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大国城镇化空间格局的战略选择
被引量:
4
1
作者
孙斌栋
《国家治理》
2018年第22期19-23,共5页
从全球范围来看,新时代是中国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实现中国崛起需要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城镇化和经济地理格局支撑。从当前我国发展阶段来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化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
从全球范围来看,新时代是中国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实现中国崛起需要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城镇化和经济地理格局支撑。从当前我国发展阶段来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化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同时必须重塑我国城镇化空间格局。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里的第二个关系就提及沿海与内地的经济发展问题。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均提出优化城镇化格局是未来工作的重点,但我国城镇化空间格局的发展仍需要更为明确的战略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格局
城镇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论十大关系》
经济发展问题
经济强国
中国崛起
原文传递
大国的均衡发展与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
被引量:
2
2
作者
孙斌栋
匡贞胜
+1 位作者
王妤
吴思栩
《中国名城》
2020年第10期12-17,共6页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就业压力剧增,经济振兴的长期任务更加艰巨,甚至影响到全国经济效率的提升。为了避免积重难返,政府必须主动有为,构建多中心的、适度均衡的国家空间经济体系势在必行。行政区划作为重构大国空...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就业压力剧增,经济振兴的长期任务更加艰巨,甚至影响到全国经济效率的提升。为了避免积重难返,政府必须主动有为,构建多中心的、适度均衡的国家空间经济体系势在必行。行政区划作为重构大国空间的政策工具,其本身就是一种重要资源,若能妥善运用则可以推进区域均衡发展。通过在西北和东北地区设置国家第一层级经济中心城市并配套相应的体制机制改革,是完成上述使命的可行路径,是释放潜在生产力的重要方式,也是打通国内经济循环应对近期危机、实现全国经济空间体系均衡发展和增强国家竞争力的破局之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多中心
中心城市
行政区划
新冠肺炎疫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官产学合作是否促进了区域创新-来自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证据
3
作者
郭泉恩
孙斌栋
《教育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9-40,共12页
高校、企业和政府三大创新主体间联动关系对区域创新的影响是学界关注热点之一。以往的研究在方法上的缺陷导致其结论的准确性需要重新估计。文章基于2005~2012年中国1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和更加细致的空间...
高校、企业和政府三大创新主体间联动关系对区域创新的影响是学界关注热点之一。以往的研究在方法上的缺陷导致其结论的准确性需要重新估计。文章基于2005~2012年中国1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和更加细致的空间计量单元考察官产学合作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官、产、学合作并不是预想的那样对区域创新有促进作用,相反政府过多地参与高校科研会对区域创新产生负向影响,而校企合作对区域创新也没有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高校的研发人员投入和研发资金投入均对区域创新有促进作用,其中研发资金投入的影响存在滞后性;区域创新在市域间存在正向溢出效应。研究认为,目前官产学合作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并未达到预期效果,改进的方向除校企合作有待继续加强外,政府应在官产学合作中主要扮演调控者角色;高校的研发人员和资金投入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同时也要克服行政壁垒,促进区域创新的正向溢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产学合作
校政企合作
区域创新
科研投入
空间计量
原文传递
特大城市多中心空间结构的经济绩效--中国实证研究
被引量:
40
4
作者
孙斌栋
王旭辉
蔡寅寅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9-45,共7页
特大城市在追求集聚经济的同时也带来不经济性。因此,许多特大城市政府纷纷制定多中心的空间战略规划,但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对此,区域科学与城市经济学的学者们开始关注多中心空间结构的经济绩效问题,并在理论研究领域得出了方向性的结...
特大城市在追求集聚经济的同时也带来不经济性。因此,许多特大城市政府纷纷制定多中心的空间战略规划,但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对此,区域科学与城市经济学的学者们开始关注多中心空间结构的经济绩效问题,并在理论研究领域得出了方向性的结论。为数很少的实证研究从不同尺度和视角关注多中心结构的经济绩效问题,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本文以数据可得的我国31个特大城市为例,从3个不同空间尺度分别构建了反映市区多中心空间结构的指数,运用城市生产函数进行的经济绩效检验显示,在控制了资本、劳动、人力资本等其他经典生产要素后,多中心的空间结构具有更高的经济绩效,同时,规模集聚也对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这一结论表明,与单中心相比,特大城市的多中心空间结构是一种高效的聚集模式。该结论的现实意义在于,为我国特大城市总体规划采取多中心布局提供了学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城市
多中心结构
经济绩效
实证研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十三五”期间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战略重点——基于农村居民城镇化意愿的实证分析与政策建议
被引量:
15
5
作者
李琬
孙斌栋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30,共8页
跳出不同规模城市利弊分析的传统思路,本文通过分析农村居民的城镇化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来确定"十三五"期间的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战略重点。结果发现,农村居民的城市迁移偏好基本呈"哑铃形",即大部分农民倾向迁移...
