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西方的翻译学研究——兼谈“翻译学”的学科性问题 被引量:138
1
作者 潘文国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1-34,共4页
本文概要介绍了三十年来,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西方翻译理论发展的情况,对具有代表性的六个学派的来龙去脉和主要观点进行了剖析,并从西方翻译学学科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中探索了中国翻译学学科建设可以吸收和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 翻译学 学科建设
原文传递
汉英对比研究一百年 被引量:63
2
作者 潘文国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0-86,共27页
本文总结了上个世纪汉语和英语的对比研究历史.百年汉英对比研究可划分为两个阶段:1977年以前,主要是由一些语言学家个人为了探讨汉语的特点而进行的研究;1977年以后,是为了建立汉英对比语言学而进行的大规模的研究.作者收集了90多本专... 本文总结了上个世纪汉语和英语的对比研究历史.百年汉英对比研究可划分为两个阶段:1977年以前,主要是由一些语言学家个人为了探讨汉语的特点而进行的研究;1977年以后,是为了建立汉英对比语言学而进行的大规模的研究.作者收集了90多本专著、1300多篇论文,以从中总结过去的经验,分析和预测本学科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英语 对比语言学史
原文传递
英汉语基本颜色的隐喻认知对比 被引量:32
3
作者 陈家旭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83-286,共4页
颜色隐喻认知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个重要认知工具。本文对英汉语基本颜色的隐喻认知进行对比研究 ,从人类对基本颜色的认知、英汉语基本颜色的隐喻认知同语言文化的关系 ,及其异同点等方面进行了对比 ,旨在加深对人类基本颜色隐喻认知的... 颜色隐喻认知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个重要认知工具。本文对英汉语基本颜色的隐喻认知进行对比研究 ,从人类对基本颜色的认知、英汉语基本颜色的隐喻认知同语言文化的关系 ,及其异同点等方面进行了对比 ,旨在加深对人类基本颜色隐喻认知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认知 英语 汉语 颜色词 文化内涵
原文传递
汉语研究:世纪之交的思考 被引量:31
4
作者 潘文国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27,共27页
站在世纪之交人们免不了要对过去的百年作一番历史的回顾与总结,从经验和教训中探索今后前进的道路和方向。汉语研究也是如此。作者认为,这种总结,如果光陶醉于躺在成绩上洋洋自得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更重要的在于能发现前人在研究中... 站在世纪之交人们免不了要对过去的百年作一番历史的回顾与总结,从经验和教训中探索今后前进的道路和方向。汉语研究也是如此。作者认为,这种总结,如果光陶醉于躺在成绩上洋洋自得是没有什么意义的,更重要的在于能发现前人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明确我们今天所面临的任务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这个理解出发,作者大胆提出了二十世纪汉语研究上的四大失误,这就是:“普世语法规”、“语法中收论”、“重语轻文和重音轻字情结”,以及“‘科学主义’迷信”,并展开了比较深入的分析。作者强调,本文指出的不足,是自己从总结历史中概括出来的,不但不是定论,而且很可能引起争论。这里所说的“失误”,也许还正是有人认为的成就。但是真理越辩越明,希望通过对二十世纪汉语研究功过的共同总结,来寻找更加适合我们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研究 二十世纪 成就 失误
下载PDF
当代西方的翻译学研究——兼谈“翻译学”的学科性问题 被引量:27
5
作者 潘文国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4-37,共4页
关键词 当代 学科意识 自觉 现代 传统 学者 西方翻译理论 翻译学 翻译研究 新理论
原文传递
当代西方的翻译学研究——兼谈“翻译学”的学科性问题 被引量:24
6
作者 潘文国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8-22,共5页
从八十年代后期开始,翻译研究越来越向文化的方向发展,巴斯奈特和勒弗维尔主张的“文化学转向”实际上已成了事实。狭义的“翻译研究派”的影响逐渐式微。文化转向的表现主要是解构主义、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等“后现代”翻译理论的... 从八十年代后期开始,翻译研究越来越向文化的方向发展,巴斯奈特和勒弗维尔主张的“文化学转向”实际上已成了事实。狭义的“翻译研究派”的影响逐渐式微。文化转向的表现主要是解构主义、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等“后现代”翻译理论的发展。如果仔细加以观察,我们可以发现,解构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学 学科建设 “解构”学派 “后殖民主义”学派
原文传递
“本位”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被引量:19
7
作者 潘文国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8-65,共8页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出现的种种“本位”理论,如词类本位、句本位、语素本位、词组本位、小句本位、字本位等,认识其来龙去脉,特别是与国外有关理论的关系,可以较为清楚地看到这些理论的提出在汉语研究方法论上的意义。
