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YVE-1和D2-40在检测早期宫颈鳞状细胞癌和癌前病变微淋巴管中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杨守华 程恒辉 王泽华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88-593,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常用的淋巴内皮细胞标记分子LYVE-1和D2-40在检测宫颈癌癌前病变和早期宫颈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组织中微淋巴管的异同,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与宫颈鳞癌的临床分期,淋巴转移和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SP法检测抗人...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常用的淋巴内皮细胞标记分子LYVE-1和D2-40在检测宫颈癌癌前病变和早期宫颈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组织中微淋巴管的异同,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与宫颈鳞癌的临床分期,淋巴转移和病理特点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SP法检测抗人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lymphatic vessel endothelial HAreceptor-1,LYVE-1)多克隆抗体和D2-40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别检测22例宫颈癌癌前病变和36例早期宫颈鳞癌组织中的淋巴管密度(lympatic vessel density,LVD),图像分析系统统计LVD的水平。结果1.两种标记分子检测均发现在宫颈癌前病变和早期鳞癌中LVD随着疾病的进展而显著增加(P<0.001),同时均发现LVD与盆腔淋巴结状态密切相关。2.对比两种分子染色效果,两种标记分子各有优劣,联合起来使用更为可靠。结论LYVE-1和D2-40结合使用能更准确反应宫颈淋巴管的情况,宫颈癌前病变和早期宫颈癌组织中高淋巴管分布与淋巴转移和肿瘤分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淋巴管密度 LYVE-1 D2-40
下载PDF
肥大细胞在先天性巨结肠症中的分布及其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郑桁 陈育民 +3 位作者 魏明发 郭志义 赵时宇 李平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07-510,共4页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在先天性巨结肠症(H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鼠抗人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单克隆抗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四川省人民医院普通外科2000年至2006年经手术治疗、病理资料完整的41例HD患儿和8例正常儿(对照组... 目的探讨肥大细胞在先天性巨结肠症(H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鼠抗人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单克隆抗体.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四川省人民医院普通外科2000年至2006年经手术治疗、病理资料完整的41例HD患儿和8例正常儿(对照组)的结肠内肥大细胞的分布情况及差异。结果光镜下观察肥大细胞主要分布于黏膜层及黏膜下层。无神经节结肠段(切除病变肠管远端)的肥大细胞计数为21.47±3.59,明显多于有神经节结肠段(切除病变肠管近端)的3.18±0.87及对照组结肠各层(尤其黏膜层及黏膜下层)的2.75±0.51(P〈0.01)。无神经节结肠段组肥大细胞吸光度(A)值为0.38±0.10.有神经节肠段组则为0.31±0.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0.51±0.08(P〈0.01)。结论肥大细胞可能在HD的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巨结肠症 肥大细胞 类胰蛋白酶
原文传递
原发性卵巢良性透明细胞腺纤维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3
作者 曹钟 钟佳良 +2 位作者 杨志勇 岑红兵 敖启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23-925,共3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卵巢良性透明细胞腺纤维瘤(clear cell adenofibroma,CCAF)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1例卵巢良性CCAF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45岁,临床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腹痛和腹胀4年;右侧卵巢见直径约10.... 目的 探讨原发性卵巢良性透明细胞腺纤维瘤(clear cell adenofibroma,CCAF)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1例卵巢良性CCAF行HE及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45岁,临床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腹痛和腹胀4年;右侧卵巢见直径约10.0cm,表面呈结节样,切开呈囊实性、蜂窝样肿瘤;镜下见肿瘤由广泛分布的腺体构成并嵌入致密的纤维间质中,腺体由1~2层鞋钉样或胞质透明的细胞排列构成,腺上皮或间质细胞核分裂象〈1个/10HPF;免疫表型:CA125、EMA均(+),ER、PR、PTEN均(-),p53(灶+),Ki-67增殖指数约5%;肿瘤毗邻区或对侧卵巢不含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行单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后随访3年,未见复发。结论 卵巢良性CCAF罕见,好发于中老年女性,多发生在单侧卵巢,其临床症状多无特殊性,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密切相关。最终确诊依靠病理特征,其详细的生物学行为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良性 透明细胞 腺纤维瘤
下载PDF
