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3篇文章
< 1 2 2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Ashworth量表用于痉挛评定的信度研究 被引量:250
1
作者 郭铁成 卫小梅 陈小红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06-909,共4页
目的:检验改良的Ashworth量表(MAS)评定肌痉挛患者肌张力时的信度。方法:共收集了23例肌张力增高的患者,其中16例为偏瘫患者,5例为截瘫患者,2例为四肢瘫患者。由两名医生用MAS分别测量偏瘫患者患肢的屈肘肌、屈腕肌和股四头肌的肌张力,... 目的:检验改良的Ashworth量表(MAS)评定肌痉挛患者肌张力时的信度。方法:共收集了23例肌张力增高的患者,其中16例为偏瘫患者,5例为截瘫患者,2例为四肢瘫患者。由两名医生用MAS分别测量偏瘫患者患肢的屈肘肌、屈腕肌和股四头肌的肌张力,而对截瘫患者只测股四头肌,以检验MAS的评定者间和评定者内信度。结果:屈肘、屈腕肌和股四头肌的评定者间和评定者内信度较高(Kendall′s tau-b为0.621-0.862),符合率也较高(≥50%)。结论:MAS是一种可靠的评估肌痉挛的方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痉挛 改良的Ashworth分级 信度
下载PDF
悬吊运动疗法——一种主动训练及治疗肌肉骨骼疾患的方法 被引量:132
2
作者 卫小梅 郭铁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81-283,共3页
关键词 肌肉骨骼疾患 运动疗法 有效治疗 主动训练 悬吊 肌肉骨骼疾病 感觉运动控制 therapy 肌力下降 心血管系统
原文传递
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8
3
作者 高春华 黄晓琳 +2 位作者 黄杰 王盛强 肖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51-353,366,共4页
目的: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肌力、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科住院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良肢位摆放、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 目的: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肌力、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科住院的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良肢位摆放、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桥式运动、翻身运动、卧-坐转移训练、坐位平衡功能训练、神经肌肉促进技术、下肢负重训练、步行能力训练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等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进行减重系统、智能反馈系统及虚拟训练模式等功能训练。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徒手肌力测试法(MMT)分级标准之Kendall评分、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及Holden步行功能分级法进行评估。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FMA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0.05);两组股四头肌MMT分级Kendall百分比法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P<0.05),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两组腘绳肌MMT分级Kendall百分比法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P<0.05),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BBS平衡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P<0.05),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Holden FAC步行能力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下肢康复机器人结合运动疗法能明显提高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康复机器人 脑卒中 偏瘫 下肢功能 功能评定
下载PDF
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的单盲研究 被引量:83
4
作者 周宁 邵彬 +3 位作者 陈勇 彭军 岳翔 张强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37-539,共3页
目的:用单盲的研究方法评定冲击波治疗(ESWT)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7例肩周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冲击波治疗组给予冲击波治疗(n=26),对照组给予关节松动术加短波治疗(n=21)。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hort form McGill pain ... 目的:用单盲的研究方法评定冲击波治疗(ESWT)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7例肩周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冲击波治疗组给予冲击波治疗(n=26),对照组给予关节松动术加短波治疗(n=21)。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hort form McGill pain questionaire,SF-MPQ)用来评估患者治疗前,疗程结束时,疗程结束后第1周,第4周,第8周疼痛症状的改变,肩关节功能使用关节活动度(ROM)改变来评估治疗前与疗程结束时的变化。结果:试验结束后,两组患者的疼痛症状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ROM显著增加(P<0.05)。其治疗效果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冲击波治疗作为一种安全、有效且省时的治疗方法,能够用于肩周炎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周炎 疼痛 关节松动术 冲击波治疗 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 被引量:75
5
