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壤表土团聚体稳定性对坡面侵蚀的影响 被引量:74
1
作者 闫峰陵 史志华 +1 位作者 蔡崇法 李朝霞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77-583,共7页
通过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第四纪红粘土、泥质页岩和花岗岩三种母质发育的红壤团聚体稳定性对土壤坡面侵蚀和侵蚀泥沙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坡面土壤侵蚀量和径流强度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且不同团聚体稳定性... 通过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第四纪红粘土、泥质页岩和花岗岩三种母质发育的红壤团聚体稳定性对土壤坡面侵蚀和侵蚀泥沙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坡面土壤侵蚀量和径流强度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且不同团聚体稳定性指标与二者相关程度存在差异,其中湿筛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和》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WSA0.25)与侵蚀量和径流强度相关程度最高,快速湿润中1~0.5 mm团聚体和湿润振荡中2~1 mm团聚体标准化平均重量直径(NMWD)与二者的相关性也达到了显著;泥沙粒径与湿筛MWD和WSA0.25之间相关关系(偏相关分析)呈显著正相关(r=0.8283^*,r=0.8209^*);快速湿润中1~0.5 mm团聚体和湿润振荡中2~1 mm团聚体的NMWD与泥沙粒径也存在较好正相关关系(r=0.7458,r=0.6859).泥沙粒径和水流功率在本研究中未表现出较好相关性(r=-0.18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团聚体 坡面侵蚀 泥沙粒径
下载PDF
GIS在三峡库区土壤肥力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2
作者 史志华 蔡崇法 +2 位作者 丁树文 张光远 蔡强国 《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4-78,96,共6页
以三峡库区王家桥小流域为例,探讨了应用地理信系系统(GIS)和数学模型相结合评价土壤肥力的途径。通过系统全面的考虑选取了9个评价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其权重,并用模糊数学建立单因子评价模型,再用加权法得到每个评价单... 以三峡库区王家桥小流域为例,探讨了应用地理信系系统(GIS)和数学模型相结合评价土壤肥力的途径。通过系统全面的考虑选取了9个评价指标,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其权重,并用模糊数学建立单因子评价模型,再用加权法得到每个评价单元的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指数(SIFI)。根据SIFI值将土壤肥力分为高(>0.45)、中(0.25~0.45)和低(<0.25)3级。应用IDRISI对王家桥小流域的土壤肥力资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王家桥小流域的土壤肥力大多处于中下水平,高、中、低肥力土壤的面积比例分别为24.9%,31.9%和38.0%。流域的土壤肥力资源尚有较大的潜力。限制王家桥小流域土壤肥力资源的主要因素是土壤侵蚀、投入水平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肥力 地理信息系统 层次分析法 模糊数学 GIS
下载PDF
江汉平原后湖地区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40
3
作者 周勇 张海涛 +4 位作者 汪善勤 黄卫 柳洪 雷新美 黄德华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0-74,共5页
根据模糊数学和多元数理统计分析原理 ,建立了一个定量的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方法 ,并应用于大比例尺样区的土壤肥力综合评价。首先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理化分析 ,选取了 9项评价指标 ,包括全 N、全 P、全 K、速效P、速效 K、物理性粘粒... 根据模糊数学和多元数理统计分析原理 ,建立了一个定量的土壤肥力综合评价方法 ,并应用于大比例尺样区的土壤肥力综合评价。首先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理化分析 ,选取了 9项评价指标 ,包括全 N、全 P、全 K、速效P、速效 K、物理性粘粒、粉粘比、表土层厚、p H;并根据植物效应建立两类隶属度函数 ,分别计算出隶属度值 ;然后 ,利用 AHP法确定各因子的权重 ,根据隶属度值和权重 ,求出各参评指标的分值及评价单元土壤肥力总分值 ;最后 ,利用聚类分析法将样区土壤肥力划分为五级 ,并借助 GIS软件 Map GIS绘制样区的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图。江汉平原后湖地区土壤肥力主要为一、二级 ,一、二、三、四、五级肥力土壤分别占 2 4 .2 5 % ,5 2 .3 4 % ,11.2 0 % ,6.15 % ,6.0 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肥力 综合评价方法 地理信息系统 江汉平原 后湖地区
