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建支撑新型城镇化的行政区划格局
1
作者 林拓 《中国民政》 2021年第4期54-56,共3页
行政区划作为国家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奠定了国家治理的基础格局。行政区划设置与城镇体系、区域格局紧密相关,近年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持续推进,驱动行政区划体系结构优化调整,而行政区划的优化也在支撑新型城镇化战略布局和建设... 行政区划作为国家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奠定了国家治理的基础格局。行政区划设置与城镇体系、区域格局紧密相关,近年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持续推进,驱动行政区划体系结构优化调整,而行政区划的优化也在支撑新型城镇化战略布局和建设现代化城市中发挥出举足轻重的基础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以人为核心 结构优化调整 区域格局 基础性制度 行政区划 城镇体系 持续推进
下载PDF
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构筑更加完善的镇村根基--四川省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2
作者 林拓 虞阳 《乡镇论坛》 2021年第7期15-20,共6页
当前,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镇村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根基所在。2019年以来,四川省开展的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探索以基层政区及建制优化为先导,进一步完善镇村治理基础。
关键词 基层政区 国家治理现代化 经验与启示 镇村 新征程 村级 建制 四川省
原文传递
构建支撑新型城镇化行政区划格局
3
作者 林拓 虞阳 《民生周刊》 2021年第8期69-71,共3页
行政区划作为国家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奠定了国家治理的基础格局。行政区划设置与城镇体系、区域格局紧密相关,近年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持续推进,驱动行政区划体系结构优化调整,而行政区划的优化也在支撑新型城镇化战略布局和建设... 行政区划作为国家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奠定了国家治理的基础格局。行政区划设置与城镇体系、区域格局紧密相关,近年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持续推进,驱动行政区划体系结构优化调整,而行政区划的优化也在支撑新型城镇化战略布局和建设现代化城市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基础性作用。以人民为中心,引领行政区划优化设置行政区划优化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导向,对历史负责,顺应民意、尊重民意,将广大群众根本利益作为行政区划优化的首要基点与重要标尺,才能真正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近年来,行政区划管理和优化设置工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行政区划改革更有温度,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也为下阶段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核心 新型城镇化 结构优化调整 区域格局 基础性制度 行政区划 优化设置 城镇体系
原文传递
双重角色的社区居委会何以调处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政治技术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21
4
作者 王谢平 郝宇青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6-67,共12页
在基层社区治理实践中,城市社区居委会既是国家权力的代理人,又是居民利益的代言人;它既要代表国家行使好权力,又要代表居民维护好他们的权利。居委会具有的双重角色和双重职能,使其处于国家和社会的“夹缝”之中。与此同时,居委会还要... 在基层社区治理实践中,城市社区居委会既是国家权力的代理人,又是居民利益的代言人;它既要代表国家行使好权力,又要代表居民维护好他们的权利。居委会具有的双重角色和双重职能,使其处于国家和社会的“夹缝”之中。与此同时,居委会还要动员社区的多元主体参与到“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格局中来。在双重角色张力和多维治理面向中,城市社区居委会如何运用适宜的政治技术进行调处,从而实现有效的社区治理,就成为当下城市社区治理面临的重大社会政治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居委会 双重角色 多元主体 社区治理 政治技术
下载PDF
算法治理的伦理风险及其纾解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海建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2-160,共9页
