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0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城市旅游气候舒适性分析 被引量:266
1
作者 刘清春 王铮 许世远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3-141,共9页
气候是影响人们旅游活动的重要因子。本文选取了人生气候舒适指数来衡量城市旅游气候的舒适性,该指数包括温湿指数、风效指数、着衣指数。首先,计算了全国44个城市的人生气候舒适指数以及偏离度,分析了旅游气候舒适期,发现其中19个城市... 气候是影响人们旅游活动的重要因子。本文选取了人生气候舒适指数来衡量城市旅游气候的舒适性,该指数包括温湿指数、风效指数、着衣指数。首先,计算了全国44个城市的人生气候舒适指数以及偏离度,分析了旅游气候舒适期,发现其中19个城市舒适气候期是5个月,舒适期过短或者过长的城市都较少。按照舒适期的长短以及舒适月分布的连续性,将舒适期分为3类2型。其次,从季节上看,春秋季节特别是4月、10月,除热带地区外的全国大部分地区气候都较适宜。夏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气候发生热偏,以海口气候偏离度最大,丽江、昆明、拉萨等气候都相对比较适宜,可以成为人们避暑的选择地;而冬季,全国大部分地区气候发生冷偏,以哈尔滨气候偏离度最大,地处亚热带、热带地区的城市人生气候感觉舒适。最后,为评价各城市的气候综合状况,利用各人生气候指数偏离度,通过Kohonen神经网络方法,将44个城市分成5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湿指数 风效指数 着表指数 神经网络
下载PDF
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指数和G系数对比研究 被引量:248
2
作者 张松林 张昆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3-97,共5页
研究了最常用的衡量全局空间自相关的指标:全局Moran指数和全局G系数,基于模拟的空间区域,设计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空间聚集方案进行计算,比较了两种指标的探测结果。得出的初步结论是:G系数探测高值聚集的能力强于低值聚集;当研究范围内... 研究了最常用的衡量全局空间自相关的指标:全局Moran指数和全局G系数,基于模拟的空间区域,设计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空间聚集方案进行计算,比较了两种指标的探测结果。得出的初步结论是:G系数探测高值聚集的能力强于低值聚集;当研究范围内同时存在高值和低值聚集时,G系数会受聚集区域规模的影响,当高值聚集区域和低值聚集区域规模相当时,G系数往往为正数,表明G系数对高值敏感;Moran指数主要受聚集区域规模的影响,随着空间聚集范围的扩展,Moran指数会明显增大。这些结论对于探测空间自相关模式时选择何种全局指标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自相关 全局指标 MORAN指数 G系数
下载PDF
基于经济模拟的中国能源消费与碳排放高峰预测 被引量:197
3
作者 朱永彬 王铮 +2 位作者 庞丽 王丽娟 邹秀萍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935-944,共10页
能源消费所产生的碳排放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副产品,而且碳排放在大气中的积累会使全球气候不断变暖,因此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传统的基于EKC曲线的经济计量学方法一般是对经济与排放历史数据的... 能源消费所产生的碳排放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副产品,而且碳排放在大气中的积累会使全球气候不断变暖,因此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传统的基于EKC曲线的经济计量学方法一般是对经济与排放历史数据的相关关系研究,不能很好地反映二者之间的动力学机制。为此本文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Moon-Sonn基础上进行改进,首先从理论上得到了最优经济增长率与能源强度之间存在倒U曲线关系的必要条件,即能源的产出弹性小于0.5;接着将投入产出分析得到的反映技术进步下的能源强度代入模型,对中国未来经济增长路径进行了预测,同时得到了最优增长路径下的能源消费走势,进而通过对能源消费结构和不同能源品种的碳排放系数的预测和估计,以及对分品种能源碳排放的汇总计算得到了中国未来能源消费所产生的总的碳排放走势。结果显示,在当前技术进步速率下,我国分别在2043年和2040年达到能源消费高峰和碳排放高峰。此外,本文对能源强度不同下降速率对能源消费高峰的影响进行模拟发现,当降速为4.5%~5%时,能源高峰将出现在2040年前,此时的人均GDP为10万元左右,与OECD国家的高峰时收入一致;而且分3种情景模拟了可再生能源替代政策对碳排放高峰的影响,发现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可以明显降低碳排放量,但对高峰年份到来的时间影响甚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经济增长 EKC曲线 能源消费 碳排放 中国
