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节律性步态运动中CPG对肌肉的控制模式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董玮 王如彬 +1 位作者 沈恩华 张志康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008年第4期327-331,共5页
以神经振荡器理论和Dingguo Zhang等人研究的CPG模型为基础,结合了神经生物学和生物动力学的观点,并根据人体腿部的肌肉结构修正了Dingguo Zhang等提出的中枢模式发生器(CPG)的数学模型.修正后的CPG模型突破了原来仅反映单腿的节律性运... 以神经振荡器理论和Dingguo Zhang等人研究的CPG模型为基础,结合了神经生物学和生物动力学的观点,并根据人体腿部的肌肉结构修正了Dingguo Zhang等提出的中枢模式发生器(CPG)的数学模型.修正后的CPG模型突破了原来仅反映单腿的节律性运动的局限性,能够更好地描述步态运动中双腿的节律性与协调性,使得修正后的CPG模型与实际情况更为一致.依据本文所提出的修正模型所做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我们所得到的CPG的输出模式能够很好的表现出人体节律性步态运动中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律性运动 运动控制 中枢模式发生器(CPG) 神经振荡器
下载PDF
突触噪声作用下的IF阈值神经元模型的随机共振 被引量:8
2
作者 焦贤发 王俊琦 王如彬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010年第3期273-276,共4页
基于带阈值的积分放电模型研究了神经元在突触递质噪声和周期信号驱动下的随机共振现象.利用平均法得到系统输出幅值增益的精确表达式,考察了输出幅值增益与信号频率、噪声强度、相关时间及非对称度的关系.发现输出幅值增益随着这些参... 基于带阈值的积分放电模型研究了神经元在突触递质噪声和周期信号驱动下的随机共振现象.利用平均法得到系统输出幅值增益的精确表达式,考察了输出幅值增益与信号频率、噪声强度、相关时间及非对称度的关系.发现输出幅值增益随着这些参量的演化曲线在一定条件下呈非单调的,这些都表明在突触递质噪声和周期信号驱动下的神经发放确实存在随机共振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共振 噪声 积分放电模型 输出幅值增益
下载PDF
大脑皮层信号作用下人体步态节律运动的探讨 被引量:7
3
作者 董玮 王如彬 张志康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7-252,共6页
节律运动是由中枢模式发生器自激产生的。目前的中枢模式发生器(CPG)建模研究仅表现了CPG的自激行为,对于人脑信号的调节性并没有涉及。本研究提出了基于Matsuoka神经振荡器的CPG模型的修正模型,目的在于以这一修正模型体现大脑皮层信... 节律运动是由中枢模式发生器自激产生的。目前的中枢模式发生器(CPG)建模研究仅表现了CPG的自激行为,对于人脑信号的调节性并没有涉及。本研究提出了基于Matsuoka神经振荡器的CPG模型的修正模型,目的在于以这一修正模型体现大脑皮层信号对于CPG网络的调控性。通过对原有模型中输入刺激与网络内部参数的复杂关联的构建,使得模型本身各参数随输入信号的变化而变化,增强了输入信号对于网络自身的影响,令网络不局限于自激状态,还能够产生自我调节的运动形式,从而体现出大脑信号的调控作用。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修正后的模型随着输入刺激的变化可以产生不同模式及不同频率的运动形式,且各不同形式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从而在理论上很好地反映出大脑信号在步态节律运动过程中,对步态的模式和频率所起到的一定的调节作用,实现了各种步态运动之间的行为转换及恢复的功能,从理论上实现了自发节律与大脑调节性节律运动的共存性,做到大脑信号与CPG模型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模式发生器 步态运动 节律运动 大脑皮层信号 转换功能
下载PDF
疑似脑死患者脑电信号的动态近似熵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杨琨 曹建庭 +1 位作者 王如彬 朱惠莉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7-33,共7页
