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带一路”:中华民族复兴的地缘大战略 被引量:279
1
作者 杜德斌 马亚华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05-1014,共10页
当前中国已经发展到一个特定历史节点,在经济利益已经遍布世界的同时,必须面对日渐趋紧的外部约束,因此亟须在国际上实现战略突破。欧亚大陆是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在综合国力尚存结构性缺陷之际,中国的全球战略应围绕欧亚大陆率先展开... 当前中国已经发展到一个特定历史节点,在经济利益已经遍布世界的同时,必须面对日渐趋紧的外部约束,因此亟须在国际上实现战略突破。欧亚大陆是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在综合国力尚存结构性缺陷之际,中国的全球战略应围绕欧亚大陆率先展开部署。"一带一路"为21世纪中国国家大战略指明了地理方向,是中国在新的地理历史条件下融入欧亚大陆的第一次尝试。在空间上,"一带一路"分别从欧亚大陆中部心脏地带和南部边缘地带,从东向西把这块大陆上的主要战略枢纽区串连了起来,其成功实施将赋予中国作为重要力量参与欧亚大陆战略态势的基本能力,并极大优化中国外部安全环境。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分析"一带一路"的地缘战略内涵,预测"一带一路"建设中可能遇到的四大战略风险,提出"一带一路"的五大地理支点,勾勒出"一带一路"地缘战略的总体轮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地缘大战略 中国崛起 欧亚大陆
原文传递
全球科研论文合作网络的结构异质性及其邻近性机理 被引量:145
2
作者 刘承良 桂钦昌 +1 位作者 段德忠 殷美元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37-752,共16页
以科研论文为媒介的知识合作网络已成为知识溢出的重要通道,但目前学术界对全球科研合作网络结构的复杂性涌现机制缺乏深入的探讨。基于2014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所收录的科研论文合著数据,借助大数据挖掘技术、复杂网络、空间统计... 以科研论文为媒介的知识合作网络已成为知识溢出的重要通道,但目前学术界对全球科研合作网络结构的复杂性涌现机制缺乏深入的探讨。基于2014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所收录的科研论文合著数据,借助大数据挖掘技术、复杂网络、空间统计和重力模型分析,刻画了全球科研论文合作网络的拓扑结构、空间格局及其邻近性机理。结果发现:1拓扑结构上,形成了以美国为核心的层级网络,具有小世界性和等级层次性,发育出典型的等级"核心—边缘"结构。2空间格局上,以美国、西欧、中国和澳大利亚为顶点的"四边形"成为全球科研论文合作网络的骨架;三大中心性指标值的空间分异明显,强度中心性形成以美国为极核,加拿大、澳大利亚、中国及西欧诸国为次中心的"一超多强"格局,与之类似的介数中心性呈现北美、西欧和东亚"三足鼎立"的形态,度中心性分布则相对均匀,表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多中心—边缘集散"格局。3重力回归分析发现,地理距离抑制了国际科研论文合作,不过其影响力较弱;社会与经济邻近性对全球科研论文合作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语言差异不是国际科研合作交流的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论文合作网络 结构异质性 复杂网络分析 重力模型 邻近性机制
原文传递
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创新能力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6
3
作者 何舜辉 杜德斌 +1 位作者 焦美琪 林宇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14-1022,共9页
基于中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专利、论文数据测度中国城市创新能力,揭示2001~2014年中国创新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分析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中国创新格局刻有明显的经济地带性差异的烙印,呈"东-中-西"逐渐... 基于中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的专利、论文数据测度中国城市创新能力,揭示2001~2014年中国创新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分析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中国创新格局刻有明显的经济地带性差异的烙印,呈"东-中-西"逐渐衰减的态势,且随着时间推移,东部的压倒性地位进一步强化。(2)基尼系数呈现先增后降的倒U型变化趋势,反映了整体由极化增长向优化均衡发展的空间过程。东部地区基尼系数维持相对稳定;创新能力较弱的中西部地区,城市间的创新能力差异却在不断缩小。(3)高水平和较高水平的创新城市分布具有很强的经济依赖性,广泛分布于发达城市,而中等水平以上的城市呈集聚分布态势,表现出明显的"集群化"特征,与中国主要城市群的分布高度吻合。(4)Moran’s I值均为正,并呈不断上升之势,反映了城市间显著的空间相关性。高高集聚区主要分布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而中部和西部省会城市作为区域性的创新极,对周围城市的创新带动效应并不明显,辐射作用有限。(5)经济基础、人力资本、教育水平、FDI规模、制度因素、基础设施6方面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城市创新能力的形成。其中经济基础和人力资本因素影响较大,教育水平和制度因素次之,而FDI规模和基础设施水平对区域的创新能力影响相对较小,但仍表现为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创新能力 时空格局 ESDA 溢出效应
下载PDF
上海和北京城市创新空间结构的时空演化模式 被引量:125
4
作者 段德忠 杜德斌 刘承良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911-1925,共15页
