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82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扩张型心肌病诊断和治疗指南 被引量:537
1
作者 杨杰孚 廖玉华 +3 位作者 袁璟 汪朝晖 程翔 赵德超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21-434,共14页
前言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引起心力衰竭(心衰)、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常见疾病之一。1985年美国Olmsted县的流行病学调查DCM患病率为36.5/10万。2002年中国分层整群抽样调查9个地区8080例正常人群,DCM患病率为1... 前言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是引起心力衰竭(心衰)、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常见疾病之一。1985年美国Olmsted县的流行病学调查DCM患病率为36.5/10万。2002年中国分层整群抽样调查9个地区8080例正常人群,DCM患病率为19/10万。1990年欧洲报道DCM的5年病死率为15%-50%。2014年中国一项报道显示,767例DCM随访52个月病死率为42.24%,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治疗指南 中国 诊断 流行病学调查 整群抽样调查 年病死率 DCM
原文传递
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临床特征及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299
2
作者 史河水 韩小雨 +4 位作者 樊艳青 梁波 杨帆 韩萍 郑传胜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11,共4页
2019年12月起,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在武汉市爆发流行,并迅速传播到全国和全世界。至今全国已累计报告确诊病例超过2万例,其主要原因是病毒传染力强、潜伏期长。2019-nCoV肺炎CT表现多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密度影(GGO)。以双肺胸膜... 2019年12月起,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肺炎在武汉市爆发流行,并迅速传播到全国和全世界。至今全国已累计报告确诊病例超过2万例,其主要原因是病毒传染力强、潜伏期长。2019-nCoV肺炎CT表现多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密度影(GGO)。以双肺胸膜下分布为主,可伴空气支气管征、小叶间隔增厚和胸膜增厚。极少数或少数伴胸腔积液或淋巴结肿大。基于病理分期的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可分为早期、进展期与重症期3期。结合胸部影像学检查与临床和实验室结果有利于2019-nCoV肺炎患者的早期筛查和早期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肺炎 影像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ICU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并发腹泻的循证护理实践 被引量:160
3
作者 米元元 沈月 +7 位作者 郝彬 李锐 黄辉辉 胡蝶 冷秋 马婷婷 喻姣花 黄海燕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291-1298,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最佳证据的ICU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并发腹泻的干预方法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得出证据并将证据本土化后应用于临床,制订ICU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并发腹泻的审查标准,规范护理人员的临床行为;采用线上线下的培... 目的探讨基于最佳证据的ICU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并发腹泻的干预方法并评价其效果。方法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得出证据并将证据本土化后应用于临床,制订ICU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并发腹泻的审查标准,规范护理人员的临床行为;采用线上线下的培训方式,对护理人员进行最佳证据的培训,比较应用最佳证据前后ICU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期间腹泻的发生率,培训前后护理人员对最佳证据的知晓情况及执行情况。结果最佳证据应用后,ICU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并发腹泻发生率由25.58%降至13.89%;ICU护士对腹泻识别与评估、肠内营养支持并发腹泻的相关因素分析、肠内营养配方选择、鼻饲给药等方面有所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前后在肠内营养输注方式、营养制剂保存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U护理人员对肠内营养支持并发腹泻最佳证据的执行率大于80%。结论护理人员通过应用最佳证据,以科学的护理方法解决ICU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并发腹泻的问题,可提升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营养支持 腹泻 循证护理 重症监护
原文传递
中国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常见并发症预防管理专家共识(2021版) 被引量:150
4
作者 米元元 黄海燕 +10 位作者 尚游 邵小平 黄培培 向成林 汪淑华 包磊 郑兰平 顾苏 徐芸 李传圣 袁世荧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03-918,共16页
肠内营养在危重症患者营养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使临床医务人员能够科学、规范地管理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实施期间出现的常见并发症,本共识撰写团队以循证方法学及德尔菲法为指导,围绕腹泻、误吸、高水平胃残余量、腹胀等几... 肠内营养在危重症患者营养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使临床医务人员能够科学、规范地管理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实施期间出现的常见并发症,本共识撰写团队以循证方法学及德尔菲法为指导,围绕腹泻、误吸、高水平胃残余量、腹胀等几个主题进行文献检索、文献质量评价、证据综合,并经过两轮专家函询,制定了《中国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治疗常见并发症预防管理专家共识(2021版)》,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 肠道营养 护理 并发症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ICU机械通气患者早期四级康复训练效果 被引量:139
