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崇明东滩围垦堤内植被快速次生演替特征 被引量:43
1
作者 葛振鸣 王天厚 +1 位作者 施文彧 赵平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677-1681,共5页
崇明东滩湿地98大堤内的生态示范区由于人工排水而干涸,芦苇塘成为次生裸地,土壤条件发生变化,呈明显的旱化和盐渍化,植被群落结构呈典型的次生演替,适宜旱地的耐盐植物獐茅和碱蓬等先锋植物出现.文中分别于2003年秋季、冬季和2004年春... 崇明东滩湿地98大堤内的生态示范区由于人工排水而干涸,芦苇塘成为次生裸地,土壤条件发生变化,呈明显的旱化和盐渍化,植被群落结构呈典型的次生演替,适宜旱地的耐盐植物獐茅和碱蓬等先锋植物出现.文中分别于2003年秋季、冬季和2004年春季沿植被带对塘内各种植物的生物量、高度、密度等指标进行取样分析.结果表明,堤内植被群落已形成明显的带状獐茅草-獐茅草/碱蓬-碱蓬/芦苇-芦苇旱生植被群落.碱蓬在裸地中2003年秋季平均生物量达到415.4 g.m-2、2004年春季为391.53 g.m-2,成为裸地的优势种,并向芦苇中扩散,生物量和高度逐渐增加,密度逐渐稳定,表现出良好的生长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明东滩 植被群落 次生演替 生物量
下载PDF
长江口九段沙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规律 被引量:28
2
作者 周晓 葛振鸣 +3 位作者 施文彧 王天厚 曹丹 周立晨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2079-2083,共5页
2004年11月至2005年10月,调查了长江口九段沙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的季节变化及其土壤因子影响,共调查到大型底栖动物30种,主要由甲壳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及昆虫幼体组成,光滑狭口螺(Stenothyraglabra)、堇拟沼螺(Assimineavio... 2004年11月至2005年10月,调查了长江口九段沙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的季节变化及其土壤因子影响,共调查到大型底栖动物30种,主要由甲壳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及昆虫幼体组成,光滑狭口螺(Stenothyraglabra)、堇拟沼螺(Assimineaviolacea)、焦河蓝蛤(Potamocorbulaustulata)、中国绿螂(Glau-comyachinensis)和谭氏泥蟹(Ilyrplaxdeschampsi)为优势种,且生物密度四季变化明显.春季大型底栖动物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处于最高水平,多样性指数最高.夏季密度和生物量最低,物种多样性也较低,分布较不均匀.秋、冬季生物种类数与生物量差异不显著,生物密度冬季较秋季高.春、夏、秋季底栖动物种类数、密度和生物量均未与土壤因子达到显著相关水平.冬季土壤湿度与有机质含量与底栖动物密度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段沙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季节变化
下载PDF
崇明东滩人工湿地春季水鸟群落结构及其生境分析 被引量:24
3
作者 张姚 谢汉宾 +3 位作者 曾伟斌 汤臣栋 钮栋梁 王天厚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90-504,共15页
崇明东滩处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拥有辽阔的滩涂和丰富的湿地资源,是亚太地区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驿站。然而崇明东滩也是上海促淤圈围重点区域之一,且围垦后滩涂用作多种农业、工业发展,导致当地植物群落和滩涂湿地结构的改变,从而直接... 崇明东滩处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拥有辽阔的滩涂和丰富的湿地资源,是亚太地区候鸟迁徙路线上的重要驿站。然而崇明东滩也是上海促淤圈围重点区域之一,且围垦后滩涂用作多种农业、工业发展,导致当地植物群落和滩涂湿地结构的改变,从而直接造成了鸟类生物多样性的明显下降,因此东滩湿地保护人员采取了修复和优化的治理措施,但治理同时也将自然滩涂改造成人工湿地。本研究将改造后自然滩涂作为研究不同类型人工湿地的水鸟群落结构及其生境关系的研究区域,并把研究区域分为4种不同类型人工湿地,捕鱼港优化区即一期工程(已修复)、鸟类栖息地优化区即二期工程(修复中)、人工鱼蟹塘、耀全农场。本研究目的在于分析这4种不同类型人工湿地中鸟类群落特征并寻找影响鸟类对生境利用的主要因子,同时考虑修复优化工程的保育功能,对不同管理模式下的人工湿地进行研究,从而对湿地改造提出科学的建议。由于前期大量研究表明春季鸟类数量和种类较丰富,能够较好地反映崇明东滩湿地生态现状。