的探讨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合并妊娠的治疗措施,了解其妊娠结局。方法对医院2004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的23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合并妊娠进行回顾性分析;23例患者给予大剂量水剂青霉素2400万单位/d静脉滴注(400万单位/次,1次/4 h),连续14 d规则抗梅治疗。结果 RPR滴度无增高,均无梅毒疹发生,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妊娠结局:足月分娩率95.65%,早产1例(4.35%),出生体重2.9-4.1 kg,体检发育未见异常;TPPA(+)RPR(+)者3例(13.04%),TPPA(+)RPR(-)19例(82.61%),TPPA(-)RPR(-)1例(4.35%),无早期显性先天梅毒儿;随访:RPR均于出生后6个月转阴,TPPA均于出生后9个月转阴;随访2-3年,23例婴幼儿体格发育与智力发育无异常。结论大剂量水剂青霉素治疗梅毒血清固定孕妇安全、有效,能控制先天梅毒的发生,改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梅毒 血清固定 妊娠结局
原文传递
盐酸克林霉素凝胶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陈兴平 李慎秋 +2 位作者 李家文 陈映玲 徐世正 《医药导报》 CAS 2002年第6期346-347,共2页
目的 :评价盐酸克林霉素凝胶在治疗寻常性痤疮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寻常性痤疮患者 2 0 0例 ,采用严格的多中心、双盲、随机平行对照试验的方法。治疗组 10 0例应用 1%盐酸克林霉素凝胶治疗 ,对照组 10 0例应用1%克林霉素磷酸酯凝... 目的 :评价盐酸克林霉素凝胶在治疗寻常性痤疮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寻常性痤疮患者 2 0 0例 ,采用严格的多中心、双盲、随机平行对照试验的方法。治疗组 10 0例应用 1%盐酸克林霉素凝胶治疗 ,对照组 10 0例应用1%克林霉素磷酸酯凝胶治疗 ,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 84.0 % ,对照组为 78.0 % ,经Ridit检验 ,两组疗效差异不显著 ;两组的不良反应均较轻。结论 :1%盐酸克林霉素凝胶治疗寻常性痤疮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克林霉素凝胶 治疗 寻常性痤疮 临床研究
下载PDF
地洛他定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邹耘 陈兴平 《华中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75-76,共2页
目的 了解地洛他定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氯雷他定为对照药,对41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进行双盲随机临床试验,观察两药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地洛他定组有效率为85.7%,与氯雷他定组疗效(65.0%)相当,... 目的 了解地洛他定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氯雷他定为对照药,对41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进行双盲随机临床试验,观察两药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地洛他定组有效率为85.7%,与氯雷他定组疗效(65.0%)相当,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地洛他定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具有疗效良好、安全性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洛他定 治疗 慢性 特发性荨麻疹 临床研究
下载PDF
武汉地区夏季甲真菌病流行病学及病原菌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郑岳臣 邬炎卿 +5 位作者 徐刚 江萍 毛叶红 冯爱平 陈兴平 连昕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真菌病 流行病学 病原菌 夏季 武汉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0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体外抗白念珠菌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唐艳琼 陈兴平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42-744,748,共4页
目的 探讨白介素 10 (IL 10 )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体外抗白念珠菌 (白念 )活性的影响。方法 用γ干扰素、脂多糖作为刺激因子 ,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及不同浓度的IL 10共同培养 2 4h后 ,加入一定浓度的白念培养 4h ,检测每毫升中白念菌... 目的 探讨白介素 10 (IL 10 )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体外抗白念珠菌 (白念 )活性的影响。方法 用γ干扰素、脂多糖作为刺激因子 ,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及不同浓度的IL 10共同培养 2 4h后 ,加入一定浓度的白念培养 4h ,检测每毫升中白念菌落形成单位 (CFU/ml) ,同时取上清用Griess试剂测一氧化氮 (NO)的浓度。用NBT还原法检测超氧阴离子 (O2 -) ,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O2 -平均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 当IL 10的浓度分别为 0、 1、 10、 10 0ng/ml时 ,其白念生长抑制率分别为 75 0 7%、 6 4 79%、 5 6 2 9%、 4 6 6 7% ,培养上清中NO的浓度分别为 115 13± 2 7 72、10 8 91± 17 98、 77 82± 7 76、 6 0 5 4± 8 96 ,组与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实验组O2 -平均阳性细胞百分率为 (5 2 76± 5 16 ) % ,对照组为 (6 0 4 9± 3 0 1) % ,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IL 10可能通过降低NO及超氧阴离子的产生 ,从而抑制活化的巨噬细胞体外抗白念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 IL-10 体外 对照组 抗白念珠菌活性 白细胞介素10 阳性细胞 超氧阴离子 刺激因子 一氧化氮(NO)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白介素13和神经生长因子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艳蕾 徐祖森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701-702,共2页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白介素13和神经生长因子的水平变化。