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下主义/夷夏之辨及其在近代的变异 被引量:40
1
作者 许纪霖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6-75,150,共10页
在近代中华民族建构的历史过程之中,传统中国的天下主义和夷夏之辨作为历史性的思维框架依然左右着近代中国的思想家们,只是在西潮的冲击下,二者在近代的氛围中产生了历史的变异,以中华文明为核心的天下主义蜕变为以西方为中心的文明论... 在近代中华民族建构的历史过程之中,传统中国的天下主义和夷夏之辨作为历史性的思维框架依然左右着近代中国的思想家们,只是在西潮的冲击下,二者在近代的氛围中产生了历史的变异,以中华文明为核心的天下主义蜕变为以西方为中心的文明论,以中原文化为标准的夷夏之辨异化为以社会达尔文主义为基础的种族论。而在极端的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之间,又提供了温和的文化民族主义与新天下主义生长的历史可能性,它们之间的复杂互动和交叉镶嵌对近代中国的民族国家认同产生了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主义 夷夏之辨 文明论 种族论
下载PDF
信仰与组织——大革命和“一二·九”两代革命知识分子研究(1925—1935) 被引量:11
2
作者 许纪霖 《开放时代》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2-113,6-7,共24页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创党、大革命和"一二·九"三代革命知识分子,本文着重研究的是后两代知识分子走向革命的个人背景和心路历程。家庭、学校和童年经历是影响读书人趋向激进的重要因素,而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暴力流血事...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创党、大革命和"一二·九"三代革命知识分子,本文着重研究的是后两代知识分子走向革命的个人背景和心路历程。家庭、学校和童年经历是影响读书人趋向激进的重要因素,而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暴力流血事件则是激发知识分子投身运动的催化剂。除了外部条件,知识分子趋向革命还具有四种内在的精神气质:追求自由的个人英雄主义、革命加恋爱的浪漫主义、对底层民众同情与怜悯的民粹主义和痛恨外国列强的民族主义。而在各种主义与政党争夺青年的竞争之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胜出,乃是其独特的信仰力和组织力,让革命知识分子获得了一种认知世界的方法、值得献身的信仰和团契生活的"家"。不过,列宁式布尔什维克政党要求具有无政府主义散漫倾向的文人改造为服从严密纪律的组织人,这又与其原先的个人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精神气质产生了内在的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知识分子 国民大革命 “一二·九”运动 浪漫主义 马克思主义
原文传递
可疑的繁盛--日军阴影下的都市女性文化探析 被引量:9
3
作者 姜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6-67,共12页
女子越剧在战时上海的发展是女性在现代都市公共空间中历史性崛起的一个标志,表达了女性群体所关心的问题和对生活的渴求,并引起一般民众的共鸣。但是,孤岛和沦陷时期日军对上海的统治对女子越剧的发展和女性文化的兴起并不具有历史性... 女子越剧在战时上海的发展是女性在现代都市公共空间中历史性崛起的一个标志,表达了女性群体所关心的问题和对生活的渴求,并引起一般民众的共鸣。但是,孤岛和沦陷时期日军对上海的统治对女子越剧的发展和女性文化的兴起并不具有历史性的作用,有决定性意义的反而是日军统治没有阻断或改变都市移民、都市文化现代化,以及女性参与社会这些较为长期的进程这一事实。而日本占领军的高压统治,却成为一种催化剂,使得一直遭受男性精英批评和轻视的女性流行文化历史性地走向了前台,使女性和女性文化第一次占据了都市文化大舞台的中心位置。女子越剧在战时上海的兴起无疑为我们探讨战争、沦陷与都市文化空间中女性的崛起之间的复杂关系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争 占领 女子越剧 都市文化 上海
下载PDF
近代中国政治正当性的价值冲突和内在紧张 被引量:7
4
作者 许纪霖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8-25,共8页
