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千舟险过万重山——改革开放30年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研究概述 被引量:10
1
作者 叶澜 《基础教育》 2009年第1期3-6,13,共5页
“千舟险过万重山”是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之艰难历程和复杂体验的诗性表达,以此研究成果概述了我国基础教育30年改革全程的演化脉络和总体状态,系统阐述了如下基本观点:必须在当代中国社会与教育变革相互关系的意... “千舟险过万重山”是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之艰难历程和复杂体验的诗性表达,以此研究成果概述了我国基础教育30年改革全程的演化脉络和总体状态,系统阐述了如下基本观点:必须在当代中国社会与教育变革相互关系的意义上,认识基础教育改革的性质与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基础教育当代变革的艰巨性与复杂性;科学发展观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体现,是重视、支持教育学科的发展,提升教育改革中教育科学的含金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基础教育 30年发展研究
下载PDF
感同身受:教育民族志方法的情感向度 被引量:9
2
作者 董轩 何梦蕊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7-33,共7页
教育民族志是把人类学的民族志方法应用于教育研究领域所形成和发展的术语,是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比较分析两位作者的田野经历和反思,主张将研究者“感同身受”式的情感体验作为理解教育民族志的重要维度。具体而言,研究者的... 教育民族志是把人类学的民族志方法应用于教育研究领域所形成和发展的术语,是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通过比较分析两位作者的田野经历和反思,主张将研究者“感同身受”式的情感体验作为理解教育民族志的重要维度。具体而言,研究者的情感体验包括三个层面:日常性、讽刺性和生成性。即便都是研究“教育”问题,都以“学校”为田野地点,研究者也常常因遇到文化氛围迥异的学校而有极为不同的情感体验。研究者的这种情感体验和反思对于探究研究对象的日常生活及其价值意义系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民族志 感同身受 情感转向 身体 情感体验
下载PDF
唤醒内生力:基础教育关键领域的动力变革 被引量:3
3
作者 程亮 耿媛媛 《教育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3-30,共8页
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变革”本身内含着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基础教育进一步从规模扩张走向高质量发展。基础教育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样需要解决自身发展所面临的“动力”问题或障碍,在关键领域上进行深度变革,唤醒内生力,发挥基... 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变革”本身内含着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基础教育进一步从规模扩张走向高质量发展。基础教育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样需要解决自身发展所面临的“动力”问题或障碍,在关键领域上进行深度变革,唤醒内生力,发挥基础教育各要素的综合效应。这些变革主要包括:着力减负、赋权、增能,激发学校办学活力;确保师资均衡配置,强化教师专业能力建设;依托教育数字化转型,深化技术赋能教育发展;激发教育实践创新,优化示范引领机制;面向基础教育特性,深化教育评价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变革 基础教育 高质量发展
原文传递
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逻辑转换 被引量:1
4
作者 杜明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7-98,共12页
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对教育治理的有效建构。当代中国教育治理的建构,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持续进行的政府职能改革与社会领域建设。基于这两个方面,形成了“国家”和“社会”两种分析进路,前者认为教育治理主要依赖... 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顺利推进,离不开对教育治理的有效建构。当代中国教育治理的建构,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持续进行的政府职能改革与社会领域建设。基于这两个方面,形成了“国家”和“社会”两种分析进路,前者认为教育治理主要依赖国家建构,并且要凸显国家主体地位;后者主张教育治理是由多元主体参与的共同治理。它们都尝试建构了不同的概念框架及其行动路径,但对“教育”本身均未给予应有的关注。在新时代背景下,首要的是突出“教育”的立场,并把“教育”作为“治理”的共同利益、行动标准和联结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治理 国家逻辑 社会逻辑 教育逻辑
下载PDF
走向世界教育学的中国自觉——基于“传播体系”生成的维度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栋 《高等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3-64,共12页