因此从2013年3月下旬至5月上旬在大潮期和小潮期分别对上述4种不同类型人工湿地进行了鸟类及其生境因子调查。此次鸟类调查采用样点法,共统计到水鸟2357只,隶属于6目11科45种,其中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红骨顶(Gallinula chloropus)、金眶鸻(Charadrius dubius)、环颈鸻(C.alexandrinus)、牛背鹭(Bubulcus ibis)、鹤鹬(Tringa erythropus)、林鹬(T.glareola)等25种鸟为优势种。非参数检验分析表明,春季这4类人工湿地水鸟种类、密度、多样性均有显著性差异,一期工程内水鸟的种类、密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都为最大。对生境因子与鸟类群落特征进行相关分析,根据非参数检验的结果得出裸露浅滩面积、水域面积、生境小岛个数是影响水鸟分布的关键因子,为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明东滩 重要驿站 人工湿地 鸟类群落 生境因子
原文传递
九段沙湿地植被群落演替与格局变化趋势 被引量:22
4
作者 施文彧 葛振鸣 +2 位作者 王天厚 周晓 周立晨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5-170,共6页
长江口新生湿地九段沙由上沙、中沙和下沙三部分组成。2004年对湿地植被群落的演替与格局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九段沙湿地植被群落由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海三棱蔗草(Scirpusmariq... 长江口新生湿地九段沙由上沙、中沙和下沙三部分组成。2004年对湿地植被群落的演替与格局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九段沙湿地植被群落由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海三棱蔗草(Scirpusmariqueter)和蔗草(S.triqueter)构成。芦苇和互花米草生长于潮滩高程,海三棱蔗草和蔗草生长于低潮位。1998--2004年,上沙植被覆盖面积年平均约增长17%,中沙22%,下沙38%~39%,植被群落处于快速增长演替状态,这可能与沙洲发育速度有关。由于在中沙、下沙人为种植过外来物种互花米草,其增长速度最快,覆盖面积占九段沙植被总面积的比例从1998年不足1%上升到2004年的22%,地上部分总生物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79.79%,互花米草对蔗草.海三棱蔗草的竞争压力较大。鉴于互花米草对九段沙的影响尚无定论,本文提出了初步的植被管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段沙湿地 植被分布 生物量 演替
下载PDF
上海滩涂春季鸻形目鸟类群落及围垦后生境选择 被引量:19
5
作者 仲阳康 周慧 +3 位作者 施文彧 周晓 周立晨 王天厚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78-383,共6页
上海市位于长江口,拥有大量可开发的滩涂资源,但是由于不合理的开发方式,滩涂景观和生物群落发生改变。在2004年春季,鸻形目鸟类迁徙中转停留时,实地调查位于上海东部沿岸的10个调查点,研究滩涂生境指标与鸻形目鸟类群落关系。此次观察... 上海市位于长江口,拥有大量可开发的滩涂资源,但是由于不合理的开发方式,滩涂景观和生物群落发生改变。在2004年春季,鸻形目鸟类迁徙中转停留时,实地调查位于上海东部沿岸的10个调查点,研究滩涂生境指标与鸻形目鸟类群落关系。此次观察到的鸻形目鸟类有13种,优势种有尖尾滨鹬和黑腹滨鹬,而20年前的类似调查则观察到23种,优势种为黑腹滨鹬、细嘴滨鹬和红颈滨鹬。通过分析滩涂结构、植被分布与鸻形目鸟类群落之间的关系发现鸻形目鸟类对生境选择中,滩涂结构完整度、藨草带和光滩带的宽度、周边景观的多样性、人为干扰程度都是影响鸻形目鸟类栖息地选择的关键因子。最后,分析了鸻形目鸟类群落与栖息地景观的关系,并就如何改善围垦堤内的生态环境提出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鹆形目鸟类 滩涂 围垦 长江口 上海
下载PDF
中国亚热带地区阔叶林植物的谱系地理历史 被引量:19
6
作者 叶俊伟 张阳 王晓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5894-5904,共11页
