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数字化时代的公众参与遗产保护:基于福州复园路的观察
被引量:
5
1
作者
林轶南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0-104,共5页
中国的遗产保护体系传统上以政府和相关机构为主体。近年来,公众对遗产保护的参与意愿显著增强,并成为主流遗产保护体系的重要补充。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遥感和无人机倾斜摄影等数字技术的全面普及,为公众参与遗产保护提供...
中国的遗产保护体系传统上以政府和相关机构为主体。近年来,公众对遗产保护的参与意愿显著增强,并成为主流遗产保护体系的重要补充。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遥感和无人机倾斜摄影等数字技术的全面普及,为公众参与遗产保护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技术支撑。通过对福州复园路街区“拓路”与“保护”争端的全程参与和观察,从公众意愿、参与能力和反馈渠道3个方面,分析数字化时代公众参与遗产保护模式的变化,并进一步探讨了数字技术应用方向的变革和公众参与的未来走向。研究认为,在数字化时代,信息平台的开放与共享,是实现多方平等对话的基础;数字技术的创新创意利用,是提升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和能力的途径;基于网络和新媒体,构建多元的公众意见反馈渠道,是引入群体智慧、实现全流程“众规”的必要条件。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新时期文化遗产保护的公众参与提供启示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数字化时代
数字景观
公众参与
文化遗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数字化时代的公众参与遗产保护:基于福州复园路的观察
被引量:
5
1
作者
林轶南
机构
华东理工大学
艺术设计
与
传媒
学院
景观规划
设计系
出处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0-104,共5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青年项目“闽江流域近代外人避暑地的历史景观特征及其演变研究”(编号20YJC760054)资助。
文摘
中国的遗产保护体系传统上以政府和相关机构为主体。近年来,公众对遗产保护的参与意愿显著增强,并成为主流遗产保护体系的重要补充。与此同时,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遥感和无人机倾斜摄影等数字技术的全面普及,为公众参与遗产保护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技术支撑。通过对福州复园路街区“拓路”与“保护”争端的全程参与和观察,从公众意愿、参与能力和反馈渠道3个方面,分析数字化时代公众参与遗产保护模式的变化,并进一步探讨了数字技术应用方向的变革和公众参与的未来走向。研究认为,在数字化时代,信息平台的开放与共享,是实现多方平等对话的基础;数字技术的创新创意利用,是提升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和能力的途径;基于网络和新媒体,构建多元的公众意见反馈渠道,是引入群体智慧、实现全流程“众规”的必要条件。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新时期文化遗产保护的公众参与提供启示与借鉴。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数字化时代
数字景观
公众参与
文化遗产
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igital age
digital landscape
public participation
cultural heritage
分类号
TU986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数字化时代的公众参与遗产保护:基于福州复园路的观察
林轶南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0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