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5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村庄社会关联——兼论村庄秩序的社会基础 被引量:534
1
作者 贺雪峰 仝志辉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24-134,共11页
中国现代化的特定条件决定了村庄所具有的独立社区社会的特征 ,这一特征的首要表征是村庄秩序获得的内生性 ,村民自治正是对村庄秩序内生获得的恰当表达。村庄秩序内生获得不仅与村庄之外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治理制度安排有密切关系 ,而且... 中国现代化的特定条件决定了村庄所具有的独立社区社会的特征 ,这一特征的首要表征是村庄秩序获得的内生性 ,村民自治正是对村庄秩序内生获得的恰当表达。村庄秩序内生获得不仅与村庄之外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治理制度安排有密切关系 ,而且与村庄内在结构状况密切相关。本文通过对涂尔干意义上的“社会关联”的引申 ,试图在理论建构和对现实的解释能力上 ,建立一个对理解当前中国乡土社会状况具有一定统括能力的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性质 社会关联 村民自治 乡村秩序 乡村治理
原文传递
论半熟人社会——理解村委会选举的一个视角 被引量:484
2
作者 贺雪峰 《政治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61-69,共9页
本文通过对行政村的形成过程的考察 ,认为行政村已大大不同于作为熟人社会的自然村的情况。行政村是规划的社会变迁的产物。在行政村中 ,村民之间相互认识而不熟悉 ,共享一些公众人物 ,但缺乏共同生活的空间。若将自然村看作熟人社会 ,... 本文通过对行政村的形成过程的考察 ,认为行政村已大大不同于作为熟人社会的自然村的情况。行政村是规划的社会变迁的产物。在行政村中 ,村民之间相互认识而不熟悉 ,共享一些公众人物 ,但缺乏共同生活的空间。若将自然村看作熟人社会 ,行政村便可以称为“半熟人社会”。这对于理解目前发生在我国推行村民自治的过程中凸现的若干情形 ,如自然生出的规矩转换为商议达成的规章、舆论压力变为制度压力、长老政治变为能人政治等等 ,具有重要价值。在选举村干部时 ,因为行政村所具有的“半熟人社会”的特征 ,而使村民委员会选举大大不同于熟人社会的选举。由熟人社会的选举到半熟人社会的选举 ,再到大众社会的选举 ,具有质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人社会 村委会选举 村民自治 村民委员会 规章 凸现 村干部 自然 缺乏 理解
全文增补中
县政、乡派、村治:乡村治理的结构性转换 被引量:335
3
作者 徐勇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7-30,共4页
在中国社会转型中,最深刻的莫过于乡村社会转变。中国乡村社会经历和正在经历着从“散”、“统”、“分”到“合”的不同社会阶段。乡土社会变迁必然伴随,并需要乡村治理结构的转变。从以“统”为特点的人民公社,到以“分”为主要特点... 在中国社会转型中,最深刻的莫过于乡村社会转变。中国乡村社会经历和正在经历着从“散”、“统”、“分”到“合”的不同社会阶段。乡土社会变迁必然伴随,并需要乡村治理结构的转变。从以“统”为特点的人民公社,到以“分”为主要特点的农村改革时期,乡村治理结构表现为“乡村政治”,即在乡一级恢复建立乡政府,在乡以下的村建立村民委员会,实行村民自治。随着市场化现代化的发展,这一治理结构应该加以创造性转换,建立“县政、乡派、村治”的治理结构,即:县具有更多的治理自主性;乡只是县政府的派出机构,专事政务和指导村民自治;村民委员会主要从事村民自治工作,由此使其治理合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政 乡派 村治 乡村社会 社会结构转型 乡村治理
下载PDF
“政党下乡”:现代国家对乡土的整合 被引量:396
4
作者 徐勇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3-20,共8页
现代中国将"一盘散沙"的乡土社会整合为一个高度组织化的政治社会,得益于政党向乡村的延伸和渗透。正是在"政党下乡"的过程中,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成为政党组织网络中的成员;无政治的农民具有了政治意识,动员到了... 现代中国将"一盘散沙"的乡土社会整合为一个高度组织化的政治社会,得益于政党向乡村的延伸和渗透。正是在"政党下乡"的过程中,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成为政党组织网络中的成员;无政治的农民具有了政治意识,动员到了党的目标之下。由此,将一个传统的乡绅社会,改造成为一个现代政党领导和组织下的政治社会。对于现代中国建构中的乡村治理来说,政党整合发挥着政权整合所不能够发挥的作用。党组织成为乡村治理的权力主体,它是对传统乡村社会精英治理体制的现代替代物。与此同时,随着新兴精英的权力化,会产生"脱草根性"的问题,为此需要扩展其民意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 现代国家 乡土整合
原文传递
村庄权力结构的三层分析——兼论选举后村级权力的合法性 被引量:347
5
作者 仝志辉 贺雪峰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58-167,共10页
村庄权力结构研究是村庄政治研究的基础。本文按照经济社会分化水平与社区记忆的强弱 ,把中国农村划分为四种理想类型 ,并构建了村庄权力结构的“体制精英—非体制精英—普通村民”三层分析工具。文章重点讨论了非体制精英在四种理想类... 村庄权力结构研究是村庄政治研究的基础。本文按照经济社会分化水平与社区记忆的强弱 ,把中国农村划分为四种理想类型 ,并构建了村庄权力结构的“体制精英—非体制精英—普通村民”三层分析工具。文章重点讨论了非体制精英在四种理想类型村庄村级权力运行中的作用及不同类型村庄村级权力结构的不同特征。在此基础上 ,作者对村民自治制度下不同类型村庄村级权力合法性的生成潜力进行了尝试性的比较。最后 ,作者指出 ,随着缺乏分层与社区记忆偏弱类型村庄大量出现 ,如何在这些村庄中进行村级权力合法性建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庄政治 非体制精英 村庄权力结构 村庄性质 村级权力 合法性 选举
