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热环境定量评价技术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35
1
作者 孙铁钢 肖荣波 +2 位作者 蔡云楠 王耀武 吴昌广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717-2728,共12页
自"城市热岛"概念提出以来,城市热环境定量评价一直是城市气候与环境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随着空间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模拟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热环境定量评价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从最初单一利用气象站历史数据对... 自"城市热岛"概念提出以来,城市热环境定量评价一直是城市气候与环境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随着空间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模拟技术的不断发展,城市热环境定量评价的技术手段和方法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从最初单一利用气象站历史数据对城市宏观尺度热环境进行数理统计分析,逐步发展到综合利用地面气象观测、热红外遥感、数值模式模拟等多种技术对不同尺度热环境进行动态模拟与预测.本文系统回顾了地面气象观测、热红外遥感、数值模式模拟3类城市热环境定量评价技术的发展历程,并总结了各类技术的优缺点、适用性及发展趋势,以期为今后的城市热环境评价与优化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环境 定量评价技术 地面气象观测 热红外遥感 数值模拟
原文传递
城市湖泊湿地温湿效应——以武汉市为例 被引量:33
2
作者 朱春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6期5518-5527,共10页
选择武汉城市三环内主城区14块湖泊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小尺度定量测定的方法,研究城市湖泊湿地与温湿效应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城市湿地温度值与面积指数、距离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与景观形状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湿度值与面... 选择武汉城市三环内主城区14块湖泊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小尺度定量测定的方法,研究城市湖泊湿地与温湿效应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城市湿地温度值与面积指数、距离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与景观形状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湿度值与面积指数、距离指数、环境类型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与景观形状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其中面积指数的贡献值最大。(2)14块湖泊湿地的降温增湿效应排序为湖泊11—14>湖泊6—10>湖泊1—5。当湖泊湿地面积为9.2—12.2 hm2时,其降温增湿效应明显;当湖泊湿地面积为308.4hm2左右时,降温效应显著且趋于稳定,湖泊湿地面积为67.6hm2左右时,增湿效应显著且趋于稳定(P<0.05)。当湖泊湿地面积达到临界值之后,多斑块离散型(Dispersive)湖泊湿地布局对整个城市环境的降温增湿效应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湖泊湿地 面积 指数 温度 相对湿度
下载PDF
基于消费端的自然保护地指标交易机制: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 被引量:26
3
作者 杨锐 钟乐 赵智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6687-6693,共7页
建构基于消费端的自然保护地指标交易机制是破解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难题、解决中国不同行政单元间自然保护和经济发展不均衡这一结构性矛盾的新思路。提出了以自然保护地面积指标的初始分配为基础的交易机制建构总体思路,并提出了生态安... 建构基于消费端的自然保护地指标交易机制是破解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难题、解决中国不同行政单元间自然保护和经济发展不均衡这一结构性矛盾的新思路。提出了以自然保护地面积指标的初始分配为基础的交易机制建构总体思路,并提出了生态安全性、可操作性、动态调整等3大基本原则。从市场客体、市场主体、交易方式、交易机制4方面进行了市场要素的具体设计。其中,市场客体是自然保护地可交易面积指标和由其折算的耕地、建设用地面积指标;市场主体为县级及以上的各级人民政府;交易方式为优先省内交易、鼓励省际交易;交易机制包含价格机制、审核机制和监督机制。阐述了价值规律、供需规律、竞争规律在交易机制中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保护市场 生态系统服务 自然保护 市场要素 市场规律
下载PDF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收缩城市更新策略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周盼 吴佳雨 吴雪飞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1-98,共8页