基于城市邮编区划空间数据库,从创新产出的视角建构城市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对1991-2014年上海市和北京市的创新空间结构的空间演化模式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1邮政区划为研究城市创新空间结构的生长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基于随机边缘点连线... 基于城市邮编区划空间数据库,从创新产出的视角建构城市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对1991-2014年上海市和北京市的创新空间结构的空间演化模式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1邮政区划为研究城市创新空间结构的生长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基于随机边缘点连线以及泰森多边形法构建的城市邮编空间数据库评价城市创新空间结构的结果较为理想,因此具有推广价值;2 25年间,上海市和北京市的创新空间结构生长体现出了诸多的共性特征:随着参与创新的城市空间单元逐年增加,区域创新产出虽总体差距在缩小,但空间集聚趋势在加剧;3 25年间,上海市和北京市的创新空间结构生长也体现出了共性上的差异性,其中上海市创新空间结构在创新资源郊区化转移的趋势下,呈现出由单核驱动向多核共振演进,以交通干道为空间扩散廊道的辐射效应凸显,相应的,其创新产出空间关联效应也显现出了市中心空心化现象;而北京市创新空间结构始终为市中心单核主导型,并在创新资源不断向中心集聚趋势下,其创新产出空间关联效应呈现出"农村包围城市"的演化特征;4上海市和北京市创新空间结构与其所在的区域创新空间结构(长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表明城内尺度科技创新活动空间分布的均衡与非均衡规律与其所处的区域创新格局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产出 邮政编码 时空演化 集聚扩散 上海 北京
原文传递
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时空格局 被引量:105
5
作者 范斐 杜德斌 +1 位作者 李恒 游小珺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31-1343,共13页
根据科技资源的内涵与结构,利用全国286个地级以上城市2001-2010年科技资源的相关数据,应用改进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DEA)计算出各城市在不同时期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在此基础上,借助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 (ESDA)对研究期内各城市科... 根据科技资源的内涵与结构,利用全国286个地级以上城市2001-2010年科技资源的相关数据,应用改进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DEA)计算出各城市在不同时期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在此基础上,借助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 (ESDA)对研究期内各城市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演变态势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表明: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的科技资源平均配置效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且在高低交错中呈现逐年递减趋势,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科技资源平均配置效率差距逐渐扩大。②在空间分布上,科技资源平均配置效率与城市群存在较好拟合。从空间的演变格局来看,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空间自相关显著,呈现出相似值(高高或低低)之间的空间集聚,空间分布的集聚现象逐步增强,在地理空间上总体差异具有变小的趋势。③科技资源配置相对效率的差异是区域发展的普遍现象,它的存在与演变是地理位置、科技资源禀赋、科技环境等诸多方面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和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级以上城市 改进的数据包络分析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科技资源配置效率
原文传递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内涵、功能与组织结构 被引量:96
6
作者 杜德斌 何舜辉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15,共6页
文章在界定"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内涵的基础上,讨论了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四大功能,即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业驱动和文化引领;同时总结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五个显著特征:功能支配性、结构层次性、空间集聚性、产业高端性、文... 文章在界定"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内涵的基础上,讨论了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四大功能,即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业驱动和文化引领;同时总结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五个显著特征:功能支配性、结构层次性、空间集聚性、产业高端性、文化包容性;最后分析了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组成要素和结构,将其归纳为三个层次的多要素系统,其中人才是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形成的核心要素,大学、企业和政府是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发展的驱动要素,创新文化、创新资本、创新基础设施和专业服务等是构成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环境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内涵 功能 组织结构