跳出不同规模城市利弊分析的传统思路,本文通过分析农村居民的城镇化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来确定"十三五"期间的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战略重点。结果发现,农村居民的城市迁移偏好基本呈"哑铃形",即大部分农民倾向迁移到小城市(小城镇、县或县级市),其后是大城市,居于中间的中等城市对农民城市化吸引力最低;女性、家庭人均土地少尤其是有过外出经验的农村居民更偏好高等级城市;社会资本无论是内向还是外向均有利于农民向中等城市迁移,且有可能使得农民在大城市和小城市的选择中倾向小城市迁移;经济发展、就业机会、基础设施和对外联系等因素的区域差异是影响农村居民迁移偏好的重要原因,并且偏好中等城市的农村居民相对更重视公共服务,而偏好大城市的农村居民更注重就业机会。根据这些研究结论,最后为推进"十三五"期间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了战略重点和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十三五
农村居民
城镇化意愿
城市迁移偏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国城镇化空间格局的战略选择
被引量:
4
1
作者
孙斌栋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现代
城市
研究中心
华东师范大学
城市
与
区域科学
学院
党委
出处
《国家治理》
2018年第22期19-23,共5页
文摘
从全球范围来看,新时代是中国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实现中国崛起需要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城镇化和经济地理格局支撑。从当前我国发展阶段来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化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同时必须重塑我国城镇化空间格局。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里的第二个关系就提及沿海与内地的经济发展问题。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均提出优化城镇化格局是未来工作的重点,但我国城镇化空间格局的发展仍需要更为明确的战略方向。
关键词
空间格局
城镇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论十大关系》
经济发展问题
经济强国
中国崛起
分类号
F299.21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原文传递
题名
大国的均衡发展与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
被引量:
2
2
作者
孙斌栋
匡贞胜
王妤
吴思栩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
华东师范大学
城市
与
区域科学
学院
党委
出处
《中国名城》
2020年第10期12-17,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优化研究”(编号:17ZDA068)
华东师范大学未来科学家和优秀学者培育计划“城市空间结构的经济绩效及机制探索跨国的证据”(编号:WLKXJ202010)
+1 种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国城市群多中心空间结构与地区差距研究”(编号:41901184)
教育部人文科学研究青年项目“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及其经济绩效研究”(编号:20YJCZH233)。
文摘
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就业压力剧增,经济振兴的长期任务更加艰巨,甚至影响到全国经济效率的提升。为了避免积重难返,政府必须主动有为,构建多中心的、适度均衡的国家空间经济体系势在必行。行政区划作为重构大国空间的政策工具,其本身就是一种重要资源,若能妥善运用则可以推进区域均衡发展。通过在西北和东北地区设置国家第一层级经济中心城市并配套相应的体制机制改革,是完成上述使命的可行路径,是释放潜在生产力的重要方式,也是打通国内经济循环应对近期危机、实现全国经济空间体系均衡发展和增强国家竞争力的破局之策。
关键词
空间多中心
中心城市
行政区划
新冠肺炎疫情
Keywords
polycentric
central city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COVID-19
分类号
K902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官产学合作是否促进了区域创新-来自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证据
3
作者
郭泉恩
孙斌栋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现代
城市
研究中心
华东师范大学
城市
与
区域科学
学院
党委
出处
《教育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9-40,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经济绩效”(41471139)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城市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优化研究”(16JJD790012)
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资助项目“共建上海全球城市目标导向下的长三角协同发展研究”(2014BCK003)
文摘
高校、企业和政府三大创新主体间联动关系对区域创新的影响是学界关注热点之一。以往的研究在方法上的缺陷导致其结论的准确性需要重新估计。文章基于2005~2012年中国1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和更加细致的空间计量单元考察官产学合作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官、产、学合作并不是预想的那样对区域创新有促进作用,相反政府过多地参与高校科研会对区域创新产生负向影响,而校企合作对区域创新也没有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高校的研发人员投入和研发资金投入均对区域创新有促进作用,其中研发资金投入的影响存在滞后性;区域创新在市域间存在正向溢出效应。研究认为,目前官产学合作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并未达到预期效果,改进的方向除校企合作有待继续加强外,政府应在官产学合作中主要扮演调控者角色;高校的研发人员和资金投入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同时也要克服行政壁垒,促进区域创新的正向溢出。