5
作者 黄海燕 王小芳 +2 位作者 罗健 胡莉 邹晓静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15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早期四级康复训练的实施效果。方法将100例入住综合ICU的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按ICU护理常规给予四肢被动活动和功能锻炼,干预组在机械通气24h内开始实施早期四级康复训练。干预后对两... 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早期四级康复训练的实施效果。方法将100例入住综合ICU的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按ICU护理常规给予四肢被动活动和功能锻炼,干预组在机械通气24h内开始实施早期四级康复训练。干预后对两组肌力变化、Barthel指数、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ICU获得性肌无力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压疮发生率进行评估。结果干预组出院前1天肌力、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ICU获得性肌无力、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早期四级康复训练可提高ICU机械通气患者的肌力和自理能力,预防患者获得性肌无力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机械通气患者 获得性肌无力 早期活动 康复训练
下载PDF
预防围手术期患者低体温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131
6
作者 余文静 肖瑶 +1 位作者 胡娟娟 高兴莲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89-594,共6页
目的遴选并获取国内外预防围手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的相关证据,并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方法系统检索PubMed、Up To Date、Cochrane Library、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美国医疗保健研究与质量局数据库、围... 目的遴选并获取国内外预防围手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的相关证据,并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方法系统检索PubMed、Up To Date、Cochrane Library、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美国医疗保健研究与质量局数据库、围手术注册护士协会指南库、护理及相关健康领域文献积累索引数据库、加拿大安大略护理学会网站、英国国家医疗保健优化研究所指南库、中国指南网、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数据库内关于预防围手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的所有证据,包括指南、系统评价、最佳实践信息册、证据总结、专家共识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8年08月29日。由2名研究员对文献质量进行独立评价,结合专业人士的判断,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资料提取。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其中指南2篇,专家共识3篇、系统评价6篇、最佳实践信息册1篇、证据总结1篇。最佳证据包括术前评估、体温监测技术、术前干预措施、术中干预措施、术后干预措施和质量管理,共30条。结论手术室护士应定期接受围手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相关知识培训,并使用科学的工具进行风险评估。证据应用人员需结合医院特点和临床环境,有针对性的选择最佳证据,以降低手术患者非计划性低体温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 围手术期 体温变化 循证护理学
原文传递
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124
7
作者 米元元 黄培培 +10 位作者 董江 蔡喆燚 吴白女 王励飞 孙亮 詹昱新 明耀辉 李巧云 李素云 罗健 黄海燕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868-1876,共9页
目的检索并获取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预防及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针对成人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预防及管理提出问题,按照“6S”模型检索文献,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文... 目的检索并获取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预防及管理的相关证据,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针对成人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预防及管理提出问题,按照“6S”模型检索文献,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的文献评价标准和证据分级系统(2014版)对各类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及证据级别评定。结果结合专业人员的判断,汇总出22条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预防及管理的证据,包括喂养不耐受性评估、喂养不耐受危险因素、营养制剂配方管理、肠内营养喂养策略(喂养的途径、速度、温度)、体位管理、胃残余量监测、药物应用、腹内压监测与管理和中医疗法等9个方面。结论本研究总结了目前关于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为规范ICU护士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护理行为提供循证依据,以科学的护理方法来管理危重症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问题,提升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营养 喂养不耐受 重症监护 循证护理学
