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48篇文章
< 1 2 19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代中国的公共领域:形态、功能与自我理解——以上海为例 被引量:184
1
作者 许纪霖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7-89,共13页
本文从中国的政治合法性历史演变研究入手 ,以上海为例 ,分析近代中国的公共领域 ,其形成的思想本土渊源、历史形态和舆论功能 ,并通过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观念的比较 。
关键词 公共领域 政治合法性 近代上海
下载PDF
“冷战史新研究”:源起、学术特征及其批判 被引量:71
2
作者 陈兼 余伟民 《历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22,共20页
国际学术界对冷战历史的研究从来就与“冷战”缠绕在一起 ,也正因为如此 ,形成了局限性甚强的冷战史“旧研究”。对“旧研究”的自省与冷战之遽终使J L 盖迪斯领风气之先的“冷战史新研究”应运而生。盖迪斯的反思浓缩了“冷战史新研究... 国际学术界对冷战历史的研究从来就与“冷战”缠绕在一起 ,也正因为如此 ,形成了局限性甚强的冷战史“旧研究”。对“旧研究”的自省与冷战之遽终使J L 盖迪斯领风气之先的“冷战史新研究”应运而生。盖迪斯的反思浓缩了“冷战史新研究”的若干基本特征 ,如 :全新时空框架的获得 ;基于多边档案、资料进行研究的可能 ;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冷战史研究格局的形成 ;意识形态的重新界定与重新认识等。此外 ,在“冷战史新研究”的形成过程中 ,中国学者贡献良多 ,已成长为一支不可忽视的研究力量 ;因此 ,“冷战史新研究”也折射出中外学术交流的基本困局 ,耐人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历史 盖迪斯 意识形态 麦卡锡主义 国际关系
原文传递
共和爱国主义与文化民族主义——现代中国两种民族国家认同观 被引量:51
3
作者 许纪霖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13,20,共14页
现代的民族国家,究竟是一个政治共同体,还是历史文化共同体?关于这一问题,是目前国外知识界讨论的焦点问题之一,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也曾经有过两条相应的思想脉络。继承晚清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的不同路径,在民国时期自由主义思想家中,... 现代的民族国家,究竟是一个政治共同体,还是历史文化共同体?关于这一问题,是目前国外知识界讨论的焦点问题之一,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也曾经有过两条相应的思想脉络。继承晚清梁启超民族主义思想的不同路径,在民国时期自由主义思想家中,张佛泉代表了具有共和主义取向的政治爱国主义,张君劢体现了带有社群主义色彩的文化民族主义。他们虽然都重视民族的复兴,但对如何形成现代民族国家、公民的认同是什么以及何为公共文化等基本问题,具有深刻的分歧。这些有价值的思想分歧,体现了现代民族主义思潮的内在紧张和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主义 文化认同 张佛泉 张君劢
下载PDF
回归学术共同体的内在价值尺度 被引量:46
4
作者 许纪霖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8-82,共5页
自1990年代中期之后,中国的大学发生了跨越式发展,学术研究也获得了来自国家前所未有的资金投入和资源配置。在大规模投入的情况下,虽然学术研究在数量产出上获得大丰收,但为什么公认的、有分量的一流成果却与投入严重不成比例?为什么... 自1990年代中期之后,中国的大学发生了跨越式发展,学术研究也获得了来自国家前所未有的资金投入和资源配置。在大规模投入的情况下,虽然学术研究在数量产出上获得大丰收,但为什么公认的、有分量的一流成果却与投入严重不成比例?为什么中国的学术至今无法站在世界的前沿?学术研究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工程,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学术评价体制,如果评价体制发生了问题,就会诱导研究人员向扭曲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共同体 价值尺度 学术评价体制 学术研究 回归 跨越式发展 90年代 资源配置
原文传递
近代上海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之建构——20世纪20—30年代《申报》广告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许纪霖 王儒年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2-90,共9页