下载PDF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空间分布、发展类型及演化趋势 被引量:82
7
作者 杜德斌 段德忠 《上海城市规划》 2015年第1期76-81,共6页
首先基于澳大利亚智库2thinknow评选出的2014年全球最具影响的100个创新城市,对当前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揭示,其次依据麦肯锡公司发布的创新热图对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成长路径和类型进行了阐述,发现区位是影响全球科... 首先基于澳大利亚智库2thinknow评选出的2014年全球最具影响的100个创新城市,对当前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揭示,其次依据麦肯锡公司发布的创新热图对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成长路径和类型进行了阐述,发现区位是影响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成长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最后对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空间转移和演化趋势进行了探讨,指出在全球高端生产要素和创新要素加速向亚太板块转移的趋势下,亚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中国更具备孕育科技创新中心所需的资源丰度和市场深度,且随着科技创新逐渐成为全球城市的重要标志性功能,以科技创新推动全球城市发展将是世界城市发展的普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空间格局 发展类型 演化趋势
下载PDF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构的实践——基于三螺旋和创新生态系统视角的分析:以硅谷为例 被引量:74
8
作者 胡曙虹 黄丽 杜德斌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28,共8页
该文首先总结了三螺旋理论中大学、企业、政府三类创新主体在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并借鉴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解析各创新主体和要素的特征以及创新环境的重要性。进而以硅谷为例,从实践上深入探究这一独特、高效且持续引领创... 该文首先总结了三螺旋理论中大学、企业、政府三类创新主体在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并借鉴创新生态系统理论解析各创新主体和要素的特征以及创新环境的重要性。进而以硅谷为例,从实践上深入探究这一独特、高效且持续引领创新发展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建构过程和机理。研究认为硅谷创新体系的形成是各种创新主体、要素与创新环境良性互动的结果,其中世界一流的研究型大学、"引擎"企业、奋发有为的政府是硅谷形成的主要驱动因素,密集的风险投资、大量的专业性服务机构、各种行业协会和非正式社交网络为重要的支撑要素并催化各类创新活动的产生,完善的创新基础设施和开放包容的文化环境孕育了硅谷持续创新的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螺旋理论 创新生态系统理论 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硅谷
原文传递
湖北省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以高星级农家乐为例 被引量:71
9
作者 余瑞林 陈慧媛 +1 位作者 陈广平 刘承良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10-217,共8页
以湖北省342家高星级农家乐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考察湖北省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研究表明,湖北省高星级农家乐呈凝聚型分布,空间分布不均衡,空间差异较大;具体来看,湖北省高星级农家乐主要集中于恩施、宜... 以湖北省342家高星级农家乐为研究对象,运用GIS空间分析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考察湖北省乡村旅游地的空间分布。研究表明,湖北省高星级农家乐呈凝聚型分布,空间分布不均衡,空间差异较大;具体来看,湖北省高星级农家乐主要集中于恩施、宜昌、襄阳和武汉等地,在空间格局上,鄂东武汉城市圈基本已形成以武汉、黄石、鄂州、黄冈、孝感一线集中连片的带状空间格局;鄂西则表现为以恩施、宜昌为核心的多中心格局特征。进一步探讨其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认为河谷平原是湖北省高星级农家乐集中布局的沃土,陆路交通是高星级农家乐发展布局的关键,而近域客源则是高星级农家乐布局发展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地 高星级农家乐 美丽乡村 空间分布 湖北省
原文传递
1990年以来中国地理学之地缘政治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3
10
作者 杜德斌 段德忠 +1 位作者 刘承良 马亚华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9-212,共14页