原文传递
机械通气患者误吸预防及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被引量:123
8
作者 米元元 沈月 +7 位作者 王宗华 黄培培 孙亮 陈城 李素云 罗健 喻姣花 黄海燕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49-856,共8页
目的遴选并获取ICU机械通气患者误吸管理及预防的相关证据,并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 To Date、Joanna Briggs Institute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国际指南图书馆、美国指南网、英国国家临床医学... 目的遴选并获取ICU机械通气患者误吸管理及预防的相关证据,并对最佳证据进行总结。方法使用计算机检索BMJ Best Practice、Up To Date、Joanna Briggs Institute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国际指南图书馆、美国指南网、英国国家临床医学研究所指南库、中国指南网、Cochrane Library、Pub Med、荷兰医学文摘数据库、护理文献累积索引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关于成人危重症患者误吸管理及预防的所有证据,包括指南、证据总结、最佳临床实践信息册、推荐实践、系统评价及原始研究。由2名研究者对纳入的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并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结果共纳入证据13篇,包括指南4篇,临床决策2篇、证据总结1篇、专家共识1篇、系统评价3篇、1篇随机对照试验和1篇类实验,最终总结了14条最佳证据。结论建议临床应用证据时,需要评估所在医疗机构的临床环境/条件、医护人员应用证据的促进因素及阻碍因素、患者意愿等进行有针对性的证据选择。同时,由于最佳证据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更新,应用人员还需对证据进行持续更新,最终通过应用最佳证据,以科学的护理方法解决成人危重症患者误吸的问题,从而提升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通气机 机械 误吸 肺炎 吸入性 肠道营养 循证护理学
原文传递
密闭式吸痰器在呼吸机治疗中的应用与护理 被引量:101
9
作者 杨霞 范学朋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6-198,共3页
 目的 探讨密闭式吸痰器在呼吸机治疗中对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气管内出血发生率、吸痰前后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及吸痰耗材费用的影响,以及护理人员使用密闭式吸痰器的注意事项。方法 选取 183 例预期呼吸机治疗时间超过7d的病人...  目的 探讨密闭式吸痰器在呼吸机治疗中对呼吸道感染发生率、气管内出血发生率、吸痰前后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及吸痰耗材费用的影响,以及护理人员使用密闭式吸痰器的注意事项。方法 选取 183 例预期呼吸机治疗时间超过7d的病人,按照疾病危重度评分(APACHEⅡ),应用分层随机化法分为2组。第1组采用密闭式吸痰器,其中实际呼吸机治疗时间超过7d的病人58例组成试验组;第2组采用一次性吸痰管,实际呼吸机治疗时间超过 7d的病人 58 例组成对照组。观察两组病人呼吸机治疗开始即刻、治疗后1d、3d、7d痰培养结果、气管内出血发生率、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及吸痰耗材费用。结果 试验组呼吸道感染发生率、SpO2 下降及吸痰耗材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气管内出血的发生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密闭式吸痰器能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减少吸痰过程中 SpO2 下降、降低治疗费用,但会增加气管内出血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治疗 吸痰器 密闭式 气管内出血 SPO2下降 感染发生率 经皮血氧饱和度 APACHEⅡ 耗材费用 治疗时间 一次性吸痰管 危重度评分 呼吸道 对照组 护理人员 培养结果 治疗费用 病人 意事项 治疗后 试验 组成
原文传递
围手术期低体温预防及管理的循证实践 被引量:83
10
作者 肖瑶 杨慧 +2 位作者 胡娟娟 余文静 高兴莲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02-1307,共6页
目的将预防围手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并评价其效果。方法遵循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临床证据实践应用模式,根据前期研究获得的最佳证据制订相应的临床审查指标及审查方法,逐条审查并进行障碍因素分析,制... 目的将预防围手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的最佳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并评价其效果。方法遵循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临床证据实践应用模式,根据前期研究获得的最佳证据制订相应的临床审查指标及审查方法,逐条审查并进行障碍因素分析,制订行动策略。比较最佳证据应用前后手术室护士对围手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预防及管理的认知水平、患者围手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的发生率以及手术室护士对质量审查指标的执行率。结果最佳证据应用前后,手术室护士对围手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预防和管理的相关知识得分分别为10~100(40.03±13.55)分和65~100(85.12±9.1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围手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的发生率分别为47.83%和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最佳证据应用前,手术室护士对审查指标17的执行率为98.55%、审查指标16的执行率为76.81%,其余审查指标的执行率均在50%以下;最佳证据应用后,审查指标1~9、11~15、18的执行率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于最佳证据的集束化预防低体温策略在成人择期手术患者中应用后,可规范护士行为,提高护士执行依从性,并降低患者围手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 体温变化 循证护理学 手术室 护理管理研究