关键词 方法论 语表本位 词组本质 小句本位 字本位 本位理论 词类本位 句本位
下载PDF
《对外汉语教学语音大纲》初探 被引量:18
8
作者 叶军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03年第4期62-66,共5页
<对外汉语教学语音大纲>的制订应该以中介语音分析为基础,根据留学生汉语语音学习的难点设置教学项目,制定教学方法.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应该遵循重点突出,循序渐进,结合交际,贯彻始终的原则.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语音大纲》 中介语音 留学生 汉语语音学习 教学方法
下载PDF
“两张皮”现象的由来及对策 被引量:19
9
作者 潘文国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34-35,37,共3页
吕叔湘先生关于"两张皮"的论断深刻地揭示了存在于我国外语界和汉语界的不正常状况.对这一状况,多少年来我们已经从"习焉不察"变成"安之若素",甚至"视为当然".这一状况严重影响了我国语言教学... 吕叔湘先生关于"两张皮"的论断深刻地揭示了存在于我国外语界和汉语界的不正常状况.对这一状况,多少年来我们已经从"习焉不察"变成"安之若素",甚至"视为当然".这一状况严重影响了我国语言教学和研究质量的提高,也成为我国语言研究走向世界的瓶颈,已经到了不得不认真对待的时候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语 外语界 语言研究 汉语 语言教学 吕叔湘 由来 揭示 存在 重影
下载PDF
“字”与Word的对应性(上) 被引量:14
10
作者 潘文国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42-51,74,共11页
“字本位”说不仅具有语言研究方法论的意义,而且具有语言研究本体论的意义;不仅是个汉语研究课题,而且是个普通语言学研究课题。与“字本位”相对的,只能是“词本位”而不能是其他别的“本位”,因为其他种种本位说到底只是个语法研究... “字本位”说不仅具有语言研究方法论的意义,而且具有语言研究本体论的意义;不仅是个汉语研究课题,而且是个普通语言学研究课题。与“字本位”相对的,只能是“词本位”而不能是其他别的“本位”,因为其他种种本位说到底只是个语法研究的出发点而已,与“字本位”不在一个层面上。本文比较了印欧语的“Word”与汉语的“字”,认为只有这二者在各自语言中的地位才有对应性,具体来说,它们都具有4个特点:1)是语言的天然单位;2)是本民族认识世界的基本单位;3)是语言各平面的交汇点;4)任语言组织(语法)研究中起承上启下作用。文章最后特别提出“词”和“语素”不能成为汉语研究的本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字” WORD 对应性 本位 字本位 词本位 语素 形位
下载PDF
村民交际中的人情伦理与互惠原则——上海松江张泽镇村民视野中的礼物馈赠 被引量:15
11
作者 顾伟列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79-83,共5页
上海松江张泽镇村民日常生活中的礼物馈赠活动,体现了村民交际中的人情伦理和互惠原则。具体而言,当地流行的礼物馈赠习俗,在村民交际中承载着尽道德义务和表达感情的双重内容;当地至今仍有的制作和保存“喜账”的民俗事象,这一习俗是... 上海松江张泽镇村民日常生活中的礼物馈赠活动,体现了村民交际中的人情伦理和互惠原则。具体而言,当地流行的礼物馈赠习俗,在村民交际中承载着尽道德义务和表达感情的双重内容;当地至今仍有的制作和保存“喜账”的民俗事象,这一习俗是村民家庭社交史中重大活动的真实留存,它显示了主人公人际关系网络的总貌;当地还存在“攀过房亲”这一村民交往中的传统习俗,这一习俗造就了乡村社会的一种互惠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交际 礼物馈赠 人情伦理 互惠原则 喜帐 关系网络 张泽镇 上海 过继 乡村社会 交际规则 道德伦理
下载PDF
构音障碍儿童的辅音声母偏误分析 被引量:16
12
作者 毛世桢 马红英 《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40-44,共5页
由于辅音的发音难度远大于元音,因此构音障碍儿童辅音的发音偏误率非常高。在对11名构音障碍儿童1554人次的普通话和沪语样本分析发现:从发音方法看,样本中以塞音/擦音/塞擦音的区别偏误比例最高,其次为浊音/清音的偏误,再次为送气/不... 由于辅音的发音难度远大于元音,因此构音障碍儿童辅音的发音偏误率非常高。在对11名构音障碍儿童1554人次的普通话和沪语样本分析发现:从发音方法看,样本中以塞音/擦音/塞擦音的区别偏误比例最高,其次为浊音/清音的偏误,再次为送气/不送气的偏误;从发音部位看,样本中以舌根音的失误率最高,其次为舌尖前音和舌面音,再次为唇齿音,而双唇音和舌尖中音的偏误率最低。虽然舌尖后音的偏误率高达53.41%,但其只存在于普通话音系中。另外,构音障碍儿童还存在部分辅音声母的脱落。究其原因,是由于构音障碍儿童的社会认知能力差而造成交际目标低下、音系认知能力不足,以及因发音器官紧张度不够造成的构音功能和自我监控能力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音障碍儿童 辅音声母 偏误
原文传递
20世纪中日民俗学学术倾向及前瞻 被引量:16
13
作者 陈勤建 《民俗研究》 2001年第1期5-35,共31页
关键词 民俗学 承担 独特 人类社会 独立 学术倾向 前瞻 生成 学科
原文传递
试论在对外汉语网络教学中激发与保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被引量:11
14
作者 袁斐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24-28,共5页
本文论述了激发与保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在对外汉语网络教学中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从“注意”,“贴切”,“信心”和“满意”4个方面阐述了对外汉语教学网站吸引并长期拥有学习者的途径。