下载PDF
基于小尺度的城市暴雨内涝灾害情景模拟与风险评估 被引量:164
4
作者 尹占娥 许世远 +1 位作者 殷杰 王军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53-562,共10页
自然灾害情景模拟与风险评估是灾害研究的核心内容和热点问题之一,但城市自然灾害风险评估至今却缺乏统一的程序与范式。本文选择了城市频发的暴雨内涝灾害为研究对象,结合上海市静安区实证研究,提出了一套基于小尺度的城市暴雨内涝灾... 自然灾害情景模拟与风险评估是灾害研究的核心内容和热点问题之一,但城市自然灾害风险评估至今却缺乏统一的程序与范式。本文选择了城市频发的暴雨内涝灾害为研究对象,结合上海市静安区实证研究,提出了一套基于小尺度的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风险评估的思路与方法。基于灾害风险的基本理念,从致灾因子分析、脆弱性分析和暴露分析三方面入手,探讨不同情景下的小尺度城市暴雨内涝灾害情景模拟与风险表达方式;提出了小尺度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风险评估宜采用情景模拟和综合分析方法,充分考虑城市的内部地形特征、降水、径流和排水等因素,创建一个基于GIS栅格的城市内涝模型,并基于多种重现期灾害情景,更客观地模拟内涝积水深度和淹没面积;采用多次实地调查获得的内涝损失数据,拟合出居民房屋和室内财产的灾损曲线;利用灾损曲线评估脆弱性、暴露要素和损失,建立超越概率-损失曲线,创建了基于GIS栅格城市暴雨内涝灾害的风险评估模型与范式,为制订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风险管理和规划奠定了基础。这亦为进一步开展小尺度城市自然灾害情景模拟和风险评估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尺度 情景模拟 暴雨内涝 灾害风险评估 上海
下载PDF
中国碳排放的区域差异及演变特征分析与因素分解 被引量:155
5
作者 邓吉祥 刘晓 王铮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9-200,共12页
在研究近16 a(1995—2010年)中国八大区域碳排放特征及其演变规律的基础上,采用LMDI分解方法,将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分解为人口规模效应、经济发展效应、能源强度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探讨中国碳排放区域差异变化的原因与规律。结果表明:①... 在研究近16 a(1995—2010年)中国八大区域碳排放特征及其演变规律的基础上,采用LMDI分解方法,将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分解为人口规模效应、经济发展效应、能源强度效应和能源结构效应,探讨中国碳排放区域差异变化的原因与规律。结果表明:①八大区域碳排放量和人均碳排放量均呈逐年上升趋势;②东北、京津和东部沿海地区碳排放比重逐年下降,其它地区正好相反或维持不变;③经济发展效应对碳排放有最强正影响,能源强度效应对碳排放有最强负影响;④人口规模效应对包含直辖市的区域碳排放有较大的正影响,经济发展效应对经济发达地区的碳排放正效应弱于其它地区,能源强度效应对经济结构调整活跃地区的碳排放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能源结构效应受宏观经济形式与能源政策影响,对碳排放的影响有较大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区域差异 LMDI
原文传递
基于STIRPAT模型的江苏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及趋势预测 被引量:149
6
作者 黄蕊 王铮 +2 位作者 丁冠群 龚洋冉 刘昌新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81-789,共9页
定量分析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对降低区域碳排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STIRPAT模型,定量分析江苏省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与人口、富裕度(以人均GDP表示)、技术进步(以能源强度表示)和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关系,通过岭回归拟合后发现,人口数量、... 定量分析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对降低区域碳排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STIRPAT模型,定量分析江苏省能源消费碳排放量与人口、富裕度(以人均GDP表示)、技术进步(以能源强度表示)和城镇化水平之间的关系,通过岭回归拟合后发现,人口数量、人均GDP、能源强度、城市化水平每变化1%,江苏省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将分别发生3.467%、(0.242+0.024 ln A)%、0.313%和0.151%的变化。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设置8种不同的发展情景,分析了江苏省未来能源消费碳排放量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当人口、经济保持低速增长,并保持高技术增长率时,有利于控制江苏省的能源消费碳排放量,2020年江苏省的能源消费碳排放量预测值为202.81 Mt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STIRPAT模型 影响因素 岭回归
