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滨海湿地不同水位梯度下的土壤CO_2通量比较 被引量:16
1
作者 欧强 王江涛 +3 位作者 周剑虹 李艳 姜楠 王开运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92-998,共7页
为了解水位对滨海湿地土壤CO2通量的影响,利用Licor-8100土壤CO2通量测定仪器对崇明东滩滨海湿地植物生长季(4-10月)不同水位梯度(低水位、中水位和高水位)下的土壤CO2通量进行观测,主要包括CO2通量日动态、季节动态、温度敏感性指数(Q... 为了解水位对滨海湿地土壤CO2通量的影响,利用Licor-8100土壤CO2通量测定仪器对崇明东滩滨海湿地植物生长季(4-10月)不同水位梯度(低水位、中水位和高水位)下的土壤CO2通量进行观测,主要包括CO2通量日动态、季节动态、温度敏感性指数(Q10)、总CO2通量释放量以及土壤温度和CO2通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低、中、高水位生长季土壤CO2通量总量分别为32 490.36、38 173.46和26 200.94 kg hm-2;3个水位梯度土壤CO2通量的日动态和季节动态均主要受温度影响.中、低水位土壤CO2通量的日变化峰值出现在12:00左右,比高水位提前2 h左右,不同水位梯度最小值均出现在凌晨4:00左右.不同水位梯度下的土壤CO2通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呈单峰型,最大通量均出现在7月底;低、中、高水位生长季土壤CO2通量均值分别为644.65、757.41和519.86 mg m-2 h-1,不同水位梯度间差异显著.这表明,水位降低会促进土壤CO2释放,但水位下降超过一定限度,则会抑制其释放.各水位梯度下的土壤CO2通量与土壤5 cm温度均呈显著指数关系,土壤温度对土壤CO2通量的解释率由低水位到高水位依次降低.Q10值高水位最大(3.9)、中水位最低(2.8).整个生长季不同水位梯度下土壤含水量对土壤CO2通量影响不显著,但高温季节有较大影响.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的二元方程仅对高水位土壤CO2通量季节变异的解释率有所增强,对中、低水位的解释率均降低.综上所述,合理调控滨海湿地水位有助于降低其土壤CO2通量,进而增强其碳汇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位梯度 滨海湿地 CO2通量 土壤温度 土壤含水量
原文传递
长江口芦苇和互花米草叶面积生长对立地增温的响应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沙沙 樊同 +7 位作者 张超 朱红雨 周婷南 吴悦琦 贺贵书 王开运 李海禹 毕星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47-1253,共7页
采用开顶式生长室(Open top chambers,OTCs)模拟立地增温的方法(4个OTC,4个对照),研究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实生苗顶叶面积、单株总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LAI)对增温(OTC内空气年平均气温增加了2.... 采用开顶式生长室(Open top chambers,OTCs)模拟立地增温的方法(4个OTC,4个对照),研究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和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实生苗顶叶面积、单株总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LAI)对增温(OTC内空气年平均气温增加了2.00±0.17℃)的响应.结果显示:(1)与对照相比,一年生长后芦苇和互花米草LAI分别显著增加.芦苇LAI于9月份达到峰值,增加了5.40%;而互花米草呈现持续增加趋势,于10月份达到峰值,增加了7.00%(P <0.05).(2)芦苇顶叶面积于8月份达到峰值,增加了12.94%;互花米草于9月份达到峰值,增加了23.96%.同时增温使互花米草顶叶面积伸展延后3 d.(3)芦苇单株总叶面积于9月份达到峰值,增加了9.36%;而互花米草于10月份达到峰值,与对照相比,增加了20.26%.上述结果表明在未来大气增温条件下,互花米草叶生长对大气增温的响应比芦苇更加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地增温 互花米草 芦苇 叶面积生长 开顶式生长室
原文传递
华中东南地区高比例人工纯林引发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哲旗 周灵燕 +2 位作者 王国锋 杜正刚 周旭辉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2年第5期62-70,共9页
华中和东南森林带位于我国经济发达、受人类活动影响最为剧烈的地区。20世纪因经济快速发展导致该区域内平原丘陵和低山原始森林逐渐消失,森林资源急剧下降。近年来随着植树造林、国家天保工程等实施,植被逐渐恢复,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 华中和东南森林带位于我国经济发达、受人类活动影响最为剧烈的地区。20世纪因经济快速发展导致该区域内平原丘陵和低山原始森林逐渐消失,森林资源急剧下降。近年来随着植树造林、国家天保工程等实施,植被逐渐恢复,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显示,华中、东南地区总森林覆盖率约40%,总体森林资源状况较好。但人工林的树种组成比较单一、林龄构成不合理,生物多样性下降、土壤退化、水土保持能力弱和抵御病虫害能力低等问题逐渐凸显。针对上述弊端,应大力推进集约育林,从遗传控制、立地控制、密度控制、植被控制和地力控制5个方面入手。科学规划人工林建设,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及立地条件设置造林模式,因地制宜地选择符合培育目标的种植材料。科学设置森林密度,营建混交林,发展多树种混交造林,特别是针阔混交林。注重林下植被培育,维护土壤肥力,加强人工林水分保持和养分归还。同时强化人工林经营管理,设置森林监测和检疫方案,制定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旨在加强对森林生态环境的恢复与保护,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为华中和东南地区人工林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纯林 病虫害 集约育林 防治技术
下载PDF
极端气候影响华中和东南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黄长江 何杨辉 +3 位作者 周灵燕 刘瑞强 王国锋 周旭辉 《陆地生态系统与保护学报》 2022年第5期71-83,共13页
受气候变化影响,华中、东南地区极端气候事件出现频率及强度均显著增加,对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稳定性产生了严重影响。全面和准确地评估极端气候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可为区域森林生态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数据基础与决策... 受气候变化影响,华中、东南地区极端气候事件出现频率及强度均显著增加,对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稳定性产生了严重影响。全面和准确地评估极端气候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可为区域森林生态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数据基础与决策依据。以热浪、极端干旱、台风/极端降雨、冰冻雨雪为例,系统总结了极端气候对华中、东南地区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一方面通过增加植物的死亡率,抑制树木光合作用,进而影响植被净初级生产力与生态系统碳吸收;另一方面通过增加凋落物数量和林隙面积,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深刻改变森林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此外,森林生态系统受干扰程度受极端气候事件频率及强度的影响,且在不同研究手段和方法的结果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这为准确评估与预测极端气候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影响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气候事件 森林生态系统 结构 功能
下载PDF
对日光灯管的电路模型的定性分析
5
作者 赵强 吴金桃 丘来金 《物理与工程》 2018年第5期82-84,89,共4页
对日光灯管的电路模型的探讨是教学中很好的拓展课题,然而多篇文献给出了不同的结果,为此,本文依据常规课堂实验数据,通过对电感线圈镇流器型日光灯电路的分析,探讨了日光灯管的电路模型的构建,结果表明正常工作状态的灯管的负载属性应... 对日光灯管的电路模型的探讨是教学中很好的拓展课题,然而多篇文献给出了不同的结果,为此,本文依据常规课堂实验数据,通过对电感线圈镇流器型日光灯电路的分析,探讨了日光灯管的电路模型的构建,结果表明正常工作状态的灯管的负载属性应该为电感性,可以近似认为纯电阻性。同时,依据经典电磁学理论对灯管的工作机理进行了定性分析,所得结果与实验描述一致,并对其他文献中误判为电容性的原因给出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灯管 负载特性 电路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