研究基于脑电分析的脑死亡判定方法,对于早期发现非脑死亡患者和避免脑死亡误判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脑死亡判定的一个指标,近似熵被引入到对疑似脑死患者脑电信号的分析中。本研究首先将现有的静态近似熵分析法扩展到动态近似熵分析法... 研究基于脑电分析的脑死亡判定方法,对于早期发现非脑死亡患者和避免脑死亡误判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脑死亡判定的一个指标,近似熵被引入到对疑似脑死患者脑电信号的分析中。本研究首先将现有的静态近似熵分析法扩展到动态近似熵分析法,并用来识别昏迷患者与脑死亡者,观察患者病状变化的过程。由于在采集脑电信号的过程中存在噪声干扰,所以在动态近似熵分析之前,引入小波分析法对脑电信号进行去噪的前处理。通过对实测患者数据的分析和验证,使疑似患者的不同状态和病状变化过程得以观察和识别。结果表明:昏迷患者与脑死者的脑电信号存在特征差异,昏迷患者的动态近似熵小于脑死者的动态近似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 动态近似熵 小波分析 脑死亡判定
下载PDF
关于昆虫步态运动时神经控制机理的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健鹏 王如彬 +1 位作者 沈恩华 张志康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009年第1期29-34,共6页
在John Schmitt和Philip Holmes工作基础上建立一个考虑阻尼效应的昆虫LLS(lateral leg-spring)模型,并在MATLAB环境下对其步态运动进行计算机数值模拟,对昆虫在水平面爬行步态进行分析,发现考虑阻尼的模型更符合实际情况,并表现出更好... 在John Schmitt和Philip Holmes工作基础上建立一个考虑阻尼效应的昆虫LLS(lateral leg-spring)模型,并在MATLAB环境下对其步态运动进行计算机数值模拟,对昆虫在水平面爬行步态进行分析,发现考虑阻尼的模型更符合实际情况,并表现出更好的稳定性,证明了由力学和几何定理主导的控制行为在维持昆虫爬行的稳定性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而减轻了神经系统的负担,同时也说明了引入阻尼在提高运动稳定性方面发挥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认知 控制规则 LLS模型 爬行步态 几何力学 预反射
下载PDF
具有延时作用的基底膜主动耦合模型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如彬 周轶 张志康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49-53,73,共6页
为了深入理解耳蜗的工作机制,研究了耳蜗中基底膜运动对不同频率和强度分辨能力的影响。针对原有的基底膜振动模型没有考虑外毛细胞在运动过程中由于自身运动所具有的不同速度对基底膜频率响应的影响,使得原有模型无法全面阐述外毛细胞... 为了深入理解耳蜗的工作机制,研究了耳蜗中基底膜运动对不同频率和强度分辨能力的影响。针对原有的基底膜振动模型没有考虑外毛细胞在运动过程中由于自身运动所具有的不同速度对基底膜频率响应的影响,使得原有模型无法全面阐述外毛细胞的主动共振作用,为此引入了外毛细胞在增加基底膜频率选择性的机械过程中的延时特性。仿真计算结果表明,修正后的模型完全符合外毛细胞自身作用机制的生理特征。从一个新的角度诠释了外毛细胞运动对基底膜振动作用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膜运动 外毛细胞 主动耦合性 频率选择性 延时特性
下载PDF
多个神经振子群网络的相位动力学编码 被引量:5
7
作者 王如彬 张志康 +1 位作者 谢智刚 焦贤发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009年第3期217-225,共9页
利用随机相变动力学理论研究运动认知的神经网络动力学模型.给出了感觉神经元集群、中间神经元集群和运动皮层神经元集群在耦合条件下相互作用、相位编码和数密度随时间的演化.探讨了神经网络在自发运动条件下以及在刺激条件下的神经网... 利用随机相变动力学理论研究运动认知的神经网络动力学模型.给出了感觉神经元集群、中间神经元集群和运动皮层神经元集群在耦合条件下相互作用、相位编码和数密度随时间的演化.探讨了神经网络在自发运动条件下以及在刺激条件下的神经网络动力学响应.通过数值模拟证实了(1)WalterJ.Freeman提出的皮层动力学响应不能够编码外刺激信息的猜想;(2)串行的神经网络系统的神经编码具有节律编码的性质;(3)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中,神经抑制有其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学神经网络 相位编码 节律编码 感知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 神经振子集群
下载PDF
大脑皮层信号作用下人体步态节律运动的探讨 被引量:4