原文传递
护理管理者对护士实施人文关怀的举措与效果 被引量:73
11
作者 刘义兰 胡豫 +3 位作者 彭笑 胡德英 吴丽芬 熊莉娟 《护理管理杂志》 2014年第3期219-221,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者对护士实施人文关怀的举措与成效。方法采用学习培训等方式提高护理管理者关怀能力,成立关爱护士小组,建立人文关怀链,对护士实施关怀与心理咨询,各病区护士长根据具体情况制订并实施关怀护士计划和举措,护理部加强...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者对护士实施人文关怀的举措与成效。方法采用学习培训等方式提高护理管理者关怀能力,成立关爱护士小组,建立人文关怀链,对护士实施关怀与心理咨询,各病区护士长根据具体情况制订并实施关怀护士计划和举措,护理部加强关怀护士管理工作的落实与督导。结果护士对工作总体满意度及团队协作、本职工作、职业生涯展望3个维度满意度提高(P<0.01或P<0.05)。结论护理管理者对护士实施人文关怀的举措可以提升护士总体工作满意度,对稳定护理队伍和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管理者 人文关怀 护士
下载PDF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及不良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76
12
作者 叶秋梅 《齐鲁护理杂志》 2018年第7期72-74,共3页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及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30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发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2年后...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生活质量及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30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发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2年后比较两组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发生率,血压、血糖和胆固醇水平,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OL)、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生活质量、不良情绪。结果:预见性护理2年后,观察组心绞痛发生率、心肌梗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压、血糖和胆固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可提高生活质量,降低不良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见性护理 冠心病 心绞痛 生活质量 不良情绪
下载PDF
我国术中压疮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1
13
作者 刘英 高兴莲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年第8期981-983,共3页
压疮被列为对患者造成严重危害的5大常见问题之一,由于手术的特殊性,手术患者已成为院内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其发生率高达4.7%-66%,越来越多的护理人员开始关注术中压疮。因此,本文对术中压疮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术中压疮的... 压疮被列为对患者造成严重危害的5大常见问题之一,由于手术的特殊性,手术患者已成为院内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其发生率高达4.7%-66%,越来越多的护理人员开始关注术中压疮。因此,本文对术中压疮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术中压疮的发生、发展及预防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述文献 压疮 术中 研究
原文传递
我国中老年人群高血压流行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2
14
作者 袁姣 武青松 +1 位作者 雷枢 叶霖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4期4337-4341,共5页
背景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影响因素,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的分析我国中老年人群高血压的流行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以期对高危因素提前采取有效措施,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方法以2015年中... 背景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影响因素,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的分析我国中老年人群高血压的流行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以期对高危因素提前采取有效措施,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方法以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项目45岁及以上人群为研究对象。收集性别、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婚姻等社会人口学资料;身高、体质量等生理指标;睡眠时间、吸烟、饮酒等生活行为方式;健康自评状况和疾病史及收入等基本资料及患高血压的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高血压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5645例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61.3±10.1)岁,患有高血压的有5379例,患病率为34.38%,其中男性患病率为33.79%(2504/7410),女性患病率为34.91%(2875/823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居住地、BMI、饮酒、慢性病数量、血脂异常、糖尿病是中老年人群高血压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仍然处于较高水平,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为男性、高龄、居住在城市、饮酒、慢性病数量>1种、血脂异常及糖尿病。需要加强针对中老年高血压人群及非高血压人群的健康教育,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行为,预防高血压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中老年 患病率 流行现状 影响因素分析