原文传递
社会化小农:解释当今农户的一种视角 被引量:228
6
作者 徐勇 邓大才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13,共9页
农户是认识农业、农村、农民的钥匙,是理解和分析小农社会的基础。理论匮乏和现实需求呼唤对当今中国农户进行“再认识”,并以此为基点建构分析框架。从经营规模看,中国农民本质上仍然属于小农,但已被卷入或融入到一个高度开放的社会化... 农户是认识农业、农村、农民的钥匙,是理解和分析小农社会的基础。理论匮乏和现实需求呼唤对当今中国农户进行“再认识”,并以此为基点建构分析框架。从经营规模看,中国农民本质上仍然属于小农,但已被卷入或融入到一个高度开放的社会化体系中间,社会化水平之高史无前例。传统的经典小农学派已难以充分解释现代农民的动机与行为模式,需要建构新的小农理论范式。当今中国农村和农民处于一个社会化程度高、经营规模相对较小,且将长期存在的“社会化小农”时期,它有别于传统小农、商品小农和理性小农。这一时期是农户内部急剧变化,农民打破思维定势、突破身份歧视、冲破地域束缚,演化成为社会化、公民化的国民体系成员,荻取国民待遇的关键时期。“社会化小农”的性质、时期、形态定位,将为政府对农民国民待遇的制度安排、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政策选择提供充分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化小农 货币收入最大化 货币伦理 货币支出压力
原文传递
“再识农户”与社会化小农的建构 被引量:206
7
作者 徐勇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共7页
中国将长期实行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体制。在传统理论看来,家庭经营属于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生产效率低下,因此要以规模化的集体生产所取代。那么,在家庭经营体制长期不变的条件下,能否提升农户的能力,使之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中国将长期实行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体制。在传统理论看来,家庭经营属于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生产效率低下,因此要以规模化的集体生产所取代。那么,在家庭经营体制长期不变的条件下,能否提升农户的能力,使之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便成为学界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本文基于家庭经营体制长期不变的条件,提出“重识农户”,即将农户放在历史变迁的过程中加以考察,认为,尽管当今的农户经营规模小,但他们已越来越深地进入或者被卷入到一个开放的、流动的、分工的社会化体系中来,与传统的封闭的小农经济形态渐行渐远,进入到社会化小农的阶段。“小农”的“社会化”,大大提升了农户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但同时也蕴含着三大内在矛盾,使农民进入到一个更不确定和风险性更大的社会。由此需要根据社会化小农的基本状况建构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并提供相应的国家保护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社会化 社会化服务 中国 农村 农业经济
下载PDF
治理转型与竞争──合作主义 被引量:159
8
作者 徐勇 《开放时代》 2001年第7期26-33,共8页
治理是当今政治学新拓展的论域,但学界对这一语汇缺乏深入的,特别是以中国为主位的理论分析。本文分别从西方社会和中国不同的历史进程和语境考察了治理的涵义和治理的转型,分析了由于治理转型带来的权力分化和整合,主张以竞争-合... 治理是当今政治学新拓展的论域,但学界对这一语汇缺乏深入的,特别是以中国为主位的理论分析。本文分别从西方社会和中国不同的历史进程和语境考察了治理的涵义和治理的转型,分析了由于治理转型带来的权力分化和整合,主张以竞争-合作主义的理念分析和处理权力分化和整合问题,重新塑造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并以此对中国正在兴起的村民自治、社区居民自治、民间组织及国家与社会的互动提供理论解释模型和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转型 竞争 合作主义 政治学 村民自治 社会居民自治 民间组织 国家 社会
原文传递
熟人社会的行动逻辑 被引量:186
9
作者 贺雪峰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7,共3页
20 0 3年是湖北省实行税费改革 ,取消共同生产费后的第一年。之前在共同生产费名义下收取的灌溉水费 ,改由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成立的农户用水协会收取。 2 0 0 3年夏 ,湖北省荆门市一个村民小组在收取灌溉水费的时候 ,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 ... 20 0 3年是湖北省实行税费改革 ,取消共同生产费后的第一年。之前在共同生产费名义下收取的灌溉水费 ,改由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成立的农户用水协会收取。 2 0 0 3年夏 ,湖北省荆门市一个村民小组在收取灌溉水费的时候 ,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 :在五月底收取亩平 2 0元的抽水费时 ,有 3户农户因为自家农田在水渠边上可以搭便车 ,没有缴纳抽水费。到了七月底 ,因持续干旱 ,需要每亩再收取 1 0元抽水费 ,如此就可以将所有稻田灌溉一遍 ,确保全年稻谷丰收。但村民们要求欠交农户补足上次欠交的抽水费 ,否则拒绝交款。而欠款农户则只同意缴这一次的抽水费 ,不愿补缴前次所欠水款。用水协会费尽九牛二虎之力 ,不能调平分歧 ,最终不能收上抽水费 ,致使守在泵站边上的农户们眼看着到手的稻谷被旱死。据农民自己算账说 ,因为这次没有抽成水 ,亩平至少减产 2 0 %,有的农田基本绝收。按当地亩均水稻 1 5 0 0斤的产量来计算 ,减产 2 0 %也就是亩均大约减少 1 5 0元的纯收入。附近的数十个村民小组普遍存在如上问题。用 1 0元的抽水费换来 1 5 0元的收入 ,显然是十分合算的 ,即使少数农户不愿出钱抽水 ,只要大多数农民愿意多分摊一点钱 ,也能将水抽上来 ,所有人的损失都能避免 ,而且对于他们自己也依然划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合作能力 熟人社会 行动逻辑 村庄类型 灌溉 水费 农田水利