8
作者 董玮 王如彬 张志康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3-220,共8页
中枢模式发生器可产生节律性运动.目前的中枢模式发生器(CPG)建模研究可以很好地表现CPG的自激行为,但对于人脑信号的调节作用没有讨论.为了体现大脑皮层信号对于CPG网络的调控性,基于Matsuoka神经振荡器的CPG模型,对原有模型中输入刺... 中枢模式发生器可产生节律性运动.目前的中枢模式发生器(CPG)建模研究可以很好地表现CPG的自激行为,但对于人脑信号的调节作用没有讨论.为了体现大脑皮层信号对于CPG网络的调控性,基于Matsuoka神经振荡器的CPG模型,对原有模型中输入刺激与网络内部参数的关联进行了复杂构建,使得模型本身各参数随输入信号的变化而变化,增强了输入信号对于网络自身的影响,令CPG网络不仅仅产生自激状态,同时能够产生自我调节的运动形式,从而体现出大脑信号的调控作用.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修正后的模型随着输入刺激的变化可以产生不同模式及不同频率的运动形式,且各不同形式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从而在理论上很好地反映出大脑信号在步态节律运动过程中对步态的模式和频率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实现了各种步态运动之间的行为转换及恢复的功能,从理论上实现了自发节律与大脑调节性节律运动的共存性,做到大脑信号与CPG模型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模式发生器 步态运动 节律运动 大脑皮层信号 转换功能
下载PDF
两个网络间的相互同步 被引量:3
9
作者 徐从祥 孙伟刚 李常品 《应用数学与计算数学学报》 2009年第2期42-48,共7页
本文研究了两个耦合网络的相互同步,利用线性化方法,我们给出了两个具有相同拓扑结构的网络实现同步的定理,最后用数值例子来验证得到的理论结果。
关键词 复杂网络 同步 规则网络 小世界网络 无标度网络
下载PDF
触摸法评价物体柔软性的感知觉力学原理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胡吉永 丁辛 +1 位作者 王如彬 杨绪东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57-764,共8页
物体柔软性的触觉认知机理是当前感官工程研究的重点.基于触摸法评价物体柔软性时物体与指尖软组织的力学作用过程,及指尖皮下机械刺激感受体接受机械刺激的模式,建立了与这一机械作用过程等效的生物力学模型;基于该模型,提出并证明了... 物体柔软性的触觉认知机理是当前感官工程研究的重点.基于触摸法评价物体柔软性时物体与指尖软组织的力学作用过程,及指尖皮下机械刺激感受体接受机械刺激的模式,建立了与这一机械作用过程等效的生物力学模型;基于该模型,提出并证明了表征触觉系统感应、辨别物体柔软性的能力指标——机械敏感性和感觉敏感性;以提出的两个指标,参数化讨论了人的触觉系统在判断和辨别物体柔软性的一般力学原理.理论研究证明,以触摸方式评价物体柔软性时,皮下触觉感受体及相应高级认知系统的感知能力取决于物体与皮肤软组织的抗压力阻,且与触摸力的动态变化有关.也正是传递机械信号的介质——软组织的可变形性致使触觉感测系统有别于实验室压缩仪的工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纺织材料柔软性 触摸 手指指尖 生物力学 抗压力阻
下载PDF
关于脑信号传输的神经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如彬 张志康 谢智刚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327-1340,共14页
运用随机相变动力学理论和方法建立了一个由感知神经元集群、中间神经元集群和运动皮层神经元集群组成的神经网络模型.依据所建立的模型,分别考察了串并耦合、串联耦合以及单向耦合3种情况下,神经网络所表现的神经信息处理的动力学特征... 运用随机相变动力学理论和方法建立了一个由感知神经元集群、中间神经元集群和运动皮层神经元集群组成的神经网络模型.依据所建立的模型,分别考察了串并耦合、串联耦合以及单向耦合3种情况下,神经网络所表现的神经信息处理的动力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由给出的中枢神经系统神经信息处理的基本结构,能够大致反映反射运动和随意运动情况下,神经信息处理的基本特征.数值地证明了随意运动所引发的各个局部神经网络的兴奋,特别是运动皮层神经元集群的兴奋比反射运动条件下的兴奋大得多.反映了随意运动条件下,有更多的神经元参与了神经信息处理和兴奋性同步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并耦合神经网络 相位编码 同步运动 感知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 神经振子集群
