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细腻革命”:延安时期通讯员运动的动员技术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海波 《出版发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0-105,89,共7页
通讯员运动是延安时期最具特色的新闻实践,过往研究侧重宏观政策的梳理,本文借鉴政治社会学领域新兴的微观技术分析的研究视角,描述和分析通讯员运动中宣传教化、组织调控、典型示范、通讯竞赛等动员策略,呈现通讯员运动具体而繁复的动... 通讯员运动是延安时期最具特色的新闻实践,过往研究侧重宏观政策的梳理,本文借鉴政治社会学领域新兴的微观技术分析的研究视角,描述和分析通讯员运动中宣传教化、组织调控、典型示范、通讯竞赛等动员策略,呈现通讯员运动具体而繁复的动员过程。对于这场工农群众"翻心"解放的文化革命,党组织及其领导下的党报进行了艰苦周密的教育、组织和动员,造成了一场普遍而深入的运动,可称为"细腻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讯员运动 动员技术 群众运动 延安新闻学
下载PDF
“新型记者”:重访群众路线的一段历史现场 被引量:10
2
作者 李海波 虞鑫 《新闻与传播评论》 CSSCI 2019年第1期39-49,共11页
"新型记者"是延安新闻传统的一个关键问题,亟待深入的学理化探究。尝试从内在于"延安"的视野,展示"新型记者"的复杂内涵。研究认为,整风改版树立了一种"新的新闻事业",党报被定义为群众路线中... "新型记者"是延安新闻传统的一个关键问题,亟待深入的学理化探究。尝试从内在于"延安"的视野,展示"新型记者"的复杂内涵。研究认为,整风改版树立了一种"新的新闻事业",党报被定义为群众路线中政党与群众交往互动的桥梁纽带,新闻工作也溢出技术专业的界限,成为先锋队教育、动员和组织群众的有效中介,从而与解放政治的历史进程深度关联起来。新的新闻范式要求相应的职业伦理与行为规范,呼唤一种与社会民众密切结合的"新型记者"的诞生,亦即葛兰西意义上的"有机知识分子"。延安时期中共发明创造了一整套培育"新型记者"的体系模式,新闻工作者经历了从无冕之王到人民公仆的艰难转变。"新型记者"的理论与实践在群众路线的逻辑中展现了新闻业的丰富意涵,有助于当代新闻从业者打破市场化、专业化新闻业的刻板想象,在一种更广阔的历史与政治格局中来重新理解新闻的社会角色以及新闻人的职业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记者 群众路线 职业规范 新闻改革
下载PDF
作为“新群众运动”的“新时期文学”——重探“新时期文学”的兴起 被引量:8
3
作者 石岸书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5,共25页
从"新群众运动"的角度出发,可以整体性地解释"新时期文学"的兴起,以及"新时期文学"与1950—1970年代的关系。在改革初期,"新时期文学"作为思想解放运动的一部分,本身被理解和体验为一场"... 从"新群众运动"的角度出发,可以整体性地解释"新时期文学"的兴起,以及"新时期文学"与1950—1970年代的关系。在改革初期,"新时期文学"作为思想解放运动的一部分,本身被理解和体验为一场"运动",而由于文化馆系统的深度介入和群众性参与的巨大规模,可以说"新时期文学"是一场"群众运动"。但相比于1950—1970年代的群众运动如新民歌运动,"新时期文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动员方式主要属于"非支配性动员",因此可以说"新时期文学"是"新群众运动"。从"新群众运动"的角度理解"新时期文学"的兴起,提请我们重新思考1980年代与1950—1970年代的连续与断裂的双重关系,也提请我们重新思考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的独特性与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文学 新群众运动 文化馆系统 非支配性动员
原文传递
党报的一种“理想类型”——以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为中心的讨论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海波 《中国新闻传播研究》 2020年第3期-,共12页