作者 杨露 彭涛 郭铁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16-720,共5页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又称为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RSD),于1994年被国际疼痛研究学会归纳为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I型,即为一种与... 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又称为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RSD),于1994年被国际疼痛研究学会归纳为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I型,即为一种与交感神经介导密切相关的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治疗方法 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与电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61
6
作者 陆敏 孟玲 彭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5-138,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与电针治疗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电刺激组、电针组及对照组各15例,前两组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基础上分别加用电刺激和电针治疗。3组治疗前和治疗...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与电针治疗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45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电刺激组、电针组及对照组各15例,前两组在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基础上分别加用电刺激和电针治疗。3组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进行洼田饮水试验和吞咽X线电视透视检查(VFSS)。结果:3组治疗后洼田氏饮水试验和VFS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电刺激组和电针组疗效更明显,电刺激组和电针组相比较,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无明显差异,但VFSS评分电刺激组治疗后明显高于电针组。结论:电刺激疗法和电针均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电刺激疗法作用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电针 吞咽障碍 脑卒中
下载PDF
脑卒中偏瘫患者减重平板步行训练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53
7
作者 黄晓琳 王平 +2 位作者 王伟 陈勇 喻澜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44-547,共4页
目的 探讨早期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平衡、步行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将脑卒中偏瘫患者 2 4例随机分为减重组 (12例 )和对照组 (12例 )。减重组除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外 ,另给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 2周 ,每周 5次 ,... 目的 探讨早期减重平板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平衡、步行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将脑卒中偏瘫患者 2 4例随机分为减重组 (12例 )和对照组 (12例 )。减重组除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外 ,另给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 2周 ,每周 5次 ,每次 2 0~ 3 0min ,起始减重量为 3 0 % ,平板速度为 0 .2km/h ;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Rivermead下肢运动功能评价、Berg平衡量表、步速和耐力于治疗前、后对 2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减重组Rivermead下肢运动功能和Berg平衡量表得分较对照组提高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同时 ,减重组步行分级、步速和耐力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治疗后对照组 12名患者中有 5名需要借助手杖或步行架保持平衡、辅助行走 ,而减重组仅有 2名患者需要助步器。结论 早期减重平板步行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等综合应用可以更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运动和平衡功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减重平板步行训练 步行功能 康复治疗
原文传递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54
8
作者 周宁 陆敏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744-746,共3页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 4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 2组 (康复组及对照组 ) ,康复组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 ,于发病 1周内生命体征稳定时进行系统康复训练 ,而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内科治...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 4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 2组 (康复组及对照组 ) ,康复组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 ,于发病 1周内生命体征稳定时进行系统康复训练 ,而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内科治疗 ,不进行系统、正规的康复训练。采用脑卒中病损评估法(StrokeImpairmentAssessmentSet ,SIAS)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康复组患者运动功能、肌张力、关节活动范围 (ROM)、疼痛、躯干控制能力及健侧肢体功能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均P <0 .0 1)。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 脑梗死偏瘫 功能恢复 早期康复治疗 对照组 内科治疗 治疗前 结论 训练 控制能力