原文传递
我国入境旅游和经济增长关系分析 被引量:131
7
作者 庞丽 王铮 刘清春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1-55,128,共6页
文章分析了入境旅游发展的区域差异,并用Granger因果检验来考察入境旅游和各区域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相应的因果关系,Granger因果检验的结果表明在东部地区,入境旅游和经济增长存在单向因果关系,东部地区的入境旅游对区域的经济增长产... 文章分析了入境旅游发展的区域差异,并用Granger因果检验来考察入境旅游和各区域经济增长之间是否存在相应的因果关系,Granger因果检验的结果表明在东部地区,入境旅游和经济增长存在单向因果关系,东部地区的入境旅游对区域的经济增长产生显著影响。但是全国和中西部地区的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类似地,东部地区入境旅游增长是其第三产业增长的Granger原因,但是全国和中西部地区的入境旅游和相应区域第三产业的增长并不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在区域层面上,只有少数区域支持入境旅游是区域GDP增长的Granger原因,它们是东部地区的北京、广东、上海、天津、福建、江苏、浙江、海南和广西;中部地区的黑龙江和湖南以及西部地区的云南和陕西。在这些省区市,入境旅游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影响。但总体而言,入境旅游在我国还没有足够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入境旅游 经济增长 GRANGER因果检验
下载PDF
三维地质建模及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被引量:131
8
作者 朱良峰 潘信 吴信才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28-832,共5页
三维地学模拟是三维地质信息GIS可视化的核心内容。基于基础GIS软件平台MAPGIS,利用功能强大的三维可视化开发平台MAPGIS-TDE,设计、开发具有自主版权的三维地质建模及可视化系统。MAPGIS-TDE包括MAPGIS内核模块、MAPGIS-TDE基础平台、M... 三维地学模拟是三维地质信息GIS可视化的核心内容。基于基础GIS软件平台MAPGIS,利用功能强大的三维可视化开发平台MAPGIS-TDE,设计、开发具有自主版权的三维地质建模及可视化系统。MAPGIS-TDE包括MAPGIS内核模块、MAPGIS-TDE基础平台、MAPGIS-TDE构建平台和基于MAPGIS-TDE的应用系统等4个层次。基于MAPGIS-TDE的三维地质建模及可视化系统分为地质数据管理、二维地质分析、地质断面处理、地质结构建模和地质属性建模等5大功能模块。系统实现时,将空间数据库划分为基础地理图形库、区域地质数据库、工程地质数据库、水文地质数据库、地球物理数据库、地球化学数据库等6类。该系统不仅提供了强大的地质数据管理、三维地质建模以及模型的可视化功能,还为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了一个可视化的分析、设计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质建模 可视化 三维地理信息系统 地质信息系统 地质数据库
下载PDF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城市建成区提取方法评价与应用 被引量:139
9
作者 舒松 余柏蒗 +1 位作者 吴健平 刘红星 《遥感技术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9-176,共8页
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已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建成区的提取。目前主要存在4类提取方法:经验阈值法、突变检测法、统计数据法和较高分辨率影像数据空间比较法。以上海为例,在2000年、2003年、2006年夜间灯光数据的基础上,利用4种方法完成了... 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已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建成区的提取。目前主要存在4类提取方法:经验阈值法、突变检测法、统计数据法和较高分辨率影像数据空间比较法。以上海为例,在2000年、2003年、2006年夜间灯光数据的基础上,利用4种方法完成了城市建成区的提取。通过对不同年份数据提取结果的比较,证明了相同的灰度分割阈值对不同年份的夜间灯光数据中不存在通用性;在对2003年夜间灯光数据的提取中,4类方法所得结果精确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统计数据法、突变检测法、经验阈值法和较高分辨率影像数据空间比较法,相对误差分别为1.3%、2.1%、5.1%和11.2%,在对4种方法的便捷性和可实现性进行分析与评价后,使用突变检测法完成了上海市2000-2006年城市建成区的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灯光数据 DMSP/OLS 城市建成区 阈值分割 上海
