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意向性的计算解释 被引量:7
1
作者 郦全民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5-103,128,共9页
当代心智哲学和认知科学中,意向性是颇受关注且又不断引发争论的中心概念之一。直观上,意向性系指心智状态或过程具有的“关于性”,即心智的内容是关于或表征某种东西的。许多哲学家认为,意向性是大多数(甚至所有)心智状态的标志... 当代心智哲学和认知科学中,意向性是颇受关注且又不断引发争论的中心概念之一。直观上,意向性系指心智状态或过程具有的“关于性”,即心智的内容是关于或表征某种东西的。许多哲学家认为,意向性是大多数(甚至所有)心智状态的标志。倘若意向性确是一种真实的现象,则以理解心智现象为己任的认知科学,就有责任用科学上合适的方式来解释心智状态的这一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向性 心智哲学 认知科学 中心概念 状态 哲学家 用科学
原文传递
实验哲学的兴起和走向 被引量:6
2
作者 郦全民 《哲学分析》 2011年第1期175-180,共6页
通常认为,从事哲学研究便是坐而论道。然而,近年来在分析哲学的传统内却出现了一个叫做"实验哲学"(experimental philosophy)的新运动。一群年轻的哲学家开始脱离圈椅,走出书斋,像科学家那样运用真实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普通人对有意... 通常认为,从事哲学研究便是坐而论道。然而,近年来在分析哲学的传统内却出现了一个叫做"实验哲学"(experimental philosophy)的新运动。一群年轻的哲学家开始脱离圈椅,走出书斋,像科学家那样运用真实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普通人对有意义的哲学问题的日常看法。这一新现象已经在西方哲学界引起了较强烈的反响,也值得我国的哲学工作者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研究 真实实验 哲学工作者 分析哲学 哲学问题 哲学家 普通人 科学家
下载PDF
游戏现实主义的多副面孔 被引量:4
3
作者 章含舟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22年第9期7-19,共13页
游戏现实主义旨在阐发“视频游戏”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具体关联。目前,学界已就视频游戏的社会现实性、虚构现实性以及(个体)拟象现实性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讨论。然而,鲜有学者注意到多人视频游戏中还存在着一种关乎(交互)拟象的现实性... 游戏现实主义旨在阐发“视频游戏”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具体关联。目前,学界已就视频游戏的社会现实性、虚构现实性以及(个体)拟象现实性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讨论。然而,鲜有学者注意到多人视频游戏中还存在着一种关乎(交互)拟象的现实性,这也是游戏现实主义之争中尚待刻画的第四副面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游戏 现实 拟象
下载PDF
当代科学家的工程师角色
4
作者 郦全民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62-65,共4页
当代科学发展出现了新趋势,即科学研究的重心转向了探究与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直接相关的问题,追求认识价值和实用价值的融合统一。由此,科学家要担当起卓越的工程师(包括发明家)角色,不仅需要掌握前人已经积累起的相关科学知识,而且还... 当代科学发展出现了新趋势,即科学研究的重心转向了探究与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直接相关的问题,追求认识价值和实用价值的融合统一。由此,科学家要担当起卓越的工程师(包括发明家)角色,不仅需要掌握前人已经积累起的相关科学知识,而且还应成为卓越的工具研发者。只有将认知成果充分运用于技术的发明和更新之中,才能真正走在科学的最前列。我国目前的科技创新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新的科学工具和高端科学仪器研发不足。因此,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发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肩负起历史赋予的科技创新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家 科学工具 科学家精神
下载PDF
移情≠同情,移情→同情——关怀伦理学中的移情与同情之辨
5
作者 章含舟 《中国图书评论》 2023年第1期18-30,共13页
移情与同情是一组极易产生混淆的概念。当我移情于你,便会对你的遭遇感同身受,形成“相同的情感”,这不就是一种同情吗?如果不计较概念,似乎确实可以将两者等量齐观。然而,若想对道德哲学形成系统认识,并且敏感于各种道德情感,以及这些... 移情与同情是一组极易产生混淆的概念。当我移情于你,便会对你的遭遇感同身受,形成“相同的情感”,这不就是一种同情吗?如果不计较概念,似乎确实可以将两者等量齐观。然而,若想对道德哲学形成系统认识,并且敏感于各种道德情感,以及这些情感之于我们的伦理意义,那么就有必要精细区分移情与同情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情 同情 意向对象