“传播体系”是中国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走向世界的关键要素。作为教育学“国际共通意义空间”的传播体系,需要在主体协同中提升复调传播凝聚力,在理论创生中提升思想传播公信力,在模态转换中提升矩阵传播感召力,在实践... “传播体系”是中国教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走向世界的关键要素。作为教育学“国际共通意义空间”的传播体系,需要在主体协同中提升复调传播凝聚力,在理论创生中提升思想传播公信力,在模态转换中提升矩阵传播感召力,在实践示范中提升方案传播践行力,在效果反馈中提升国际传播影响力。探索教育学中国“传播体系”走向世界的可能路径,包括设置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教育议题,重塑国际多元异质受众的互构互认秩序,构建国际时空交互融合的立体话语网络,实现战略传播、分众传播、融合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教育学 传播体系 结构要素 战略传播 分众传播 融合传播
原文传递
风雨兼程30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评述 被引量:5
6
作者 杨小微 《基础教育》 2009年第1期7-13,共7页
30年前,我国基础教育以恢复高校招生考试、恢复重点学校、恢复专业职称评定这三个恢复为契机,进入一个拨乱反正、重新定向和定位的新的运行轨道。自那以后,基础教育的变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以教育体制改革为中心的宏观变革阶段... 30年前,我国基础教育以恢复高校招生考试、恢复重点学校、恢复专业职称评定这三个恢复为契机,进入一个拨乱反正、重新定向和定位的新的运行轨道。自那以后,基础教育的变革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以教育体制改革为中心的宏观变革阶段;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中心的教育改革阶段;以提高质量、均衡发展和制度系统创新为重点的教育改革阶段。每一个阶段面临特定的矛盾确立核心任务,采取特定的策略解决突出问题,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带来新的问题,在改进实践、发展事业的同时,也提出教育理论更新与重建的新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中国基础教育 改革与发展
下载PDF
课堂观察:让教师拥有一双“慧眼” 被引量:3
7
作者 黄忠敬 《基础教育》 2008年第4期14-17,共4页
课堂观察不仅仅是为了研究或评估,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本文论述了课堂观察的维度、过程与技巧以及如何培养教师具有课堂观察的能力。
关键词 课堂观察 观察者 被观察者 教师专业发展
下载PDF
新时代普通高中学校发展定位与导向 被引量:3
8
作者 朱益明 《人民教育》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13-16,共4页
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是高质量普及高中教育的需要与体现,要求普通高中学校更加关注每个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学有所得、责任提升和能力养成,将高中阶段作为义务教育之后个体基本素养的提高阶段,成为培养学生学会选择、鼓励个性与特长发展... 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是高质量普及高中教育的需要与体现,要求普通高中学校更加关注每个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学有所得、责任提升和能力养成,将高中阶段作为义务教育之后个体基本素养的提高阶段,成为培养学生学会选择、鼓励个性与特长发展的基础阶段。新时期应以建构丰富多样的学校生态为目标,促进高中学校人才培养的丰富性和多样化,为人民群众提供普通高中教育的可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高中 办学定位 特色发展
原文传递
苏格拉底法批判--解读《美诺》 被引量:2
9
作者 黄向阳 《上海教育科研》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11,共7页
柏拉图在对话录《美诺篇》里完整地记录了苏格拉底法的两个用例。苏格拉底装傻充愣,不断发问,折腾美诺及其童仆,先用反讽术使自以为知者发现自己的无知,再用产婆术使自认无知者发现自己的知识。现如今,苏格拉底法被贴上了"教师中心... 柏拉图在对话录《美诺篇》里完整地记录了苏格拉底法的两个用例。苏格拉底装傻充愣,不断发问,折腾美诺及其童仆,先用反讽术使自以为知者发现自己的无知,再用产婆术使自认无知者发现自己的知识。现如今,苏格拉底法被贴上了"教师中心"的标签,被判定为"少慢差费"的落后教法,在教育现代化之中国已不合时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格拉底法 反讽术 产婆术 《美诺篇》
原文传递
作为方法的儿童哲学——第四届儿童哲学与学校变革论坛综述
10
作者 魏宇晨 程亮 《上海教育科研》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9-92,共4页
第四届儿童哲学与学校变革论坛围绕“作为方法的儿童哲学”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会代表认为,在当前的学校实践中,儿童哲学构成了激发儿童成长、深化教学转型、推动学校变革的方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儿童哲学还需要进一步扩展儿童观,更... 第四届儿童哲学与学校变革论坛围绕“作为方法的儿童哲学”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会代表认为,在当前的学校实践中,儿童哲学构成了激发儿童成长、深化教学转型、推动学校变革的方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儿童哲学还需要进一步扩展儿童观,更新方法论,强化本土化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哲学 学校变革 方法
