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当代西方的翻译学研究——兼谈“翻译学”的学科性问题 |
潘文国
|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38
|
|
2
|
汉英对比研究一百年 |
潘文国
|
《世界汉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63
|
|
3
|
英汉语基本颜色的隐喻认知对比 |
陈家旭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3 |
32
|
|
4
|
汉语研究:世纪之交的思考 |
潘文国
|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0 |
31
|
|
5
|
当代西方的翻译学研究——兼谈“翻译学”的学科性问题 |
潘文国
|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27
|
|
6
|
当代西方的翻译学研究——兼谈“翻译学”的学科性问题 |
潘文国
|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24
|
|
7
|
“本位”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
潘文国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9
|
|
8
|
《对外汉语教学语音大纲》初探 |
叶军
|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
2003 |
18
|
|
9
|
“两张皮”现象的由来及对策 |
潘文国
|
《外语与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
2001 |
19
|
|
10
|
“字”与Word的对应性(上) |
潘文国
|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
2001 |
14
|
|
11
|
村民交际中的人情伦理与互惠原则——上海松江张泽镇村民视野中的礼物馈赠 |
顾伟列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15
|
|
12
|
构音障碍儿童的辅音声母偏误分析 |
毛世桢
马红英
|
《中国特殊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16
|
|
13
|
20世纪中日民俗学学术倾向及前瞻 |
陈勤建
|
《民俗研究》
|
2001 |
16
|
|
14
|
试论在对外汉语网络教学中激发与保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
袁斐
|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
2001 |
11
|
|
15
|
中国鸟信仰的形成、发展与衍化 |
陈勤建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4
|
|
16
|
对比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兼论对比研究的三个时期、三个目标和三个层面 |
潘文国
|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
2003 |
11
|
|
17
|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语法教学的“语法词汇化”问题 |
吴勇毅
|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
2002 |
12
|
|
18
|
中国两兄弟型(AT503E)故事型态分析 |
郑土有
|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8
|
|
19
|
论视觉的二重性 |
李鸿祥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7
|
|
20
|
唐代墓志中的“礼也”释证 |
姚美玲
|
《语言科学》
|
2007 |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