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结肠镜检查治疗后肠穿孔高危因素及治疗方案对比分析
被引量:5
- 1
-
-
作者
杨帆
徐继宗
张弦
-
机构
华中科技大学医院普外科微创外科中心
宜昌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
华润武钢总医院胃肠外科
-
出处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21年第13期715-719,共5页
-
文摘
背景近年来,结肠镜检查作为结直肠疾病最重要的诊疗手段被广泛运用于临床中,但其具有一定的侵入性,可能导致消化道出血、穿孔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其中,消化道穿孔如不能及时发现并处理可引起感染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目的分析可能导致结肠镜穿孔的危险因素,探索穿孔患者的合理治疗方案.方法统计2012-01/2020-12在我院行纤维电子结肠镜检查患者共41642例,回顾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既往史、体重指数、是否麻醉、肠道清洁程度、操作时间、穿孔部位等),分析结肠镜穿孔的高危因素;穿孔患者均行肠穿孔修补术,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组(laparoscopic surgery,LS)和开放手术组(open surgery,OS),对比分析两种不同术式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结果发生肠穿孔患者共21例(0.05%),其中肠镜检查导致穿孔13例,治疗(包括圈套息肉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球囊扩张等有创操作)导致穿孔8例,穿孔部位多见于乙状结肠(47.6%)及直肠(28.6%).腹腔镜手术13例,开放手术7例,保守治疗1例,有3例同时行肠造瘘术.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肠道清洁程度、有无麻醉、腹部手术史为导致肠镜穿孔的危险因素(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操作时间、是否为检查或治疗无明显相关性(P>0.05).LS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伤口感染率、住院费用较OS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结肠镜穿孔易发于乙状结肠及直肠,操作过程粗暴、局部肠壁薄弱及解剖结构异常是导致肠穿孔的三大重要因素;肠道清洁程度、无痛麻醉、腹部手术史为肠镜穿孔发生的危险因素,而与患者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操作时间、是否为检查或治疗无关.肠镜穿孔治疗的基本原则是早期发现、积极手术,避免腹腔感染弥散.腹腔镜下肠穿孔修补术与开放手术对比具有疼痛轻、恢复快、伤口感染率低等优势,可作为首
-
关键词
结肠镜
肠穿孔
因素分析
诊疗策略
-
Keywords
Colonoscopy
Bowel perforation
Factor analysi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trategy
-
分类号
R656.9
[医药卫生—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