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L-17在小鼠自身免疫性肝炎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余海静 黄加权 +3 位作者 周广海 刘阳 艾国 宁琴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1-313,320,共4页
目的探讨IL-17在小鼠自身免疫性肝炎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肝炎小鼠模型,检测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以及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脏组织中IL-17的表达;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L-17水平。结果... 目的探讨IL-17在小鼠自身免疫性肝炎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肝炎小鼠模型,检测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以及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肝脏组织中IL-17的表达;ELISA方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L-17水平。结果成功地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肝炎小鼠模型,其血清ALT水平在建模后21d达到高峰。模型组小鼠的肝脏组织中IL-17高表达,而对照组肝脏组织中没有IL-17表达;建模后小鼠血清中IL-17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并于21d达峰值。IL-17与血清ALT水平以及肝脏损伤趋势一致。肝组织中IL-17阳性细胞数和浸润中性粒细胞数呈正相关。结论 IL-17可能在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自身免疫性 白细胞介素17
下载PDF
调节性T细胞在3型鼠肝炎病毒诱导的小鼠暴发型肝炎模型中作用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吴迪 王洪武 +2 位作者 艾国 朱琳 宁琴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226-230,共5页
目的检测调节性T细胞(Tr)在3型鼠肝炎病毒(MHV-3)诱导的小鼠暴发型肝炎模型中的比例变化及细胞因子表达,初步探讨Tr在该疾病模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腹腔注射MHV-3感染BALB/cJ小鼠诱导暴发型肝炎,观察小鼠的生存时间,检测血清谷... 目的检测调节性T细胞(Tr)在3型鼠肝炎病毒(MHV-3)诱导的小鼠暴发型肝炎模型中的比例变化及细胞因子表达,初步探讨Tr在该疾病模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腹腔注射MHV-3感染BALB/cJ小鼠诱导暴发型肝炎,观察小鼠的生存时间,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利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检测肝脏病理学改变,分离感染不同时间点外周血、脾脏以及肝脏中的淋巴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术来检测Tr的比例以及细胞因子IL-10表达水平。结果BALB/cJ小鼠感染MHV-3后,全部在3—6d内死亡,血清ALT、AST水平随着感染时间延长逐渐升高,HE染色显示肝脏组织炎症及坏死程度逐渐加重,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随着感染时间延长,小鼠肝脏中的rrr的比例明显升高。同时肝脏Tr分泌细胞因子IL-10的比例以及肝脏组织IL-10的mRNA水平逐渐升高。结论MHV-3诱导的小鼠暴发型肝炎模型中Tr在肝脏中的比例和功能显著升高,这种代偿性升高提示Tr可能发挥调节机体过度免疫反应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型鼠肝炎病毒 BALB/cJ小鼠 调节性T细胞 暴发型肝炎
原文传递
双阴性T细胞活化自然杀伤细胞促进小鼠暴发型肝炎的发生发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吴迪 王洪武 +1 位作者 黄达 宁琴 《国际免疫学杂志》 CAS 2018年第5期494-499,共6页
目的检测双阴性T(double negative T,DNT)细胞对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功 能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在3型鼠肝炎病毒(murine hepatitis vims strain 3,MHV-3)诱导的小鼠暴发型肝炎 (fulminant viral hepatitis,FVH)模型中发挥的作... 目的检测双阴性T(double negative T,DNT)细胞对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功 能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在3型鼠肝炎病毒(murine hepatitis vims strain 3,MHV-3)诱导的小鼠暴发型肝炎 (fulminant viral hepatitis,FVH)模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通过腹腔注射MHV-3感染BALB/cJ小鼠诱 导FVH,尾静脉转移过继FVH小鼠脾脏DNT细胞,观察小鼠生存时间和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肝脏NK细胞CD69表达情况。磁珠分选肝脏DNT细胞和NK细胞,共培养24h后,检测NK细胞CD69、胞内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的表 达水平,利用乳酸脱氢酶释放实验检测NK细胞对原代肝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转移过继DNT细胞,FVH小鼠生存时间缩短,在三天内全部死亡。转移过继组小鼠肝脏NK细胞CD69表达比例较对照组显 著升高[(80.60±5.56)%比(4.53±4.82)%,P<0.05]。肝脏DNT细胞和NK细胞以10: 1比例共培养,NK细胞CD69表达比例较NK单独培养显著增加[(23.1±3.7)%比(4. 53±4.82)%<0.05], TNF-α表达水平升高[(8.9 ±2.3)%比(3.0 ±0.2)%,P<0.05],NK细胞对原代肝细胞的杀伤活性明 显增强[(7. 6±0.5)%比(3.7±0.4)%,P<0. 05]。结论DNT细胞可促进NK细胞活化和TNF-α表 达,增强NK细胞对肝细胞的杀伤作用,可能为DNT细胞参与FVH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型鼠肝炎病毒 BALB/cJ小鼠 双阴性T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暴发型肝炎
原文传递
单孔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治疗外伤性血气胸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朱冰 吴迪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8年第4期246-249,共4页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手术在外伤性血气胸治疗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10—2017-10期间就诊的外伤性血气胸患者70例,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开胸组(n=32)和单孔胸腔镜组(n=38),对比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 目的:探讨单孔胸腔镜手术在外伤性血气胸治疗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10—2017-10期间就诊的外伤性血气胸患者70例,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开胸组(n=32)和单孔胸腔镜组(n=38),对比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差异。结果:单孔胸腔镜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等指标方面均显著优于开胸组(P<0.05)。单孔胸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胸组(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外伤性血气胸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特点,是值得临床大力推广的诊治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胸腔镜手术 外伤性血气胸 开胸手术
原文传递
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新策略--病毒抑制联合免疫调节及其路线图 被引量:7
5
作者 吴迪 黄达 宁琴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19-925,共7页
HBV感染仍是目前影响全球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现有的抗病毒治疗药物包括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NAs)以及干扰素(IFN)或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NAs治疗安全且耐受良好,但停药后病毒学复发率高,疗程长甚至可能需要终身服药。PEG-IFN治疗... HBV感染仍是目前影响全球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现有的抗病毒治疗药物包括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NAs)以及干扰素(IFN)或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NAs治疗安全且耐受良好,但停药后病毒学复发率高,疗程长甚至可能需要终身服药。PEG-IFN治疗的优势包括疗程有限、应答更持久以及不产生耐药,然而,仅部分患者对IFN可获得持续应答,且副作用普遍存在,因而限制了其临床广泛应用。由于HBV ccc DNA和整合的HBV基因组在感染的肝细胞核中稳定存在,HBV的彻底清除(完全治愈)很难实现,目前多数指南推荐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理想终点为:治疗结束后持久的HBs Ag消失,伴或不伴抗-HBs血清学转换(即功能性治愈)。理论上,联用不同抗HBV作用机制的抗病毒药物——病毒抑制联合免疫调节(如NAs和PEG-IFN联合治疗),是具有前景的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新策略。最新研究表明,与NAs单药治疗相比,NAs和PEG-IFN初始联合或序贯联合治疗在病毒学和血清学应答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笔者应邀于2015年在《Journal of Hepatology》、2017年12月在《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阐述了目前慢性乙型肝炎联合治疗策略的研究进展,并根据国内外研究结果初步提出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思考和线路图,现将概况进行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慢性 干扰素类 核苷类 核苷酸类 治疗 临床方案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