中国亚热带地区因丰富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备受生物地理学研究关注,丰富的多样性与中新世以来的地质气候变化密切相关。谱系地理学已成为探讨植物分布模式和遗传格局受地质气候变化影响的主要手段。总结了该地区阔叶林植物对中新世以来地... 中国亚热带地区因丰富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备受生物地理学研究关注,丰富的多样性与中新世以来的地质气候变化密切相关。谱系地理学已成为探讨植物分布模式和遗传格局受地质气候变化影响的主要手段。总结了该地区阔叶林植物对中新世以来地质气候变化的响应模式和种群分化的历史成因。在中新世和上新世时,由于全球变冷、青藏高原抬升和亚洲内陆干旱,阔叶林植物被迫向南退缩,形成不同的谱系。同时,亚洲季风的增强为遗传多样性的增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在更新世冰期和间冰期时,大部分落叶阔叶林和常绿阔叶林植物在多个避难所间存在长期隔离,不同的避难所种群各自经历局部地区的收缩和扩张。长期的隔离使不同谱系间进一步分化,形成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少部分植物在冰期时向南退缩,并在间冰期时明显向北扩张。最后,就分化时间的准确估计和探究遗传格局背后的机制两方面展望了未来的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新世 中国亚热带 谱系分化 遗传多样性 种群历史
下载PDF
上海大莲湖湖滨带湿地的生态修复 被引量:17
7
作者 吴迪 岳峰 +1 位作者 罗祖奎 王天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999-3008,共10页
采用改变土地利用模式、水系改造和植被配置等技术开展了上海青浦大莲湖湿地修复示范工程。从2008年8月到2010年3月跟踪调查了土地利用方式、鸟类群落、两栖爬行类、水质等多类指标来对示范工程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实验区生态系统的生... 采用改变土地利用模式、水系改造和植被配置等技术开展了上海青浦大莲湖湿地修复示范工程。从2008年8月到2010年3月跟踪调查了土地利用方式、鸟类群落、两栖爬行类、水质等多类指标来对示范工程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实验区生态系统的生境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组成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实验区内土地利用由主要以人工养殖鱼塘和林地为主的人工湿地(人工鱼塘占50%,林地占25%),转变为以开放性水域和乔灌草相结合的半自然状态下的自然湿地(明水面面积占30%,各类植被群落占50%,人工鱼塘完全消失),植被从只有片段化林地转变为乔木、灌木丛、草本植物及各类水生植物相结合的格局;工程后鸟类种类和数量均高于工程前(新纪录到11种鸟类),鸟类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也有明显增加,其中目标鸟类———雁鸭类新增6种,种类和数量都呈显著增加;两栖爬行类种类变化不大,共记录到6科12种,但整体数量比工程前增长了59.1%;水质指标的变化也很突出,与工程前人工鱼塘相比,实验区内水体中总氮(TN)、硝态氮(NO3-N)、总磷(TP)、叶绿素a(Chla)、高锰酸钾指数(CODMn)等主要指标均有显著下降(P<0.05),水质改善显著。由此说明,修复工程改善了大莲湖湖滨带湿地的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得到较好的恢复,呈现出良好的湿地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滨带湿地 生态修复 示范工程 生物多样性 水质
下载PDF
上海浦东东滩鸟类栖息地生态修复区的水鸟群落变化 被引量:17
8
作者 刘晶 牛俊英 +2 位作者 邹业爱 路珊 王天厚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19-226,共8页
河口和海岸带自然湿地的大量退化与丧失导致了迁徙路线上水鸟栖息地的大量减少,从而加剧了迁徙水鸟种群数量的下降,一般认为,栖息地修复能够缓解上述过程。于2010年、2012年对位于上海浦东东滩的鸟类栖息地生态修复区和自然退化区(对照... 河口和海岸带自然湿地的大量退化与丧失导致了迁徙路线上水鸟栖息地的大量减少,从而加剧了迁徙水鸟种群数量的下降,一般认为,栖息地修复能够缓解上述过程。于2010年、2012年对位于上海浦东东滩的鸟类栖息地生态修复区和自然退化区(对照样地)进行调查,比较两个区域的水鸟群落结构差异与年际变化,研究生态修复区的水鸟群落变化并评价其在水鸟保育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生态修复区的水鸟种类、数量和物种多样性均极显著高于自然退化区,而均匀度与自然退化区无显著差异;生态修复区2012年水鸟种类显著低于2010年,而水鸟数量、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均无显著差异;自然退化区2012年水鸟种类、数量和物种多样性均极显著低于2010年,而均匀度无显著差异。生态修复区通过营造浅滩、浅水区、深水区等多样化生境,为迁徙水鸟提供了重要的补充栖息地,对水鸟保育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鸟 群落特征 生态修复 浦东东滩
原文传递
干旱胁迫对沙地云杉生态型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邹春静 徐文铎 +1 位作者 靳牡丹 宋晴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10-814,共5页