下载PDF
分析突现的两个维度 被引量:3
6
作者 郦全民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8-94,共7页
The concept of emergence is receiving close attention and intense debates in contemporary philosophy and science.This paper explores the four main types of emergence based on the subject-matter and time dimensions.It ... The concept of emergence is receiving close attention and intense debates in contemporary philosophy and science.This paper explores the four main types of emergence based on the subject-matter and time dimensions.It argues that emergent phenomena are all dependent on the choice of space-time scale,and so the space-time scale selected is relative,the essence of emergence is the incompressibility of the process of evolution of system.By the epistemological or practical needs,we can construct different concepts or theories to explain the emergent properties,the micro-constitution,or the different evaluative states of a system,but the dependence of emergence on space-time scale and the middling evolution not only makes these concepts or theories irreducible,but causes the knowledge based on the original states of these emergent phenomena can’t predict their emergence in principle als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个维度 当代哲学 复杂性问题 科学 概念 意识
原文传递
NFT生成艺术品及其衍生的艺术伦理争议——以泰勒·霍布斯的创作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章含舟 《上海文化》 CSSCI 2022年第8期83-89,共7页
试想,艺术家如何精准地手绘斐波那契数列?首先他得知道数列的表达式;其次,根据表达式进行计算,把相应坐标记录于画布;最后,串联画布上的节点,描绘出几何图像。毫无疑问,这将是一个耗时耗力的过程。然而熟练使用编程的生成艺术家,却只需... 试想,艺术家如何精准地手绘斐波那契数列?首先他得知道数列的表达式;其次,根据表达式进行计算,把相应坐标记录于画布;最后,串联画布上的节点,描绘出几何图像。毫无疑问,这将是一个耗时耗力的过程。然而熟练使用编程的生成艺术家,却只需在计算机软件上输入表达式,在点击运行按键的一瞬,准确的数列图像就浮现于显示器上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斐波那契数列 计算机软件 伦理争议 几何图像 艺术品 霍布斯 画布 显示器
原文传递
科学理解的事实性与虚构性 被引量:1
8
作者 徐竹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13,共6页
"理解"与"知识"的关系逐渐成为知识论研究的热点。如果理解也是一种知识,则其同样需满足事实性条件。然而,非真的、具有虚构性成分的模型也能提供理解。基于此,埃尔金对理解的事实性条件提出反驳。而对反驳的回应... "理解"与"知识"的关系逐渐成为知识论研究的热点。如果理解也是一种知识,则其同样需满足事实性条件。然而,非真的、具有虚构性成分的模型也能提供理解。基于此,埃尔金对理解的事实性条件提出反驳。而对反驳的回应有赖于证明"理解"与知识一样要满足事实性条件,能够提供理解的模型必须忠实地表征对象。事实性条件并不是要求模型符合个别具体事实,而是要求符合所表征的机制性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解 事实性 科学表征 德性知识论
原文传递
为什么关系无法为关怀伦理学奠基?——基于诺丁斯与斯洛特之争而展开的讨论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欢 章含舟 《哲学评论》 2019年第1期70-89,共20页