原文传递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统计分析 被引量:117
10
作者 鲁凤 徐建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4-51,80,共9页
运用GIS技术与空间统计分析的综合集成方法,对1978-2001年间全国各省区人均GDP的格局及其空间动态演变进行分析和研究.利用完善的ESDA方法,包括MoranⅠ指数、Moran散点图和LISA等,来揭示1978-2001年间全国各省区经济发展水平及增长的空... 运用GIS技术与空间统计分析的综合集成方法,对1978-2001年间全国各省区人均GDP的格局及其空间动态演变进行分析和研究.利用完善的ESDA方法,包括MoranⅠ指数、Moran散点图和LISA等,来揭示1978-2001年间全国各省区经济发展水平及增长的空间自相关和空间异质性.以有效地认识中国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揭示空间联系的结构,认识其内在规律性及其动态演变过程,并对实证研究的结果进行了成因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差异 空间统计分析 中国
下载PDF
中国经济发展中水土资源的“增长尾效”分析 被引量:124
11
作者 谢书玲 王铮 薛俊波 《管理世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22-25,54,共5页
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必需条件。根据Romer的假说,实际经济生活中的经济增长由于资源耗费引起了“增长尾效”。本文深入地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中资源耗费“尾效”,发现了水资源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尾效”为0.001397,土地对中国经济增长影... 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必需条件。根据Romer的假说,实际经济生活中的经济增长由于资源耗费引起了“增长尾效”。本文深入地分析了中国经济增长中资源耗费“尾效”,发现了水资源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尾效”为0.001397,土地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尾效”为0.013201,水资源与土地资源引起的“增长尾效”为0.014548。换言之,中国每年经济增长的速度由于水土资源的耗损,每年要降低1.45%,是美国水土资源“增长尾效”的6倍。这是一个很大的数据,只要经过1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就会因为资源消耗而降低到现在的84%,如果到2030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就会因为资源耗竭而降低35%左右。“增长尾效”所以大,起因于土地资源的“增长尾效”大,这意味着在资源保护方面我们应该更多地注意土地资源问题。另一方面,水资源作为可更新资源却存在“增长尾效”,说明增长中对水资源的某些耗费是永久性的,需要加以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资源 中国经济发展 中国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率 土地资源 2030年 可更新资源 水资源 人类生存 经济生活 资源消耗 资源耗竭 资源问题 资源保护 耗费 永久性
原文传递
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的引力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132
12
作者 李山 王铮 钟章奇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26-544,共19页