关键词
官产学合作
校政企合作
区域创新
科研投入
空间计量
分类号
G6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特大城市多中心空间结构的经济绩效--中国实证研究
被引量:
40
4
作者
孙斌栋
王旭辉
蔡寅寅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
城市
与
区域科学
学院
党委
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现代
城市
研究中心
厦门
大学
公共政策研究院
出处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9-45,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471139)
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14BCK003)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1JJDZH004)
文摘
特大城市在追求集聚经济的同时也带来不经济性。因此,许多特大城市政府纷纷制定多中心的空间战略规划,但实施效果并不理想。对此,区域科学与城市经济学的学者们开始关注多中心空间结构的经济绩效问题,并在理论研究领域得出了方向性的结论。为数很少的实证研究从不同尺度和视角关注多中心结构的经济绩效问题,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本文以数据可得的我国31个特大城市为例,从3个不同空间尺度分别构建了反映市区多中心空间结构的指数,运用城市生产函数进行的经济绩效检验显示,在控制了资本、劳动、人力资本等其他经典生产要素后,多中心的空间结构具有更高的经济绩效,同时,规模集聚也对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这一结论表明,与单中心相比,特大城市的多中心空间结构是一种高效的聚集模式。该结论的现实意义在于,为我国特大城市总体规划采取多中心布局提供了学术依据。
关键词
特大城市
多中心结构
经济绩效
实证研究
Keywords
mega-cities
polycentric structure
economic performance
empirical study
分类号
TU984.113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十三五”期间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战略重点——基于农村居民城镇化意愿的实证分析与政策建议
被引量:
15
5
作者
李琬
孙斌栋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现代
城市
研究中心
教育部人文社会
科学
重点研究基地-
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现代
城市
研究中心
华东师范大学
城市
与
区域科学
学院
党委
出处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30,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1139)
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2014BCK003)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1JJDZH004)
文摘
跳出不同规模城市利弊分析的传统思路,本文通过分析农村居民的城镇化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来确定"十三五"期间的我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战略重点。结果发现,农村居民的城市迁移偏好基本呈"哑铃形",即大部分农民倾向迁移到小城市(小城镇、县或县级市),其后是大城市,居于中间的中等城市对农民城市化吸引力最低;女性、家庭人均土地少尤其是有过外出经验的农村居民更偏好高等级城市;社会资本无论是内向还是外向均有利于农民向中等城市迁移,且有可能使得农民在大城市和小城市的选择中倾向小城市迁移;经济发展、就业机会、基础设施和对外联系等因素的区域差异是影响农村居民迁移偏好的重要原因,并且偏好中等城市的农村居民相对更重视公共服务,而偏好大城市的农村居民更注重就业机会。根据这些研究结论,最后为推进"十三五"期间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出了战略重点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十三五
农村居民
城镇化意愿
城市迁移偏好
Keywords
new urbanization
the 13th Five-YearPlan
rural residents
urbanization willingness
urbanmigration preference
分类号
F299.21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大国城镇化空间格局的战略选择
孙斌栋
《国家治理》
2018
4
原文传递
2
大国的均衡发展与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
孙斌栋
匡贞胜
王妤
吴思栩
《中国名城》
202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官产学合作是否促进了区域创新-来自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证据
郭泉恩
孙斌栋
《教育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
0
原文传递
4
特大城市多中心空间结构的经济绩效--中国实证研究
孙斌栋
王旭辉
蔡寅寅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4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十三五”期间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战略重点——基于农村居民城镇化意愿的实证分析与政策建议
李琬
孙斌栋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1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