下载PDF
植物篱对土壤养分流失的控制机理研究 被引量:49
4
作者 朱远达 蔡强国 +1 位作者 张光远 胡霞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45-351,共7页
植物篱是一种能有效减少地表径流、保土蓄水的水土保持措施,但其控制土壤养分流失相关机理的研究甚少。2001年在长江上游支流吒溪河的二级支流王家桥小流域设立的6个香根草(Vetiveriazizanioides)植物篱试验小区中进行地形测量及采样分... 植物篱是一种能有效减少地表径流、保土蓄水的水土保持措施,但其控制土壤养分流失相关机理的研究甚少。2001年在长江上游支流吒溪河的二级支流王家桥小流域设立的6个香根草(Vetiveriazizanioides)植物篱试验小区中进行地形测量及采样分析,拟通过局部地形变化、土壤颗粒和养分在小区内的空间分布变化来分析植物篱对紫色土区土壤养分流失的控制机理。坡型测量结果表明,植物篱带前出现泥沙堆积,说明植物篱能有效阻止侵蚀泥沙的向下搬运;机械组成分析结果表明,侵蚀影响下的土壤颗粒粒径在空间上出现分布差异,侵蚀剧烈的局部>0.2mm土壤颗粒明显富集,而植物篱对不同粒径的土壤颗粒的流失均有控制效果,但对粒径较大的颗粒的流失控制效果更明显;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含量空间分布的分析结果则表明,植物篱对土壤养分流失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篱 土壤 养分流失 控制机理
下载PDF
几种土壤中铁锰结核的重金属离子吸附与锰矿物类型 被引量:39
5
作者 刘凡 谭文峰 +2 位作者 刘桂秋 李学垣 贺纪正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99-706,共8页
土壤与水体中的锰氧化物对某些重金属离子有强烈的富集作用 ,本研究表明我国几种土壤铁锰结核中锰氧化物的重金属离子 (Pb、Cu、Zn、Co、Ni和Cd)吸附量占结核吸附这些离子总量的 60 %~ 1 0 0 %。结核中所含锰矿物类型不同 ,对重金属离... 土壤与水体中的锰氧化物对某些重金属离子有强烈的富集作用 ,本研究表明我国几种土壤铁锰结核中锰氧化物的重金属离子 (Pb、Cu、Zn、Co、Ni和Cd)吸附量占结核吸附这些离子总量的 60 %~ 1 0 0 %。结核中所含锰矿物类型不同 ,对重金属离子吸附的能力不一样。山东砂姜黑土中含钙锰矿和锂硬锰矿 ,其锰氧化物的重金属离子吸附量最高 ;其次是湖北黄棕壤和黄褐土中铁锰结核的锰氧化物 ,它们为锂硬锰矿与水钠锰矿组合 ;吸附量最低的是湖南红壤中铁锰结核的锰氧化物 ,它们仅为锂硬锰矿。上述几种锰矿物构造上的差异和结晶程度不同是导致不同土壤铁锰结核中锰氧化物吸附重金属离子量不一样的重要原因。Co2 +在吸附过程中被氧化及试样中氧化锰含量和Mn(Ⅳ )百分率不同也是影响其铁锰结核中Co吸附量变化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铁锰结核 吸附 重金属离子 锰矿物 锰氧化物
下载PDF
不同温度对黑碳表面官能团的影响 被引量:48
6
作者 郝蓉 彭少麟 +1 位作者 宋艳暾 刘名茗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28-531,共4页
在200~800℃热解水稻秸秆制备BC,以Boehm滴定和FTIR表征BC表面官能团种类和数量,研究了不同温度对BC表面官能团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BC表面官能团种类和数量都将产生影响。秸秆碳化后官能团会发生一定变化,表现为醚键(C-O-C)、羰基(... 在200~800℃热解水稻秸秆制备BC,以Boehm滴定和FTIR表征BC表面官能团种类和数量,研究了不同温度对BC表面官能团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BC表面官能团种类和数量都将产生影响。秸秆碳化后官能团会发生一定变化,表现为醚键(C-O-C)、羰基(C-O)、甲基(-CH3)和亚甲基(-CH2)消失,仍存有羟基(-OH)和芳香族化合物。BC有相同的化学结构,都以芳环骨架为主,但所含官能团种类有一定差异,同种官能团振动形式也不同。酸性和碱性官能团数量都随温度升高先升高后降低,高温和低温不利于官能团的形成,300~600℃对应的碱性官能团含量高于酸性官能团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碳 温度 表面官能团 种类 数量
下载PDF
江汉平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分布与积累特点 被引量:46
7
作者 谭文峰 朱志锋 +2 位作者 刘凡 胡荣桂 单世杰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73-980,共8页