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旅游空间相互作用是必然而持久地,这深刻地影响着旅游者行为和旅游业进步,需要发展适宜的引力模型对其进行刻画和量度。长期以来,旅游引力模型在对空间阻尼的处理上类比牛顿型的幂函数衰减模式,难以克服一些固有缺... 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旅游空间相互作用是必然而持久地,这深刻地影响着旅游者行为和旅游业进步,需要发展适宜的引力模型对其进行刻画和量度。长期以来,旅游引力模型在对空间阻尼的处理上类比牛顿型的幂函数衰减模式,难以克服一些固有缺陷,因此重新回到威尔逊型的指数函数衰减模式就成为一种可能选择。本文即是基于威尔逊形式,将目的地"吸引力"、客源地"出游力"和两地间的"空间阻尼"作为3个基本解释变量类型,构建了一个基础的旅游引力模型,并重点在参数估计和模型应用上进行了初步探索。由于难以从整体上对模型的两个核心参数进行回归估计,本文首先从局部对收入弹性系数α进行回归估计,然后通过"口粒子模式法"和"出游量积分法"的引入和交互验证来确定空间阻尼系数β的合理取值。研究表明,就全国平均而言,在21世纪初收入弹性系数可取0.64,而空间阻尼系数可取0.00322,且在空间阻尼影响下,中国大陆居民国内旅游的理论出游半径均值约为300km。最后,本文从目的地供给视角计算了中国大陆分省区的旅游吸引力,从客源地需求视角计算了成都市到访游客的分省预期市场份额,这两个案例研究在取得一些有益发现的同时也表明威尔逊型旅游引力模型具有积极的应用潜力,值得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地理学 旅游需求 旅游流 引力模型 威尔逊模型 中国四川
原文传递
碳税政策的减排效果及其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24
13
作者 朱永彬 刘晓 王铮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9,87,共10页
本文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通过引入碳税,分高、中、低3种税率以及生产性碳税、消费性碳税两种碳税形式,共6种情景对碳税政策的减排效果及其对宏观经济和各产业部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碳税的征收可以有效地减少CO2排放... 本文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通过引入碳税,分高、中、低3种税率以及生产性碳税、消费性碳税两种碳税形式,共6种情景对碳税政策的减排效果及其对宏观经济和各产业部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碳税的征收可以有效地减少CO2排放,在高税率下较不征收碳税可减排1141-2132万吨,总产出及国内产品供给不降反升,进口增加,复合品需求增加,主要用于满足投资需求;企业的投资及资本需求增加,替代了部分劳动需求,生产压缩导致企业收入减少;劳动需求下降引起居民收入下降,而产品价格上涨导致居民消费下降;政府收入中碳税和进口关税的增加抵消所得税下降部分略有剩余,政府收入增加。碳税的征收有效地降低了高碳含量的能源产品的供给和需求,同时也对非能源部门造成一定的影响,玩具体育娱乐用品、针编织及其制品、基础化学原料、皮革羽毛制品、文化办公用机械、日化产品、纺织毛织服装等制造业部门受到的负面影响较大,而通讯设备、电子设备元器件制造、建筑业、仓储业、汽车制造以及林业等部门所受的正面作用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税 CGE 气候保护 减排效果 经济影响
下载PDF
山东省近40年气候变化特征 被引量:112
14
作者 廉丽姝 李为华 朱平盛 《气象科技》 2006年第1期57-61,共5页
根据山东省60个气象站1961~2001年的气温与降水资料,利用回归分析、功率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山东省近41年气温与降水的年、季变化倾向、阶段性和周期性等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近41年山东省年平均气温有显著的上升趋势,各季平均气温虽... 根据山东省60个气象站1961~2001年的气温与降水资料,利用回归分析、功率谱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山东省近41年气温与降水的年、季变化倾向、阶段性和周期性等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近41年山东省年平均气温有显著的上升趋势,各季平均气温虽也均呈上升趋势,但增温趋势表现出明显的季节非对称性,其中以冬季气温增幅最大.②年降水量呈下降趋势,年降水量减幅为每10年 31.7 mm;不同季节降水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其中夏季降水减幅最大,而冬季降水略有增加.③山东省年平均气温的演变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和周期性的基本特点,而降水的阶段性和周期性特征则不如气温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 气候变化 气温 降水
下载PDF
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碳源汇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98
15
作者 马晓哲 王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5898-5907,共10页
