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准医疗大背景下iPOCT发展趋势 被引量:5
1
作者 顾敏晔 李福刚 +14 位作者 杨晶 郭春梅 白宝丹 陈明惠 应春妹 张莉 费风英 胡晓波 俞国华 徐晓萍 韩焕兴 倪培华 唐大海 施金祥 徐建新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99-400,共2页
“精准医疗”作为新型的医学概念与医疗模式,其核心是个性化,更重视“患者”的深度特征和“用药”的高度精准性;是在对患者和药物深度认识的基础上完成的更有针对性的个体化的诊断和治疗。
关键词 医疗模式 医学概念 个性化 患者
原文传递
褪黑素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冯寅 张烈雄 晁东满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5-70,共6页
本研究运用Morris水迷宫和电生理学方法 ,以逃避潜伏期、穿环系数和海马CA1区突触长时程增强(long termpotentiation ,LTP)为指标 ,研究褪黑素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 :( 1)在Morris水迷宫 6d训练中 ,对照组大鼠后... 本研究运用Morris水迷宫和电生理学方法 ,以逃避潜伏期、穿环系数和海马CA1区突触长时程增强(long termpotentiation ,LTP)为指标 ,研究褪黑素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 :( 1)在Morris水迷宫 6d训练中 ,对照组大鼠后 4d平均逃避潜伏期为 18 4 4± 2 7s,褪黑素组为 3 0 0 2± 3 6s,两者有显著差异 (P <0 0 1) ;训练 6d后 ,褪黑素组穿环系数为 2 5 68± 2 3 2 % ,明显小于对照组的 4 3 3 3± 2 85 % (P <0 0 1)。( 2 )采用微量注射法给予海马CA1区褪黑素 ,强直后 60min ,fEPSP斜率为基准值的 114 2 8± 1 80 %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169 71±6 4 8% (P <0 0 1)。( 3 )预先给予东莨菪碱 ,不影响褪黑素对海马CA1区LTP的抑制 ,强直后 60minfEPSP斜率为基准值的 113 70± 5 5 5 %。( 4 )提前给予荷包牡丹碱后给予褪黑素 ,强直后 60minfEPSP斜率为基准值的 162 2 9±10 5 2 % ,明显大于褪黑素组 (P <0 0 1) ,而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P >0 0 5 )。上述结果表明 ,褪黑素对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CA1区LTP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两者相关 ;东莨菪碱不能阻断褪黑素对海马CA1区LTP的抑制作用 ,而荷包牡丹碱可以阻断褪黑素对LTP的抑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褪黑素 空间学习记忆 长时程增强 东莨菪碱 荷包牡丹碱 机制 大鼠
下载PDF
Galanin(甘丙肽)及其受体在成年小鼠脑内神经新生部位的表达及对神经干细胞分化的作用
3
作者 马骥 单良 +1 位作者 于玲莉 袁崇刚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59-366,共8页
Galanin(甘丙肽)是一种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的神经肽,功能涉及摄食、睡眠和觉醒、疼痛、认知和生殖等各方面。我们在成年小鼠脑的神经细胞新生部位如SVZ,DG和RMS发现有galanin及其受体的mRNA表达,同时在SVZ来源的神经干细胞中也检... Galanin(甘丙肽)是一种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广泛分布的神经肽,功能涉及摄食、睡眠和觉醒、疼痛、认知和生殖等各方面。我们在成年小鼠脑的神经细胞新生部位如SVZ,DG和RMS发现有galanin及其受体的mRNA表达,同时在SVZ来源的神经干细胞中也检测到有galanin及其受体的表达。细胞实验中,在分化后特定时间段GALKO小鼠来源的神经干细胞产生神经突的细胞比例及神经突的长度明显小于正常小鼠来源的神经干细胞,而加入galanin或受体激动剂GAL2-11后,该神经干细胞则在产生神经突的细胞比例及神经突的长度都明显上升。受体拮抗剂M35的添加可减弱galanin或GAL2-11所产生的作用。这些结果表明galanin及其受体与神经干细胞的分化及神经突的生长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可能参与了神经系统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LANIN galanin受体 mRNA表达 神经干细胞 神经突生长
下载PDF
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纹状体内移植后特性
4
作者 马骥 高安慧 +1 位作者 夏趁意 袁崇刚 《细胞生物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5期731-736,共6页
观察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入成年大鼠纹状体后的存活、迁移和分化状况。自14天胎鼠脑室下区分离获得神经干细胞,利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扩增并进行鉴定。经4~5代的扩增后,以BrdU标记的神经干细胞通过脑立体定位注射移植入成年大鼠纹状... 观察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移植入成年大鼠纹状体后的存活、迁移和分化状况。自14天胎鼠脑室下区分离获得神经干细胞,利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扩增并进行鉴定。经4~5代的扩增后,以BrdU标记的神经干细胞通过脑立体定位注射移植入成年大鼠纹状体内,然后分别于移植后2周、4周、6周和8周时做脑冰冻切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移植细胞的数量、定位和分化情况。8周后移植细胞的检出率约16%;移植细胞向周围宿主组织有广泛的迁移表现,尤以沿着白质束向头尾方向的迁移最为显著,最远向后侧达到内囊;纹状体中移植细胞主要分化为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数量最多,主要位于移植区与宿主组织临界部位,而神经元处于移植区中央。培养的大鼠胚胎神经干细胞可以作为移植替代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的供体细胞源,而移植中的迁移现象值得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移植 迁移 分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