通过不同干旱胁迫处理,测定了3种生态型(紫果型、绿果型和红果型)沙地云杉叶片和根部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P)、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结果表明:在叶片中,无论哪种生态型,SOD活性先上升,后下... 通过不同干旱胁迫处理,测定了3种生态型(紫果型、绿果型和红果型)沙地云杉叶片和根部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P)、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结果表明:在叶片中,无论哪种生态型,SOD活性先上升,后下降;紫果型沙地云杉CAT活性一直上升,但变化幅度不大,红果型和绿果型则先升后降;ASP和POD活性变化趋势一致,紫果型一直以较大幅度增加,红果型和绿果型开始迅速增加,而后又迅速下降。在根部,酶活性的变化与叶片中基本一致。因此得知,紫果型沙地云杉抗旱能力最强,绿果型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地云杉(Picea mongolica) 干旱胁迫 生态型 保护酶 内蒙古
原文传递
上海崇明东滩震旦鸦雀冬季种群栖息地的生境选择 被引量:15
10
作者 董斌 吴迪 +3 位作者 宋国贤 谢一民 裴恩乐 王天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4351-4358,共8页
2008年11月-2009年3月,在崇明东滩对震旦鸦雀(Paradoxornis heudei)种群生态进行调查研究,并对震旦鸦雀种群和生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运用单因素方差对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入侵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收割造成的... 2008年11月-2009年3月,在崇明东滩对震旦鸦雀(Paradoxornis heudei)种群生态进行调查研究,并对震旦鸦雀种群和生境因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运用单因素方差对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入侵和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收割造成的芦苇滩涂变化进行分析,并运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对震旦鸦雀种群的密度和分布以及相关环境因子进行生境选择分析。结果表明,崇明东滩震旦鸦雀种群的密度为(5.08±3.11)只/hm2;震旦鸦雀种群的密度和芦苇直径呈极显著正相关,震旦鸦雀种群的分布和芦苇的高度、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和食物资源量呈显著正相关;互花米草和震旦鸦雀种群的密度和分布呈显著负相关;互花米草入侵和芦苇收割降低了震旦鸦雀越冬期的栖息地质量,保留一部分生长质量较好的芦苇可以缓解震旦鸦雀冬季种群的生存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明东滩 震旦鸦雀 冬季种群 生境选择
下载PDF
长江河口典型湿地碳库动态研究方法 被引量:13
11
作者 葛振鸣 周晓 +2 位作者 王开运 Seppo Kellomaki 巩晋楠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97-1108,共12页
湿地生态系统在维持碳平衡和全球气候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长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是国际公认的生态过程敏感区,选择长江河口典型湿地——崇明东滩作为长期碳循环观测和实验模拟的研究对象,针对长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碳库动态研究具体的科... 湿地生态系统在维持碳平衡和全球气候调节中起着重要作用。长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是国际公认的生态过程敏感区,选择长江河口典型湿地——崇明东滩作为长期碳循环观测和实验模拟的研究对象,针对长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碳库动态研究具体的科学问题,从"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SPAC)碳流过程监测、涡度相关法碳通量监测、植物生长控制实验(开顶式气候室,OTC)、"湿地碳循环-气候变化"生态过程模型构建、多方数据源校正等方面,总结了全球气候变化条件下长江河口湿地碳库动态的研究方法。旨在了解长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碳库动态特征,探寻湿地碳平衡的主导控制因子,评估中国东部沿海湿地碳库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进而为提出长江河口湿地碳储备功能的保育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长江河口 湿地碳库 SPAC 涡度相关 OTC 过程模型