地缘政治学脱胎于政治地理学,这种血缘关系决定了地理学在中国地缘政治研究和国家地缘战略的构建中的基础性作用。首先基于结构现实主义国际关系原理,运用地理学空间思维和现代组织行为学等理论,探讨了中国在崛起过程中修正地缘战略和... 地缘政治学脱胎于政治地理学,这种血缘关系决定了地理学在中国地缘政治研究和国家地缘战略的构建中的基础性作用。首先基于结构现实主义国际关系原理,运用地理学空间思维和现代组织行为学等理论,探讨了中国在崛起过程中修正地缘战略和树立地缘目标的重要性,认为和平崛起的中国需要地缘大思维,而地理学尤其是世界地理学,应首当其冲担当重任。在此基础上,系统梳理了中国地理学在地缘政治学领域的研究进展、主要成就以及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国地理学的地缘政治学学科队伍不断壮大,学术成果精彩纷呈,并在重大领域有所突破。但其发展依然存在理论体系尚不完整、学科定位不清晰、优秀成果不足、过度依附西方思维等问题。鉴于此,提出了未来中国地理学在地缘政治学研究的主要努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政治学 地缘战略 世界地理学 中国地理学 研究进展
原文传递
中国高校创新产出的空间溢出效应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省域数据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 被引量:58
11
作者 胡曙虹 黄丽 +1 位作者 范蓓蕾 肖刚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767-1776,共10页
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基于2003-2012年中国省域高校创新产出及经济增长的统计数据,对中国省域高校创新产出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①中国省域高校创新产出存在一定的空间依赖性,空间分布... 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基于2003-2012年中国省域高校创新产出及经济增长的统计数据,对中国省域高校创新产出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测算与分析。结果表明:①中国省域高校创新产出存在一定的空间依赖性,空间分布的不平衡性逐步加剧,从2003年的"沿海-沿江"分布进一步演变至2012年明显集聚在长江三角洲及山东、湖北、重庆等少数省域;②空间计量模型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高校创新产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提升;③计量结果显示,高校通过基础研究及产学研合作获得的创新产出对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创新产出 区域经济增长 空间自相关 空间计量模型
下载PDF
中国地缘经济联系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内部机制 被引量:54
12
作者 杨文龙 杜德斌 +1 位作者 刘承良 马亚华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56-969,共14页
随着冷战结束以及全球化深入发展,国家之间经济相互依存明显加强,地缘政治在内容和形式上从以安全为主的高政治向以经济为主的低政治转变,地缘经济成为研究焦点。本文运用空间探索性方法、碎化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等工具,揭示中国在... 随着冷战结束以及全球化深入发展,国家之间经济相互依存明显加强,地缘政治在内容和形式上从以安全为主的高政治向以经济为主的低政治转变,地缘经济成为研究焦点。本文运用空间探索性方法、碎化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等工具,揭示中国在全球经济空间中地缘经济联系的演化特征;借助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探索中国地缘经济联系演化的内部机制。结论为:1中国地缘经济联系经历了"孕育—萌芽—兴起—繁荣"四个阶段,与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2中国的优势部门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逐步形成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竞争优势,初级产品劣势日益显现;3中国经济权力空间的异质化特征明显,地缘经济联系呈现大国集聚效应和地理临近效应。随着时间推移,地缘经济联系空间趋于均质化,经济权力半径不断向外围拓展,不仅同美日欧等发达国家保持稳定的地缘经济联系,与非洲、拉丁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联系也不断加强;4资本禀赋、科技禀赋和人力禀赋是中国地缘经济联系时空演化的主要内在动力,资本禀赋是中国地缘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科技禀赋是重要的推动力,人力禀赋是主要的基础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缘经济 时空演化 要素禀赋 内部机制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独角兽企业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54
13
作者 楚天骄 宋韬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1-109,共9页
独角兽企业的出现是信息技术进步和创新全球化的产物。独角兽企业的空间分布高度集中,其富集程度已经成为衡量区域创新生态发育程度的重要表征。本文在考察2016年中国独角兽企业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选择独角兽企业选址的影响因素,构... 独角兽企业的出现是信息技术进步和创新全球化的产物。独角兽企业的空间分布高度集中,其富集程度已经成为衡量区域创新生态发育程度的重要表征。本文在考察2016年中国独角兽企业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选择独角兽企业选址的影响因素,构建指标体系,对35个样本城市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新经济发展水平和高素质人口规模是独角兽企业的区位影响因子,能够将这两个因子有机结合的城市是孕育独角兽的最佳区位。杭州的个案则表明,平台型企业是产生独角兽的加速器。地方政府应从促进新经济发展与当地高等教育体系有机结合角度,培育有利于独角兽企业成长的城市创新生态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角兽企业 空间分布 影响因子 实证研究