下载PDF
基于被动力学的昆虫运动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健鹏 王如彬 《力学季刊》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9-43,共5页
在John Schmitt和Philip Holmes等人工作的基础上,基于被动力学建立了一个考虑阻尼效应的昆虫LLS (lateral leg-spring)爬行模型。通过在Matlab环境下对模型进行数值仿真,发现引入阻尼后的模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并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 在John Schmitt和Philip Holmes等人工作的基础上,基于被动力学建立了一个考虑阻尼效应的昆虫LLS (lateral leg-spring)爬行模型。通过在Matlab环境下对模型进行数值仿真,发现引入阻尼后的模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并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证明在施加的控制作用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昆虫本身身体结构及其爬行姿态在维持运动的稳定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事实上这样的控制策略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通过被动力学的机械反馈,生物体可以在有限的神经控制作用下保持稳定运动,从而在受到地面扰动时及时做出反馈,并提高能效性。同时,我们考虑了引入偏摆角扰动时系统的响应,发现相对于其他变量扰动,偏摆角可以有效地改变模型的前进方向,并具有较好的鲁棒性,提出了可能的方向控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认知 控制规则 LLS模型 爬行步态 预反射
下载PDF
认知神经科学中蕴藏的力学思想与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如彬 王毅泓 +1 位作者 徐旭颖 潘晓川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50-505,共56页
该文系统总结了作者团队在脑科学领域内提出的神经能量理论与方法,以及力学与神经能量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着重介绍了如何运用分析动力学的思想构建一个与H-H模型等效的W-Z神经元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在神经科学领域内提出了以神经能量为... 该文系统总结了作者团队在脑科学领域内提出的神经能量理论与方法,以及力学与神经能量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着重介绍了如何运用分析动力学的思想构建一个与H-H模型等效的W-Z神经元模型.并以此为基础,在神经科学领域内提出了以神经能量为核心的大尺度神经科学模型和大脑全局神经编码的理论框架.在包括视知觉等多个感知觉神经系统的信息处理、大脑的智力探索以及预测神经元新的工作机制、解释神经科学难以解释的实验现象等方面,证实了这个新颖的神经元模型所展现出来的独特功能与优势.由于可塑性是认知神经科学与智能行为的核心,通过蛋白质分子机器的经典力学分析,进一步阐明了神经元的可塑性和神经发育不仅仅只是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力学的作用与贡献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表明了力学科学在神经科学、生命科学中的研究思想及其内在逻辑的深远影响.这些研究对于今后推动实验神经科学与理论神经科学的融合,摒弃神经科学领域中还原论与整体论研究方法中的不足,并将它们各自的优点进行有效地整合,促进力学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的渗透是极其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科学 力学 神经元模型 大尺度神经科学 神经动力学 神经能量理论
下载PDF
两个非线性耦合网络间的自适应同步 被引量:2
14
作者 杜园 孙伟刚 李常品 《应用数学与计算数学学报》 2009年第2期87-94,共8页