本文通过对20 世纪20—30 年代的《申报》广告研究,分析其作为都市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如何借助各种各样广告形象和话语,赋予了消费多种功能和价值,以此参与建构了近代上海市民享乐主义的人生观、占有欲望主宰的审美理想和上等人... 本文通过对20 世纪20—30 年代的《申报》广告研究,分析其作为都市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如何借助各种各样广告形象和话语,赋予了消费多种功能和价值,以此参与建构了近代上海市民享乐主义的人生观、占有欲望主宰的审美理想和上等人士的身份认同,为处于世俗化过程中的上海市民提供了一整套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上海 20世纪20-30年代 《申报》 消费主义 报纸广告 意识形态 审美理想
原文传递
国族、民族与族群:作为国族的中华民族如何可能 被引量:44
6
作者 许纪霖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20,共11页
国族、民族和族群,是三个不同层次的概念。长期以来,作为国族的中华民族,与诸如汉、满、蒙、藏、回这样的原生性民族,都被称为民族,在理论概念和实践层面都带来了不少混乱。大多数的现代民族国家,国族内部有多个民族,民族内外有多个族... 国族、民族和族群,是三个不同层次的概念。长期以来,作为国族的中华民族,与诸如汉、满、蒙、藏、回这样的原生性民族,都被称为民族,在理论概念和实践层面都带来了不少混乱。大多数的现代民族国家,国族内部有多个民族,民族内外有多个族群。国族不等同于主体民族,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与族群组成的,是与现代国家同构的、具有国民身份同一性的国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族 民族 族群 中华民族 民族主义
原文传递
“少数人的责任”: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士大夫意识 被引量:41
7
作者 许纪霖 《近代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3-90,共18页
传统中国的士大夫精英意识,在晚清"四民社会"解体之后,虽然一度被平等的国民意识所取代,但国民内部智性和能力的不平衡,使梁启超等人产生了"既有思想之中等社会"这一新的士大夫意识;而到五四启蒙运动,个人观念的崛... 传统中国的士大夫精英意识,在晚清"四民社会"解体之后,虽然一度被平等的国民意识所取代,但国民内部智性和能力的不平衡,使梁启超等人产生了"既有思想之中等社会"这一新的士大夫意识;而到五四启蒙运动,个人观念的崛起又进一步在意志和理性上强化了知识分子的精英意识,其合法性基础也从个人的德性转变为现代的知识。人民固然是国家的主人,但政治和舆论的操盘者,应该是具有现代知识和政治能力的知识分子。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士大夫意识,与另外一种相反的平民意识相互激荡,形成了近代中国思想界的两歧性分野,也构成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精英 士大夫意识 国民 专家政治
原文传递
试论美国文化多元性的成因与特征 被引量:31
8
作者 余志森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12,共10页
美国文化从它的创造主体分析是一种移民文化。它在美国经过初步形成、成熟定型进入当前的多元文化发展阶段。美国移民的多“源”性决定了这种文化在民族认同基础上具有鲜明的多元性。影响移民文化形成发展的三个主要要素是:移民祖籍国... 美国文化从它的创造主体分析是一种移民文化。它在美国经过初步形成、成熟定型进入当前的多元文化发展阶段。美国移民的多“源”性决定了这种文化在民族认同基础上具有鲜明的多元性。影响移民文化形成发展的三个主要要素是:移民祖籍国的文化传统、移民与新环境的斗争以及在此过程中不同族裔移民间的融合。它对美国的双重影响,既有“海纳百川”的包容性与杂交性,也可以成为某些美国社会问题产生的变化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文化 多元性 移民文化 社会问题 祖籍国文化传统
下载PDF
个人主义的起源--“五四”时期的自我观研究 被引量:37
9
作者 许纪霖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3-124,共12页
"五四"时期的个人主义资源最为丰富,是"个人的崛起"的时代,受到个性主义和功利主义两大思潮影响,其人生观和自我观发生重大的转型,快乐主义取代德性主义成为人生之善,利己主义也获得了价值上的正当性。虽然从清末... "五四"时期的个人主义资源最为丰富,是"个人的崛起"的时代,受到个性主义和功利主义两大思潮影响,其人生观和自我观发生重大的转型,快乐主义取代德性主义成为人生之善,利己主义也获得了价值上的正当性。虽然从清末民初开始,物欲主义和享乐主义有日益弥漫之趋势,但在"五四"时期并没有占据思想上的主流。相反地,另一种源自中国传统的"大我小我"论,经过梁启超、胡适等人的发掘与提升,成为普遍的自我观。"五四"时期的个人主义传统,尽管与西方的"权利个人"大异其趣,但以其独特的方式,获得了另一种现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主义 功利主义 大我 小我
原文传递
汉代三老:“非吏而得与吏比”的地方社会领袖 被引量:34