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有着重要的影响,既可能成为碳源,也可能是碳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及区域尺度上森林、草地和农业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全球范围内,森林砍伐后向草地和农田的转化发... 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有着重要的影响,既可能成为碳源,也可能是碳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全球及区域尺度上森林、草地和农业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全球范围内,森林砍伐后向草地和农田的转化发挥碳源的作用,在毁林碳排放中占主导地位,其中热带地区森林转变为农田和草场的碳排放均高于温带和北方森林。另一方面,土地利用变化可促进森林的碳贮存,如退耕还林、改善森林管理等。各区域森林生态系统通过土地利用变化贮存碳的潜力存在显著差别,热带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具有较大的碳汇潜力,而干旱地区减少碳排放的空间相对较少。开垦活动是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碳储存最主要的人类活动,草地转变为农田伴随着土壤碳的流失。森林或草场转变为农田的过程伴随着植被和土壤碳储量的减少,生态系统碳储量降低,因此它是一个碳排放的过程。伴随着城市的扩张,农田向建设用地的转化也是一个碳排放的过程。当前评估土地利用变化影响的研究方法主要有遥感观测和遥感模型、统计估算、生态系统模型以及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模型的耦合。研究方法得到不断地完善和改进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不确定性,因此需要建立统一的观测统计方法,降低数据中的不确定性;完善土地利用与生态系统模型的耦合研究;建立多尺度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系统综合技术方法体系;开展碳减排目标下土地利用最优化布局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 碳源 碳汇 模型
下载PDF
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研究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85
16
作者 史贵涛 陈振楼 +2 位作者 李海雯 王利 许世远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12,24,共5页
阐述了城市土壤重金属的主要来源、空间分布特征、化学形态与影响因素,以及对人体的健康风险与生物效应,指出今后的研究重点与趋势是建立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概念和标准体系,研究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机制与规律及城市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 阐述了城市土壤重金属的主要来源、空间分布特征、化学形态与影响因素,以及对人体的健康风险与生物效应,指出今后的研究重点与趋势是建立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概念和标准体系,研究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机制与规律及城市土壤重金属复合污染,发展判源分析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壤 重金属污染 土壤环境
下载PDF
高技术产业聚集区形成的区位因子分析 被引量:67
17
作者 王铮 毛可晶 +2 位作者 刘筱 赵晶媛 谢书玲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67-576,共10页
高技术产业发生空间聚集是一种重要的新经济的地理现象,空间上细分,这种聚集进一步呈现形成产业专业化的产业带或者产业区具有专业化特征的产业集群。在首先讨论聚集与集群概念的基础上,指出了高技术产业聚集区的形成有赖于产业集群。... 高技术产业发生空间聚集是一种重要的新经济的地理现象,空间上细分,这种聚集进一步呈现形成产业专业化的产业带或者产业区具有专业化特征的产业集群。在首先讨论聚集与集群概念的基础上,指出了高技术产业聚集区的形成有赖于产业集群。基于这种认识,我们详细分析了国内外关于产业聚集区分布的区位因子,发现这些因子包括人力资本、知识环境、气候环境和商贸环境。并对这几个因子进行了量化,对此建立模型,验证了这些区位要素对高技术产业聚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聚集是产业、资本、人口向空间的集中。产业发生聚集的区位因子包括知识溢出环境、人力资本聚集、气候环境、商贸环境、交通环境与供应链环境。②在6个区位因子中,知识溢出环境、人力资本、气候条件是高技术产业聚集区形成的决定性区位因子,交通条件、供应链环境、商贸环境是高技术产业聚集发展的辅助性区位因子。在高技术产业集群中,交通条件、供应链环境、商贸环境成为控制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聚集 集群 区位因子 因子分析 聚集区 区位 气候环境 产业集群 人力资本