城市收缩已波及全球并成为长期持续的发展模式,近年来西方学者和实践者对其展开了广泛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其中,城市收缩与城市绿地的关系以及收缩城市的绿色更新策略成为热点之一。本文在概述收缩城市基本研究和更新策略的基础上,... 城市收缩已波及全球并成为长期持续的发展模式,近年来西方学者和实践者对其展开了广泛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其中,城市收缩与城市绿地的关系以及收缩城市的绿色更新策略成为热点之一。本文在概述收缩城市基本研究和更新策略的基础上,综述了收缩城市基于绿色基础设施更新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此外,文章阐述了基于绿色基础设施更新的效益和挑战,并总结其实施要点,以期为中国的城镇化建设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缩城市 绿色基础设施 城市更新
原文传递
基于局地气候优化的城市蓝绿空间规划途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5
作者 成雅田 吴昌广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935-3945,共11页
在高密度、高强度的城市建设模式下,我国大中城市内部均面临着热岛效应加剧、通风能力下降、灰霾天气频发等局地气候环境问题。城市蓝绿空间作为调控城市风热环境、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关键要素,已成为城市空间规划设计领域应对局地气候... 在高密度、高强度的城市建设模式下,我国大中城市内部均面临着热岛效应加剧、通风能力下降、灰霾天气频发等局地气候环境问题。城市蓝绿空间作为调控城市风热环境、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关键要素,已成为城市空间规划设计领域应对局地气候问题的重要研究对象。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城市蓝绿空间局地气候效应研究文献资料的回顾,从城市蓝绿空间规划布局、网络构建两个层面,梳理了冷岛景观特征优化、冷岛空间镶嵌布局、通风廊道网络连通、通风廊道界面管控的规划学途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相关研究的主要成果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从智能仿真平台、评估指标体系、规划设计指南、实施保障机制4方面建立城市蓝绿空间规划应对局地气候问题的研究框架,以期为城市气候适应性规划理论创新提供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蓝绿空间 局地气候 冷岛 通风廊道 规划途径
原文传递
解析光影在园林中的审美表现 被引量:18
6
作者 张青云 裘鸿菲 张群 《装饰》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04-105,共2页
光影作为一种艺术手段,在建筑、绘画、摄影等领域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但相关的研究在园林中却不多。事实上,由于园林造景元素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光影在园林中的艺术表现拥有无限的魅力。因此研究光影在园林中的作用、价值... 光影作为一种艺术手段,在建筑、绘画、摄影等领域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但相关的研究在园林中却不多。事实上,由于园林造景元素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光影在园林中的艺术表现拥有无限的魅力。因此研究光影在园林中的作用、价值以及设计手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着重从自然美、功能美和意境美三个方面探讨自然光源产生的光影在园林中的审美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 光影 自然美 功能美 意境美
原文传递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述评 被引量:18
7
作者 钟乐 杨锐 薛飞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5-30,共6页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维护城市生态安全的必然要求,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紧迫任务.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对中国开展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英文文献、中文文献的对比与评述,一方面从历时性角度梳理了相关研究的发展...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维护城市生态安全的必然要求,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紧迫任务.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对中国开展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英文文献、中文文献的对比与评述,一方面从历时性角度梳理了相关研究的发展历程,总结了文献发表特征和关键词演变特征;另一方面从共时性角度出发,对关键影响因素、科学评估、分布格局、规划策略、设计策略、管理策略6个方面分析了文献研究现状,阐述了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所取得的进展.在此基础上,分别从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维度3个方面比较了中外研究的差异,总结了中国研究的欠缺,并提出未来的拓展重点,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生物多样性 保护 述评 发展建议
下载PDF
美国国家历史游径管理和规划评述 被引量:17
8
作者 杜雁 吕笑 薛晓飞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40-44,共5页