10
作者 牟发松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3-93,共11页
奠基于汉高祖的汉代乡县三老制度,确立了三老“非吏而得与吏比”的双重身份和国家认定的地方社会领袖地位。这一特殊的身份、地位,使三老在地方社会与国家政权之间,具有独特的媒介、缓冲和沟通功能,并享有很高的声望。三老制是汉代地方... 奠基于汉高祖的汉代乡县三老制度,确立了三老“非吏而得与吏比”的双重身份和国家认定的地方社会领袖地位。这一特殊的身份、地位,使三老在地方社会与国家政权之间,具有独特的媒介、缓冲和沟通功能,并享有很高的声望。三老制是汉代地方统治体制设计中的高明所在。两汉长治久安,号称盛世,与这类政治设计不无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三老 吏比 地方社会领袖
下载PDF
中苏同盟破裂的原因和结果 被引量:34
11
作者 沈志华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9-42,共14页
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苏两党发生政策性分歧,其根源在于中苏两国处于不同的国际环境和国际地位,以及中苏两党处于历史进程的不同发展阶段,而导致中苏同盟破裂的根本原因则在于当时社会主义国家关系中某种固有的结构性弊病。中苏同盟解体... 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苏两党发生政策性分歧,其根源在于中苏两国处于不同的国际环境和国际地位,以及中苏两党处于历史进程的不同发展阶段,而导致中苏同盟破裂的根本原因则在于当时社会主义国家关系中某种固有的结构性弊病。中苏同盟解体对中苏两国乃至世界政治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阻断了苏联和中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改变了冷战国际格局,促进了苏联在冷战对阵中败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苏分歧 中苏同盟破裂 原因和结果
下载PDF
建设务实有效的21世纪的中学历史课程——著名教学研究专家聂幼犁先生访谈录 被引量:20
12
作者 聂幼犁 任世江 《历史教学(下半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9-25,共7页
关键词 中学历史课程 课程改革 教学研究 新课程标准 中学生 课程目标 21世纪 研究性学习 考试体制 能力目标
原文传递
语境·概念·修辞———昆廷·斯金纳与思想史研究 被引量:33
13
作者 李宏图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6-115,共10页
在目前西方学术界,对思想史特别是政治思想史的研究以斯金纳为代表的“剑桥学派”成为了主流,其在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被芬兰学者帕罗内称之为思想史研究中的“斯金纳的革命”①。为什么斯金纳的研究成果产生了如此重要的影响,他在思想... 在目前西方学术界,对思想史特别是政治思想史的研究以斯金纳为代表的“剑桥学派”成为了主流,其在学术界的地位和影响,被芬兰学者帕罗内称之为思想史研究中的“斯金纳的革命”①。为什么斯金纳的研究成果产生了如此重要的影响,他在思想史的研究上作出了什么贡献从而能够被称之为一场“革命”?本文拟对此作一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廷·斯金纳 政治思想史 英国 知识水平 历史变化
原文传递
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被引量:29
14
作者 李宏图 《世界历史》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8-16,125,共10页
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李宏图OntheMOdernNationalismandNationalStatesintheWesternEurope¥LiHongtuThefirsttypeofmodernnatio... 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李宏图OntheMOdernNationalismandNationalStatesintheWesternEurope¥LiHongtuThefirsttypeofmodernnationalismroseinthe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国家 近代民族主义 德意志民族 民族精神 资产阶级 民族情感 民族利益 人民主权 文化民族主义 王权
原文传递
1952年上海“五反”运动始末 被引量:30
15
作者 杨奎松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30,共26页