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5例SLE患者和15例正常人血清白介素13和神经生长因子水平。结果SLE活动期患者血清白介素13水平为(92.69±9.87)pg/mL及神经...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白介素13和神经生长因子的水平变化。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5例SLE患者和15例正常人血清白介素13和神经生长因子水平。结果SLE活动期患者血清白介素13水平为(92.69±9.87)pg/mL及神经生长因子水平为(339.69±25.60)pg/mL,SLE稳定期患者分别为(54.22±9.31)pg/mL和(300.89±33.51)pg/mL,正常人对照组分别为(35.20±12.70)pg/mL和(111.40±32.54)pg/mL。SLE活动期、稳定期患者血清白介素13和神经生长因子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5或<0.01),SLE活动期显著高于稳定期(P值均<0.01)。SLE患者血清白介素13水平与SLEDAI积分、血沉、C3均呈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813、0.504、-0.605),神经生长因子水平与上述指标也呈显著相关(r值分别为0.442、0.338、-0.463),同时白介素13和神经生长因子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06,P<0.01)。结论白介素13和神经生长因子在SLE的发病中可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13 神经生长因子 患者 SLE 血清 正常人 系统性红斑狼疮 水平 结论 目的
原文传递
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炎支原体检测及药敏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慎秋 万沐芬 《医药导报》 CAS 2001年第6期347-348,共2页
目的 :了解支原体在性病患者中的感染及耐药情况。方法 :应用支原体鉴定定量和药敏试条 ,对 12 5 2 8例怀疑性病患者 ,分成 5个年龄组取材做支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在这些患者中 ,支原体阳性率为 75 .3%( 9433/ 12 5 2 8) ,其中... 目的 :了解支原体在性病患者中的感染及耐药情况。方法 :应用支原体鉴定定量和药敏试条 ,对 12 5 2 8例怀疑性病患者 ,分成 5个年龄组取材做支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在这些患者中 ,支原体阳性率为 75 .3%( 9433/ 12 5 2 8) ,其中解脲脲原体 (Uu) 5 8.3%( 730 5例 ) ,显著高于人型支原体 (Mh)阳性率 3.0 %( 379例 )和Uu +Mh阳性率 14 .0 %( 1749例 ) ,阳性率比较P <0 .0 1;药物不敏感情况依次为 :氧氟沙星 5 0 .5 %、红霉素 41.9%、四环素 14 .6 %、强力霉素 4.7%、交沙霉素 2 .9%和原始霉素 2 .0 %。结论 :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炎仍以Uu感染为主 ,集中于 2 1~ 40岁 ;支原体感染药物不敏感情况严重 ;同时进行支原体培养和药敏实验对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生殖道炎 支原体 药敏试验 治疗 抗菌药
下载PDF
白介素-10与念珠菌病 被引量:2
15
作者 葛红芬 陈兴平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 2004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白介素 - 1 0作为一种Th2型细胞因子 ,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白介素 - 1 0在念珠菌感染中起负性调节作用 ,其作用机制为影响Th1 /Th2反应平衡 ;抑制中性粒细胞活性 ;抑制一氧化氮合成以及下调干扰素
关键词 白介素-10 念珠菌病 IL-10 细胞因子
下载PDF
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早期隐性梅毒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岚 涂亚庭 +2 位作者 李慎秋 陈兴平 周礼义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对早期隐性梅毒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例早期隐性梅毒患者随机分为病例对照组与BCG-PSN组,病例对照组按常规青霉素驱梅方案治疗,BCG-PSN组除常规驱梅治疗外加用BCG-PSN;以健康志愿者1... 目的探讨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对早期隐性梅毒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0例早期隐性梅毒患者随机分为病例对照组与BCG-PSN组,病例对照组按常规青霉素驱梅方案治疗,BCG-PSN组除常规驱梅治疗外加用BCG-PSN;以健康志愿者15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对早期隐性梅毒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早期隐性梅毒患者治疗前外周血中CD3+、CD4+T细胞百分率和CD4+/CD8+比值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均P<0.01);CD8+T细胞百分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BCG-PSN组外周血CD3+、CD4+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均P<0.01);而病例对照组治疗后外周血CD3+、CD4+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隐性梅毒患者细胞免疫抑制明显,BCG-PSN可纠正早期隐性梅毒患者T细胞亚群失衡,改善其细胞免疫失调,提示BCG-PSN是一种有效的免疫调节剂,可作为梅毒的辅助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隐性梅毒 卡介菌多糖核酸 T细胞亚群
下载PDF