下载PDF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的护理干预在老年住院患者预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3
15
作者 刘艾红 袁金蓉 +2 位作者 彭颖洁 邹娟 梅雨欣 《护理管理杂志》 2020年第1期69-72,共4页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的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老年住院患者488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干预组263例,对照组2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医疗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的护理干预在预防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老年住院患者488例,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干预组263例,对照组22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医疗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护理干预,包括成立团队小组、绘制流程图、找出潜在原因,进行风险分析、制订改进方案、效果评价。结果干预后干预组风险系数值明显降低(P<0.01);干预组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施医疗失效模式和效应的护理干预能降低老年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确保患者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患者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 风险管理 跌倒
下载PDF
微信平台在乳腺癌术后输液港化疗患者延伸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71
16
作者 王佳 郝飞 付诗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8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微信公众平台在乳腺癌术后患者输液港化疗带管期间延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入院时间段将置入输液港的412例乳腺癌化疗患者分为对照组192例、观察组220例。化疗期间及出院后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建立微信平台... 目的探讨微信公众平台在乳腺癌术后患者输液港化疗带管期间延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入院时间段将置入输液港的412例乳腺癌化疗患者分为对照组192例、观察组220例。化疗期间及出院后对照组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建立微信平台,组建"乳甲外科输液港快线"的微信群,为患者提供专业资讯、在线指导、输液港维护提醒等。于第4个化疗疗程开始前评价效果。结果对观察组患者共推送信息326条;观察组患者输液港知识知晓率、输液港按时维护率、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输液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微信平台的建立及应用有利于提高乳腺癌化疗患者输液港知识,从而提高输液港维护依从性,避免输液港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化疗 输液港 微信公众平台 延伸护理
下载PDF
兴趣游戏用于降低学龄前患儿术前焦虑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67
17
作者 高兴莲 刘英 +2 位作者 田莳 张冬青 武庆平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探讨兴趣游戏干预对学龄前患儿心理及麻醉配合程度的影响。方法将59例择期手术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29)和对照组(n=30)。术前15~20min,试验组患儿与1名家长进入童趣化麻醉诱导间等候,患儿进行游戏;麻醉诱导时,手术室... 目的探讨兴趣游戏干预对学龄前患儿心理及麻醉配合程度的影响。方法将59例择期手术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29)和对照组(n=30)。术前15~20min,试验组患儿与1名家长进入童趣化麻醉诱导间等候,患儿进行游戏;麻醉诱导时,手术室护士采用鼓励、分散注意力等方法使患儿配合麻醉诱导。对照组患儿与1名家长在普通术前等候室等候,护士将其带入麻醉诱导间进行一般麻醉诱导。患儿进入手术室时、等待手术时、麻醉诱导时,采用改良耶鲁围手术期焦虑量表(ModifiedYale Preoperative Anxiety Scale,mYPAS)进行评价;麻醉合作量表(Induction Compliance Checklist,ICC)用于评价患儿麻醉诱导时的行为表现。结果两组mYPAS得分比较,进入手术室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等待手术时、麻醉诱导时,试验组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C得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儿童兴趣游戏进行术前干预,能有效减轻患儿术前焦虑、恐惧,提高麻醉诱导配合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戏和玩具 儿童 学龄前 焦虑 手术前护理
原文传递
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危险因素评估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69
18
作者 高兴莲 郭莉 《中华护理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56-560,共5页