本文研究了带非线性信号连接的两个复杂网络间的同步问题,引入非线性耦合参数α来调节两个复杂网络的同步.若耦合参数不能保证网络达到外部同步,这里我们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同步方式,通过此方式可以使两个复杂网络达到同步,最后通过简单... 本文研究了带非线性信号连接的两个复杂网络间的同步问题,引入非线性耦合参数α来调节两个复杂网络的同步.若耦合参数不能保证网络达到外部同步,这里我们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同步方式,通过此方式可以使两个复杂网络达到同步,最后通过简单的数值算例来阐述得到的理论结果,包括网络具有相同和不相同的拓扑结构两种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网络 自适应同步 非线性耦合 拓扑结构
下载PDF
基于spikes-LFP相关性的相位同步化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朱雅婷 王如彬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015年第2期118-123,共6页
神经系统的信息处理过程依赖于一种基本的神经机制-相位同步化.已往的研究表明单个神经元的spike与LFP构成同步化时会对应一个精确的相位,该相位能够对进一步处理信息以及与时间相关的可塑性产生影响.本文基于这项研究,提出了一种新颖... 神经系统的信息处理过程依赖于一种基本的神经机制-相位同步化.已往的研究表明单个神经元的spike与LFP构成同步化时会对应一个精确的相位,该相位能够对进一步处理信息以及与时间相关的可塑性产生影响.本文基于这项研究,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研究同步化现象的方法.运用该方法探索局部场电位(LFP)与神经元动作电位发放(Spikes)之间的相关性,该方法不仅能够保证数据分析的可靠性,而且在使用方面更简单、更具普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系统 相位同步化 Spikes-LFP相关性
下载PDF
前额叶皮层和纹状体间功能性连接的量化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文再治 张建华 潘晓川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16-327,共12页
奖励预测对于大脑的学习记忆、行为决策等高级认知功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前额叶皮层(Prefrontal Cortex,PFC)和纹状体(Striatum)是大脑中的两个重要脑区,以往的研究发现,前额叶皮层和纹状体中的神经元都参与了对奖励信息的编码,然而... 奖励预测对于大脑的学习记忆、行为决策等高级认知功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前额叶皮层(Prefrontal Cortex,PFC)和纹状体(Striatum)是大脑中的两个重要脑区,以往的研究发现,前额叶皮层和纹状体中的神经元都参与了对奖励信息的编码,然而,对于这两个脑区之间信息交流、相互影响的具体方式仍然不够明确。为了研究这一问题,在对猴子进行非对称奖励预测实验的过程中,用多通道电极同时记录了其前额叶皮层和纹状体两个部位的局域场电位(Local Field Potentials, LFP)信号。通过计算非线性相互依赖性(Nonlinear Interdependence,NLI)来量化分析前额叶皮层和纹状体之间功能性连接的强度。结果显示,在β频段(15~30 Hz),小水奖励条件下前额叶皮层和纹状体间的功能性连接强度显著高于大水奖励条件下的结果,同时,前额叶皮层和纹状体间不同方向的连接强度也有显著差别。实验结果表明,前额叶皮层中LFP的β频段可能与纹状体神经元的活动有关,并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猴子在奖励预测过程中的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额叶皮层 纹状体 奖励预测 功能性连接 非线性相互依赖性
下载PDF
人体手臂阻抗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付春江 王如彬 《力学季刊》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7-45,共9页
阻抗控制对于人体运动稳定性,尤其在进行不稳定任务时有着不可替代的贡献。本文由屈伸肌活性在实验测量和理论计算的误差得到启发,提出了即使在手臂平面自由运动中,肌肉的共同收缩对阻抗也有贡献的观点,运用神经肌肉骨骼模型及最优控制... 阻抗控制对于人体运动稳定性,尤其在进行不稳定任务时有着不可替代的贡献。本文由屈伸肌活性在实验测量和理论计算的误差得到启发,提出了即使在手臂平面自由运动中,肌肉的共同收缩对阻抗也有贡献的观点,运用神经肌肉骨骼模型及最优控制方法,计算出手臂运动轨迹,运动部分代入原有模型得到相似结论,把公式中的相互作用项解释为阻抗贡献,并综合多篇相关文献数据,推算出共同收缩阻抗,修正了旧有模型刚度椭圆单调变化的不足,通过仿真得到与实验基本一致的刚度椭圆图,并附加得出前后自由运动时手臂的共同收缩比左右运动时的幅度要大,对总体刚度椭圆的贡献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收缩 手臂阻抗 神经肌肉骨骼模型 最优控制 刚度椭圆