帕金森病大鼠行为学与黑质形态学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曹非 孙圣刚 +3 位作者 童萼塘 武忠弼 杨木兰 朱海珍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 观察帕金森病 (PD)大鼠行为学及其形态学特点。方法 通过 PD大鼠模型 ,采用行为学观察、TUNEL法、HE染色、Nissl染色、电镜方法 ,观察模型成功后 1 d、7d、1 4 d PD大鼠行为、形态学变化。结果  PD大鼠旋转圈数无明显变化 ,凋... 目的 观察帕金森病 (PD)大鼠行为学及其形态学特点。方法 通过 PD大鼠模型 ,采用行为学观察、TUNEL法、HE染色、Nissl染色、电镜方法 ,观察模型成功后 1 d、7d、1 4 d PD大鼠行为、形态学变化。结果  PD大鼠旋转圈数无明显变化 ,凋亡细胞、尼氏细胞逐渐减少 ,超微结构损伤逐渐加重。结论  PD大鼠旋转行为变化是有其病理学基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旋行为 6-羟基多巴胺
下载PDF
宫颈癌前病变和早期浸润性宫颈鳞癌组织中胎盘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杨守华 蔡俐琼 +3 位作者 王绍海 程恒辉 黄在菊 王泽华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67-570,共4页
目的:探讨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LGF)在宫颈癌前病变和早期浸润性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和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之间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采... 目的:探讨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LGF)在宫颈癌前病变和早期浸润性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和微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之间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法分别检测22例宫颈癌前病变和36例早期浸润性宫颈鳞癌组织中PLGF蛋白和mRNA水平的表达,CD34和D2-40相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MVD和LVD的水平,分析PLGF的表达与MVD和LVD之间的关系及其意义。结果:宫颈癌前病变组织中PLGF蛋白表达阳性率为22.73%(5/22),早期浸润性宫颈鳞癌组织中PLGF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8.33%(21/36);PLGF蛋白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显著相关(P<0.01);PLGF mRNA水平的表达与蛋白一致,且与MVD和LVD水平均呈正相关(P<0.01,P<0.05),尤与MVD的相关性更为密切。结论:PLGF在宫颈癌早期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密切相关,且与肿瘤血管新生密切相关,可能成为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胎盘生长因子 微血管密度 淋巴管密度
下载PDF
IQGAP1对甲醛致小鼠气道上皮损伤修复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葛荣 朱晓蔚 +1 位作者 李娜萍 吴人亮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47-1348,共2页
目的探讨包含IQ序列的三磷酸鸟苷酶(GTP)激活蛋白1(IQGAP1)和细胞分裂周期42蛋白(Cdc42)在气道上皮细胞损伤修复不同阶段的作用。方法选用健康昆明种小鼠24只,5 mg/m3气态甲醛,染毒4 h/d,分别染毒3,7和60 d后处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目的探讨包含IQ序列的三磷酸鸟苷酶(GTP)激活蛋白1(IQGAP1)和细胞分裂周期42蛋白(Cdc42)在气道上皮细胞损伤修复不同阶段的作用。方法选用健康昆明种小鼠24只,5 mg/m3气态甲醛,染毒4 h/d,分别染毒3,7和60 d后处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和免疫荧光共聚焦成像方法,观察IQ-GAP1和Cdc42蛋白在染毒小鼠气道上皮细胞损伤修复过程中的表达和定位变化。结果IQGAP1在染毒3和7 d时表达明显增强(P<0.01),60 d时恢复至对照组水平;Cdc42蛋白在染毒3 d时表达明显减弱(P<0.01),7 d时表达有所恢复。对照组中IQGAP1主要定位于气道上皮细胞的胞膜处,而Cdc42蛋白弥散分布于气道上皮细胞(AECs)胞质中;3 d和7 d时共同定位于细胞极化前缘;60 d时其定位与对照组相似。结论Cdc42蛋白和IQGAP1在气道上皮细胞损伤修复过程中的表达及定位呈动态变化,提示其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Q序列三磷酸鸟苷酶激活蛋白 细胞分裂周期42蛋白 气态甲醛 气道上皮 损伤修复
下载PDF
支架蛋白IQGAP1参与气道上皮细胞损伤修复过程(英文)
7
作者 汪永平 王芳 +3 位作者 王满香 朱敏 马燕 吴人亮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09-418,共10页
气道上皮损伤修复过程包括细胞延伸、迁移和增殖。IQGAP1(IQ domain GTPase-activating protein1)是一个在许多细胞生命活动中非常有意义的蛋白,但其在肺上皮细胞中的作用尚未阐述清楚。本文采用目前广泛应用的刮伤气道上皮细胞的体... 气道上皮损伤修复过程包括细胞延伸、迁移和增殖。IQGAP1(IQ domain GTPase-activating protein1)是一个在许多细胞生命活动中非常有意义的蛋白,但其在肺上皮细胞中的作用尚未阐述清楚。本文采用目前广泛应用的刮伤气道上皮细胞的体外模型来研究IQGAP1的功能。结果显示,IQGAP1在小鼠、大鼠、猪和人气道上皮细胞中有丰富表达。它与微管骨架共定位,可被微管解聚剂nocodazole破坏。刮伤6-9h后,IQGAP1 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过表达外源性IQGAP1导致β-catenin核转位,从而活化Tcf/Lef信号。此外,刮伤还影响IQGAP1与β-catenin、结肠腺瘤病(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APC)蛋白及细胞质连接蛋白-170(cytoplasmic linker protein-170,CLIP-170)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小于扰RNA(small interference RNA,siRNA)沉默IQGAP1表达则明显延迟损伤愈合。结果提示,IQGAP1信号参与气道上皮细胞损伤修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QGAP1 损伤修复 气道上皮细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