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8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研究 被引量:417
1
作者 黄永林 谈国新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9-55,共7页
文章认为数字化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四个方面:即数字化采集和存储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完整保护提供了保障,数字化复原和再现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传承提供了支撑,数字化展示与传播技术为非物质文化... 文章认为数字化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重要作用体现在四个方面:即数字化采集和存储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完整保护提供了保障,数字化复原和再现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传承提供了支撑,数字化展示与传播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广泛共享提供了平台,虚拟现实技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提供了空间。建议数字化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深度开发与运用要从六个方面着手:即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化分类体系,创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采集技术标准,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可视化表达,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新技术综合运用体系,搭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媒体交互体系平台,构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技术体系。同时要处理好以下四方面的关系:即数字化技术与文化生态平衡,数字化技术与多学科交叉融合,数字化技术与复合型人才培养,数字化技术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技术 文化生态 文化产业
下载PDF
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被引量:188
2
作者 黄永林 《文化遗产》 CSSCI 2015年第1期1-10,共10页
本文基于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与保护、传承与传播,以及创新与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重点探讨了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分类和检索体系构... 本文基于目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与保护、传承与传播,以及创新与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重点探讨了数字化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据库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分类和检索体系构建、虚拟现实和可视化展示技术、新媒体传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现与传播的作用,以及数字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运用等问题,试图通过这些问题的探讨为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 利用 数字化技术
下载PDF
关于乡村文化振兴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121
3
作者 范建华 秦会朵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6-96,共11页
乡村文化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智慧源泉和内生动力,是基于当下我国乡村文化日趋衰落现实的自我觉醒与积极应对,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传承与复兴。乡村文化振兴的基本内涵是对中国乡土社会、乡土文化的极大弘扬,并以社会主义核... 乡村文化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智慧源泉和内生动力,是基于当下我国乡村文化日趋衰落现实的自我觉醒与积极应对,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传承与复兴。乡村文化振兴的基本内涵是对中国乡土社会、乡土文化的极大弘扬,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文化体系,为世界文化多元性提供中国样本。应全面系统分析乡村文化振兴与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的内在逻辑关系,积极探索乡村道德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方式、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强化乡村传统文化生产性保护,是构建完善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乡村文化振兴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文化振兴 内涵 困境 路径
下载PDF
文旅融合发展的文化阐释与旅游实践 被引量:93
4
作者 黄永林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6-23,共8页
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是一个以文化带旅游、以旅游促文化的过程,对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旅游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文化活动,文化为旅游产业提供了发展的动力和丰富的资源。文化与旅游融合必须坚持民族性、时代性... 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是一个以文化带旅游、以旅游促文化的过程,对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旅游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文化活动,文化为旅游产业提供了发展的动力和丰富的资源。文化与旅游融合必须坚持民族性、时代性和人民性原则,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体系。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必须树立融合理念,强化资源融合,推动技术融合,加强区域融合,实施跨界融合,最终实现文化和旅游两大产业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高质量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旅游 产业 融合 理论阐释 实践
下载PDF
基于关联数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管理研究 被引量:82
5
作者 侯西龙 谈国新 +1 位作者 庄文杰 唐铭 《中国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8-108,共21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蕴含着丰富的知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非遗知识的有效组织与管理,是非遗文化保护、传播与传承的前提和基础。本体与关联数据技术为非遗知识的组织与管理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实现路径。本文首先分析梳理了... 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蕴含着丰富的知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非遗知识的有效组织与管理,是非遗文化保护、传播与传承的前提和基础。本体与关联数据技术为非遗知识的组织与管理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实现路径。本文首先分析梳理了非遗领域知识的要素与语义关系,设计构建了非遗知识本体模型,以规范和揭示非遗领域知识的概念、属性和关联关系;其次,基于关联数据技术,研究非遗知识组织与关联数据集构建的过程,包括实体RDF化、实体关联、关联数据存储与发布等关键步骤;最后以湖北省非遗项目为例,构建了非遗知识关联数据集与知识服务平台。关联数据技术在非遗知识组织与管理领域的应用,能够促进非遗知识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对我国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联数据 本体 知识管理 知识组织