自上世纪末起,伦理学界一直没能就"关怀伦理学的基础始于关系还是美德"这一论题达成共识。相关讨论演化出两个立场:关系理论与美德理论。诺丁斯为前者的主要倡导者,而后者则以斯洛特为代表。在系列文本中,诺丁斯逐渐完善了自... 自上世纪末起,伦理学界一直没能就"关怀伦理学的基础始于关系还是美德"这一论题达成共识。相关讨论演化出两个立场:关系理论与美德理论。诺丁斯为前者的主要倡导者,而后者则以斯洛特为代表。在系列文本中,诺丁斯逐渐完善了自己的观点,从激进版本的关系理论转向温和版本的关系理论。斯洛特多次撰文批评诺丁斯,却始终没能彻底驳倒关系理论。然而关系理论是存在问题的,它无法回避由"忍辱负重的特工"和"理想的被关怀者"构成的双重两难。因此,关系无法为关怀伦理学奠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怀伦理 关系 美德 “忍辱负重的特工” “理想的被关怀者”
下载PDF
论图像与审美亲知的传递性——为洛佩斯一辩
10
作者 章含舟 《外国美学》 2022年第1期148-163,共16页
近几十年来,美学学界不断质疑亲知原则,原因之一在于该原则未能清晰地交代审美亲知是否能够传递。以洛佩斯为代表的学者们肩负起了解难题之任,提出了图像理论,旨在说明审美亲知的传递性是什么,以及这类传递性何以成为可能。然而图像传... 近几十年来,美学学界不断质疑亲知原则,原因之一在于该原则未能清晰地交代审美亲知是否能够传递。以洛佩斯为代表的学者们肩负起了解难题之任,提出了图像理论,旨在说明审美亲知的传递性是什么,以及这类传递性何以成为可能。然而图像传递理论难以抵御威廉姆斯的批评:观摩图像之人究竟是接收到了图像提供者的审美亲知体验,还是说观摩者自主地做出了一个审美判断?为了澄清相关纷争,有必要精细区分两种意义上的审美亲知,即“第一手审美亲知”和“知觉性审美亲知”。事实上,在图像观摩者的知觉性审美亲知的内部,渗透着图像提供者的第一手审美亲知,正是在此意义上,审美亲知得到了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亲知 审美判断 图像 第一手经验 传递性
原文传递
大学生对器官和遗体捐献的认知与接受程度的调查分析
11
作者 龙肖冶 刘步青 《青年与社会》 2019年第27期242-242,244,共2页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试图了解当代大学生对器官和遗体捐献的认知与接受程度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对器官和遗体捐献比较了解,参与器官和遗体捐献的积极性也较高,而且专业差异较小。而拒绝捐献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家庭原因... 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试图了解当代大学生对器官和遗体捐献的认知与接受程度情况。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对器官和遗体捐献比较了解,参与器官和遗体捐献的积极性也较高,而且专业差异较小。而拒绝捐献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家庭原因、传统观念、以及个人思想等。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器官和遗体捐献的宣传和教育,并且不断地健全法律法规以保护器官遗体捐献人及其家属的尊严和权利;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人们对于器官和遗体捐献的积极性,使之真正造福于整个人类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器官遗体捐献 认知 接受
下载PDF
论“逻辑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留华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38,共13页
根据经由罗素流传开来的一种观念,所谓"逻辑分析"就是把蕴藏哲学及科学问题的自然语言句子翻译为包含变项和常项的现代逻辑句式,并由此揭示我们日常话语的深层思想结构或曰"逻辑形式"。在此观念中,现代逻辑被赋予... 根据经由罗素流传开来的一种观念,所谓"逻辑分析"就是把蕴藏哲学及科学问题的自然语言句子翻译为包含变项和常项的现代逻辑句式,并由此揭示我们日常话语的深层思想结构或曰"逻辑形式"。在此观念中,现代逻辑被赋予了对哲学及科学进行"逻辑分析"的独特功能。然而,正是在期待和维护现代逻辑的此种角色担当时,不仅是逻辑初学者而且职业哲学家都遇到了一系列难以解决的困惑,尤其是"逻辑分析多元化"难题。这些困惑或难题,与其说可能引起了人们对现代逻辑之应用价值的怀疑,不如说已经促进逻辑哲学家对于现代逻辑之功能定位的反思。在当代逻辑哲学的语境下,回到现代逻辑的本性之争来看,如果哲学家们不是把现代逻辑视作一种用于显示日常语言隐秘结构的"普遍语言",而是将其当作各种帮助人们实现对于日常语言局部理解的演算或模型,那么,当前围绕"逻辑分析"所产生的种种困惑和难题将只是误解或伪问题,名义上的"逻辑分析"不过就是"逻辑翻译"罢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辑分析 现代逻辑 普遍语言 建模论 逻辑翻译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知识生成和传承的认知取向 被引量:3
13
作者 郦全民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14,共7页