下载PDF
现代国家的建构与村民自治的成长——对中国村民自治发生与发展的一种阐释 被引量:173
10
作者 徐勇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0-58,共9页
村民自治作为一种历史过程,其发生与发展应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加以考察。仅仅依靠自上而下的外部性力量,是无法建构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乡村治理体系的。继政权下乡和政党下乡之后,以农民群众为主体的村民自治的“登场”成为历史的必... 村民自治作为一种历史过程,其发生与发展应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加以考察。仅仅依靠自上而下的外部性力量,是无法建构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乡村治理体系的。继政权下乡和政党下乡之后,以农民群众为主体的村民自治的“登场”成为历史的必然。公社体制废除后的村民自治制度,其实质是党支持农民当家做主,在农民的主动参与中确立其主体地位,并将分散的农民吸纳到国家体制中来,以此建立对国家的认同,达到国家治理与村民自我管理的协调,从而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制度—示范—创新是村民自治进程的基本运行逻辑,这既保证了国家的统一性,又充分尊重社会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从现代国家建构的角度看,中国的乡村治理体制也需要相应的转型,对各种权力资源和治理机制加以整合,实行国家治理与乡村自治的共同治理,并在这一过程中推进村民自治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国家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村民自治
下载PDF
“接点政治”: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县域分析——一个分析框架及以若干个案为例 被引量:191
11
作者 徐勇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7,共6页
现阶段农村群体性事件的重要特点是"由乡入城",规模和影响大。本文提出"接点政治"的概念,认为在社会结构性变革的当今,政治体系各部分的"政治应力"更为不平衡,社会矛盾及其集中反映的群体性事件很容易在... 现阶段农村群体性事件的重要特点是"由乡入城",规模和影响大。本文提出"接点政治"的概念,认为在社会结构性变革的当今,政治体系各部分的"政治应力"更为不平衡,社会矛盾及其集中反映的群体性事件很容易在那些"政治应力"最为脆弱的"接点"部位发生。从县级政治看,县政承上启下,是国家上层与地方基层、中央领导与地方治理、权力运作与权力监控的"接点"部位;从县域社会看,县城是城市与乡村、传统与现代、中心与边缘地带的"接点"部位,比较容易发生群体性事件。对这一历史和体制变迁中的结构性问题,需要从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的角度寻求长治久安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点 群体性事件 县域
下载PDF
双重边缘化:村干部角色与行为的类型学分析 被引量:176
12
作者 吴毅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78-85,共8页
With regard to the behavior of and the role played by village officials, all general studies position them as proxies of the nation and kingpins of the village.But we think that this theory of "double-role" ... With regard to the behavior of and the role played by village officials, all general studies position them as proxies of the nation and kingpins of the village.But we think that this theory of "double-role" is only a general static and structural analysis and not a situational study in terms of processes. In the concrete "processes-events",what features village officials’ function and behavior possess are determined not only by specific village settings, but also by the activeness of village cadres-as the subject of behavior-in their adaptation to and selection of environment. This article thereby analyzes the impact of background of China’s present typically agricultural villages upon the role and behavior of village heads(R&BVH) and upon their rational selection of political environment, and offers the theory of "Dual Marginalization"- a typologic interpretation of R&BV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化 村干部 角色 行为 类型学分析