下载PDF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文化产业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被引量:81
6
作者 黄永林 纪明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2-80,共9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文化产业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指充分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潜在的社会和经济价值,通过创造、创意和创新性转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其主要途径包括:首先,要积极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项目的资源...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文化产业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指充分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潜在的社会和经济价值,通过创造、创意和创新性转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其主要途径包括:首先,要积极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项目的资源、技术、传承人和品牌优势,寻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市场经济的新结合点,用现代产业理念和市场经济法则进行开发,努力创建中华优秀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品牌;其次,充分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文化元素资源潜在的经济价值,用现代审美思维进行创造性转化,生产出更多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的、为大众喜爱的产品;其三,大力开展文化科技融合,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提升中国文化产业的原创力、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努力,达到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互为促进的目的,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文化产业 文化与科技融合
下载PDF
信息空间理论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播 被引量:79
7
作者 谈国新 孙传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79-184,共6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已逐渐成为保存和传承优秀文化遗产的发展趋势,但传统的数字化保护存在数字化形式简单、数字化传播和传承研究较少、缺乏相关的理论支持等问题。为此,本文首先从信息空间理论的编码、抽象和扩散三个维度对非物...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已逐渐成为保存和传承优秀文化遗产的发展趋势,但传统的数字化保护存在数字化形式简单、数字化传播和传承研究较少、缺乏相关的理论支持等问题。为此,本文首先从信息空间理论的编码、抽象和扩散三个维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形态和特性进行分析;其次,探讨信息空间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播难题,提出信息视角下的解决方法;最后,以土家族"撒叶儿嗬"舞蹈为例,开展数字化保护与传播应用研究。应用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从不同维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进行规划指导,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信息空间 数字化保护 数字化传播
原文传递
文旅融合视域下乡村旅游核心竞争力研究 被引量:79
8
作者 刘玉堂 高睿霞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2-100,共9页
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展开,文旅融合为乡村旅游的升级转型提供了契机。乡村旅游是乡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但受到乡村发展的局限性影响,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遇到了瓶颈,提升乡村旅游的核心竞争力是突破瓶颈的关键点。重拾文化记忆,打造乡村特色... 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展开,文旅融合为乡村旅游的升级转型提供了契机。乡村旅游是乡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但受到乡村发展的局限性影响,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遇到了瓶颈,提升乡村旅游的核心竞争力是突破瓶颈的关键点。重拾文化记忆,打造乡村特色文化空间;提高乡村文化辨识度,建立乡村文化创新驱动;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构建数字化乡村,实现乡村旅游文化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旅融合 乡村旅游 核心竞争力 文化记忆 文化创新
下载PDF
乡村文化振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基于乡村发展相关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77
9
作者 黄永林 《文化遗产》 CSSCI 2019年第3期1-12,共12页
近些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加快对乡村的冲击,中国乡村活力日渐衰退,文化传统濒临中断,农耕文明正在衰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农耕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具有多重作用和价值,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可以为振奋... 近些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加快对乡村的冲击,中国乡村活力日渐衰退,文化传统濒临中断,农耕文明正在衰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农耕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文化振兴中具有多重作用和价值,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可以为振奋乡村精神提供强大动力,让乡村文化在现代文明体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得以复兴和重建;其丰富的文化资源价值可以为发展乡村经济提供不竭经济资源,让农村经济在现代文化产业发展中得以转型发展,这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发展 现状 非物质文化遗产 资源 振兴
下载PDF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的研究现状、现实困境及发展路径 被引量:66
10
作者 谈国新 何琪敏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87-94,共8页