原文传递
自我管理对提高社区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效果 被引量:54
9
作者 高春华 黄晓琳 +3 位作者 黄杰 张威 汪文 蔡建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89-793,共5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自我管理对社区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及抑郁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武汉市钢都社区居民中脑卒中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自我管理组(简称自管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均自... 目的探讨脑卒中自我管理对社区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及抑郁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武汉市钢都社区居民中脑卒中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自我管理组(简称自管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均自行在家进行居家康复,自行功能锻炼,定期门诊复查,不适时随诊。自管组采用自我管理模式干预,由专家指导,社区医生、治疗师及家属共同对患者进行康复评定,分小组指导、制定个性化康复训练计划、家庭访视流程及社区脑卒中患者小组活动。两组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6个月后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评量表(WHOQOL-100)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前,两组FMA上下肢评分、MBI、HAMD和WHOQOL-100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6个月后,自管组FMA上下肢评分、MBI和WHOQOL-100评分均较干预前及对照组提高(P<0.05),对照组亦有改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自管组HAMD评分较干预前及对照组降低(均P<0.05),对照组亦有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社区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实施脑卒中自我管理能提高社区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且能降低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慢性病自我管理 社区康复 日常生活能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人脑运动皮质对针刺足三里和阳陵泉反应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45
10
作者 王苇 漆剑频 +3 位作者 夏业玲 黄晓琳 李文迅 王承缘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72-475,共4页
目的 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fMRI)技术观察人脑运动皮质对针刺足三里和阳陵泉穴的反应 ,对针刺神经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对 2 0名健康志愿者 (正常对照组 )和 17例左侧中央沟区病变导致运动障碍的患者 (运动障碍组 )行实时动态fMR... 目的 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fMRI)技术观察人脑运动皮质对针刺足三里和阳陵泉穴的反应 ,对针刺神经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对 2 0名健康志愿者 (正常对照组 )和 17例左侧中央沟区病变导致运动障碍的患者 (运动障碍组 )行实时动态fMRI检查。每名志愿者分别接受以下两项任务 :①右手对指运动 ,②被针刺右侧足三里和阳陵泉。对激活的运动皮质功能区进行计数。采用SAS软件包作精确概率法比较两项任务激活各运动功能区的概率。运动障碍组均接受针刺任务 ,观察病变周围fMRI信号变化情况。结果 在正常对照组对指任务时 ,除去 1例合作不好外 ,其余 19例激活右侧第一运动皮质区 (RMI) 8例 ,右侧运动前区 (RPMC) 8例 ,副运动区 (SMA) 9例 ,左侧第一运动皮质区 (LMI) 19例 ,左侧运动前区 (LPMC) 9例 :针刺任务时 ,除去 4例运动图像伪影明显外 ,其余 16例激活RMI 7例 ,RPMC 11例 ,SMA 9例 ,LMI 11例 ,LPMC 13例。对指运动激活LMI概率 (10 0 % )较针刺 (68.75 % )高 (P <0 .0 5 ) ;其余各运动功能区激活概率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运动障碍组接受针刺任务时 ,在fMRI脑功能图的整个上额叶均可见明显的功能激活区。结论 fMRI证实运动皮质对针刺足三里和阳陵泉穴存在广泛的反应 ,人脑的这种反应可能为针刺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脑 运动皮质 针刺治疗 足三里 阳陵泉反应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fMRI 脑功能区
原文传递
MOTOmed训练系统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2
11
作者 万新炉 高春华 +2 位作者 叶正茂 黄怡 潘翠环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03-504,共2页
目的研究常规康复治疗联合MOTOmed训练系统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5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MOTOmed训练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MOTOmed训练)及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2,4,8周时... 