近代中国的政治正当性建立在自由、富强、民主等多种价值之上,然而,这些价值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语境之下常常是相互冲突的。西方近代启蒙以人的自然权利为中心目标,但近代中国启蒙的核心问题却是双重的:个人的解放与国家的富强。于是就构... 近代中国的政治正当性建立在自由、富强、民主等多种价值之上,然而,这些价值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语境之下常常是相互冲突的。西方近代启蒙以人的自然权利为中心目标,但近代中国启蒙的核心问题却是双重的:个人的解放与国家的富强。于是就构成了近代中国思想观念中的一系列价值冲突:民生利益与国家富强、普世文明与国家独立、民权与国权、民主与宪政之间的内在紧张,其最终的历史结果是富强压倒了自由、国权压倒了民权、民主压倒了宪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当性 自由 富强 文明 民主
下载PDF
自我理解的现代转变与政治正当性问题的缘起 被引量:6
5
作者 刘擎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13,20,共7页
政治正当性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源自于一种特定的自我理解,一种"个体先于政治社会"的观念。这种自我理解并不是"自然的",而是在西方现代性转变中出现的一种特定观念,并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成为主导性的社会想象。通过... 政治正当性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源自于一种特定的自我理解,一种"个体先于政治社会"的观念。这种自我理解并不是"自然的",而是在西方现代性转变中出现的一种特定观念,并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成为主导性的社会想象。通过探讨这种自我理解之形成的哲学基础与历史脉络,并以一种辩证的方式避免"决定论"和"偶在论"的简单化解释,就能既强调西方现代转变的文化与历史特殊性,又注重阐明这种转变的内在实践逻辑,由此澄清政治正当性与现代性之间的渊源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正当性 自我理解 现代性
下载PDF
史语所迁台与1950-1960年代台湾的人文学术建设 被引量:2
6
作者 胡逢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8-80,152,共13页
当代台湾地区人文学术的建构,无疑以1948年底前中研院史语所的迁台最具开局意义。当此天翻地覆的历史大变局之际,尽管史语所同仁在学术和政治的复杂抉择中心态纠结,却始终坚持了以学术为本位的进路,筚路蓝缕,从专业研究、人才培养和学... 当代台湾地区人文学术的建构,无疑以1948年底前中研院史语所的迁台最具开局意义。当此天翻地覆的历史大变局之际,尽管史语所同仁在学术和政治的复杂抉择中心态纠结,却始终坚持了以学术为本位的进路,筚路蓝缕,从专业研究、人才培养和学术规范的确立等方面,为台湾现代历史学、语言学、考古学、民族学的发展奠定了不拔基业。由此写下了中国现代学术史上不可忽略的一章,给后人以深刻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语所 台湾 人文学术建设 实证史学 考古人类学
下载PDF
政治美德与国民共同体——梁启超自由民族主义思想研究 被引量:29
7
作者 许纪霖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2-131,共10页
在现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中 ,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思想最为丰富 ,也比较复杂。本文将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思想放在中国思想史的背景中 ,分析了其思想变化的内在脉络 ,特别指出 ,《新民说》时期梁启超的“群”的理想乃是一个以政治美德为中心... 在现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中 ,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思想最为丰富 ,也比较复杂。本文将梁启超的民族主义思想放在中国思想史的背景中 ,分析了其思想变化的内在脉络 ,特别指出 ,《新民说》时期梁启超的“群”的理想乃是一个以政治美德为中心、国民信仰为纽带的政治伦理共同体。在这一共同体中 ,个人与群体、公与私都处于互动的、和谐的关系。梁启超将自由主义的若干基本理念融入到民族主义的叙事脉络中加以论述 ,代表了一种中国儒家式的自由民族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美德 国民共同体 梁启超 自由民族主义 自由主义