目的编制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并进行信效度检验,旨在为手术室护理人员提供科学、客观的压力性损伤评估工具。方法在循证的基础上结合2轮专家函询形成量表初稿,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11月—2020年1月选取7所三级甲等... 目的编制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并进行信效度检验,旨在为手术室护理人员提供科学、客观的压力性损伤评估工具。方法在循证的基础上结合2轮专家函询形成量表初稿,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11月—2020年1月选取7所三级甲等医院的6713例择期手术患者为调查对象,对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量表的信效度进行检验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最佳临界值。结果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包括2个维度、10个危险因素,2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权威系数为0.874、0.885,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164、0.170,量表整体的Cronbach’sα系数为0.648,折半信度为0.705,内容效度为0.989,2个维度的最佳临界值为8.5分、7.5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79、0.776。结论术中获得性压力性损伤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损伤 危险因素 量表编制 信效度 手术中护理
原文传递
ICU患者肠内营养并发腹泻证据汇总 被引量:62
19
作者 米元元 沈月 +2 位作者 黄海燕 喻姣花 罗健 《护理学报》 2017年第21期58-66,共9页
目的检索并获取ICU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期间并发腹泻的相关证据,为ICU相关科室提供参考,以降低ICU患者肠内营养腹泻的发生率。方法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针对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并发腹泻提出问题,并使用计算机检索引擎检索关于肠内营养支... 目的检索并获取ICU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期间并发腹泻的相关证据,为ICU相关科室提供参考,以降低ICU患者肠内营养腹泻的发生率。方法应用循证护理的方法,针对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并发腹泻提出问题,并使用计算机检索引擎检索关于肠内营养支持并发腹泻的相关研究,采用约翰霍普金斯循证护理实践模型对各类研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及证据级别评定。结果结合专业人员的判断,汇总出33条ICU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并发腹泻的证据,包括腹泻的识别、评估、肠内营养腹泻相关因素、营养配方的选择、鼻饲/管饲给药、营养制剂的保存等方面。结论建议临床科室在对证据进行应用时,需要评估所在医疗机构的临床环境/条件、医务人员应用证据的促进因素及阻碍因素、患者意愿及偏好等针对性的选择证据。同时,由于最佳证据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更新,应用者还持续对证据进行更新,最终通过应用最佳证据,以科学的护理方法解决肠内营养并发腹泻的问题,提升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 营养支持 腹泻 循证护理 重症监护
下载PDF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65
20
作者 尉鹏 夏清华 +1 位作者 唐学虎 朱黎明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8年第3期177-182,共6页
目的 评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对肝功能、炎症因子以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7年5月丹江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105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5... 目的 评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对肝功能、炎症因子以及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2017年5月丹江口市第一医院收治的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105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52例(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和对照组53例(给予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记录手术过程中各项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肽酶(GG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C-反应蛋白(CRP)、IgA、IgG、IgM并进行比较.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使用x2检验,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之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分别为(73.71±11.62) min、(60.73±6.88) ml、(24.38±3.72)h、(37.21±2.79)h、(5.68±1.78)d、(6 600±1 600)元,对照组分别为(118.48 ±25.52) min、(121.24±13.29) ml、(32.77±4.46)h、(56.85±5.81)h、(9.29±2.89)d、(4900±1 100)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584、4.183、3.397、3.245、3.489、2.938,均P<0.05);术后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GGT均显著升高,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指标TNF-α、IL-6、IL-8、CRP均显著升高,且术后第1、3、5天实验组TNF-α、IL-6、IL-8、CR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实验组患者免疫球蛋白指标IgA、IgG、IgM与术前相比较差异不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对照组患者免疫球蛋白指标IgA、IgG、IgM与术前相比较均显著降低(均P<0.05),且术后第1、3、5天对照组IgA、IgG、IgM均显著低于实验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胆囊炎 免疫球蛋白类 肝功能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