下载PDF
崇明东滩人工湿地越冬水禽行为观察 被引量:13
12
作者 桑莉莉 葛振鸣 +3 位作者 裴恩乐 徐骁俊 姜姗 王天厚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40-945,共6页
2006年12月上旬—2007年2月下旬,在崇明东滩堤内次生人工湿地(鱼-蟹塘)对7种优势种水禽的昼间(6:30—17:30)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白鹭(Egretta garzetta)、苍鹭(Ardea cinerea)和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以停伫行为为主,分别... 2006年12月上旬—2007年2月下旬,在崇明东滩堤内次生人工湿地(鱼-蟹塘)对7种优势种水禽的昼间(6:30—17:30)行为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白鹭(Egretta garzetta)、苍鹭(Ardea cinerea)和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以停伫行为为主,分别占全天行为的34.09%、45.45%和54.55%;白骨顶(Fulica atra)、普通鸬鹚(Phalacrocorax carbo)取食行为较活跃,分别占全天行为的32.58%和35.00%;小(Tachybaptus ruficollis)和银鸥(Larus argentatus)游水活动分别占全天行为的44.70%和31.82%。此外,环境温度和光照与水禽活动呈正相关,与风速负相关,湿地内水位由于变化不大而对越冬水禽行为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冬水禽 行为 环境因子 崇明东滩
下载PDF
圈养林麝春季活动节律及时间分配 被引量:15
13
作者 薛程 孟秀祥 +1 位作者 徐宏发 肖宇 《兽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4-200,共7页
2006年春季,使用红外夜间观察记录仪,对崇明东平麝场12只成年林麝(8雌,4雄)的行为进行了24h昼夜连续观察。发现春季林麝的行为有37种,可归并为休息、摄食、运动、社会、维持和排遗6大行为类型,据此,建构了春季林麝的行为谱。根据各行为... 2006年春季,使用红外夜间观察记录仪,对崇明东平麝场12只成年林麝(8雌,4雄)的行为进行了24h昼夜连续观察。发现春季林麝的行为有37种,可归并为休息、摄食、运动、社会、维持和排遗6大行为类型,据此,建构了春季林麝的行为谱。根据各行为持续时间比率和频次分析表明,林麝的主要行为为休息;雌麝的摄食行为所占的比率高于雄麝,这是由于春季雌麝妊娠的能量需求较高所致。活动节律呈典型的晨昏双峰型,清晨(4:00~6:00)和傍晚(17:00~19:00)为活动高峰;夜间活动性显著高于白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麝行为 时间分配 频次 昼夜节律
下载PDF
全球气候变暖与东北植被分布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周园 邹春静 徐文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5229-5231,共3页
根据大气环流模型预测,到21世纪中叶,大气中CO2浓度将增加1倍,气温升高约2℃。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东北植被的响应如下:①未来东北森林建群种的变动类型可划分为3个类群,即扩展种群、退却种群和绝灭种群。②气候变暖后,根据模型预测,植... 根据大气环流模型预测,到21世纪中叶,大气中CO2浓度将增加1倍,气温升高约2℃。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东北植被的响应如下:①未来东北森林建群种的变动类型可划分为3个类群,即扩展种群、退却种群和绝灭种群。②气候变暖后,根据模型预测,植物种群将向北迁移400~700 km,向上迁移250~350 m。根据上述结论提出了适应全球气候变化的保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森林建群种 温暖指数 湿润指数
下载PDF
中国-日本植物区系中的谱系地理间断及其形成机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叶俊伟 张阳 王晓娟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03-1019,共17页