原文传递
清康熙朝后期政治与中日长崎贸易 被引量:10
8
作者 易惠莉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6-105,共10页
直至晚清 ,中日两国交通仅限于长崎贸易一途 ,其中虽无任何冲突性事件发生 ,但这并不意味着长崎贸易对两国政治影响的空白。事实是 ,清代前期来自长崎铜贸易的任何变故都曾对中国内政发生过重大的影响。本文试就康熙朝第二次钱制改革受... 直至晚清 ,中日两国交通仅限于长崎贸易一途 ,其中虽无任何冲突性事件发生 ,但这并不意味着长崎贸易对两国政治影响的空白。事实是 ,清代前期来自长崎铜贸易的任何变故都曾对中国内政发生过重大的影响。本文试就康熙朝第二次钱制改革受长崎铜贸易牵制的史实考察 ,回答清代中国政治的特点及中日关系在清前期对中国内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康熙朝 长崎贸易 钱制改革 中日关系
下载PDF
伯林与自由民族主义:从观念分析向社会学视野的转换 被引量:12
9
作者 刘擎 《社会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2-181,共20页
本文通过讨论以赛亚·伯林的民族主义论述,分析自由民族主义的理论可能与复杂性。作者认为,伯林的自由多元主义与文化民族主义之间具有和解包容的可能,但始终存在着深刻的紧张,因此他未能提出一套清晰的关于“自由民族主义”的规范... 本文通过讨论以赛亚·伯林的民族主义论述,分析自由民族主义的理论可能与复杂性。作者认为,伯林的自由多元主义与文化民族主义之间具有和解包容的可能,但始终存在着深刻的紧张,因此他未能提出一套清晰的关于“自由民族主义”的规范性学说。伯林思想的内在紧张标志着自由民族主义的实践困境,而仅仅在观念层面上做出分析疏理无法克服这种困境,必须借助具体语境下的社会学分析才有可能在实践中达成自由主义与民族主义的融合。文章在最后勾勒了当代中国在社会转型的条件下民族主义兴起的形态特征,指出了发展自由民族主义论述的必要性与困难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主义 自由主义 伯林
原文传递
老新党与新文化:五四大风笼罩下的地方读书人 被引量:8
10
作者 瞿骏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9-97,共19页
1920年代,当五四大风在各地蔓延时,地方读书人无论其自觉或不自觉,愿意或不愿意都处于其风势的萦绕与影响之中。在诸多读书人中除了与新文化一拍即合的边缘知识青年外,另有一个重要群体即由清末新党转化而来的"老新党"群体。... 1920年代,当五四大风在各地蔓延时,地方读书人无论其自觉或不自觉,愿意或不愿意都处于其风势的萦绕与影响之中。在诸多读书人中除了与新文化一拍即合的边缘知识青年外,另有一个重要群体即由清末新党转化而来的"老新党"群体。老新党"本是些新人物,忽然不新了"。这种尴尬而复杂的状态让他们对新文化既不得不适应,又会有强烈的排拒。考察他们与新文化的互动能为五四大风的起源、扩散与影响提供更为丰富的历史面相,同时也能借此来理解作为清末延长线和国民革命"既存状态"的五四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新党 新文化 五四 地方读书人
原文传递
从沙船业主到官绅和文化人——近代上海本邑绅商家族史衍变的个案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易惠莉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1-97,共7页
本文根据家谱和地方志等资料,讨论了上海著名的沙船业主王氏家族经历19世纪五代人的变化,家族代表人物由沙船主衍变为官绅和文化人,一个商人家族终至消亡的家族衍变史。王氏家族的衍变史说明,在传统的政治经济环境下,牟利成为从事商业... 本文根据家谱和地方志等资料,讨论了上海著名的沙船业主王氏家族经历19世纪五代人的变化,家族代表人物由沙船主衍变为官绅和文化人,一个商人家族终至消亡的家族衍变史。王氏家族的衍变史说明,在传统的政治经济环境下,牟利成为从事商业经营单纯,并唯一的追求,利害关系成为经营者进出商业领域的唯一依据。一旦经商获利,商人就将资金转移于商业以外的领域——捐纳做官或子弟的科举教育等。种种因素决定中国的传统商业经营家族延续的短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 上海 本邑绅商 沙船业 家族衍变史 王氏家族 地方志 官绅 文化教育
原文传递