围绕《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这篇经典文献,在梳理和阐发毛泽东论述逻辑的基础上,本文尝试构建出一种韦伯意义上的党报"理想类型":"政治启蒙型报纸",党报及新闻知识分子作为政党和群众交往互动的媒介,以教育... 围绕《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这篇经典文献,在梳理和阐发毛泽东论述逻辑的基础上,本文尝试构建出一种韦伯意义上的党报"理想类型":"政治启蒙型报纸",党报及新闻知识分子作为政党和群众交往互动的媒介,以教育和组织群众为鹄的,奉群众路线为工作准则。这一概念建构并不具有"实然"和"应然"的属性,目标仅是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一个分析工具,用以比较经验实在与理想图式的差异,经由这样的对比分析凸显某些有意义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政治 群众路线 新闻规范 中国特色新闻学
下载PDF
党报发行与政党组织传播--重探“集体组织者”的一段历史实践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海波 《出版发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6-111,共6页
实体层面的报刊发行网络,为党报发挥组织作用奠定了物质基础。在建党前后和大革命时期,党报党刊的发行网和代办员网促动了党组织的创立与发展壮大。在根据地时期,建制化的报纸信息传播被纳入党的组织体系,成为政党组织传播的常规化手段... 实体层面的报刊发行网络,为党报发挥组织作用奠定了物质基础。在建党前后和大革命时期,党报党刊的发行网和代办员网促动了党组织的创立与发展壮大。在根据地时期,建制化的报纸信息传播被纳入党的组织体系,成为政党组织传播的常规化手段,党报被赋予党政机构的权威和文件的效力,以类似开会的方式发挥组织功能,通讯员体系勾连了办报、发行与读报环节,使党报成为推动工作的有力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行网络 集体组织者 党报 组织传播
下载PDF
作为第三世界的“延安道路”与新的世界史 被引量:1
6
作者 吕新雨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0-68,108,共10页
“中国崛起”具有世界史意义。如何理解、解读和对待“中国崛起”,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意识形态的争论焦点。实际上,今天的世界格局是一个由西方霸权再次发动和强加的“新冷战”陷阱。未来的全球史会走向何处?中国会走向何处?对我们来说,... “中国崛起”具有世界史意义。如何理解、解读和对待“中国崛起”,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意识形态的争论焦点。实际上,今天的世界格局是一个由西方霸权再次发动和强加的“新冷战”陷阱。未来的全球史会走向何处?中国会走向何处?对我们来说,要回答这些问题,第三世界视野不可或缺,因为这是决定中国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关键。同时,破解西方知识生产的“围墙”而拥有真正的“自信”,立足第三世界和社会主义视野的国际主义是唯一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世界 延安道路 世界史
原文传递
“群众”的再想象与改革寓言的生成——重述乔厂长的故事 被引量:3
7
作者 石岸书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0-133,共14页
蒋子龙的乔厂长故事已被公认为改革寓言。它呈现了改革初期所弥漫的一个前提性的想象/预设:人民群众遭遇了"社会主义精神"危机,处在一种"政治衰老-精神萎缩"的状态。基于这种"群众"的再想象,乔厂长作为&q... 蒋子龙的乔厂长故事已被公认为改革寓言。它呈现了改革初期所弥漫的一个前提性的想象/预设:人民群众遭遇了"社会主义精神"危机,处在一种"政治衰老-精神萎缩"的状态。基于这种"群众"的再想象,乔厂长作为"社会主义新人"被塑造出来,他与1950—1970年代的"社会主义新人"的谱系学联系,提示了改革时代与1950—1970年代的复杂关系。也是基于这种再想象,乔厂长将肯定群众参与的反官僚主义置换为提高经济效率的反官僚主义,从而导致等级化的官僚制的支配。乔厂长最后"治愈"了工人群众的"精神萎缩",却强化了他们的"政治衰老",由此出发,"乔厂长的故事"开创了崭新的改革叙事的模式。我们需要超越"乔厂长的故事",重新书写我们时代的改革寓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众 乔厂长 社会主义精神 反官僚主义 改革叙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