中国-日本植物区系极高的物种多样性是由多样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复杂的地质气候历史和海平面变化共同作用形成的。在揭示物种多样性形成和分化的驱动力时,谱系地理学是一个有效的手段。以往的谱系地理研究表明谱系地理间断,即不同基因... 中国-日本植物区系极高的物种多样性是由多样的地形和气候条件、复杂的地质气候历史和海平面变化共同作用形成的。在揭示物种多样性形成和分化的驱动力时,谱系地理学是一个有效的手段。以往的谱系地理研究表明谱系地理间断,即不同基因谱系间的间断普遍存在。由西向东,7个普遍存在的谱系地理间断位置位于湄公河-怒江分水岭、田中-楷永线、四川盆地、105°E附近、第二三阶梯分界线、华北地区以及东海和朝鲜海峡。这些谱系地理间断的形成可归因于历史因素和生态因素,往往由地理隔离和环境隔离共同起作用。历史因素是地质事件和气候变化,主要包括青藏高原隆起,亚洲季风和内陆干旱的形成与增强,干旱带的重新增强以及第四纪的气候波动和海平面变化。生态因素是适应性分化,即不同环境中不同选择压力下形成的分化,适应性分化可阻碍不同种群间的基因流,形成谱系地理间断。不过,同一谱系地理间断并不是在所有植物中共享,因为不同植物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主要是扩散能力不同。最后,该文从分化时间的准确估计、地理隔离和环境隔离的相对贡献率以及比较谱系地理学的应用3个方面对未来谱系地理间断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日本植物区系 谱系地理间断 地质气候变化 适应性分化 扩散能力
原文传递
上海世博会规划区域城市土壤重金属调查及评价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胤 毛义伟 +3 位作者 周立晨 曹丹 刘益宁 王天厚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926-931,共6页
2006年3月~2006年9月出于生态规划和构建世博区域生态要素数据库的目的,对上海2010世博会选址区域内表层土壤(0~15cm)中As、Cu、Ni、Pb、Zn等5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方格式采样测定,并结合原土地利用类型、性质运用数理统计分析和... 2006年3月~2006年9月出于生态规划和构建世博区域生态要素数据库的目的,对上海2010世博会选址区域内表层土壤(0~15cm)中As、Cu、Ni、Pb、Zn等5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方格式采样测定,并结合原土地利用类型、性质运用数理统计分析和GIS软件等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世博会规划区内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特别是Ni和Zn普遍较高。区域内重金属污染状况与原有土地利用类型和土壤类型密切相关;原工业用地内土壤的重金属含量高于原居住用地;同一土地利用区域内的不同表型(如裸地或绿地)的重金属含量则比较相似,其中裸地>绿化>拆迁地>码头。据此对不同类型的土壤分别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改良意见和植被配置建议。为将来世博区域土地资源的科学、合理和安全地利用提供科学的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世博会区域 城市土壤 重金属 环境评价
原文传递
湖北沙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秋季鸟类物种多样性 被引量:5
17
作者 楼利高 刘家武 +2 位作者 舒实 罗祖奎 吴法清 《林业调查规划》 2008年第5期44-47,共4页
2006年10~11月期间,采用样线法对湖北仙桃沙湖湿地自然保护区4种生境中的鸟类进行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39种,隶属于14目31科,其中留鸟55种、夏候鸟31种、冬候鸟41种和旅鸟12种;古北种65种、东洋种49种、广布种25种.分别采用Shannon... 2006年10~11月期间,采用样线法对湖北仙桃沙湖湿地自然保护区4种生境中的鸟类进行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39种,隶属于14目31科,其中留鸟55种、夏候鸟31种、冬候鸟41种和旅鸟12种;古北种65种、东洋种49种、广布种25种.分别采用Shannon-wieren指数、Pielou指数和G-F指数对保护区鸟类物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鸟类群落丰富度为芦苇〉树林〉水域〉农田;对鸟类群落的相似性采用Jaccard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田和树林的鸟类群落相似程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季鸟类 多样性 沙湖湿地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崇明东滩沿海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被引量:7
18