光绪六、七年的晚清中国政坛——以刘坤一与李鸿章之争为中心的考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易惠莉 《近代中国》 2008年第1期38-79,共42页
'钳制'乃中国传统治术基本原则之一,传统政治也不乏构建在维护皇权基础上的保证钳制治术有效实施的制度设计。清代异族统治的政治现实决定满清统治集团在致力于钳制治术应用的同时,将帝王专制发展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关键词 刘坤一 政制 发展 治术 政治 清廷 钳制
原文传递
秋瑾1904年入读和退学东京实践女学校之原因 被引量:3
13
作者 易惠莉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7-156,共10页
秋瑾于1904年6月东渡,8月入东京实践女学校,成为该校旁听性质的"认可生"或"听讲生",但11月末则从该校退学。关于秋瑾此次退学之事及其退学原因,已往学界鲜有研究。从秋瑾入读实践女学校,实践女学校种种严格的规定... 秋瑾于1904年6月东渡,8月入东京实践女学校,成为该校旁听性质的"认可生"或"听讲生",但11月末则从该校退学。关于秋瑾此次退学之事及其退学原因,已往学界鲜有研究。从秋瑾入读实践女学校,实践女学校种种严格的规定和艰苦生活,留学经费的匮乏,积极参与东京浙江籍和湖南籍等省留学生的反清宣传活动等几方面探讨秋瑾入读和退学实践女学校之原因,可以在已往以女革命家秋瑾为主旨的革命研究范式之外,尽可能触摸秋瑾的内心深处,体会她的烦恼和困惑,乃至痛苦,加深对她由立志留学学师范教育最终却走上反清革命之路,而成为烈士的了解,从而不但丰富已有的秋瑾研究形象,而且也可以丰富二十世纪初反清青年人物之研究群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瑾 实践女学校 东京 外国留学生 反清宣传活动
下载PDF
城市文脉的历史维度与当代可能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瞿骏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44-46,共3页
"城市文脉"与中国现代发展的基础性问题"城市文脉"和中国现代发展的两个基础性问题相关联。第一个问题是:中国作为一个文明悠久的古国,如何才是一个"中国人"本来不成为一个问题,在国人心目中也不太具有紧张性。但近代以来,面对... "城市文脉"与中国现代发展的基础性问题"城市文脉"和中国现代发展的两个基础性问题相关联。第一个问题是:中国作为一个文明悠久的古国,如何才是一个"中国人"本来不成为一个问题,在国人心目中也不太具有紧张性。但近代以来,面对西方的入侵,我们战败了。对于中国为何战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文脉 基础性问题 历史维度 紧张性 中途岛海战 经济增长 脱亚入欧 文化中心 自性 杨国强
原文传递
开放时代的中外文化交流与国民意识 被引量:2
15
作者 胡逢祥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66-69,共4页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渠道的日益畅达,其对人们思想和日常行为的影响也日趋扩大。在各种思想学说纷至沓来的新形势下,我国的国民意识出现了哪些值得注意的变化?学术界应如何顺势而为,在中外文化的交流和综合创新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这...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渠道的日益畅达,其对人们思想和日常行为的影响也日趋扩大。在各种思想学说纷至沓来的新形势下,我国的国民意识出现了哪些值得注意的变化?学术界应如何顺势而为,在中外文化的交流和综合创新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加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时代 中外文化交流 国民意识
原文传递
二十世纪初中下层官宦子弟的生态——秋瑾致兄誉章十一函之解读 被引量:1
16
作者 易惠莉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7-108,187,共12页
在已往的研究中,秋瑾的形象一面倒的开朗、明快和光辉。秋瑾致兄十一函的内容却告诉我们,在作为一位反清女革命家活动的同时,她有许多属于个人的、秋家大家庭的困扰和烦恼,并为之极度焦虑和痛苦,甚至数度谈及"死"。秋瑾致兄... 在已往的研究中,秋瑾的形象一面倒的开朗、明快和光辉。秋瑾致兄十一函的内容却告诉我们,在作为一位反清女革命家活动的同时,她有许多属于个人的、秋家大家庭的困扰和烦恼,并为之极度焦虑和痛苦,甚至数度谈及"死"。秋瑾致兄函就成为解读其公开的行为和活动之外的内心世界最有价值之资料。此项解读,笔者以为将丰富已往已有的秋瑾形象,也将丰富对辛亥革命发生原因之了解。另外,也令我们了解在20世纪初中国处于大变动的历史时代,部分中下层官宦子弟的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瑾 秋誉章 二十世纪初 中下层官宦子弟