论文探讨了江汉平原果园、旱地、水田、水旱轮作等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的组成、有机碳与活性有机碳的分布与积累特点。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团聚体的组成均以2~20μm粒径为主,其次为<2μm和20~50μm粒径,<50μm粒径团聚体的含量... 论文探讨了江汉平原果园、旱地、水田、水旱轮作等利用方式下土壤团聚体的组成、有机碳与活性有机碳的分布与积累特点。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团聚体的组成均以2~20μm粒径为主,其次为<2μm和20~50μm粒径,<50μm粒径团聚体的含量占团聚体总量的80.8%~94.1%。不同利用方式下有机碳含量的峰值均出现在200~2000μm团聚体中,且>50μm粒径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含量比<50μm粒径的高;但69.8%~86.6%的有机碳分布在<50μm粒径团聚体中,其中以2~20μm团聚体中有机碳所占的比例最大(35.2%~45.9%),细微团聚体固碳能力较强,而粗粒径团聚体中的有机碳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较为敏感。土壤团聚体中的活性有机碳以2~20μm粒径的最低,<2μm和20~50μm中有机碳的活性相差不大;不同粒径的团聚体中均为水耕利用方式下(水田和水旱轮作)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含量比旱耕利用方式下(果园和旱地)的高,但随着土壤团聚体粒径的增加,由水耕利用方式下活性有机碳所占的比例较大逐渐过渡到以旱耕利用方式下活性有机碳的比例较大。由于供试样品中2~20μm团聚体中有机碳积累最大、固定的有机碳最多,可以考虑将2~20μm团聚体作为土壤固定有机碳的特征团聚体。这些结果可为我国区域土壤有机碳的循环提供科学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团聚体 有机碳 土地利用 江汉平原
下载PDF
我国矿区土地复垦概况 被引量:33
8
作者 凌婉婷 贺纪正 高彦征 《农业环境与发展》 2000年第4期34-36,共3页
矿区土地复垦工作与土壤科学、植物营养科学和环境科学等有着密切关系 ,是关系到生态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阐述了矿山开采中的环境问题 ,并对我国矿区土地复垦的现状、复垦类型、复垦工艺和复垦技术等作了介绍。
关键词 矿区土地复垦 复垦类型 复垦工艺 复垦技术
下载PDF
湖北省几种土壤的重金属镉、铜形态 被引量:33
9
作者 高彦征 贺纪正 凌婉婷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3-147,共5页
研究了湖北省棕红壤、黄棕壤和黄褐土中重金属镉、铜的形态差异 ,分析了重金属负荷水平对土壤重金属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 :未污染土壤中重金属镉、铜主要为氧化铁结合态和残渣态 ,占土壤重金属全量的75 %以上 ;交换态镉含量与土壤pH呈... 研究了湖北省棕红壤、黄棕壤和黄褐土中重金属镉、铜的形态差异 ,分析了重金属负荷水平对土壤重金属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 :未污染土壤中重金属镉、铜主要为氧化铁结合态和残渣态 ,占土壤重金属全量的75 %以上 ;交换态镉含量与土壤pH呈负相关。从未污染土、污染土到镉质土 ,随土壤Cd负荷提高 ,土壤中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镉的比例增大 ,有效性提高 ,残渣态、氧化铁结合态镉的比例降低。土壤中铜有相似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 土壤重金属 湖北 重金属污染
下载PDF
红壤丘陵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质量影响 被引量:31
10
作者 史志华 蔡崇法 +2 位作者 王天巍 丁树文 张光远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37-543,共7页
以鄂南红壤丘陵典型区的三个村为代表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对 1981和 1998年两个时期的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壤质量进行对比研究 ,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总体上具有农业型特点 ,17a间水田减少了 2... 以鄂南红壤丘陵典型区的三个村为代表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对 1981和 1998年两个时期的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壤质量进行对比研究 ,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总体上具有农业型特点 ,17a间水田减少了 2 1% ;其余的利用方式则有不同幅度的增加 ,居民地、水域、林地、园地和旱地增加了 4 2 .2 %、99.6 %、8%、5 6 .8%和 8%。土壤质量有从优劣两端向中等靠拢的趋势 ,17a后 、 、 和 等地面积分别减少 18.6 %、12 .2 %、2 9.6 %和 2 5 % ; 等地增幅达 5 1.9%。土地利用方式及管理措施是影响土壤质量演变方向和强度的关键因子 ,园地和林地的土壤质量大多得到明显改善 ,水田的Δ SQI多数呈下降的趋势 ,旱地的土壤质量变化比较复杂 ,与土地利用结构相关。依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丘陵区 地理信息系统 土地利用变化 土壤质量