下载PDF
肌肉共同收缩对手臂屈伸运动末端阻抗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付春江 王如彬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9年第6期427-433,共7页
目的阻抗控制在稳定性控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手臂屈伸运动为对象建模来研究人体的阻抗控制规律,从而为更高层次的运动认知与工具使用奠定基础。方法对现有的人体运动控制进行了改进,运用神经肌肉骨骼模型及最优控制方法推导出共同收... 目的阻抗控制在稳定性控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以手臂屈伸运动为对象建模来研究人体的阻抗控制规律,从而为更高层次的运动认知与工具使用奠定基础。方法对现有的人体运动控制进行了改进,运用神经肌肉骨骼模型及最优控制方法推导出共同收缩阻抗,并对仿真结果与原模型和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从对比图中可以看出,所给模型修正了原有模型刚度椭圆单调变化的不足,与实验数据更加吻合。结论即使在手臂平面自由运动中,肌肉共同收缩对阻抗也有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收缩 手臂阻抗 神经肌肉骨骼模型 最优控制 刚度椭圆 阻抗控制
下载PDF
前额叶皮层和纹状体的局域场电位的功率编码奖励信息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钰莹 潘晓川 +1 位作者 王如彬 SAKAGAMI Masamichi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85-396,共12页
前额叶皮层和纹状体是大脑内两个重要的区域,研究表明它们都参与了许多高级认知过程,如学习记忆、奖励信息处理、行为决策等。单细胞电生理记录实验已显示前额叶皮层和纹状体的神经元能够编码奖励信息,但不清楚这两个区域的局域场电位(l... 前额叶皮层和纹状体是大脑内两个重要的区域,研究表明它们都参与了许多高级认知过程,如学习记忆、奖励信息处理、行为决策等。单细胞电生理记录实验已显示前额叶皮层和纹状体的神经元能够编码奖励信息,但不清楚这两个区域的局域场电位(local field potential,LFP)是否也能编码奖励信息。为研究这个问题,当猴子在进行一个奖励预测实验时,用多通道电极同时记录了前额叶皮层和纹状体的LFP。采用短时傅里叶变换,将记录的LFP转换为时、频域上的信号,比较不同奖励条件(大容量水奖励和小容量水奖励)下功率值的分布。结果显示前额叶皮层和纹状体的LFP的功率能够区分不同的奖励条件,并且小容量水奖励条件下的功率值大于大容量水奖励条件下的功率值;进一步研究显示LFP在β频段(14~30 Hz)能更好地编码奖励信息。以上结果表明前额叶皮层和纹状体的LFP能够有效地编码奖励信息,有助于进一步理解LFP在处理奖励信息过程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额叶皮层 纹状体 奖励预测 局域场电位 非参数置换检验
原文传递
嗅球神经系统的发放模式与同步运动 被引量:1
20
作者 景雷程 王如彬 诸震宇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4期51-58,共8页
在嗅觉神经系统的信号传导过程中,僧帽细胞同步振荡活动模式的变化对于嗅球的编码与解码是十分重要的。为了研究颗粒细胞和球旁细胞如何影响僧帽细胞的同步发放,构造了僧帽细胞、颗粒细胞和球旁细胞这三种细胞的动力学模型,通过数值模... 在嗅觉神经系统的信号传导过程中,僧帽细胞同步振荡活动模式的变化对于嗅球的编码与解码是十分重要的。为了研究颗粒细胞和球旁细胞如何影响僧帽细胞的同步发放,构造了僧帽细胞、颗粒细胞和球旁细胞这三种细胞的动力学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这三种细胞的发放模式。并通过构建网络模型,比较了各种不同细胞和在网络条件下它们之间的发放的差别。最后分析僧帽细胞群的同步运动,发现颗粒细胞和球旁细胞的抑制性作用促进了僧帽细胞的同步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觉神经网络 僧帽细胞 颗粒细胞 球旁细胞 同步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