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鲈鱼鱼鳞胶原蛋白肽的制备及贮藏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姜越 张皓炎 +4 位作者 熊善柏 胡杨 刘友明 杜红英 尤娟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2-129,共8页
为制备分布均一、稳定的胶原蛋白肽,并综合利用特色淡水鱼的鱼鳞。以热水提取法提取鲈鱼鱼鳞胶原蛋白,并利用碱性蛋白酶、胃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酶解技术制备胶原蛋白肽粉;通过LC-MS/MS和粒径测定分析胶原蛋白肽的均一性,根据巯基含量、... 为制备分布均一、稳定的胶原蛋白肽,并综合利用特色淡水鱼的鱼鳞。以热水提取法提取鲈鱼鱼鳞胶原蛋白,并利用碱性蛋白酶、胃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酶解技术制备胶原蛋白肽粉;通过LC-MS/MS和粒径测定分析胶原蛋白肽的均一性,根据巯基含量、内源荧光性、色度、感官鉴评等指标的变化,研究胶原蛋白肽粉在不同湿度条件(50%RH、70%RH、90%RH)下的贮藏稳定性。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在37℃下酶解30 min得到胶原蛋白肽的Span值最接近于1,且得到的肽段分子质量主要分布在1000 u到2000 u,均一性较好。在胶原蛋白肽粉贮藏期间,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胶原蛋白肽中巯基含量逐渐降低(P<0.05);L;值逐渐减小,a;值逐渐向偏红的方向变化,b;值逐渐向偏黄的方向的变化;感官特性在口感上变化不大,在颜色、腥味、颗粒状态方面有较大差异;内源荧光发生显著变化(P<0.05)。在不同的湿度条件下,50%RH湿度下胶原蛋白粉的贮藏稳定性强于在其余两种湿度条件下贮藏。鲈鱼鱼鳞胶原蛋白肽最佳制备条件为碱性蛋白酶在37℃下酶解30 min,在50%RH湿度条件下贮藏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鳞 胶原蛋白肽 酶解制备 贮藏特性
原文传递
饲喂蚕豆对斑点叉尾鮰生长性能和肌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朱耀强 李道友 +1 位作者 赵思明 熊善柏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71-777,共7页
分别以蚕豆(Vicia faba Linn.)和配合饲料饲喂平均体质量为250g的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100d,考察蚕豆对斑点叉尾鮰生长和肌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蚕豆组和配合饲料组增重率分别为104.85%和276.97%,饵料系数分别为4.32和2.... 分别以蚕豆(Vicia faba Linn.)和配合饲料饲喂平均体质量为250g的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100d,考察蚕豆对斑点叉尾鮰生长和肌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蚕豆组和配合饲料组增重率分别为104.85%和276.97%,饵料系数分别为4.32和2.11,蛋白质效率分别为80.52%和145.16%,肥满度分别为14.72和23.83;在肌肉成分方面,二者除粗灰分无显著差异(P>0.1)外,蚕豆组斑点叉尾鮰肌肉粗蛋白、粗脂肪和总糖含量较配合饲料组极显著降低(P<0.01),水分含量明显提高(P<0.01),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低于配合饲料组;在肌肉质构特性方面,新鲜和蒸煮的蚕豆组斑点叉尾鮰肌肉的硬度和咀嚼性均比配合饲料组有极显著提高(P<0.01),饲喂蚕豆可改善斑点叉尾鮰肌肉的质构特性,但其生长性能和营养价值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斑点叉尾鮰 生长性能 肌肉品质 营养价值
下载PDF
鲢鱼头汤烹制工艺优化及烹饪模式对汤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3
作者 田沁 吴珂剑 +2 位作者 谢雯雯 贾丹 熊善柏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3-111,共9页
采用4段加热法烹制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鱼头汤,研究加热电压、沸腾时间、保温温度及保温时间对鱼头汤营养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确定电炖锅烹制鱼头汤的最佳工艺参数,并比较不同烹饪模式对鱼头汤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热... 采用4段加热法烹制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鱼头汤,研究加热电压、沸腾时间、保温温度及保温时间对鱼头汤营养成分及感官品质的影响,确定电炖锅烹制鱼头汤的最佳工艺参数,并比较不同烹饪模式对鱼头汤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热电压、沸腾时间、保温温度和保温时间均对鱼头汤的营养成分和感官品质有显著影响。经正交试验得到的电炖锅熬制的鱼头汤最适宜烹制条件为:加热电压180V、沸腾时间20min、保温温度75℃、保温时间60min。采用该烹制工艺制作的鱼头汤的营养成分及感官评分显著高于电饭煲烹制的鱼头汤,电子舌及电子鼻检测表明两者滋味及气味相似。采用SPME-GC-MS分析发现,电炖锅熬制的鱼头汤比智能电饭煲熬制的鱼头汤的风味更丰富,分别检测出69种和56种挥发性风味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炖锅 鲢鱼头汤 烹制条件 感官品质 营养成分 风味成分
下载PDF
不同体质量鲢肌肉中主要滋味物质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贾丹 刘敬科 +2 位作者 孔进喜 熊善柏 赵思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4-129,共6页
以1.0~3.0 kg/尾的鲢为材料,通过滋味活性值(taste active value,TAV)和味精当量(equivalent uma-mi concentration,EUC)2种滋味表征方法,研究加热对不同体质量鲢肌肉的游离氨基酸和核苷酸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体质量鲢肌肉游离氨基... 以1.0~3.0 kg/尾的鲢为材料,通过滋味活性值(taste active value,TAV)和味精当量(equivalent uma-mi concentration,EUC)2种滋味表征方法,研究加热对不同体质量鲢肌肉的游离氨基酸和核苷酸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体质量鲢肌肉游离氨基酸以牛磺酸(Tau)、组氨酸(His)、甘氨酸(Gly)为主,加热导致鲢肌肉中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鲢肌肉中组氨酸(His)贡献的苦味明显,谷氨酸(Glu)对鲜味有所贡献,甘氨酸(Gly)和丙氨酸(Ala)对甜味有所贡献。不同体质量鲢肌肉中的核苷酸类物质以肌苷酸(IMP)和肌苷(HxR)为主,加热对鲢肌肉中核苷酸类物质含量影响显著。加热导致鲢肌肉中肌苷酸(IMP)和一磷酸腺苷(AMP)的TAV均有所下降,而次黄嘌呤(Hx)的TAV有所上升,但对鲜味贡献明显的仍是IMP。熟鲢肌肉的EUC随着体质量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2.0 kg时达到最大为31.57 g MSG/100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氨基酸 核苷酸 滋味活性值 味精当量 食品风味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