信息化时代如何在数字技术和数字媒介发展中,保护、传承、传播与发展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围绕数字化传播这一问题,从传播模式、传播展示方式、传播受众、传播效果等内容展开讨论,提出了适合我国非物质... 信息化时代如何在数字技术和数字媒介发展中,保护、传承、传播与发展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围绕数字化传播这一问题,从传播模式、传播展示方式、传播受众、传播效果等内容展开讨论,提出了适合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的路径。只有积极推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传播模式的升级,实施中华文明交流互鉴,才能满足人们日益迫切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精神需求,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文化自信,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促进国际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传播 文化软实力 文化自信 传播策略
下载PDF
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构建、测度与比较 被引量:62
11
作者 余江 叶林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5-156,共12页
根据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内涵和中国2020年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规划目标,综合专家群决策的网络分析法和基于变异系数的因子贡献法,构建三层次四维度的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2000-2016年中国和各省市的数据进行了时间... 根据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内涵和中国2020年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规划目标,综合专家群决策的网络分析法和基于变异系数的因子贡献法,构建三层次四维度的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2000-2016年中国和各省市的数据进行了时间和空间维度的测度和比较。结果发现:(1)新世纪以来,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提高较快,但各主要维度发展水平不平衡,人口城镇化速度远高户籍人口城镇化,资源环境水平严重滞后且差距持续扩大;(2)中国各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明显,呈现从东部沿海向中、西部依次递减的特征,并且各地区新型城镇化的优势和短板各不相同;(3)中国各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可以划分为质量同步、质量超前和质量滞后三类7种组合,超过一半的地区存在城镇化质量滞后于城镇化率的情况,质量滞后仍然是现阶段中国新型城镇化的主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型城镇化 城镇比率 城镇化质量 资源环境
下载PDF
论村规民约的德治功能及其当代价值——以建立“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为视角 被引量:56
12
作者 高艳芳 黄永林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2-109,共8页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德治是乡村治理的思想道德基础,是建立"三治结合"治理体系的重中之重。村规民约重在通过道德教化规范社会行为实现对乡村的治...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德治是乡村治理的思想道德基础,是建立"三治结合"治理体系的重中之重。村规民约重在通过道德教化规范社会行为实现对乡村的治理,它具有以传统家教文化形成家庭美德、以日常生活伦理培育个人品德、以扬善惩恶方式弘扬社会公德的德治功能特征。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村规民约中的道德文化资源,构建具有正确价值观支撑的乡村道德体系,发挥村规民约的德治功能在构建"三治结合"乡村治理体系中重要作用。其具体路径包括:发挥村规民约民间组织作用,健全乡村道德教育组织体系;发掘村规民约现代价值,构建乡村社会道德价值体系;发挥村规民约道德教育作用,培育乡村民众道德文化素质;利用村规民约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乡村现代社会道德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规民约 德治功能 乡村振兴 道德体系 乡村治理
下载PDF
关于文化产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56
13
作者 胡惠林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3-75,共13页
文化产业是社会经济文化形态从低级阶段演进到高级阶段后出现的一种新型社会文化经济类型,是从农业社会经济、工业社会经济到信息社会经济转变的重要产物,具有很强的社会生物性演化特征。"人+手→人+机→人+网"构成了文化产... 文化产业是社会经济文化形态从低级阶段演进到高级阶段后出现的一种新型社会文化经济类型,是从农业社会经济、工业社会经济到信息社会经济转变的重要产物,具有很强的社会生物性演化特征。"人+手→人+机→人+网"构成了文化产业演化的三种形态和三个阶段,是文化产业发展表现出来的基本规律。中国文化产业的演化、创新与变革必须对以下问题予以高度重视并展开分析探讨。(1)"能力不足"是最大的国家文化安全问题,也是当下最突出的问题。(2)能力不足的核心是创造能力不足,必须建立对于创新能力不足的安全预警和风险评估机制与标准,使创新真正成为当今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之魂。(3)当前文化产业政策缺乏清晰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只是在文化产业政策的执行中践行纯粹的实用主义原则,这种价值观和标准真空将成为中国承担更大全球文化责任的主要障碍。(4)"中等收入陷阱"不只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严峻的文化发展问题。"修昔底德陷阱"对于中国文化发展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也同样如此。(5)大国权力向中国转移正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但这种大国"权力转移"尚未在文化领域里表现出明显的战略迹象,如何使中国文化产业与"权力转移"的中国进程相适应,已经成为在思考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时不得不面临的突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演化 文化产业创新
下载PDF
大规模三维城市建模进展 被引量:55
14
作者 单杰 李志鑫 张文元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523-1541,共19页
大规模三维城市模型在城市规划与管理、环境模拟、应急响应、导航、虚拟旅游以及其他科学和大众应用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在过去的20年中,通过多学科的共同努力,大规模城市三维建模已经取得了可观的成就。本文全面总结和讨论了三维城市... 大规模三维城市模型在城市规划与管理、环境模拟、应急响应、导航、虚拟旅游以及其他科学和大众应用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在过去的20年中,通过多学科的共同努力,大规模城市三维建模已经取得了可观的成就。本文全面总结和讨论了三维城市建模在数据源、建模方法和平台、模型表达和互操作等方面的新技术和新进展,并描述了世界范围内开放城市模型的几个代表性示例。在日益多样化的数据,先进但价格可承受的技术以及不断增长的公共和科学需求的推动下,三维城市建模正在加速实现自动化、细致化、语义化、标准化、一体化和大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城市模型 模型表达 城市地理标记语言 细节层次 开放数据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与传承刍议 被引量:53
15
作者 谈国新 张立龙 《图书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9-84,共6页
文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入手,指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文化空间的数字化、定量分析和预测、数字化活态传承等问题;然后,研究了解决上述科学问题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包括语义本体与知识管理模型、时空建模与大数... 文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入手,指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文化空间的数字化、定量分析和预测、数字化活态传承等问题;然后,研究了解决上述科学问题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包括语义本体与知识管理模型、时空建模与大数据挖掘、可视化模型与智能人机交互等技术。通过科学和技术两个层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明确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和传承的内容和方向,为建立健全适应数字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体系,为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空间 数字化 时空模型 可视化