下载PDF
东北老工业基地绿色经济效率的时空演变及影响机制——以辽宁省为例 被引量:53
14
作者 林晓 徐伟 +1 位作者 杨凡 赵林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5-132,共8页
基于SBM-Undesirable模型,对2003—2014年辽宁省14个城市的绿色经济效率(GEE)进行测度,揭示时空分布特征,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GEE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时序演变分为缓慢上升(2003—2009年)和波动下降(2009—2014... 基于SBM-Undesirable模型,对2003—2014年辽宁省14个城市的绿色经济效率(GEE)进行测度,揭示时空分布特征,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GEE及其影响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时序演变分为缓慢上升(2003—2009年)和波动下降(2009—2014年)两个阶段,区域差异呈扩张趋势;(2)空间格局呈"山脊状"特征,以沈阳、大连为核心的中部至南部沿海一线向东西两侧递减;(3)GEE不存在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教育水平、财政支持水平对本地GEE分别存在显著为正向、负向影响,产业结构、经济开放度对邻接市GEE分别存在显著的正向、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GEE存在"U型"曲线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老工业基地 绿色经济效率 空间格局 SBM—undesirable模型 空间杜宾模型 辽宁省
原文传递
基于能力结构关系模型的区域协同创新研究 被引量:48
15
作者 范斐 杜德斌 +2 位作者 游小珺 盛垒 肖泽磊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6-74,共9页
根据区域协同创新能力结构的内涵,从知识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产业创新能力、服务创新能力与创新环境能力5个方面构造了区域协同创新研究的指标体系。利用能力结构关系模型,测度1998~2011年中国省级区域的各项创新能力结构,从时空... 根据区域协同创新能力结构的内涵,从知识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产业创新能力、服务创新能力与创新环境能力5个方面构造了区域协同创新研究的指标体系。利用能力结构关系模型,测度1998~2011年中国省级区域的各项创新能力结构,从时空维度揭示不同区际创新能力结构的均衡与匹配程度,在此基础上,辨析不同省级区域在区际协同创新中获益效果的相对变化趋势及时空关联。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省级区域的创新能力都呈现上升趋势,但区域整体综合创新能力东、中、西阶梯分布的格局并没有改变,且地带间的综合创新能力差异有逐步扩大的趋势。2省级区域创新能力结构耦合度网络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不平衡性,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层现象与核心-边缘空间分异格局。3区域协同创新获益效果质量不高,区际协同创新获益值及获益比空间差异显著,但区际协同创新空间格局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同创新 创新能力结构 省级区域 协同创新获益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能力差异的时空格局演变 被引量:45
16
作者 武晓静 杜德斌 +1 位作者 肖刚 管明明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90-499,共10页
以长江经济带130个城市作为空间观测单元,以专利申请量作为衡量各城市创新能力的指标,对长江经济带各城市2000~2014年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布及演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从时空总体演变来看,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能力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区域差... 以长江经济带130个城市作为空间观测单元,以专利申请量作为衡量各城市创新能力的指标,对长江经济带各城市2000~2014年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布及演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从时空总体演变来看,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能力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区域差异,且呈现出由渐进式集聚向缓慢扩散的发展趋势。(2)从空间聚类分布来看,长江经济带创新能力较高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的长三角地区和中西部的省会城市地区。(3)从空间分布演变来看,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能力表现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空间分布集聚态势增强,但在地理空间的差异上呈现出缩小的趋势,且不同集聚区在不同空间范围上都表现出一定的扩展与收缩态势。(4)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创新主体、创新投入及创新基础设施的差异性,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创新能力呈现出不均衡的空间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城市 创新能力差异 时空格局