原文传递
论新时代高中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导向和任务
11
作者 朱益明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9年第11期11-15,共5页
在迈向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随着我国高中教育的全面普及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发 展,高中学校急需进入转型发展新阶段。新时代,高中学校改革与发展,要更加注重以德为 先,更加注重面向人人。为此,高中学校改革与发展应以以下任务为重:提升教... 在迈向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中,随着我国高中教育的全面普及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发 展,高中学校急需进入转型发展新阶段。新时代,高中学校改革与发展,要更加注重以德为 先,更加注重面向人人。为此,高中学校改革与发展应以以下任务为重:提升教学方式变革 的思想认识;以全面发展教育提升综合素质;加强职业与生涯的教育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现代化 高中学校 改革与发展 导向 任务
原文传递
与学生一起感悟生命的神奇--由一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研讨所引出的思考
12
作者 李家成 《思想理论教育》 CSSCI 2008年第10期45-48,共4页
关注学生作为生命体的独特,关注学生与生命世界内在关系的建立,关注学生生命活力的激发与生命质量的提高,是当前教育变革的基本走向之一。而从理念认识转化为实践,进而提升学生、教师的生命质量,需要教师富有灵气、充满智慧的转化... 关注学生作为生命体的独特,关注学生与生命世界内在关系的建立,关注学生生命活力的激发与生命质量的提高,是当前教育变革的基本走向之一。而从理念认识转化为实践,进而提升学生、教师的生命质量,需要教师富有灵气、充满智慧的转化。在参与学校变革的过程中,我们不断感受到变革的艰难、使命的迫切、突破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悟生命 学生 教学研讨 语文课堂 初中 教育变革 内在关系 生命世界
下载PDF
关于现代国际终身教育理论发展现状的研究 被引量:42
13
作者 吴遵民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8-44,61,共8页
什么是终身教育?终身教育理念所蕴藏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国际社会提倡的现代终身教育理论,其又经历了怎样一个演变和深化的过程、它们在各个发展变化阶段所呈现出的基本特征又是什么?当我们提出这样一些问题时,不少人可能并不清晰,或者难... 什么是终身教育?终身教育理念所蕴藏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国际社会提倡的现代终身教育理论,其又经历了怎样一个演变和深化的过程、它们在各个发展变化阶段所呈现出的基本特征又是什么?当我们提出这样一些问题时,不少人可能并不清晰,或者难以给予准确地把握,为弥补这一缺憾,本文将就现代国际终身教育理论被提倡和推广以来,其在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基于倡导者的不同观点和立场所形成的不同流派,以及这些流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呈现出的不同特征,等涉及终身教育理论基础研究方面的问题,来略做一番概括的论述与探究,籍此来加深对现代终身教育理论研究现状的理解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理论 发展现状 终身教育 教育流派 学习社会
下载PDF
论班主任作为教师团队的关键人——基于学生立场的教师团队建设之思考 被引量:31
14
作者 李家成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16,共5页
从学生立场出发,教师团队建设的基本单元,将转换为以班主任为关键人的教师团队。而当前,班主任与各学科教师之间的"团队"发育状态存在多种类型,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在基于学生立场的教师团队建设中,由于其特殊的角色,班主任... 从学生立场出发,教师团队建设的基本单元,将转换为以班主任为关键人的教师团队。而当前,班主任与各学科教师之间的"团队"发育状态存在多种类型,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在基于学生立场的教师团队建设中,由于其特殊的角色,班主任是其中的关键人。就具体的实践策略而言,可以通过以班主任为关键人,开展班级计划与总结工作,重建学生的班级日常生活,开展面向学生的专题活动,促成教师之间基于学生立场的多元交往、合作与共同发展等多种策略,启动、促进这一教师团队的发育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立场 教师团队 关键人 建设 策略
下载PDF
社会组织参与教育:机制与策略 被引量:22
15
作者 杜明峰 范国睿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0-64,共5页
社会组织的生长、发育和发展,得益于当代教育治理体系概念的提出。审慎地纳入社会各方利益需求,可促进教育的进步和社会的进步。社会组织参与教育的形式多样,可以是"补偿式"参与、"市场式"参与和"行政式"... 社会组织的生长、发育和发展,得益于当代教育治理体系概念的提出。审慎地纳入社会各方利益需求,可促进教育的进步和社会的进步。社会组织参与教育的形式多样,可以是"补偿式"参与、"市场式"参与和"行政式"参与。应从理论、政策、实践层面改善和优化社会组织参与教育的体制机制,使之在教育改革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更有效地推进教育改革和社会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治理 社会组织 教育改革