美国国家历史游径指尽可能沿袭具有国家历史意义的原初道路或路线而延伸的游憩通道,具有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为大众提供休闲游憩空间等作用和意义。梳理了美国历史游径的发展历程,辨别了历史游径、风景道、绿道、遗产廊道和文化路线的... 美国国家历史游径指尽可能沿袭具有国家历史意义的原初道路或路线而延伸的游憩通道,具有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为大众提供休闲游憩空间等作用和意义。梳理了美国历史游径的发展历程,辨别了历史游径、风景道、绿道、遗产廊道和文化路线的相关线性空间概念,基于《美国国家游径系统法案》分析了国家历史游径的管理、认证、可行性研究和登录标准,结合具体案例总结其规划内容和规划特点,以期为中国线性遗产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美国国家游径系统 历史游径 规划 线性文化遗产
下载PDF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的政策工具,绿色空间指数研究——以柏林生境面积指数和西雅图绿色指数为例 被引量:14
9
作者 张炜 王凯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8-82,共5页
绿色空间指数是近年来在西方国家部分城市实施的一项促进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强制型政策。其通过对指定场地范围内的各类绿色基础设施指标进行定量评估,并设定最低指标下限来约束场地的开发建设,以促进项目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提升... 绿色空间指数是近年来在西方国家部分城市实施的一项促进城市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的强制型政策。其通过对指定场地范围内的各类绿色基础设施指标进行定量评估,并设定最低指标下限来约束场地的开发建设,以促进项目的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场地的生态系统服务水平。分析了2个绿色空间指数应用案例,柏林生境面积指数和西雅图绿色指数,对其基本理念、计算公式、权重设置进行了归纳比较,并总结了其在实践应用中的效果和特点,探讨了其所存在的问题与弊端。最后对绿色空间指数的研究和改进方向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绿色空间指数 生态系统服务 柏林生境面积指数 西雅图绿色指数 绿色基础设施
下载PDF
园林博览园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及机理分析--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蔡秋阳 高翅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8-64,共7页
以第十届中国(武汉)国际园林博览会博览园为研究对象,构建测量博览型园林游客满意度的结构方程模型,运用问卷和访谈法,对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及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潜变量中"社会与文化环境"对"满意度"影响最大,&... 以第十届中国(武汉)国际园林博览会博览园为研究对象,构建测量博览型园林游客满意度的结构方程模型,运用问卷和访谈法,对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及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潜变量中"社会与文化环境"对"满意度"影响最大,"感知价值"其次分析各观测变量可知,可达程度中的"交通便捷程度",物质与空间环境中的"地形""水景",社会与文化环境中的"文化娱乐活动""园林地域文化",管理与运营环境中的"治安环境""工作者服务",感知价值中的"门票价格""时间成本"对相应潜变最有较大影响,这些主要因子影响着游客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武汉园博园 博览型园林 游客满意度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本体与机理——场域理论的建构、演变与应用 被引量:12
11
作者 杜雁 梁芷彤 赵茜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9-66,共8页
场是一个具有活跃作用力的势力范围,可用于理解和定义物体之间力的相互作用。“场域”作为科学术语最早出现在物理学中,目前已广泛运用于事物在非接触情况下的作用原理研究。本文从对象存在界定和演变机理分析两方面梳理场域的科学概念... 场是一个具有活跃作用力的势力范围,可用于理解和定义物体之间力的相互作用。“场域”作为科学术语最早出现在物理学中,目前已广泛运用于事物在非接触情况下的作用原理研究。本文从对象存在界定和演变机理分析两方面梳理场域的科学概念和多种主流描述模型,归纳提炼场域的特征与意义,明确其在形式化描述事物整体性特征、总和效应方面具有的本体论与方法论潜力;指出场域在空间研究中应用的主要步骤,并从本体构建、关系空间结构与运行机理、映射方法和实践操作方面进行具体说明;最后对场域的三个应用方向进行展望,即场域作为分析心理认知工具,提供城市规划设计视角以及解释文化景观动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域 整体 空间 机理 本体 城市场域
原文传递
湿热地区街头绿地微气候效应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吴昌广 房雅萍 +3 位作者 林姚宇 马晓阳 王耀武 王克桓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6年第5期99-106,共8页
基于城市微气候模拟软件ENVI-met,对深圳市某商业区街头绿地周边的微气候进行了模拟,并利用现场实测数据对模拟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了校核。结果表明:ENVI-met可合理描述研究区微气候环境的空间分布与日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ENVI-met... 基于城市微气候模拟软件ENVI-met,对深圳市某商业区街头绿地周边的微气候进行了模拟,并利用现场实测数据对模拟结果的准确性进行了校核。结果表明:ENVI-met可合理描述研究区微气候环境的空间分布与日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ENVI-met模拟比较了乔木、草坪和水景3类街头绿地的微气候效应,由空气温湿度对比可见,不同类型街头绿地的降温增湿效果存在明显差异,乔木型绿地降温增湿效果最大,草坪型绿地次之,水景型绿地降温增湿效果最弱,但3类绿地降温增湿效应的日变化和空间分布基本一致;由地面温度对比可见,乔木型和草坪型街头绿地对邻近路面具有增温效应,而水景型街头绿地对周边所有路面均具有降温作用,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城市街头绿地的气候适应性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头绿地 微气候 数值模拟 降温增湿 气候适应性 ENVI-met