目的研究常规康复治疗联合MOTOmed训练系统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5例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MOTOmed训练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MOTOmed训练)及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2,4,8周时进行疗效评定,包括采用Fugl—Meyer量表评定下肢运动功能,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定步行功能,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2组患者Fugl—Meyer、FAC及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前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4,8周时上述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以MOTOmed训练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各观察时间点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OTOmed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能进一步提高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TOmed训练 急性脑梗死 运动功能
原文传递
不同康复治疗计划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49
12
作者 黄晓琳 陆敏 彭军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51-353,共3页
目的 观察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系统康复治疗的有效性 ,探讨恢复期不同康复治疗计划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 45例发病在 2周内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 (2 3例 )和对照组 (2 2例 ) ,康复组又分为康复A组 1 1例 (住院系统康复治疗 ... 目的 观察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系统康复治疗的有效性 ,探讨恢复期不同康复治疗计划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 45例发病在 2周内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 (2 3例 )和对照组 (2 2例 ) ,康复组又分为康复A组 1 1例 (住院系统康复治疗 1 2周 )和康复B组 1 2例 (住院系统康复治疗 4周后出院由治疗师上门指导家庭康复训练 8周 )。采用Fugl Meyer法、Barthel指数法于治疗前及治疗 4周和 1 2周后评定各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活动能力。结果 治疗前各组Fugl Meyer及Barthel积分相近 ,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 .0 5) ;治疗 4周和 1 2周后 ,康复组Fugl Meyer及Barthel积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 ;治疗前和治疗 4周后康复A组和B组的Fugl Meyer及Barthel积分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治疗 1 2周后康复A组Fugl Meyer值明显高于康复B组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 ,而两组Barthel积分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结论 早期系统康复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改善ADL能力 ,恢复期继续给予至少 8周家庭指导康复训练则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 ,并可减少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及利用可用的资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治疗 BOBATH疗法 促通技术 运动再学习法
原文传递
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42
13
作者 黄杰 黄晓琳 +3 位作者 陈勇 赵强 肖少华 高春华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679-682,共4页
目的 研究不同水平、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患者经过综合康复治疗后的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采用神经生理学方法配合传统疗法及矫形器的应用 ,对 50例患者进行了系统的康复治疗 ,用ASIA标准评分、ADLBarthel指数、Lindmark法中的平衡、转... 目的 研究不同水平、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患者经过综合康复治疗后的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采用神经生理学方法配合传统疗法及矫形器的应用 ,对 50例患者进行了系统的康复治疗 ,用ASIA标准评分、ADLBarthel指数、Lindmark法中的平衡、转移能力和Ashworth痉挛分级评定SCI患者的功能状况。结果 治疗后 ,脊髓部分损伤者ASIA运动评分有显著提高 (P <0 .0 1) ,感觉评分亦明显提高 (P <0 .0 5) ,颈髓完全损伤者ASIA运动评分有明显提高 (P <0 .0 5) ,颈髓完全损伤者ASIA感觉评分和胸腰髓完全损伤者ASIA运动、感觉评分虽有改善 ,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颈髓完全损伤者ADL平衡和转移能力均无明显改善 (P >0 .0 5) ,其他患者ADL、平衡和转移能力均有显著提高 (P <0 .0 1)。痉挛随病程的延长而加重 ,以颈部为明显 (P <0 .0 5)。使用步行矫形器后 ,5例完全性T10 以下截瘫患者达到了功能性步行。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能显著改善和提高脊髓损伤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综合功能 ,其中以平衡和转移能力改善最为显著 (P <0 .0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治疗 脊髓损伤 功能恢复 影响
原文传递
电针联合经颅磁刺激对急性脑缺血大鼠VEGF及其受体Flk-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7
14
作者 黄晓琳 韩肖华 +1 位作者 郭铁成 许涛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581-584,共4页