原文传递
现代化潮流中的国学思潮及其走向再省思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逢祥 《天津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1-131,共11页
"国学"作为本土文化或学术的特称,本是现代化潮流在中国兴起后的产物,但与此同时,它又是被现代学术无情解构的一种学术系统。国学思潮所处的这种吊诡境遇,生动地折射出中国文化在现代社会大变动中自我调整的艰巨性,并使聚集于... "国学"作为本土文化或学术的特称,本是现代化潮流在中国兴起后的产物,但与此同时,它又是被现代学术无情解构的一种学术系统。国学思潮所处的这种吊诡境遇,生动地折射出中国文化在现代社会大变动中自我调整的艰巨性,并使聚集于"国学"大旗之下的各派价值取向及其处置传统学术资源的理论或态度,亦往往呈现出种种异相和复杂性。其间的进退得失,不但牵动着国人对民族文化传统未来命运的思考,而且为当下社会的文化建设提供了诸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国学思潮 当代文化建设
原文传递
如何救孩子——《蒙师箴言》与清末童蒙之教
18
作者 瞿骏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5-143,共9页
"学"之变迁为中国近代社会新陈代谢中最值得重视的一个"大转型",在此"大转型"过程里中国传统的蒙学体系在受到西潮冲击后急剧动摇,特别是各种类型的"塾"在趋新士人的言论中渐渐沦为贻害幼童、... "学"之变迁为中国近代社会新陈代谢中最值得重视的一个"大转型",在此"大转型"过程里中国传统的蒙学体系在受到西潮冲击后急剧动摇,特别是各种类型的"塾"在趋新士人的言论中渐渐沦为贻害幼童、阻滞教育、妨碍富强的"洪水猛兽"。在此背景下,本文聚焦于1903年一个江南趋新士人方浏生编写的、用于训导蒙师的小册子《蒙师箴言》,考察其作者、版本与流传情况,分析其基本内容与"借资来源",并通过此书来讨论清末童蒙之教转型的得失与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师箴言》 方浏生 童蒙之教
原文传递
晚清日本外交官在华的多方活动(1898—1901)——小田切万寿之助致盛宣怀函解读
19
作者 易惠莉 《近代中国》 CSSCI 2012年第1期197-234,共38页
本文所解读的日本外交官小田切万寿之助致盛宣怀的五封函稿,属自1898年至1901年期间小田切在署上海总领事任上,与盛宣怀交往留下的文字资料,是那一时期中日两国关系演变进程之重要见证。这些函稿既反映小田切在沪的活动已经远远超越了... 本文所解读的日本外交官小田切万寿之助致盛宣怀的五封函稿,属自1898年至1901年期间小田切在署上海总领事任上,与盛宣怀交往留下的文字资料,是那一时期中日两国关系演变进程之重要见证。这些函稿既反映小田切在沪的活动已经远远超越了作为领事的工作职能和范围,预示今后他在日中外交关系领域的能量,又反映盛宣怀涉足清廷最高层的政治和外交, 并非始于1900年的东南互保活动, 而早在1897年以德国强占胶州湾为信号,列强各国掀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的时期,他就开始了这方面的活动,所谓折冲樽俎,运筹帷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能 函稿 活动 外交官 清廷 总领事 日本 工作 领域
原文传递
盛宣怀与辛亥革命时期之政治(1909—1911)
20
作者 易惠莉 《近代中国》 2011年第1期82-151,共70页
1914年袁世凯北洋政府设立以赵尔巽为总裁的清史馆,清史编纂工作就此启动。就于1927年大致完稿的《清史稿》而言,列传计316卷,其中盛宣怀、瑞潋两人独立一卷,卷末附史论如下:论日:辛亥革命,乱机久伏,特以铁路国有为发端耳。宣怀实创斯议... 1914年袁世凯北洋政府设立以赵尔巽为总裁的清史馆,清史编纂工作就此启动。就于1927年大致完稿的《清史稿》而言,列传计316卷,其中盛宣怀、瑞潋两人独立一卷,卷末附史论如下:论日:辛亥革命,乱机久伏,特以铁路国有为发端耳。宣怀实创斯议,遂为首恶。鄂变猝起,瑞潋遽弃城走,当国优柔,不能明正以法。各省督抚遂先后皆不顾,走者走,变者变,大势乃不可问矣。呜呼.如瑞潋者,谥以罪首,尚何辞哉~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史 发端 罪首 史论 创斯议 走者 变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