女性泌尿生殖道炎症样性病病人支原体检测及药敏试验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慎秋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06-408,共3页
目的 :了解支原体在女性性病病人中的感染现状及耐药情况。方法 :应用淋球菌血琼脂培养基以及支原体鉴定定量和药敏试条对 6 5 17例拟诊性病病人取材做淋球菌、支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在拟诊性病病人中 ,病原体阳性率达 4 5 .2 8%... 目的 :了解支原体在女性性病病人中的感染现状及耐药情况。方法 :应用淋球菌血琼脂培养基以及支原体鉴定定量和药敏试条对 6 5 17例拟诊性病病人取材做淋球菌、支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 :在拟诊性病病人中 ,病原体阳性率达 4 5 .2 8%(2 95 1/ 6 5 17) ,其中淋球菌占总阳性率 3.5 9%(10 6 / 2 95 1) ,沙眼衣原体 (Ct)占 5 8.4 9% (172 6 /2 95 1) ,解脲支原体 (Uu)占 79.30 % (2 340 / 2 95 1) ,人型支原体 (Mh)占 8.4 0 % (2 4 8/ 2 95 1) ,Uu +Mh阳性率 5 .79% (171/ 2 95 1) ;药物耐药情况依次为氧氟沙星 (5 4.32 % )、红霉素 (38.6 8% )、交沙霉素(32 .10 % )、多西环素 (2 4 .6 9% )、四环素(2 0 .16 % )和普那霉素 (11.93% )。结论 :泌尿生殖道炎症样的女性性病中以Uu感染为主。年龄以2 1~ 4 0a为主。支原体感染的耐药情况严重 ,在临床工作中同时进行支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对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道感染 支原体属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下载PDF
卡介菌多糖核酸对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细胞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江文 刘冬先 +1 位作者 陈映玲 陈兴平 《医药导报》 CAS 2004年第12期906-908,共3页
目的 :研究卡介菌多糖核酸 (BCG PSN)对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细胞受体 (TCR)表达的影响 ,探讨BCG PSN对尖锐湿疣可能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 :尖锐湿疣患者 18例给予BCG PSN 0 .5mg ,im ,隔天 1次 ,3 6d为 1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双色荧光... 目的 :研究卡介菌多糖核酸 (BCG PSN)对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细胞受体 (TCR)表达的影响 ,探讨BCG PSN对尖锐湿疣可能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 :尖锐湿疣患者 18例给予BCG PSN 0 .5mg ,im ,隔天 1次 ,3 6d为 1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双色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及TCRαβ+ T细胞、TCRγδ+ T细胞百分率。结果 :在BCG PSN治疗前 ,尖锐湿疣患者CD+3T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TCRγδ+ T细胞百分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 (P <0 .0 1) ,TCRαβ+ T细胞百分率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而治疗后尖锐湿疣患者CD+3T细胞百分率高于治疗前 (P <0 .0 1) ;TCRαβ+ T细胞、TCRγδ+ T细胞百分率较治疗前升高 (P <0 .0 1)。结论 :BCG PSN可能通过调节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TCR的表达 ,起到治疗尖锐湿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介菌多糖核酸 尖锐湿疣 T细胞受体
下载PDF
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尖锐湿疣30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兴平 曹育春 陈岚 《医药导报》 CAS 2005年第3期209-210,共2页
目的评价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外生殖器、肛周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严格双盲、随机、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5%咪喹莫特乳膏,对照组给予25%氟尿嘧... 目的评价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外生殖器、肛周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严格双盲、随机、平行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5%咪喹莫特乳膏,对照组给予25%氟尿嘧啶乳膏治疗。用法均为每周3次,分别于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给药,直至疣体完全消退,最多用药8周。比较两组疗效、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1%,对照组总有效率8929%,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痊愈后无复发病例,对照组痊愈后复发率为4286%,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对照组为40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5%咪喹莫特乳膏治疗尖锐湿疣疗效好,复发率低,局部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喹莫特 氟尿嘧啶 尖锐湿疣
下载PDF
女阴汗管瘤3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春梅 李慎秋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10-311,共2页
报告3例局限于女阴的汗管瘤。患者均为青年女性,皮疹均表现为外阴部散在粟米至绿豆大的肤色或淡褐色扁平丘疹,表面光滑,患者无明显自觉症状。1例患者的皮疹受月经周期影响。3例患者均经过组织病理检查确诊。
关键词 汗管瘤 外阴 女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