原文传递
农民工子女教育:政策选择与制度保障——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分析及政策建议 被引量:141
13
作者 项继权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11,共10页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是当前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并着力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湖北及其他省市的调查研究,对目前农民工子女的数量规模、分布结构及教育状况进行评估和分析。认为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从根本上说是现行的户籍制度及城乡二元... 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是当前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并着力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湖北及其他省市的调查研究,对目前农民工子女的数量规模、分布结构及教育状况进行评估和分析。认为农民工子女上学问题从根本上说是现行的户籍制度及城乡二元化政策的产物。解决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必须立足于城乡平等和城乡统筹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现行的法律和制度,消除对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歧视,建立城乡一体和公平的义务教育体制。文章就进一步加强对农民工子女教育权益保护,完善相关法律和制度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子女 教育现状 制度保障 政策分析
下载PDF
中国农村社区及共同体的转型与重建 被引量:171
14
作者 项继权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共8页
一定的认同和归属感是共同体的特征,也是其赖以存在的基础。在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以及不同社会经济背景下,农村社区及共同体有着不尽相同的认同基础和特征。如果说传统家族主导的村落是建立血缘关系基础上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建国以后人... 一定的认同和归属感是共同体的特征,也是其赖以存在的基础。在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以及不同社会经济背景下,农村社区及共同体有着不尽相同的认同基础和特征。如果说传统家族主导的村落是建立血缘关系基础上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建国以后人民公社时期的基层社区则是一种"政经不分"、"政社不分"的经济共同体和生产共同体。随着农村改革及乡村社会分化,建立在集体经济及政治控制基础上的社区日益解体。在新的历史时期,依靠加强农村基层政治与行政管理以及经济的集体化或合作化都不足以重建社区和社会生活共同体,应通过加强农村公共服务,用服务将人们联系起来,在服务的基础上重建农民的社区及社会信任和认同,构建新型农村社会生活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体 农村社区 地方治理
下载PDF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推进农村社区建设 被引量:162
15
作者 徐勇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15,共4页
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点和平台。农村社区建设不仅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更是农村基层社会及其管理体制的重建和变革。当下要建设的农村社区不是以传统自然村落为基础的文化共同体,而是能够不断满足人们日益丰... 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点和平台。农村社区建设不仅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更是农村基层社会及其管理体制的重建和变革。当下要建设的农村社区不是以传统自然村落为基础的文化共同体,而是能够不断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社会需要,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现代社会生活共同体。在农村社区建设过程中,必然要创新农村基层管理体制。由自然村落制度到社队村组制度,再向社区制度转变,可以整合资源,完善服务,实现上下互动、城乡一体,并建构起政府公共管理与社区自我管理良性互动,公共服务与社区自我服务相互补充的新型制度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村社区 农村基层管理体制
下载PDF
“行政下乡”:动员、任务与命令——现代国家向乡土社会渗透的行政机制 被引量:161