下载PDF
武汉市张公堤绿道植景评价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蔡秋阳 祁磊 +1 位作者 高翅 夏欣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3-76,共4页
以武汉市张公堤绿道为研究对象,基于植物认知的生命、美学、空间、文化4种特质,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以生态效益、美学价值、空间适宜性、文化效益4个因子为准则层的综合效益评价体系,进行植景评价。旨在为绿地植景建成后评价以及植景设... 以武汉市张公堤绿道为研究对象,基于植物认知的生命、美学、空间、文化4种特质,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以生态效益、美学价值、空间适宜性、文化效益4个因子为准则层的综合效益评价体系,进行植景评价。旨在为绿地植景建成后评价以及植景设计提供设计建议和参考。结果表明:选取的20个样方中,Ⅰ级植景样方占10%,Ⅱ级占40%,Ⅲ级占50%,无Ⅳ级。其中,大部分样方在生态效益、空间适宜性上都符合基本的要求,而科普教育设施的匮乏,立意阐述的缺失,植景与文化遗址之间联系不足是拖累整体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植物 植景评价 张公堤绿道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中国古代私家园林女性心理及行为空间探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吴若冰 杜雁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1-86,共6页
性别因素作为空间背后的文化投影,对于空间的生产往往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私家园林的重要使用者,中国古代女性与古代私家园林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探析古代私家园林中女性的行为与空间的社会含义,从园林空间的功能表达和女性特质解... 性别因素作为空间背后的文化投影,对于空间的生产往往具有重要意义。作为私家园林的重要使用者,中国古代女性与古代私家园林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探析古代私家园林中女性的行为与空间的社会含义,从园林空间的功能表达和女性特质解读私家园林空间的营造逻辑,以弥补因传统无性别差异视角审视园林空间而造成的缺陷与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私家园林 空间社会性 女性心理与行为 营造逻辑
下载PDF
名山风景区风景特质理论体系及其实践——以武当山为例 被引量:11
15
作者 赵烨 高翅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07-112,共6页
名山风景区"人与天调"的风景系统代表了中国独有的山岳文化现象和山水相融的总体特征。在风景自然和文化整体性视角下研究风景系统的形态、类型及其形成原因和规律,分析了风景资源评价和风景特质评价的互补性;构建了"相-... 名山风景区"人与天调"的风景系统代表了中国独有的山岳文化现象和山水相融的总体特征。在风景自然和文化整体性视角下研究风景系统的形态、类型及其形成原因和规律,分析了风景资源评价和风景特质评价的互补性;构建了"相-制-理"的名山风景区风景特质理论及其实践框架。以武当山为例,探索"以脉绘景"的风景特质之相、"山川流峙"的风景特质之制以及"因脉而成"的风景特质之理。最后总结了风景特质理论作为形态学理论、作为图谱理论、作为地脉文脉认识论实践的整体性特点及其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名山风景区 风景名胜区 风景资源评价 风景特质理论 武当山 地脉文脉
下载PDF
时间的校验:应对渐进性疾病危机--为艾滋病和痴呆症患者而建的两座康复花园 被引量:9
16
作者 戴维.坎普 杜雁 达婷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17,共6页
设计是价值观的一种表达,它将生活中的希望和灵感融合到我们建造的工作、娱乐、学习和场所中去,设计也是我们应对疾病,理解环境如何改善不健康的生理、社会和心理影响的一种表达形式。以为艾滋病患者所建的纽约乔尔·施奈伯纪念园... 设计是价值观的一种表达,它将生活中的希望和灵感融合到我们建造的工作、娱乐、学习和场所中去,设计也是我们应对疾病,理解环境如何改善不健康的生理、社会和心理影响的一种表达形式。以为艾滋病患者所建的纽约乔尔·施奈伯纪念园和为老年痴呆症患者所建的北卡罗莱纳州金斯山丰盛生命中心花园为例,阐释辅助渐进性疾病患者康复的花园设计方法,为园艺疗法的花园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花园设计 渐进性疾病 园艺疗法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供需评估的街道尺度GI调适 被引量:9
17
作者 贾佳 吴雪飞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20年第4期106-113,共8页
城市高密度化的背景下,人口和产业的快速集聚使得城市对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快速增长,而与此同时,传统绿地系统规划重"量"轻"质"的规划模式,只关注总量分配而忽略具体配置的规划思维导致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供应能力持... 城市高密度化的背景下,人口和产业的快速集聚使得城市对生态系统服务的需求快速增长,而与此同时,传统绿地系统规划重"量"轻"质"的规划模式,只关注总量分配而忽略具体配置的规划思维导致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供应能力持续下降,供需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大。针对这一现象借助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城市结构和一系列社会经济数据,构建了一个涵盖6种生态系统服务类型的供需评估模型,以联系宏观和微观的中间规划层——街道尺度为基本单元,将城市居民实际需求与绿色基础设施(green infrastructure,GI)数量和类型之间建立联系,以期实现更加精准高效的GI调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绿色基础设施 供需评估 空间规划 调适