目的 观察电针联合经颅磁刺激对急性脑缺血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其受体Flk 1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 2 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 5组 :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磁刺激组和电针加磁刺激组。制造大鼠急性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后 ... 目的 观察电针联合经颅磁刺激对急性脑缺血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及其受体Flk 1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 2 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 5组 :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磁刺激组和电针加磁刺激组。制造大鼠急性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后 ,各治疗组分别施以电针、磁刺激和电针加磁刺激处理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不同干预方法对VEGF及Flk 1表达的影响。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 ,模型组梗死灶周围VEGF和Flk 1的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强 (P <0 .0 5 ) ;电针组、磁刺激组和电针加磁刺激组VEGF和Flk 1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 ,均明显增强 (P <0 .0 5 ) ,尤以电针加磁刺激组为明显 (P <0 .0 1)。结论 电针或磁刺激治疗均可增强急性脑缺血大鼠梗死灶周围VEGF和Flk 1的表达 ,从而减轻缺血后脑损伤 ,促进脑功能的康复 ,二者联合应用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FLK-1 磁刺激 VEGF 表达 急性脑缺血 大鼠 目的观 结论 模型
原文传递
神经肌肉电刺激结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被引量:43
15
作者 陆敏 孟玲 彭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8-100,112,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疗法结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NMES组和对照组各20例,NMES组主要接受VitalStim电刺激治疗,同时结合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则仅接受常规吞...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疗法结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NMES组和对照组各20例,NMES组主要接受VitalStim电刺激治疗,同时结合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则仅接受常规吞咽功能训练。治疗前、治疗3周以及3个月后进行洼田氏饮水试验和吞咽X线电视透视检查(VFSS)。结果两组治疗前评估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周后洼田氏饮水试验和VFSS评分均明显好于治疗前,而且NMES组疗效更明显,治疗3个月后两组间评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MES和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均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NMES结合吞咽功能训练起效更快,但未显示出远期疗效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电刺激 吞咽障碍 脑卒中
下载PDF
关节松动术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1
16
作者 陈勇 彭轩 +1 位作者 汤智伟 陆敏 《中国康复》 2014年第3期192-194,共3页
目的:观察关节松动术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7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2组均采用关节松动术治疗,观察组加用体外冲击波治疗。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疼痛,并评定肩关节疼痛与功能障碍... 目的:观察关节松动术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7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2组均采用关节松动术治疗,观察组加用体外冲击波治疗。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疼痛,并评定肩关节疼痛与功能障碍指数(SPADI)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及2个疗程后,2组患者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同时段观察组评分更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2个疗程后,2组SPADI亚量表及总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3%、77.1%,P<0.05)。结论:关节松动术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松动术 体外冲击波 肩周炎 肩关节疼痛与功能障碍指数
下载PDF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健康分类家族在康复中系统应用的方案与路线图 被引量:39
17
作者 姜静远 邱卓英 +19 位作者 王国祥 邱服冰 杨剑 李安巧 马洪卓 朱婷 王梅 孙宏伟 陈迪 黄秋晨 郑洁皎 张鸣生 石秀娥 唐涛 许涛 张爱民 吴弦光 刘巧云 肖晓飞 井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41-1255,共15页
目的研究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健康分类家族(WHO-FICs)在康复领域宏观层面的政策和理论架构、中观层面的治理与管理机制,以及微观层面的系统应用。方法基于国际康复政策文件,主要是世界卫生组织《世界残疾报告》、《全球残疾行动计划》和《... 目的研究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健康分类家族(WHO-FICs)在康复领域宏观层面的政策和理论架构、中观层面的治理与管理机制,以及微观层面的系统应用。方法基于国际康复政策文件,主要是世界卫生组织《世界残疾报告》、《全球残疾行动计划》和《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康复》等分析康复发展的政策理论架构;探讨WHO-FICs,包括《国际疾病分类》(ICD-11)、《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和《国际健康干预分类》(ICHIβ-2)三大参考分类在康复领域的系统应用。结果基于WHO-FICs构建康复宏观政策和理论架构,明确现代康复服务的内涵和原则。