传统知识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本文基于由当代认知科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所提供的新视角,并以古希腊的知识传统和近代科学作为参照,系统地探究了中国传统知识生成和传承的认知取向。本文认为,传统知识是自然认知的产物,而自然认知... 传统知识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本文基于由当代认知科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所提供的新视角,并以古希腊的知识传统和近代科学作为参照,系统地探究了中国传统知识生成和传承的认知取向。本文认为,传统知识是自然认知的产物,而自然认知过程中表征方式的差异会影响知识的具体类型和内容。与以字母文字为特征的表音语言相比,汉语语言文字更倾向于强化心智的类比表征,而难以成为表征基于纯思的命题知识的有效手段。语言与思维是一个相互影响和相互强化的过程,其结果是,中国的传统知识囿于经验和实用的范围,而古希腊的传统知识中却衍生出与经验相分离的理性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知识 自然认知 表征
下载PDF
经验与知识之辩——对野中郁次郎与竹内弘高《创造知识的企业:日本的企业如何创造创新的动力学》一书的批评性解读 被引量:2
14
作者 章含舟 《公共管理评论》 CSSCI 2017年第1期133-144,共12页
本文聚焦于野中郁次郎与竹内弘高《创造知识的企业》一书中的知识创造理论。在梳理知识创造的认识论基础、知识创造的螺旋结构(SECI模型)、承上启下式的管理过程及超文本组织结构的基础上,笔者将立足于野中与竹内的立场,回应相关学者的... 本文聚焦于野中郁次郎与竹内弘高《创造知识的企业》一书中的知识创造理论。在梳理知识创造的认识论基础、知识创造的螺旋结构(SECI模型)、承上启下式的管理过程及超文本组织结构的基础上,笔者将立足于野中与竹内的立场,回应相关学者的批评意见与替代模型,即社会知识+SECI模型、IDE-SECI模型与IMCM模型。笔者认为,相较上述替代理论,SECI模型具有更强的解释力与精简性。但是,笔者不得不指出,SECI模型混淆了'经验'与'知识'这对概念,这不仅使模型内部出现了矛盾,还会影响整个知识创造的过程。相应地,笔者提出,只有在SECI模型与'场'理论(野中在后继文本中阐发的理论)之间安置一套'经验结构',方能保证知识创造的良性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创造 SECI模型 “场”理论
下载PDF
论“伪称”及其不理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留华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1-32,共12页
在科学时代,“怀疑”被誉为“进步的动力”,甚而怀疑主义几近成为受教育人士的风尚。但是,当肇始于笛卡尔的基础主义认识论把人为设计的、脱离现实情境的、不伴有任何惊异现象的“普遍怀疑原则”也当作一种重要的怀疑时,“伪怀疑”... 在科学时代,“怀疑”被誉为“进步的动力”,甚而怀疑主义几近成为受教育人士的风尚。但是,当肇始于笛卡尔的基础主义认识论把人为设计的、脱离现实情境的、不伴有任何惊异现象的“普遍怀疑原则”也当作一种重要的怀疑时,“伪怀疑”已悄然成为科学及哲学上一种新的风险。受此种“伪怀疑”的驱使,“常识”因为有“在将来被怀疑的可能性”便被认为不值得作为科学研究的出发点,甚至“科学”因为有对于“可错论”的承诺便受到怀疑主义哲学家的嘲笑。然而,实际上,只要我们准备去探究,就必须从一些常识性的初始信念出发。这些初始信念对于我们是别无他选的“既定前提”,虽然它们随着探究的逐步深入在今后可能会被修正,但至少在探究当时是“无关批判的”。妄图从口头上或纸张上单凭意志力去“怀疑”一些我们实际上并不存疑的东西,那是“不理性”的“伪怀疑”。除此之外,在当代哲学中还存在“伪称推理…‘伪称逻辑效力”“伪称不可避免”“伪称术语”等现象。这些“伪称”现象有的与逻辑规则的使用有关,而更多则是出现在逻辑规则运用之前或之后因此并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逻辑谬误”。真诚探究,或许本应是理性的更深层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 怀疑 推理 逻辑效力 不可避免 哲学术语
原文传递
科学理解的德性知识论意蕴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竹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3-80,共8页
德性知识论是当代知识论领域的重要进展,"理解"是被德性知识论重新关注的课题。德性知识论主张知识规范性应从法则学和道义论的意义转变为以理智德性为核心的概念。这对于科学理解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这一转变,有关科学... 德性知识论是当代知识论领域的重要进展,"理解"是被德性知识论重新关注的课题。德性知识论主张知识规范性应从法则学和道义论的意义转变为以理智德性为核心的概念。这对于科学理解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这一转变,有关科学理解是否需满足事实性条件、是否排除认知运气以及作为能力知识的意义等讨论,都得到了新的深化与拓展,展现出丰富的德性知识论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理解 事实性 认知运气 能力知识 德性知识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