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J507堆焊层超声冲击表面纳米化 被引量:21
1
作者 李东 樊钊 +1 位作者 廖礼宝 张莉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1-104,118,共5页
采用在工程上获得广泛应用的超声冲击技术在J507堆焊层上制备纳米结构表层,利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了表面纳米晶层的结构,并对超声冲击表面纳米化处理前后表面层显微硬度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过超声冲... 采用在工程上获得广泛应用的超声冲击技术在J507堆焊层上制备纳米结构表层,利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了表面纳米晶层的结构,并对超声冲击表面纳米化处理前后表面层显微硬度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过超声冲击处理后,试样表层的晶粒可细化至21.25 nm.在超声冲击载荷作用下,粗晶粒内部形成高密度的位错墙和位错缠结,位错墙和位错缠结逐渐演变成小角度亚晶界,小角度亚晶界继续吸收位错而转变成大角度晶界,亚晶内部不断重复上述过程,使晶粒尺寸不断减小,最终形成纳米晶.表面强化层的厚度为100μm.与样品的心部相比,表面纳米晶层的显微硬度提高1.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焊层 超声冲击 表面纳米化 显微硬度
下载PDF
表面纳米化对SS400钢焊接接头应力腐蚀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李东 陈怀宁 徐宏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5-68,共4页
采用高能喷丸技术在SS400钢焊接接头表面层上制备纳米结构,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研究了表面纳米晶层的结构特征,并利用XRD对高能喷丸表面纳米化处理后表面层残余应力进行了分析.同时,应用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研究了SS400钢焊接接头在... 采用高能喷丸技术在SS400钢焊接接头表面层上制备纳米结构,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研究了表面纳米晶层的结构特征,并利用XRD对高能喷丸表面纳米化处理后表面层残余应力进行了分析.同时,应用慢应变速率拉伸试验研究了SS400钢焊接接头在敏感腐蚀介质硝酸盐溶液(98℃±3℃温度下,57%Ca(NO3)2+3%NH4NO3)中的应力腐蚀(SCC)行为.结果表明,经过高能喷丸处理后,试样表层的晶粒可细化至大约10 nm,且在表面形成残余压应力;高能喷丸表面纳米化可以提高SS400钢焊接接头抗硝酸盐溶液SCC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400钢焊接接头 高能喷丸 表面纳米化 应力腐蚀
下载PDF
热活化过硫酸钠耦合甲酸技术研究——处理水溶液中四氯化碳与六价铬污染 被引量:7
3
作者 高磊 顾小钢 +4 位作者 吕树光 李晴宜 杨雪瑞 王贝宁 卢泽海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645-2649,共5页
以甲酸为活化剂,耦合热活化过硫酸钠技术产生还原性二氧化碳阴离子自由基(CO_2^-),从而还原去除水溶液中四氯化碳(CT)和Cr(Ⅵ),考察过硫酸钠和甲酸初始浓度的影响以及复合污染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当过硫酸钠与甲酸浓度均为100mmol/L时,单... 以甲酸为活化剂,耦合热活化过硫酸钠技术产生还原性二氧化碳阴离子自由基(CO_2^-),从而还原去除水溶液中四氯化碳(CT)和Cr(Ⅵ),考察过硫酸钠和甲酸初始浓度的影响以及复合污染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当过硫酸钠与甲酸浓度均为100mmol/L时,单独CT或Cr(Ⅵ)分别在120min、60min内基本完全去除(50℃),且污染物去除效率随过硫酸钠及甲酸浓度升高而增强.在CT和Cr(Ⅵ)复合污染体系中,Cr(Ⅵ)的存在能够抑制CT降解,且抑制程度随Cr(Ⅵ)初始浓度升高而提高,但Cr(Ⅵ)去除率随CT初始浓度增大而升高.加入CO_2^-猝灭剂(甲基紫精)能够抑制CT降解,但促进Cr(Ⅵ)去除,表明有机物的存在能够增强Cr(Ⅵ)去除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氯化碳 六价铬 热活化过硫酸钠 二氧化碳阴离子自由基
下载PDF
FCC汽油萃取蒸馏脱硫效果 被引量:4
4
作者 申兴海 沈海涛 +1 位作者 沈本贤 凌昊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6-423,共8页