关键词 对外汉语 网络教学 学习动机 学习者
下载PDF
中国鸟信仰的形成、发展与衍化 被引量:14
15
作者 陈勤建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9-27,共9页
追寻中国鸟信仰的生成,是对中国文化原点探索的又一次尝试。中国远古江南先民的稻作生产方式导致了人们对鸟的崇信,鸟信仰衍变构成的中华文化丰富发达的鸟信仰系统,几乎渗透到了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
关键词 中国文化 鸟信仰 民族文化 传统文化 原始信仰
下载PDF
对比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兼论对比研究的三个时期、三个目标和三个层面 被引量:11
16
作者 潘文国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5-7,52,共4页
本文提出在世界范围内 ,语言对比研究可以分为 3个时期。从洪堡特到叶斯柏森和沃尔夫是第一个时期 ,从弗里斯和拉多开始到上世纪 70年代是第二个时期 ,1980年以后是第三个时期。对外汉语界许多研究者只注意到第二个时期 ,因而对对比研... 本文提出在世界范围内 ,语言对比研究可以分为 3个时期。从洪堡特到叶斯柏森和沃尔夫是第一个时期 ,从弗里斯和拉多开始到上世纪 70年代是第二个时期 ,1980年以后是第三个时期。对外汉语界许多研究者只注意到第二个时期 ,因而对对比研究的意义有轻视的倾向。文章还提出对比研究有 3个服务对象或目标 :第二语言教学、语际翻译和语言本质的探讨。文章还从对比研究的 3个层面谈到对比研究为对外汉语教学服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语言教学 语际翻译 语言本质 对比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 语言研究 教学服务 历史发展
下载PDF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语法教学的“语法词汇化”问题 被引量:12
17
作者 吴勇毅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14-18,共5页
文章阐释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语法教学中的“语法词汇化”概念,并讨论了与此相关的在初、中级语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把“语法词汇化”作为一种第二语言语法教学的方式和教学思路提出来,对语法教学的深化、细化无疑是有很大帮助的。
关键词 汉语 第二语言语法 CSL 语法词汇化 语法教学 教学方式 对外汉语教学
下载PDF
中国两兄弟型(AT503E)故事型态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郑土有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3-78,共6页
“两兄弟型”故事作为中国流传最广,数量最多的民间故事,其基本形态有兄弟友善型、兄害弟型和弟害兄型三种;其中兄害弟型是最主要的类型。兄害弟型故事在各地、各民族的流传中又产生了一定的变异,形成了一定数量的亚型。这些亚型故事尽... “两兄弟型”故事作为中国流传最广,数量最多的民间故事,其基本形态有兄弟友善型、兄害弟型和弟害兄型三种;其中兄害弟型是最主要的类型。兄害弟型故事在各地、各民族的流传中又产生了一定的变异,形成了一定数量的亚型。这些亚型故事尽管情节各异,但所表现的主题却都是一致的:同情弱者、赞扬勤劳善良、鞭策懒惰心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间故事 类型研究 两兄弟型 复合情节 主题
下载PDF
论视觉的二重性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鸿祥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8-45,共8页
视觉属性的研究是当代视觉文化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来阐述视觉活动的二重性 ,以及当代视觉文化的基本性质。笔者认为 ,视觉活动具有二重性 :一种是来自于对世界整体存在的素朴性要求的本体论意义上的视看 ;一种则是经... 视觉属性的研究是当代视觉文化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来阐述视觉活动的二重性 ,以及当代视觉文化的基本性质。笔者认为 ,视觉活动具有二重性 :一种是来自于对世界整体存在的素朴性要求的本体论意义上的视看 ;一种则是经验论意义上的视看 ,如我们平常所说的用肉眼的感知。在中西文化史上 ,思想家们普遍的要求人们更加关注的是视觉的前一种属性 ,而反对后一种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文化 二重性 本体论 经验论 视觉媒体技术 当代文化 历史角度
下载PDF
唐代墓志中的“礼也”释证 被引量:9
20
作者 姚美玲 《语言科学》 2007年第2期100-107,共8页
墓志铭文具有特定的体例和句式。“某年某月某日葬于某地,礼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句式。它用来总结墓志志文的内容,表示丧葬大事完全合乎礼制。由于人们不了解此句式的格式、意义,在校读墓志文时,常出现失误。因而对“礼也”的正确释读... 墓志铭文具有特定的体例和句式。“某年某月某日葬于某地,礼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句式。它用来总结墓志志文的内容,表示丧葬大事完全合乎礼制。由于人们不了解此句式的格式、意义,在校读墓志文时,常出现失误。因而对“礼也”的正确释读成为阅读墓志文献的一个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墓志 句式 礼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