上海,因其特殊的经济金融中心地位,在1952年全国范围的“五反”运动中,受到了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中央政府特派薄一波亲来上海坐镇指挥。在薄一波的主持下,上海的“五反”运动在前期群众性揭发检举和坦白交代的基础上,通过三... 上海,因其特殊的经济金融中心地位,在1952年全国范围的“五反”运动中,受到了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视。中央政府特派薄一波亲来上海坐镇指挥。在薄一波的主持下,上海的“五反”运动在前期群众性揭发检举和坦白交代的基础上,通过三个阶段有组织有计划的“战役”行动,将全市16万余工商户,从行贿、偷税漏税、盗窃国家资财、偷工减料和盗窃国家经济情报五个方面,灵活运用“面对面”的群众批斗形式和“背靠背”的资本家互助互评与自报公议形式,进行了全面的清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反”运动 上海 资本家 薄一波 中共中央
下载PDF
上海外来民工子女义务教育调研 被引量:24
16
作者 李蓓蓓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04年第6期58-64,共7页
随着上海城市经济的发展 ,几百万外来民工涌入上海。在旧有的体制框架中 ,外来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存在较大问题 ,它影响着教育的公平性、社会的融合度和城市发展进程。政府必须在修改相关法律的前提下 ,发挥上海优势 。
关键词 城市发展 民工子女 义务教育
原文传递
中国传统社会农业产权辨析 被引量:29
17
作者 王家范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9,共9页
关键词 中国传统社会 土地所有权 产权性质 授田制 私有产权 社会分层 中国历史 云梦秦简 马克思 商君书
下载PDF
略论民国时期上海的慈善事业 被引量:14
18
作者 张礼恒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39-144,共6页
慈善事业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又是衡量社会文明进化的尺度。本文试结合上海城市社会的演进,探讨民国时期(1930年前)广泛存在于上海的慈善事业,以期拓展民国史的研究。一。
关键词 民国时期 慈善事业 慈善团体 《申报》 自治运动 近代城市 上海城市 近代上海 近代中国社会 慈善机构
下载PDF
国家认同与家国天下 被引量:32
19
作者 许纪霖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9-32,共4页
我还是第一次听我们历史系三位70后的代表集中讲授,他们都从各自角度来阐述了自己对国家的理解,非常精彩。我们这代学者如今已经成为“老同志”了,前几天另外一个会上一个年轻学者说:“老同志想的问题就是比较大。”这话的意思有赞... 我还是第一次听我们历史系三位70后的代表集中讲授,他们都从各自角度来阐述了自己对国家的理解,非常精彩。我们这代学者如今已经成为“老同志”了,前几天另外一个会上一个年轻学者说:“老同志想的问题就是比较大。”这话的意思有赞有弹。我们这代学者就像五四一代一样,是开风气的一代,“但开风气不为师”,风气是我们开的,但学问的细部还是年轻一代做得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认同 老同志 历史系 学者 风气 意思
下载PDF
我改变不了这个世界,但可以改变我的课堂——著名学者许纪霖教授访谈录 被引量:32
20
作者 许纪霖 郑志峰 《历史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17,共10页
采访时间:2005年3月15日 采访地点:华东师范大学 采访记录及文字整理:郑志峰,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生. 编者手记:很多人是通过<读书>杂志知道了许纪霖这个名字.他的文章流畅,又有思想性,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尤其是知识分子,从... 采访时间:2005年3月15日 采访地点:华东师范大学 采访记录及文字整理:郑志峰,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博士生. 编者手记:很多人是通过<读书>杂志知道了许纪霖这个名字.他的文章流畅,又有思想性,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尤其是知识分子,从他的文章中认识了自己,也认识了中国社会.上个世纪80年代涌现出来的新生代学者,开创了史学研究的很多领域,例如心态史,这是过去史学著作中从来没有的.历史是人创造的.无论是英雄,还是民众,当时他们的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历史的走向.历史著作如果缺少对人们心路历程的描述,也就变得枯燥无味.许先生在访谈中讲到的"历史的灵魂是故事",实际也是主张把人的活动放在历史的中心地位.想一想,现在的中学历史教学,总是给孩子们讲什么性质、意义,真是把历史打扮丑了. 本刊的中青年学者访谈已经进行了20期,现结集出版第一册.我们用书刊结合的方式,传播这些新生代学者的思想和成就,其目的之一,正如许氏所言:改变我们的历史课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纪霖 访谈录 知识分子研究 现代化理论 历史教科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