下载PDF
风景园林与公共健康的历史渊源:基于应对传染病的视角 被引量:8
18
作者 钟乐 钟鹏 +1 位作者 贺利平 邱文 《风景园林》 2020年第10期118-123,共6页
风景园林在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公共健康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现有研究和实践集中于应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较缺乏对于传染性疾病的关注。系统梳理风景园林应对传染病的历史渊源,简述主要依托的医学理论依据—瘴气理论。总结在该... 风景园林在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公共健康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现有研究和实践集中于应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较缺乏对于传染性疾病的关注。系统梳理风景园林应对传染病的历史渊源,简述主要依托的医学理论依据—瘴气理论。总结在该理论指导下世界多国风景园林在应对传染病方面的作为,其中英国表现出从城市公园建设发展到田园城市运动的特征,美国的特点是从纽约中央公园演进到城市美化运动。此外,瘴气理论还对法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德国等多国的风景园林营造和城市建设产生了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现代风景园林应对传染性疾病的4点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公共健康 传染病 瘴气理论 医学
下载PDF
在大变局中研发风景园林学的新引擎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锐 钟乐 赵智聪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17,共4页
中国的风景园林学正处于大变局中。文明发展、政治态势、生态环境、技术革新和教育改革的深刻变革决定了研发风景园林学新引擎的必要性。学科的机遇和危机并重,其机遇包含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性转变、气候与生物多样性治理的... 中国的风景园林学正处于大变局中。文明发展、政治态势、生态环境、技术革新和教育改革的深刻变革决定了研发风景园林学新引擎的必要性。学科的机遇和危机并重,其机遇包含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性转变、气候与生物多样性治理的主流化,以及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的需求,其危机则体现为对学科的刻板认识、研究硬核缺失、行业被边缘化和教育的僵化。农业和工业文明时代中国风景园林学发展的3项驱动力分别是中国本土风景园林知行传统、苏联和东欧风景园林相关教育与实践,以及西方风景园林学学科思想。在生态文明新时代,需要研发具有高站位的学科发展目标、聚焦的学科发展关键问题、完整的学科核心竞争力结构3个基本属性的风景园林学新引擎,其原动力是包含自然观、人文观和实践观在内的价值观,助燃剂是基于复杂性科学的方法论,包含面向国际前沿、国家重大战略和重大工程的导航组件,基于风景园林科学研究的助推组件,从科学研究到规划设计的转换组件,基于高质量规划设计实践的示范组件,以及以地境营造为核心的风景园林教育组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风景园林学 大变局 新引擎 学科发展 生态文明
下载PDF
基于生物文化多样性评价的自然保护地与区域协同发展研究——以西宁市群加藏族乡为例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思雨 刘楠 +1 位作者 侯靖宜 王玏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4-99,共6页
自然保护地是国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保证其原真性和完整性的同时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在进行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过程中应当解决的重要问题。以推动群加藏族乡文化-自然融合发展为目标,通过生物文化多样性(Biocultural Diversit... 自然保护地是国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保证其原真性和完整性的同时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在进行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过程中应当解决的重要问题。以推动群加藏族乡文化-自然融合发展为目标,通过生物文化多样性(Biocultural Diversity,BCD)评价分析青海省西宁市群加藏族乡生物多样性与文化多样性的空间关联性,获得高、较高、一般和低4级沿地理空间有序分布的生物文化多样性区域。结果表明,群加藏族乡与其内部群加国家森林公园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时空关系、较为完整且连续的生物文化多样性空间,其保护与发展不可独立进行。基于评价结果提出保护地整合优化与区域发展建议,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政府协调-居民认同-游客参与"的联动关系,促进保护地与区域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自然保护地 生物文化多样性 群加藏族乡 协同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