16
作者 徐勇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9,共8页
本文认为,在现代国家建构过程中,国家运用行政体系,将国家意志输入乡土社会,将分散和分割的乡土社会整合为一体。中国的乡土社会得以迅速整合,在相当程度依靠于强大的行政能力的渗透、介入和扩展。现代中国的建构又是"行政下乡&qu... 本文认为,在现代国家建构过程中,国家运用行政体系,将国家意志输入乡土社会,将分散和分割的乡土社会整合为一体。中国的乡土社会得以迅速整合,在相当程度依靠于强大的行政能力的渗透、介入和扩展。现代中国的建构又是"行政下乡"的过程。在20世纪的中国,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这种行政机制向乡土社会渗透主要包括:依托于战争期间形成的强大政治动员、各种自上而下的行政任务全面介入到农民的日常生活之中,以及带有半军事化特点的命令式体制。其结果是将自然的分散的乡土社会变为一个行政的有组织的乡土社会,这是乡土社会融入国家体系的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国家 乡土社会 行政机制 整合
下载PDF
建构农民需求导向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基于一项全国农村公共产品需求问卷调查的分析 被引量:130
17
作者 刘义强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23,共9页
本文基于一项全国农村公共产品需求调查,通过对农民公共产品需求的现状、结构和特点深入分析,探讨如何建构农民需求导向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考察了农民的公共产品需求普遍得不到满足、对其评价不高以及需求强烈的事实,提出并验证... 本文基于一项全国农村公共产品需求调查,通过对农民公共产品需求的现状、结构和特点深入分析,探讨如何建构农民需求导向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考察了农民的公共产品需求普遍得不到满足、对其评价不高以及需求强烈的事实,提出并验证了农民需求位序结构假设和政权距离—满意度假设,并依据这些结论提出建立需求导向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结构性安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公共产品 农民需求 需求导向
下载PDF
乡村治理研究的三大主题 被引量:141
18
作者 贺雪峰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19-224,共6页
本文分别从宏观、中观及微观三个层面概括出乡村治理研究的三大主题,对每一个层面主 题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及其不足作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三大主题之间的关系。本文尤其强调中观 层面研究的重要性,认为只有理解了中国农村本... 本文分别从宏观、中观及微观三个层面概括出乡村治理研究的三大主题,对每一个层面主 题的代表性研究成果及其不足作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三大主题之间的关系。本文尤其强调中观 层面研究的重要性,认为只有理解了中国农村本身的非均衡性及其对自上而下政策的不同涵义,我们才能 为不是一刀切的政策提出有用的建议,才不致不考虑具体情况地将一个地方的经验搬到另一个地方,也才 可能具体理解自上而下政策在某一特定农村区域实践效果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策 中观层面 非均衡性 区域 中国农村 宏观 才能 主题 理解 实践效果
原文传递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目标与制度保障 被引量:145
19
作者 项继权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9,共8页
基本公共服务是一个社会人们生存和发展必需的基本条件,是一个社会非由政府提供不能有效满足和充分保障的基本福利水准。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是人们基本的权利。当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存在明显的非均等化,最突出地表现在公共服务的资源... 基本公共服务是一个社会人们生存和发展必需的基本条件,是一个社会非由政府提供不能有效满足和充分保障的基本福利水准。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是人们基本的权利。当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存在明显的非均等化,最突出地表现在公共服务的资源占有不均、消费水平不均及二元化体制及权益不均。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不仅是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更重要的是确保人们平等地享有基本公共服务。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大公共服务的财政投入,合理分摊基本公共服务的责任,建立服务均衡导向的财政投入机制,深化公共服务部门及事业单位改革,构建覆盖全民、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制,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 均等化 政策目标 制度保障 中国
下载PDF
武汉市农民工政治参与状况调查 被引量:126
20
作者 徐增阳 黄辉祥 《战略与管理》 CSSCI 2002年第6期110-116,共7页
关键词 武汉市 农民工 政治参与状况 调查研究 村委会 选举 政治特征 政治信任 政治义务感 政治交通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