原文传递
欧美主要国家的学校公民教育:基于教育政策的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范国睿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3-80,共8页
关键词 教育政策分析 公民教育 主要国家 欧美 学校 未成年人教育 历史文化传统 西方近代 民主共和 西方国家
原文传递
论大中小学德育内容的衔接——基于学生生命成长的立场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李家成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74-179,共6页
大中小学德育内容的衔接,是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对这一主题的研究,需要回归到生命成长立场,增强学生意识,走向综合融通。在上述立场下,聚焦大中小学德育内容衔接研究的特殊性,需要关注衔接年段的独特性、衔接年段学生的特殊性和... 大中小学德育内容的衔接,是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对这一主题的研究,需要回归到生命成长立场,增强学生意识,走向综合融通。在上述立场下,聚焦大中小学德育内容衔接研究的特殊性,需要关注衔接年段的独特性、衔接年段学生的特殊性和改革实践的现实可能性。基于对衔接年段学生道德成长需要的认识,可以尝试形成以为民之德、为人之德、行事之德、立身之德四方面为内容维度,以各衔接年段为发展维度,建立起结构性的内容设计,作为促进大中小学德育内容衔接的参照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中小学 德育内容 衔接 生命成长 道德成长需要
下载PDF
论班级建设中学生发展的实现——基于学习科学的视角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李家成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59-164,共6页
学生在班级建设中的发展通过学生的学习而实现。班级建设中的学生学习是综合生成式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在全程中学习,在融通中学习,在自主中学习。上述学习类型与特征要求实现班级建设中学习资源的系统策划,加强班级建设中学生学... 学生在班级建设中的发展通过学生的学习而实现。班级建设中的学生学习是综合生成式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在全程中学习,在融通中学习,在自主中学习。上述学习类型与特征要求实现班级建设中学习资源的系统策划,加强班级建设中学生学习质量的评价,促进班主任工作方式转型与专业品质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级建设 学生发展 学习 学习科学
下载PDF
追求班级建设与学科教学的综合融通——基于教师的立场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李家成 张佳 顾惠芬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14,共5页
班级建设与学科教学都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构成。但从教师的立场看,当前二者处于割裂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在班级建设与学科教学两大领域间面临着时间分配、外部资源、管理保障、外部要求等方面的矛盾困境。班级建设不仅具有存在的合... 班级建设与学科教学都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构成。但从教师的立场看,当前二者处于割裂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在班级建设与学科教学两大领域间面临着时间分配、外部资源、管理保障、外部要求等方面的矛盾困境。班级建设不仅具有存在的合理性,而且其与学科教学的融通是时代对学校教育、学生学习的要求,是提升教师生活质量的需要。二者综合融通的根本力量源自教师综合素质的发展,包括教师学生立场的形成、综合融通智慧的生成和生命境界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班级建设 学科教学 综合融通
原文传递
什么是受过教育的人——彼得斯的观点及其批评 被引量:13
20
作者 程亮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4-51,共8页
"受过教育的人"的概念是彼得斯教育哲学的出发点。他不仅将它作为教育的内在目的,而且通过这个概念确立了认知标准在教育概念中的基础作用。根据彼得斯的观点,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必定是在知识上显示出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并拥有&q... "受过教育的人"的概念是彼得斯教育哲学的出发点。他不仅将它作为教育的内在目的,而且通过这个概念确立了认知标准在教育概念中的基础作用。根据彼得斯的观点,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必定是在知识上显示出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并拥有"善的知识"。然而,德尔、怀特、马丁等批评者认为,彼得斯的这一观点主要是形式化的、先验性的、男性主义的,因而是不完备的。在辨析这些批评合理性的基础上可以看出,彼得斯有关"受过教育的人"的形象表面上具有普遍的、客观的和先验的特征,实则浸润着彼得斯个人的教育理想和西方社会文化的主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过教育的人 教育概念 彼得斯 认知标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