下载PDF
自然灾害脆弱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86
18
作者 石勇 许世远 +2 位作者 石纯 孙阿丽 赵庆良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1-137,共7页
近年来,在国际上日益重视防灾减灾的背景下,脆弱性研究已成为灾害学研究的主题并逐渐融入社会可持续发展策略。在回顾国内外灾害脆弱性研究发展的基础上,阐述了脆弱性的基本内涵,探究了自然灾害脆弱性的基本构成,并对灾害研究领域中容... 近年来,在国际上日益重视防灾减灾的背景下,脆弱性研究已成为灾害学研究的主题并逐渐融入社会可持续发展策略。在回顾国内外灾害脆弱性研究发展的基础上,阐述了脆弱性的基本内涵,探究了自然灾害脆弱性的基本构成,并对灾害研究领域中容易混淆的危险性、脆弱型、风险、易损性与恢复力等概念进行了辨析。研究归纳总结了开展脆弱性评估的5种经典模式,风险-灾害(RH)模式、压力释放(PAR)模式、政治经济模式、基于区域的综合脆弱性模式和恢复力模式。并且指出,自然灾害研究领域的脆弱性评估应主要基于历史数据、指标体系和实际调查的灾损率曲线。从发展趋势来看,脆弱性研究正日益着重多领域合作、多对象细化和除指标体系外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旨在从人类社会本身找出灾难根源,为灾害保险和政府决策提供有效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灾害 脆弱性 脆弱性模型 脆弱性评估
下载PDF
上海城市街道灰尘重金属铅污染现状及评价 被引量:63
19
作者 张菊 陈振楼 +3 位作者 许世远 姚春霞 刘伟 邓焕广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19-523,共5页
对上海市区和郊区城镇中心街道灰尘中铅的含量水平进行了研究,并应用克里格插值法分析了市区街道灰尘中铅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市区街道灰尘中铅的含量为28~4443mg·kg^-1,平均含量为264mg·kg^-1,为上海土壤环境背... 对上海市区和郊区城镇中心街道灰尘中铅的含量水平进行了研究,并应用克里格插值法分析了市区街道灰尘中铅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市区街道灰尘中铅的含量为28~4443mg·kg^-1,平均含量为264mg·kg^-1,为上海土壤环境背景值的10.4倍;郊区城镇中心街道灰尘中铅的含量为155~364mg·kg^-1,平均含量为237mg·kg^-1,为环境背景值的9.3倍;市区内环线以内黄浦江两岸区域铅污染较为严重,平均含量为359mg·kg^-1;铅污染中心主要位于商业区和交通干道,平均含量分别为642和520mg·kg^-1.地积累指数法和铅污染指数法的评价结果表明:上海城市街道灰尘中铅污染整体上处于中度污染水平,其中,市区内环线以内黄浦江两岸区域街道灰尘中铅污染处于偏重污染水平.研究结果以期为上海市的城市环境污染防治和城市规划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道灰尘 克里格插值 污染评价 上海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的上海中心城区建成环境与城市活力关系分析 被引量:74
20
作者 塔娜 曾屿恬 +1 位作者 朱秋宇 吴佳雨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0-68,共9页
运用大众点评数据、出租车到达数据与文化设施POI数据测度城市活力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维度,在街区和街道层面分析城市活力的空间结构特征,建立计量模型分析城市建成环境对城市活力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①上海中心城区城市活力表现出明... 运用大众点评数据、出租车到达数据与文化设施POI数据测度城市活力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维度,在街区和街道层面分析城市活力的空间结构特征,建立计量模型分析城市建成环境对城市活力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①上海中心城区城市活力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主要表现为由中心向四周递减、浦西优于浦东的总体特征;②街区和街道尺度影响城市活力的建成环境因素存在差异;③街区尺度建成环境对城市社会、经济和文化活力的影响存在差异:提升人口密度对经济活力具有正面影响,过高的人口密度可能不利于社会和文化活力发展;增加POI密度、路网密度和POI混合度有利于城市活力的提升;建筑层数和建筑密度的增加会降低街区的社会活力和文化活力,但会提升街区的经济活力;交通可达性有利于经济活力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 城市活力 建成环境 社会空间 上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