算法治理是社会治理主体综合运用算法技术,以精准满足治理对象的需求为目标,对社会治理中的议题进行精准识别、精准判断、精准制策的社会治理过程。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方式,算法治理具有强大的功能,可以精准识别治理议题、精准预判... 算法治理是社会治理主体综合运用算法技术,以精准满足治理对象的需求为目标,对社会治理中的议题进行精准识别、精准判断、精准制策的社会治理过程。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治理方式,算法治理具有强大的功能,可以精准识别治理议题、精准预判社会矛盾和精准满足治理对象的多元化需求。因此,算法治理极大提升了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水平。然而,由于算法技术本身的不成熟和在社会治理过程中的误用,产生了诸多社会伦理问题,集中体现为4个方面:算法治理过程的不透明酿成社会信任危机、算法治理行为的不确定引发社会正义问题、算法治理方案的不精准诱发社会公平问题、算法治理准则的不恰当造成社会价值问题。在实践中,要从算法治理产生社会伦理问题的深层原因着手,有针对性地对算法技术进行驯服,从观念、文化、制度等多个层面着手迎接算法时代的到来,助推算法治理朝着人类美好生活的目标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治理 伦理风险 社会治理现代化 社会治理智能化 风险纾解
原文传递
乡村社会治理中的组织再造:价值、困境与进路 被引量:15
6
作者 唐兴军 郝宇青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5-21,共7页
乡村社会治理中的组织再造具有整合分化的乡村社会利益、化解乡村社会风险、重整乡村治理秩序、筑牢党的执政基础、助推乡村振兴等多重价值。当前,乡村社会治理中的组织再造面临着主体流失、动能不足、制度缺失、价值偏移、社会资本匮... 乡村社会治理中的组织再造具有整合分化的乡村社会利益、化解乡村社会风险、重整乡村治理秩序、筑牢党的执政基础、助推乡村振兴等多重价值。当前,乡村社会治理中的组织再造面临着主体流失、动能不足、制度缺失、价值偏移、社会资本匮乏等现实困境。要全力推动乡村组织再造,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再造主体动力、重筑组织再造物质利益基础、驱动组织功能再造、重塑组织再造价值理念与社会资本,实现乡村组织振兴与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社会治理 组织再造 治理现代化 党建引领 乡村振兴
下载PDF
人工智能进入基层社会治理的限度 被引量:12
7
作者 郝宇青 王海建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8-25,共8页
人工智能进入基层社会治理,既推动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也产生了一些难以避免的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成为人工智能进入基层社会治理的局限。概括说,人工智能进入基层社会治理的限度主要体现在:从人工智能进入基层社会治理的直观体验来... 人工智能进入基层社会治理,既推动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也产生了一些难以避免的负面影响,这些负面影响成为人工智能进入基层社会治理的局限。概括说,人工智能进入基层社会治理的限度主要体现在:从人工智能进入基层社会治理的直观体验来看,它可能会产生隐私伦理和算法伦理两种类型的伦理问题;从人工智能在基层社会治理的运用及其过程来看,它可能会造成部分社会群体的数字鸿沟风险、强化基层社会治理主体之间的信息壁垒而难以协同的风险、造成行政方式刚性化的风险;从人工智能运用的结果来看,它可能会导致干群关系的疏离,并可能会造成公民文化负向发展的风险。如何消解人工智能技术进入基层社会治理的负面影响,就成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基层社会治理 风险 治理现代化
下载PDF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及其实践路径 被引量:9
8
作者 杨亚星 徐奕涵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22年第2期125-133,共9页
新时代背景下重提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具有相同的育人目标、具有重合的依托载体、具有共同的社会意义,推动二者的深度融合对于激发大学生创造性劳动的意愿、提升劳动的获得感具有重要作... 新时代背景下重提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具有相同的育人目标、具有重合的依托载体、具有共同的社会意义,推动二者的深度融合对于激发大学生创造性劳动的意愿、提升劳动的获得感具有重要作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应当遵循突出价值导向性、发挥实践创新性、增强精神获得感、完善评价精准性等原则,从融合学科专业知识、增强诚实劳动意识、培育公共服务精神等领域拓宽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创新创业教育 劳动教育 融合 实践路径
下载PDF
数字政府建设的伦理审思 被引量:6
9
作者 王海建 《电子政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5-65,共11页