原文传递
中国经济权力空间格局演化研究——基于国家间相互依存的敏感性与脆弱性分析 被引量:44
17
作者 杜德斌 段德忠 +1 位作者 杨文龙 马亚华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741-1751,共11页
在全球化时代,地缘政治逻辑发生了变化,不对称相互依存替代军事实力成为国家权力的重要来源,在此背景下和平崛起的中国正在以经济实力改写世界政治版图。本文基于国家间相互依存理论,利用双边贸易数据分析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的... 在全球化时代,地缘政治逻辑发生了变化,不对称相互依存替代军事实力成为国家权力的重要来源,在此背景下和平崛起的中国正在以经济实力改写世界政治版图。本文基于国家间相互依存理论,利用双边贸易数据分析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的非对称性,以此构建中国经济权力评价模型,研究中国崛起过程中经济权力的空间演变格局。主要结论为:1中国对外贸易的地理分布明显呈现由过度集中于东亚、西欧和北美的三极格局向更加均衡格局转变,但全球对华贸易依存度最高的国家依然集中在低纬度的亚非拉地区;2世界各国对中国的贸易高敏感区呈现出由亚太向非洲、拉美地区推进的趋势,而高脆弱区域则呈现出由点状散布向连片生长转变的趋势;3中国经济权力空间已由周边扩展至全球,并向发达世界渗透,而同时期美国经济权力空间却呈现收缩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敏感性 脆弱性 经济权力 空间格局 中国
原文传递
中国区域创新差异的时空格局演变 被引量:39
18
作者 肖刚 杜德斌 戴其文 《科研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2-50,共9页
以专利授权总量为主要指标,基于省域空间单元,采用变异系数、传统与空间马尔可夫链和空间自相关性的分析方法,从时间、空间和地理空间效应的视角来探析1985—2013年中国区域创新差异的时空动态演化过程、格局与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 以专利授权总量为主要指标,基于省域空间单元,采用变异系数、传统与空间马尔可夫链和空间自相关性的分析方法,从时间、空间和地理空间效应的视角来探析1985—2013年中国区域创新差异的时空动态演化过程、格局与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区域创新差异整体上呈现继续扩大的态势,并呈现出稳定性较强的高水平和低水平趋同俱乐部。(2)区域创新类型的转移与创新发展水平的差距密切相关,区域创新水平的差距越小,发生转移的概率越大;反之亦然。(3)邻域的创新环境明显影响中国区域创新差异的演变,地理邻近效应主要发生于低水平与中低水平区域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差异 空间马尔可夫链 时空格局
原文传递
基于空间句法的武汉城市圈城乡道路网通达性演化分析 被引量:38
19
作者 刘承良 余瑞林 段德忠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98-707,共10页
将空间句法理论与GIS相结合,基于1989~2010年武汉城市圈城乡道路网数据,定量分析城乡道路网发育的空间通达性演化规律:1 1989~2010年,城乡道路网拓扑连接位序-规模结构日益发育典型,形成稳定的"金字塔"结构,高等级、高控制力... 将空间句法理论与GIS相结合,基于1989~2010年武汉城市圈城乡道路网数据,定量分析城乡道路网发育的空间通达性演化规律:1 1989~2010年,城乡道路网拓扑连接位序-规模结构日益发育典型,形成稳定的"金字塔"结构,高等级、高控制力的高通达性轴线发育水平较低,导致整个网络伺服效率和应对"拥堵"能力的低下;2武汉城市圈城乡道路网生长发育具有时空惯性,呈现典型的"核心-边缘"和"等级圈层"复合结构;并生成两条带状城乡交通走廊和多个不同等级有序融合的"轴-辐"网络体系;3城乡道路网这种通达性等级空间格局与圈域城镇体系、交通设施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尤其是与高速公路为代表的高等级路网发育水平,表现出复杂的共轭协调关系,表现出周期性和螺旋式的空间嬗变,是城乡道路网自组织生长机制支配,以及路网扩张和细分两种内力共同交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达性 空间演化 城乡道路网 空间句法 武汉城市圈
下载PDF
中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空间格局及形成机理研究 被引量:37
20
作者 游小珺 赵光龙 +1 位作者 杜德斌 范斐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0-187,共8页
利用Cartogram专题地图分析1995-2011年中国省际高等教育经费支出空间分布差异的基础上,采用Wolfson极化指数与循环累积因果原理分析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空间差异化的形成机理,得出结论:①中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总体呈"东、中、西"阶梯... 利用Cartogram专题地图分析1995-2011年中国省际高等教育经费支出空间分布差异的基础上,采用Wolfson极化指数与循环累积因果原理分析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空间差异化的形成机理,得出结论:①中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总体呈"东、中、西"阶梯状递减的非均衡空间格局,空间极化日益显著;生均教育经费虽然比较均衡,但仍呈"东西两大地带隆起而中部塌陷"的特征;部属院校教育经费非均衡性与地方院校相比更为突出。②中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区域差异是受国家政策主导,在人口分布、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及资金收益率等多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复杂循环累积效应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经费投入 循环累积因果原理 Cartogram图 Wolfson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