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子女数量和子女质量对父母自评幸福度的影响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强 董隽含 张欣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0-165,184,共17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观念的改变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的代际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深入研究子女数量、子女质量与父母的福祉之关系,对于厘清处于不同生命阶段的代际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此,使用2015年中国健康...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观念的改变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的代际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深入研究子女数量、子女质量与父母的福祉之关系,对于厘清处于不同生命阶段的代际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此,使用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考察子女数量和子女质量(以子女的年收入和受教育程度来测量)对中年和老年父母自评幸福度(以生活满意度和抑郁度来测量)的影响,其结果发现:子女数量越多,父母的生活满意度越低,抑郁度越高,多子未必多福;子女的收入水平越高,父母的生活满意度越高,抑郁度越低;子女的受教育程度越高,中年父母的生活满意度越低,但是老年父母的抑郁度越低;父母个体和家庭的资源优势可以抵消子女数量的影响,但是不能抵消子女质量的影响,子女质量对父母幸福度的影响更稳健。基于此,相关方面应提升个人和家庭的发展能力,创造更多更公平的教育机会,对子女处于受教育阶段的家庭给予更多的支持,对弱势家庭给予教育倾斜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女数量 子女质量 父母自评幸福度 年收入 受教育程度 生活满意度 抑郁度
下载PDF
老年人生活自理预期寿命的变动趋势——以上海市户籍老年人为例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强 董隽含 李洁 《人口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9-53,共15页
上海市户籍老年人的余寿在1998~2013年间不断延长,但是生活自理预期寿命则由1998~2008年的增长转变为2008~2013年的下降。生活自理预期寿命占余寿的比重在1998~2003年遵循"功能残障扩张模式",2003~2008年则遵循"功能残... 上海市户籍老年人的余寿在1998~2013年间不断延长,但是生活自理预期寿命则由1998~2008年的增长转变为2008~2013年的下降。生活自理预期寿命占余寿的比重在1998~2003年遵循"功能残障扩张模式",2003~2008年则遵循"功能残障压缩模式",2008~2013年又遵循"功能残障扩张模式"。1998~2008年生活自理预期寿命的上升主要是死亡率的下降造成的,其中1998~2003年生活自理率的下降作用被死亡率的下降作用抵消,2003~2008年则是死亡率下降和生活自理率上升共同促进其增长。2008~2013年生活自理预期寿命的下降主要是由生活自理率的下降导致的,其抵消了死亡率下降带来的增长。上海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技术的进步及医疗保障体制的实施等均影响老年人生活自理预期寿命的变动。上海2008年以来人均医疗保健费用支出的飞速增长可能是生活自理预期寿命转变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预期寿命 生活自理预期寿命 功能残障扩张假说 功能残障压缩假说 上海户籍老年人
原文传递
生存分析的应用误区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强 徐刚 陈丽梅 《中国人口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1-112,128,共13页
随着调查数据的日渐丰富和统计软件易用性的不断提高,生存分析在人口学和社会学研究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对这两个研究领域的SSCI和CSSCI来源期刊中应用生存分析的文献进行考察后发现,目前在生存分析应用中存在一些误区:(1)仅考虑... 随着调查数据的日渐丰富和统计软件易用性的不断提高,生存分析在人口学和社会学研究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对这两个研究领域的SSCI和CSSCI来源期刊中应用生存分析的文献进行考察后发现,目前在生存分析应用中存在一些误区:(1)仅考虑生存数据的右删截特征,忽略截平等特征,导致错误的似然函数、参数误估和模型拟合差等问题。右删截虽然是生存数据最常见的特征,但不是唯一的特征。判断生存数据的特征要综合考虑事件的起点时间、历险时间及观测时间;(2)忽视Cox比例风险模型的等比例假设检验;(3)把时变变量误用为非时变变量而造成估计偏差;(4)死亡风险分析中,错将观测期当作历险时间,实际上,死亡风险的历险时间应该是年龄。此外,中文文献中对生存分析的专有名词翻译不一致。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使用者没有透彻理解该方法。生存分析的规范和正确应用要求使用者准确理解和把握重要的理论和方法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分析 事件史分析 删截 截平 历险时间
原文传递
城市高龄独居老人的孤独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1
4
作者 李强 徐刚 张震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60-171,I0002,共13页
随着快速的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我国城市高龄老人独居的比重大幅度上升,其孤独感问题引起广泛关注。使用"中国大城市城区70岁及以上独居老人状况和需求调查"数据分析城市高龄独居老人的孤独感及其影响因素发现:约40%的独居老... 随着快速的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我国城市高龄老人独居的比重大幅度上升,其孤独感问题引起广泛关注。使用"中国大城市城区70岁及以上独居老人状况和需求调查"数据分析城市高龄独居老人的孤独感及其影响因素发现:约40%的独居老人从来不感到孤独,约45%有时感到孤独,约15%经常感到孤独;女性、经济状况差和健康状况差的独居老人的孤独感风险高;居住在北方城市的独居老人的孤独感发生风险比居住在南方城市的独居老人高;独居老人与子女的居住距离越远,与家人的联系频率越低、关系越差,产生孤独感的风险也越高;由于各种原因失去提供帮助的人会使独居老人产生较高的孤独感。未来进一步加速的少子老龄化对城市高龄独居老人的社会支持和社区服务体系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构建有益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使邻居和社区干部以及志愿者对老人的支持能够真正有益于老人,满足老年人特别是独居老人的需求,减轻其孤独感,已成为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居老人 孤独感 城市 社会支持
下载PDF
破解社会保险缴费率的“身世之谜” 被引量:4
5
作者 郑雄飞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3-47,共5页
从基本概念入手,通过辨析社会保险费率的内外部相关关系,尤其是透过分子分母效应发现:我国的社会保险缴费数额远低于发达国家。当前费率"虚高",只是增加了职工的参保价格而非企业的参保成本;纵向来看,缴费也没有实质性的增加... 从基本概念入手,通过辨析社会保险费率的内外部相关关系,尤其是透过分子分母效应发现:我国的社会保险缴费数额远低于发达国家。当前费率"虚高",只是增加了职工的参保价格而非企业的参保成本;纵向来看,缴费也没有实质性的增加,综合物价等因素甚至是在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改革不能操之过急,应当由外向里推进,在补偿历史欠账和初次收入分配失衡格局得到有效扭转之后,通过待遇确定型向缴费确定型转变等措施来降低费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保险缴费率 虚高 历史欠账 工资总额 初次收入分配失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