下载PDF
小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对氮素输出的影响 被引量:41
11
作者 罗璇 史志华 +3 位作者 尹炜 陈佳 李璐 伍世良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8-62,共5页
以丹江口库区的胡家山小流域为研究区,以资源二号卫星影像图为底图,通过实地调查获取胡家山小流域土地利用图,利用ArcGIS的水文模拟、空间分析模块提取15个集水区,并分析其土地利用结构.根据2008年1~12月各个集水区的出口的总氮、硝态... 以丹江口库区的胡家山小流域为研究区,以资源二号卫星影像图为底图,通过实地调查获取胡家山小流域土地利用图,利用ArcGIS的水文模拟、空间分析模块提取15个集水区,并分析其土地利用结构.根据2008年1~12月各个集水区的出口的总氮、硝态氮浓度的监测数据,定量地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对氮素输出时空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胡家山小流域内旱地、居民地对氮素输出起显著源作用,与TN、NO-3-N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869、0.856和0.826、0.867.林地、疏林地、草地等对氮素输出起汇作用,其中林地、草地汇作用显著,与TN、NO-3-N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820、-0.851和-0.602、-0.518.土地利用结构是氮素输出空间变化的关键因素,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分布使得汇土地利用类型旱地、居民地对小流域氮素输出影响最大;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土地利用结构对氮素输出浓度影响有所不同.年度上,对氮素输出影响最大的是旱地,季节上,春、夏、秋、冬四季对氮素输出影响最大的分别是旱地、居民地、居民地、旱地;土地利用结构对氮素输出浓度的影响受到降雨、气温、人为等因素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土地利用结构 氮素输出 时空变化
原文传递
氮肥施用措施对湖北中稻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43
12
作者 韩宝吉 曾祥明 +4 位作者 卓光毅 徐芳森 姚忠清 肖习明 石磊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42-850,共9页
【目的】以湖北省大面积推广的4个中稻品种(珞优8号、国豪杂优1号、丰优22和巨风优72)为试验材料,研究氮肥不同施用对湖北省中稻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方法】田间试验设计了5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处理(CK)、农民习惯施肥法(F... 【目的】以湖北省大面积推广的4个中稻品种(珞优8号、国豪杂优1号、丰优22和巨风优72)为试验材料,研究氮肥不同施用对湖北省中稻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方法】田间试验设计了5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处理(CK)、农民习惯施肥法(FFP)、FFP优化、增氮处理(SHY)和SHY优化,4次重复于2008和2009年分别在湖北赤壁和荆门进行。【结果】湖北赤壁CK处理两年试验的水稻产量均低于湖北荆门,表明荆门的基础地力好于赤壁。两年试验中,与农民习惯施肥法(FFP)相比,赤壁FFP优化、增氮处理(SHY)和SHY优化3个处理都有增产作用,其中2008年增产率分别为10.0%、2.3%和23.2%,2009年增产率分别为16.6%、11.8%和22.6%;荆门FFP优化、SHY、SHY优化3个处理,在2008年略有减产,在2009年增产作用也不显著,仅为2.0%、6.7%和1.7%。与农民习惯施肥法(FFP)相比,赤壁FFP优化和SHY优化,氮肥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都有显著提高;荆门FFP优化和SHY优化氮肥偏生产力显著提高,而氮肥农学利用率仅略有提高;两年两地SHY处理的氮素利用率各个指标的值均较小。【结论】两个优化处理(FFP优化和SHY优化)的产量和氮肥利用率都达到较高水平,即在当前农民习惯施肥条件下,将氮肥减少20%左右,不仅不会减产反而还会增产增效;在高氮的投入下,高产田水稻增产不明显甚至减产。此外,氮肥优化施用还可以改善稻米的营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肥 产量 品质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玉米对持续干旱的反应及红壤干旱阈值 被引量:38
13
作者 陈家宙 王石 +1 位作者 张丽丽 吕国安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32-539,共8页