开展了萃取蒸馏法脱除催化裂化(FCC)汽油含硫化合物的研究。在改进的Eliss气液两相双循环型蒸馏器上测定汽油在不同溶剂中的萃取蒸馏分离系数,筛选出N-甲酰基吗啉为最佳脱硫萃取蒸馏溶剂。在连续萃取蒸馏小试装置上,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 开展了萃取蒸馏法脱除催化裂化(FCC)汽油含硫化合物的研究。在改进的Eliss气液两相双循环型蒸馏器上测定汽油在不同溶剂中的萃取蒸馏分离系数,筛选出N-甲酰基吗啉为最佳脱硫萃取蒸馏溶剂。在连续萃取蒸馏小试装置上,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N-甲酰基吗啉的FCC汽油脱硫效果。优化的工艺条件:回流比1,剂油体积比0.7,塔釜温度160℃,塔顶精制油体积收率达64.18%,硫质量浓度26.03 mg/L,总脱硫率达86.30%。PONA分析结果表明,萃取蒸馏过程还能有效地将大部分高辛烷值的烯烃组分转移到低硫精制油中,可作为优良的欧IV标准高辛烷值汽油调和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CC汽油 萃取蒸馏 脱硫 回流比 剂油比
下载PDF
分壁精馏塔(DWC)分离BTX工业原料中试温度控制开车过程 被引量:4
5
作者 吴昊 沈本贤 +2 位作者 华涛 邱洁 凌昊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29-941,共13页
分壁精馏塔(Divided wall column,DWC)是典型的化工强化设备,其具有明显的节能和节约设备投资的优势。复杂的动态开车过程给DWC的广泛应用带来了难度。在本研究中,以DWC分离BTX工业原料中试装置为研究对象,利用Aspen Dynamics对温度控... 分壁精馏塔(Divided wall column,DWC)是典型的化工强化设备,其具有明显的节能和节约设备投资的优势。复杂的动态开车过程给DWC的广泛应用带来了难度。在本研究中,以DWC分离BTX工业原料中试装置为研究对象,利用Aspen Dynamics对温度控制开车过程进行了模拟,并进行了中试考察。首先,通过模拟考察了使用精馏段、侧线段、提馏段和预分馏段温度控制回路进行开车的可行性;然后,对使用温度控制回路的开车过程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温度控制开车过程结束时,全塔的组成分布与稳态连续平稳运行时的全塔组成分布吻合度非常高,说明利用温度控制回路执行开车过程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壁精馏塔 工业芳烃 分离 温度控制 开车
下载PDF
分壁精馏塔分离芳烃的温差控制 被引量:3
6
作者 吴昊 沈本贤 +2 位作者 蔺锡钰 杨剑 凌昊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8-100,共13页
与传统精馏塔相比,分壁精馏塔(DWC)具有明显的节能和节约设备投资的优势,但是其控制方法较复杂,主要原因在于DWC多个控制回路的相互耦合,且多元物系的塔板温度与塔板组成也非一一对应。在组分控制的基础上,采用Aspen Dynamic模拟DWC... 与传统精馏塔相比,分壁精馏塔(DWC)具有明显的节能和节约设备投资的优势,但是其控制方法较复杂,主要原因在于DWC多个控制回路的相互耦合,且多元物系的塔板温度与塔板组成也非一一对应。在组分控制的基础上,采用Aspen Dynamic模拟DWC分离苯、甲苯、二甲苯和均三甲苯四组分体系动态过程,提出了温度控制和温差控制方法,并考察了这两种控制方法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当进料流量和组成发生±10%波动后,利用温度控制,各产品纯度的最大波动范围为0.985-0.995,而温差控制的各产品纯度最大波动范围为0.988-0.992;当塔压发生波动时,温差控制和温度控制的各产品纯度最大波动范围分别为0.9885-0.9915和0.980-0.996。温差控制效果明显优于温度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壁精馏塔 芳烃 精馏 动态控制 温差控制
下载PDF
皂化废液换热器用光滑管和波纹管传热与结垢性能试验研究
7
作者 韩坤 徐宏 +2 位作者 侯峰 张国钊 杨胜 《化工装备技术》 CAS 2009年第3期27-29,32,共4页
对光滑管与波纹管的传热与阻垢性能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介质为清水时,波纹管的传热系数约为光滑管的1.25—1.31倍;试验介质为皂化废液时,波纹管传热与阻垢性能均不如光滑管;试验介质为皂化废液清液和CaCO3过饱和... 对光滑管与波纹管的传热与阻垢性能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试验介质为清水时,波纹管的传热系数约为光滑管的1.25—1.31倍;试验介质为皂化废液时,波纹管传热与阻垢性能均不如光滑管;试验介质为皂化废液清液和CaCO3过饱和溶液时,波纹管的传热与阻垢性能均优于光滑管,波纹管传热系数为光滑管的1.1~1.2倍,污垢热阻为光滑管的0.5倍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纹管 光滑管 传热 阻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