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如何认识教师专业学习的多重本质与多元层次——与世界知名教育学者弗雷德·科萨根教授的对话 被引量:15
1
作者 祝刚 王语婷 +1 位作者 韩敬柳 李玉娟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43,共12页
教师专业学习是一个包含认知、情绪、行为的复杂过程,因此其具有多重本质与多元层次。作为全球教育学界广受认可的现实主义教师教育模式的提出者,弗雷德·科萨根教授基于解决"弥合理论与实践之间差距"这一中心问题,围绕&q... 教师专业学习是一个包含认知、情绪、行为的复杂过程,因此其具有多重本质与多元层次。作为全球教育学界广受认可的现实主义教师教育模式的提出者,弗雷德·科萨根教授基于解决"弥合理论与实践之间差距"这一中心问题,围绕"人—理论—实践"之间的复杂张力,从多维度视角的教师专业学习、现实主义教师教育学、教师反思和教师教育项目改革等方面为我们分享了诸多真知灼见:从格式塔心理学视角来看,教师专业学习应涵盖思维、感觉与欲望等理性思维与无意识行为。针对现实主义教师教育学模式下的教师专业学习,提出运用促进核心反思的"洋葱模型"来指导教师意义导向的学习和深思熟虑的实践,由此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连接。现实主义教师教育学注重从现实教学情境中遇到的真实且重要的问题出发,运用ALACT反思模式和"九个盒子"等反思工具,引导教师将实践中的行动知识转变为系统化和一般性的专家知识。此外,他还系统总结了现实主义教师教育的主要原则,反思实践者和优秀教师的核心特质,以及教师教育改革可采用基于优势的教师专业发展和显性建模来稳步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专业学习 现实主义教师教育模式 洋葱模型 核心反思 学术访谈
下载PDF
多维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与实践--与莫纳什大学约翰·洛克伦教授的深度对话与反思 被引量:5
2
作者 约翰·洛克伦 祝刚 +1 位作者 申亮 史可媛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11,共8页
围绕"如何发展和提升教师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这一核心议题,国际知名教师教育学者洛克伦教授从教学、教师知识和教师教育者等角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阐释。在洛克伦教授看来,教学是一项复杂而精深的专业实践,教学需要超越"... 围绕"如何发展和提升教师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这一核心议题,国际知名教师教育学者洛克伦教授从教学、教师知识和教师教育者等角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阐释。在洛克伦教授看来,教学是一项复杂而精深的专业实践,教学需要超越"内容传递""工业模式思维"和"提供服务"等框架的弊端,走向"为理解而教"的发展方向;在教师知识研究方面,洛克伦教授提出了基于主题的"大观念"、关键教学提示的"内容展现"及"教学和专业经验类别"等概念;他还倡导教师可以开展开放式日志写作、"即想即说"和教学模拟等专业学习反思活动;此外,洛克伦教授认为教师教育者是促进师范生学习教学知识和教学实践的专业学者,他们需要将教学、学习和实践理论化,以发展教师教育学的主要原则。为此,教师教育者可以通过显性模拟和对实践的自我研究等方式来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据此,教师教育者有其独特的工作特质、专业发展路径与专业身份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知识 教师教育学 教师教育者 自我研究
下载PDF
学习化时代的多重教育目标及对教育改革的反思——与国际教育学者格特·比斯塔(Gert Biesta)的对话与反思 被引量:3
3
作者 祝刚 于明星 《全球教育展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5,共13页
随着新自由主义/全球资本主义市场逻辑的兴起,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对全球教育治理和跨国教育政策借鉴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们应当警惕测量文化、循证文化、官僚问责制对教育的影响。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对教育的... 随着新自由主义/全球资本主义市场逻辑的兴起,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对全球教育治理和跨国教育政策借鉴的影响越来越大,人们应当警惕测量文化、循证文化、官僚问责制对教育的影响。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对教育的目的问题的忽略不仅仅出于此类“外部”的原因,也与当下讨论教育时使用话语的转变等内部转换有密切关系。不少国家的教育话语和教育实践出现了“学习化”的趋势,学习的新语言对各个国家的教育理论、实践与政策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作为一种“非教育性”语言,“学习化”将教育局限于学习,只能触及我们作为人类存在的一个很小的方面。教育应该开辟更多的存在的可能性,而不仅仅是学习和成为学习者。具有“教育性的”教育目的应当在资格化、社会化和主体化三个领域内取得均衡发展。好的教育需要将对学生主体性的关注置于核心位置。教育研究者应该从对教育实践有意义的理解而非某种“理想型”的研究概念开始,通过运用证据、能力、民主和智慧,进行行动和可能后果之间关系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化” 教育目的 资格化 社会化 主体化
原文传递
杜威实用主义教师观的多维审视及其对全球教育改革运动的启示 被引量:2
4
作者 祝刚 王语婷 +1 位作者 杨玉东 申亮 《教育评论》 2022年第3期150-161,共12页
围绕教育经验化、课程生活化和教材心理化等教育领域中的“哥白尼式革命”,杜威建构的实用主义教师观具有多维度与原创性。杜威教师观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其提出的行动哲学、认知交互理论和交往理论,构成了杜威“隐性教师观”或者“实践... 围绕教育经验化、课程生活化和教材心理化等教育领域中的“哥白尼式革命”,杜威建构的实用主义教师观具有多维度与原创性。杜威教师观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其提出的行动哲学、认知交互理论和交往理论,构成了杜威“隐性教师观”或者“实践的教师观”。此外,杜威发展了教师观中“世界主义”的一面。在当今的教育改革中,系统审视杜威的教师观,对反思新自由主义导向的全球教育改革运动、提升教师培养的层次与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用主义教师观 行动哲学 认知交互理论 交往理论
下载PDF
“天下课程”:对四部经典的考察和呼吁
5
作者 彭正梅 《中国德育》 2022年第10期41-46,共6页
“四书”之名始于南宋朱熹。作为教育家,朱熹建议读书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其编撰的《四书章句集注》确立了以“四书”为核心的宋明理学经... “四书”之名始于南宋朱熹。作为教育家,朱熹建议读书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其编撰的《四书章句集注》确立了以“四书”为核心的宋明理学经典体系,成为儒家经学教育和科举考试的核心内容。此后七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四书”作为标准的修身治国之道、作为一种“天下课程”深刻影响了中华文明及其周边儒家文化圈的历史走向与教育发展。但是,这样一种“天下课程”在朝代的更迭之中逐渐演变成一门让大批知识分子埋首旧纸堆的训诂考据和思想标准化之学,使中国社会思想陷入封闭与停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书章句集注》 儒家经学 《大学》 儒家文化圈 修身治国 《中庸》 科举考试 宋明理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