作者 毛义伟 李胤 +3 位作者 曹丹 周立晨 施文彧 王天厚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2期101-106,共6页
以生态系统健康及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作为研究方法,根据沿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建立一套沿海湿地生态系统适用的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以现有研究数据和统计资料为基础,对长江口崇明东滩湿地进行单因子和综合评价,分别计算其... 以生态系统健康及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作为研究方法,根据沿海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建立一套沿海湿地生态系统适用的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以现有研究数据和统计资料为基础,对长江口崇明东滩湿地进行单因子和综合评价,分别计算其健康度、压力综合指数和响应综合指数。揭示崇明东滩湿地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以及形成原因,并提出保护对策和可持续利用的相关建议。研究结果表明:①崇明东滩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度、压力综合指数和响应综合指数分别为0.72、0.64和0.79,总体上仍处于一个较为健康的状态;②崇明东滩湿地生态系统目前的主要压力并不直接来源于土地围垦,而是来源于水环境污染和外来生物入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明东滩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 压力-状态-响应模型
下载PDF
崇明东滩堤内次生人工湿地冬季水鸟的夜间行为 被引量:5
19
作者 姜姗 葛振鸣 +3 位作者 裴恩乐 徐骁俊 桑莉莉 王天厚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1-27,共7页
2006年11月中旬至2007年2月中旬,以崇明东滩堤内次生人工湿地(鱼蟹塘)为主要研究区域,对8种水鸟越冬期夜间行为进行了连续观察。结果发现,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绿头鸭(A.platyrhynchos)、银鸥(Larus argentatus)及白鹭(Egretta... 2006年11月中旬至2007年2月中旬,以崇明东滩堤内次生人工湿地(鱼蟹塘)为主要研究区域,对8种水鸟越冬期夜间行为进行了连续观察。结果发现,斑嘴鸭(Anas poecilorhyncha)、绿头鸭(A.platyrhynchos)、银鸥(Larus argentatus)及白鹭(Egretta garzetta)等白天在塘内栖息和取食的水鸟,黄昏时飞离并栖息于堤外海滩或堤内农田和防护林,次日清晨飞回。夜间停留在鱼蟹塘的水鸟活动差异性显著。其中,夜鹭(Nycticorax nycticorax)白天栖息于堤内防护林,夜间17:00~17:30时后飞入鱼蟹塘,分散于塘内光滩及芦苇附近活动,在约23:30时后其行为以觅食为主,达70%以上。黑水鸡(Gallinula chloropus)和骨顶鸡(Fulica atra)活动频繁,主要分布于芦苇丛和周边水域,21:30~次日2:30时其觅食行为达到高峰,数量占60%~90%,2:30~3:30时后转为以休息为主。而白天活动频繁的小(Tachybaptus ruficollis)夜间停留在塘内,主要休息于水位较深区域。结果表明,越冬水鸟夜间行为具多样性,可能与昼间活动模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明东滩 次生人工湿地 越冬水鸟 夜间行为
下载PDF
2种早春植物物候与小气候关系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李晴 宋锦锦 邹春静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CD 2010年第4期148-152,共5页
早春植物是植物群落中能高效利用环境资源的独特类群,文章取了3个不同小气候的样方,通过对样方内的2种早春植物物候期的观察记录,分析不同小气候下的温度、湿度、照度对早春植物物候的影响。主成分分析表明.在早春植物的不同生长阶... 早春植物是植物群落中能高效利用环境资源的独特类群,文章取了3个不同小气候的样方,通过对样方内的2种早春植物物候期的观察记录,分析不同小气候下的温度、湿度、照度对早春植物物候的影响。主成分分析表明.在早春植物的不同生长阶段以不同的气候因子为主要的环境因子,在发芽阶段,湿度为主要影响早春植物发芽早晚的环境因子;植物的展叶、开花和结果阶段,光照和温度为主要影响早春植物的展叶,开花和结果早晚的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春植物 小气候 物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