目的研究玉米对红壤干旱的反应以及红壤干旱程度定量表达和干旱阈值。方法在田间小区遮雨条件下种植夏玉米,设置连续干旱12~36d等6个处理,用FDR水分仪每日测量0~60cm不同土层含水量,定期观测玉米植株生长状况和气孔导度,收割后考种。... 目的研究玉米对红壤干旱的反应以及红壤干旱程度定量表达和干旱阈值。方法在田间小区遮雨条件下种植夏玉米,设置连续干旱12~36d等6个处理,用FDR水分仪每日测量0~60cm不同土层含水量,定期观测玉米植株生长状况和气孔导度,收割后考种。结果玉米的株高、茎粗、气孔导度、根系数量等测量值在不同干旱天数之后显著降低,在不同土壤干旱程度下出现阈值反应,连续干旱25d之后,玉米籽粒产量显著降低5%。干旱过程中,土层贮水量和累积相对失水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对数线性方程表示,将方程的斜率转换为取值在[0,1]区间的指数D,可以定量表达土壤干旱程度。结论D值既可以表示土壤干旱状况又可以表示作物受旱程度,玉米拔节-抽穗期红壤干旱程度D达到0.55则产量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 干旱程度 玉米 阈值反应
下载PDF
低分子量有机酸对红壤无机态磷转化及酸度的影响 被引量:33
14
作者 胡红青 廖丽霞 王兴林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7期867-870,共4页
以鄂南、赣北两红壤样品为材料 ,加入不同有机酸并经室温培养后 ,测定不同P组分、pH及活性Al含量的变化 .结果表明 ,供试有机酸均使土壤Ca2 P含量增高 ,增幅大小依次为柠檬酸 >苹果酸 >琥珀酸 >乙酸 ;2种土壤的Ca8 P和Ca1 0 ... 以鄂南、赣北两红壤样品为材料 ,加入不同有机酸并经室温培养后 ,测定不同P组分、pH及活性Al含量的变化 .结果表明 ,供试有机酸均使土壤Ca2 P含量增高 ,增幅大小依次为柠檬酸 >苹果酸 >琥珀酸 >乙酸 ;2种土壤的Ca8 P和Ca1 0 P含量无明显变化规律 ,Fe P、Al P和O P含量有所下降 ;除乙酸处理的土壤 pH值无显著变化外 ,其它有机酸的加入使 pH下降 0 .6 5~ 1 .96 ;有机酸引起活性Al量增多 ,除乙酸处理的变化较小外 ,其它有机酸或混合物的加入使土壤中 0 .0 2mol·L-1 CaCl2 提取Al增加 4 .7~ 5 0 .3倍 ,1mol·L-1 KCl提取Al增加 4 .0~ 6 7.3倍 .可见 ,有机酸具有双重作用 ,既增加P的有效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量有机酸 红壤 无机态磷 酸度
下载PDF
紫色土坡地壤中流特征 被引量:37
15
作者 徐勤学 王天巍 +2 位作者 李朝霞 蔡崇法 史志华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29-234,共6页
壤中流是紫色土坡地径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不同降雨条件下紫色土坡地壤中流特征和地表状况变化对壤中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未扰动荒坡地壤中流径流系数是裸露坡耕地的3~15倍,平均流量是坡耕地的7~33倍... 壤中流是紫色土坡地径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不同降雨条件下紫色土坡地壤中流特征和地表状况变化对壤中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未扰动荒坡地壤中流径流系数是裸露坡耕地的3~15倍,平均流量是坡耕地的7~33倍,荒坡地和坡耕地壤中流特征差异在大雨强条件下表现更为明显;②坡耕地壤中流径流系数随降雨强度的增加而显著减少,但荒坡地壤中流受雨强的影响不明显;③荒坡地壤中流随地表状况变化而改变,植被覆盖的减少和降雨对疏松地表的压实导致壤中流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降雨强度 壤中流 地表状况
下载PDF
GIS在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研究中的应用、问题与展望 被引量:19
16
作者 邱炳文 周勇 +2 位作者 李学垣 贺纪正 刘凡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48-351,共4页
主要综述了GIS在土地资源清查、土地评价与管理、生态环境规划、自然灾害预警及灾情分析中的应用,并说明其存在的问题,包括数据来源与质量难以保证、专业模型缺乏通用性以及系统集成性差等,最后指出“3S”一体化、模型化、标准化。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土地资源 生态环境
下载PDF
保护性耕作与平衡施肥对巢湖流域稻田氮素径流损失及水稻产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5
17
作者 王静 郭熙盛 +1 位作者 王允青 丁树文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64-1171,共8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连续2年研究了巢湖流域保护性耕作与平衡施肥对稻田氮素径流流失特征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巢湖流域水稻田在传统耕作条件下径流液中TN的浓度范围是0.73~15.33mg·L-1,DN是氮素径流流失的主要形态,约占TN的...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连续2年研究了巢湖流域保护性耕作与平衡施肥对稻田氮素径流流失特征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巢湖流域水稻田在传统耕作条件下径流液中TN的浓度范围是0.73~15.33mg·L-1,DN是氮素径流流失的主要形态,约占TN的74%~92%,NH4+-N和NO3--N所占比例差异比较大,主要与径流-施肥时间间隔以及作物的不同生育期有关。