康复服务是现代健康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6大要素,包括领导力与治理能力、筹资、健康人力资源、服务提供、医药技术和健康信息系统。要求在康复服务中依据ICD、ICF和ICHI的架构和知识体系,对康复领域的疾病、功能和干预的分类、命名规则、内涵、外延、术语体系和编码系统进行标准化,并完成康复相关的评估和统计。基于WHO-FICs构建康复治理与管理的中观机制。康复服务基于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坚持以人为本和功能定向原则;情景要素包括服务地点、服务设施和服务场景三个方面。在康复领域系统应用WHO-FICs推荐采用“评定(ICHI)-功能分类、评定、说明和编码(ICF)-疾病分类、诊断、编码(ICD-11)-康复干预(ICHI)”系统应用模式,遵循“评估(功能和需求)和诊断(疾病和功能)-确定康复目标和康复方案-实施康复干预-康复结局评价(功能评定)”的标准化流程。基于WHO-FICs构建康复的微观应用模式,明确康复涉及的主要疾病有28大类,主要功能障碍有7大类,康复干预有6大类。根据ICD-11和ICF推荐的整体功能评估工具有WHO残疾评定方案(WHODAS 2.0)、WHO示范残疾评估表简明版(MDSB)和VB40通用功能领域(VB40),同时推荐ICF核心分类组合用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健康分类家族 康复服务 国际疾病分类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 国际健康干预分类
下载PDF
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不同类型神经源性膀胱疗效观察 被引量:41
18
作者 王晓红 周宁 +1 位作者 王琴 黄晓夫 《中国康复》 2014年第5期362-364,共3页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脊髓损伤(SCI)后不同类型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67例SCI患者根据神经源性膀胱的类型分为逼尿肌反射亢进组(A组)和逼尿肌无反射组(B组),各组患者随机再分为2个亚组,即逼尿肌反射亢进组分为A1组和A2组,逼尿肌无反射...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脊髓损伤(SCI)后不同类型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67例SCI患者根据神经源性膀胱的类型分为逼尿肌反射亢进组(A组)和逼尿肌无反射组(B组),各组患者随机再分为2个亚组,即逼尿肌反射亢进组分为A1组和A2组,逼尿肌无反射组分为B1组和B2组。4组患者均根据膀胱功能制定间歇导尿计划,A1组和A2组采用盆底肌肉训练,B1和B2组采用Crede手法,A1组和B1组患者同时加用针灸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应用排尿记录、国际下尿道综合症状评分(LUTS)和尿流动力学分析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4周后,A1、A2组患者残余尿量、最大逼尿肌压、24h排尿次数及LUT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且A1组较A2组下降更显著(P<0.05);A1、A2组最大膀胱测压容积及最大尿流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加(P<0.05),且A1组较A2组提高更显著(P<0.05)。治疗后,B1、B2组残余尿量、最大膀胱测压容积及LUT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B1组更低于B2组(P<0.05);B1、B2组最大逼尿肌压、最大尿流率、24h排尿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B1组最大尿流率、24h排尿次数更高于B2组(P<0.05),B1、B2组最大逼尿肌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灸能够更好改善SCI后神经源性膀胱的症状及尿流动力学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脊髓损伤 逼尿肌反射亢进 逼尿肌无反射
下载PDF
改良的Ashworth分级应用于上下肢肌张力评估时的比较 被引量:38
19
作者 郭铁成 卫小梅 《中国康复》 2008年第5期313-315,共3页
目的:比较应用改良的Ashworth分级(MAS)评估上、下肢肌肉张力的信度。方法:收集上运动神经损伤致肌张力增高患者23例,其中偏瘫16例,截瘫5例,四肢瘫2例。采用MAS评定偏瘫和四肢瘫患者患肢的屈肘肌、屈腕肌、股四头肌、腘绳肌、腓肠肌和... 目的:比较应用改良的Ashworth分级(MAS)评估上、下肢肌肉张力的信度。方法:收集上运动神经损伤致肌张力增高患者23例,其中偏瘫16例,截瘫5例,四肢瘫2例。采用MAS评定偏瘫和四肢瘫患者患肢的屈肘肌、屈腕肌、股四头肌、腘绳肌、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肌张力;截瘫患者评定双下肢肌肉,将所得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以评估MAS应用的信度。结果:被评估的患者上肢肌肉以及膝屈和伸肌的信度较高(0.582~0.832),而下肢比目鱼肌和腓肠肌的信度较低(0.095~0.486)。结论:MAS用于评定下肢肌特别是下肢远端肌群时应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张力 改良的Ashworth分级 信度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肢体痉挛的发生率及其与功能的关系 被引量:34
20
作者 陆敏 彭军 +1 位作者 尤春景 黄晓琳 《中国康复》 2005年第5期281-282,共2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肢体痉挛的发生率及其与功能的关系。方法:评定5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肌张力,在病程6个月时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运动功能(FMA)及Barthel指数(BI)分别评定患者肌张力、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肢体痉挛的发生率及其与功能的关系。方法:评定5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肌张力,在病程6个月时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Fugl-meyer运动功能(FMA)及Barthel指数(BI)分别评定患者肌张力、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在病程满6个月时患者中大多数存在肢体肌张力增高,MAS分级与FMA和BI得分间呈显著负相关(P<0.001)。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痉挛发生率较高,而且痉挛程度与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显著相关,康复治疗应关注痉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肢体痉挛 Ashworth量表 Fugl-meyer运动功能 BARTHEL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