下载PDF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理论诠释与实践探索 被引量:52
16
作者 范建华 秦会朵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2-81,共10页
新时代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已成为不可避免的大趋势。原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现已整合为“文化和旅游部”,在体制上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保障。然而,为什么在当下特别提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要深度融合发展... 新时代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已成为不可避免的大趋势。原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现已整合为“文化和旅游部”,在体制上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了保障。然而,为什么在当下特别提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要深度融合发展?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相互关系是什么?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应怎样融合?融合后的文化旅游产业又将如何发展?围绕这几个核心问题,通过对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历史发展过程的梳理与相互间学科理论关系的诠释,进而回答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创新问题,以及文化旅游产业实现深度融合发展的科学路径选择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文化旅游产业关系 深度融合 体制创新 实践探索
下载PDF
科技创新视角下我国文化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的路径 被引量:48
17
作者 谈国新 郝挺雷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4-61,共8页
现代科技迅猛发展,以信息技术、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给中国文化产业带来了革命性变化,文化产业的价值链正在改变。本文首先分析了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链的关系,认为科技创新决定着产业链的深度和高度。其次探讨了科技创新促进文化产... 现代科技迅猛发展,以信息技术、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给中国文化产业带来了革命性变化,文化产业的价值链正在改变。本文首先分析了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链的关系,认为科技创新决定着产业链的深度和高度。其次探讨了科技创新促进文化产业价值链提升的机理,指出科技创新能够促进文化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的前提是必须合理利用和配置资源,主要包括政策环境资源、生产要素资源和市场要素资源等。最后探讨了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的路径:优化科技创新政策环境;促进先进生产要素合理配置;推动文化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培育新兴文化业态;构建新媒体环境下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文化产业 价值链 资源配置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公共文化空间重构研究 被引量:44
18
作者 刘玉堂 高睿霞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39-144,共6页
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是村民日常生产和交往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文化生活场域,是乡村公共文化生活的空间表达形态,集中体现了村民的文化价值取向。在乡村公共文化空间重构路径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是由外而内的最全面引领;培养文化自觉是由内而... 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是村民日常生产和交往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文化生活场域,是乡村公共文化生活的空间表达形态,集中体现了村民的文化价值取向。在乡村公共文化空间重构路径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是由外而内的最全面引领;培养文化自觉是由内而外的最根本途径;重拾文化记忆、凝练文化空间特色是生命力的源泉。以满足村民日益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价值取向,从空间重构的角度对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变迁进行研究,能够拓宽当代乡村振兴发展的基本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公共文化空间 文化记忆 空间重构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模式研究——以湖北宜昌民间故事讲述家孙家香、刘德培和刘德方为例 被引量:43
19
作者 黄永林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5-102,共8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濒危传统项目的静态保护、自然文化生态中的活态传承,以及未来文化资源利用的生产性开发方面,都负有神圣的使命。目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应坚持以人为本,处理好保护与开发、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市场的关...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濒危传统项目的静态保护、自然文化生态中的活态传承,以及未来文化资源利用的生产性开发方面,都负有神圣的使命。目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应坚持以人为本,处理好保护与开发、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市场的关系,在加大抢救性保护、深化活态传承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生产性开发。既要照顾好传承人的身体和生活,又要保护好传承人的文化生态,更要利用好传承人的文化品牌,走从静态保护、活态保护、进而到生产性保护之路,为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社会经济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 文化生态 文化创新
下载PDF
形塑信任:网络电商直播的场景框架与情感逻辑 被引量:43
20
作者 周丽 范建华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2-147,共6页
网络电商直播的"场景"有别于实体购物场景,商业资本在选择和建构网络电商直播"场景"时赋予其独特的符号意义与逻辑方式。网络电商直播通常呈现三种场景框架:主播私人场景、购物临场场景、生产溯源场景。主播私人场... 网络电商直播的"场景"有别于实体购物场景,商业资本在选择和建构网络电商直播"场景"时赋予其独特的符号意义与逻辑方式。网络电商直播通常呈现三种场景框架:主播私人场景、购物临场场景、生产溯源场景。主播私人场景通过主播IP的象征意义获得粉丝的情感认可,购物临场场景基于符号的布景实现虚拟的情境消费,生产溯源场景则诉诸情怀,唤起受众的民族集体记忆。网络电商直播场景建构以情感形塑信任,使受众在信任中获得认同感与归属感,进而影响受众在直播场景中的停留行为与消费行为。网络电商直播场景的建构体现了现代商业文明在消除信息不对称,增强消费信任上的努力,商业资本应加强关于商品质量与售后保障的信任能力建设,同直播带货的信任增强形成同步联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商直播 消费景观 场景框架 情感逻辑 信任建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