氮素径流损失量年际差异比较大,2008年和2009年分别是2.91kg·hm-2和6.23kg·hm-2,分别占施氮量的1.62%和3.46%。由于降雨事件的偶然性,平衡施肥对氮素径流损失量的影响具有很大不确定性,径流流失风险仍难以控制;保护性耕作能有效地降低氮素径流流失负荷,使得氮素流失潜能大大减小。与T(传统耕作)处理相比,TS(传统耕作+秸秆还田)处理、BF(平衡施肥)处理和NTS+BF(少免耕+秸秆还田+平衡施肥)处理水稻产量平均增产幅度分别为9.97%、13.60%和23.18%,产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因此,保护性耕作可以作为源头控制稻田氮素流失的较好措施之一加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平衡施肥 氮素 径流 面源污染
下载PDF
土壤中铁铝氧化物与黏土矿物交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18
作者 谭文峰 周素珍 +2 位作者 刘凡 冯雄汉 李学垣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26-730,共5页
铁铝氧化物与黏土矿物是土壤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固相组分之一,一般占土壤质量的90%以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直接影响土壤界面活性、理化性质和肥力状况。本文以铁铝氧化物和黏土矿物胶结过程中的一些表观特征变化为出发点,重点阐述了交... 铁铝氧化物与黏土矿物是土壤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固相组分之一,一般占土壤质量的90%以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直接影响土壤界面活性、理化性质和肥力状况。本文以铁铝氧化物和黏土矿物胶结过程中的一些表观特征变化为出发点,重点阐述了交互作用前后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及宏观表现到微观交互作用的机理,并提出了宜加强二者交互作用的界面特性、非晶形向晶形转化过程等的研究,以期揭示土壤退化、团聚体形成、元素的保蓄与释放、土壤污染物的调控等土壤的基本属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氧化物 层状硅酸盐矿物 黏土矿物 团聚体
下载PDF
土壤腐殖质-矿物质交互作用的机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19
作者 魏世勇 谭文峰 刘凡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6,共6页
腐殖质、氧化物、层状硅酸盐矿物间的相互作用主要通过阴离子交换、配体表面交换、疏水作用、熵效应、氢键作用及阳离子桥键、静电作用等多种结合键能进行。影响有机-矿质复合体相互作用的主要因素是腐殖质、粘土矿物的性质及溶液pH值... 腐殖质、氧化物、层状硅酸盐矿物间的相互作用主要通过阴离子交换、配体表面交换、疏水作用、熵效应、氢键作用及阳离子桥键、静电作用等多种结合键能进行。影响有机-矿质复合体相互作用的主要因素是腐殖质、粘土矿物的性质及溶液pH值和离子强度等。矿物的比表面积、表面酸碱反应位、表面电荷以及腐殖酸的羧基、酚羟基、醇羟基、羰基、氨基等官能团含量和酸度、芳香性、干湿状况、分子大小等基本性质都会影响腐殖酸被矿物吸附的状况。矿物对腐殖酸的吸附量随着pH值的升高而降低,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而升高。本文针对土壤腐殖质、铁/铝氧化物、层状硅酸盐矿物相互作用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腐殖质 矿物质 交互作用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武汉城市园林绿地土壤现状分析 被引量:35
20
作者 王朴 胡红青 丁昭全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8-80,共3页
采集武汉市中心城区主要公园绿地、道路绿化带、住宅区绿地和单位附属绿地土壤,研究其pH值、有机质、有效养分含量等理化性质,以摸清园林绿地土壤的基本性状。结果表明,土壤pH值较自然土壤明显偏高,以偏碱性为主;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 采集武汉市中心城区主要公园绿地、道路绿化带、住宅区绿地和单位附属绿地土壤,研究其pH值、有机质、有效养分含量等理化性质,以摸清园林绿地土壤的基本性状。结果表明,土壤pH值较自然土壤明显偏高,以偏碱性为主;土壤有机质、速效磷和速效钾处于较高水平;碱解氮偏低;土壤主要是壤质土壤和粘质土壤;阳离子交换量较高。根据结果评价了武汉城市园林绿地土壤肥力状况,可为园林植物适地种植和科学合理配置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城市绿化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土壤 园林植物 理化性状 武汉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