数字政府建设是综合运用数字技术对政府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服务能力等进行再造升级,推动政府形态数字化转型的过程。当前,我国数字政府具有通过廉洁型政府、高效率政府、服务型政府和智能化政府建设追求公平正义的伦理要求。在实践... 数字政府建设是综合运用数字技术对政府的组织架构、业务流程、服务能力等进行再造升级,推动政府形态数字化转型的过程。当前,我国数字政府具有通过廉洁型政府、高效率政府、服务型政府和智能化政府建设追求公平正义的伦理要求。在实践中,由于数字技术的工具理性与数字政府追求公平正义的不适配,产生了数字政府的权力调整与政府透明、流程再造与决策公正、供给优化与服务公平、智能规范与增进情感等的伦理悖论现象。针对这些问题,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伦理取向,通过数字技术革新、政府功能优化、法律制度保障和创新文化完善等多个维度推动数字政府建设追求公平正义,以优化提升数字政府的效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政府 以人民为中心 公平正义 工具理性 伦理价值
原文传递
数字治理中公平原则的遮蔽与解蔽——对数字治理效率优先的批判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海建 郝宇青 《学术界》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5,共9页
数字治理是数字技术嵌入社会治理形成的一种新型社会治理形态。数字技术以科学理性和工具理性重构社会治理方式,即在治理中高效处理数据信息、优化升级治理过程、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以及实现多场景应用。数字技术对效率优先原则的追求... 数字治理是数字技术嵌入社会治理形成的一种新型社会治理形态。数字技术以科学理性和工具理性重构社会治理方式,即在治理中高效处理数据信息、优化升级治理过程、提供系统化解决方案以及实现多场景应用。数字技术对效率优先原则的追求和强化,使数字治理的生发和走向受到技术逻辑的控制和主导,遮蔽了其价值内核:公平原则。这表现为,数字技术“窄化”治理数据信息、“非中立化”治理决策行为、抑制人的主体性发挥、扩张政府和企业的权力等。公平作为内嵌于数字治理之中的伦理价值和社会性内核,是数字治理的应然目标和实然追求。因此,要想真正“解放”数字治理的“生产力”,需要通过完善治理数据信息、规范治理决策过程、推动人的主体性建构和限制权力无序扩张等途径,追求数字治理中效率与公平的“互构”,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治理 公平原则 效率优先 遮蔽
下载PDF
习近平关于劳动重要论述的核心构成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王海建 郝宇青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22,共10页
习近平关于劳动重要论述的核心构成具有严谨的内在逻辑和科学的理论框架。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是贯穿其中的主线,在对新时代劳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习近平通过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劳动者与自身发展两对劳动发展中的矛盾,形成了新时代三... 习近平关于劳动重要论述的核心构成具有严谨的内在逻辑和科学的理论框架。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是贯穿其中的主线,在对新时代劳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习近平通过解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劳动者与自身发展两对劳动发展中的矛盾,形成了新时代三位一体的劳动认识论、劳动实践观和劳动价值观,解决了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劳动、应该怎样进行劳动、劳动为了谁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实现了理论性与实践性、历史性与现实性、社会性与个体性、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劳动认识论 劳动实践观 劳动价值观
下载PDF
社会治理数字化的主体伦理冲突与调适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海建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0-130,共11页
社会治理数字化是治理主体运用数字技术对社会治理进行结构重塑与流程再造的新型治理形态。在社会治理数字化进程中,只有多元治理主体之间形成地位平等、能力提升、责任明晰、情感融洽的伦理关系,才能把数字技术的工具理性与治理主体的... 社会治理数字化是治理主体运用数字技术对社会治理进行结构重塑与流程再造的新型治理形态。在社会治理数字化进程中,只有多元治理主体之间形成地位平等、能力提升、责任明晰、情感融洽的伦理关系,才能把数字技术的工具理性与治理主体的价值理性有机融合并激发出来,提升社会治理的效能。在现实中,技术的负面效应、主体的不完善和社会适应性的滞后,造成了治理主体之间数据垄断与地位平等、技术依赖与能力提升、机械逻辑与情感融洽、责任模糊与责任明晰的伦理冲突。调适治理主体之间的伦理冲突需要构建“权力-能力-关系-制度”的四维协同体系,即通过平衡治理主体之间的数字权力、均衡治理主体之间的数字能力、重构治理主体之间的数字关系、完善治理主体之间的数字规范,再造数字治理主体之间的伦理关系,推动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数字化 地位平等 数字权力 责任体系 伦理关系
下载PDF
走出条块关系的治乱困局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振超 闾小波 +4 位作者 杨雪冬 关保英 王立新 郝宇青 刘笑言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3-54,177,178,共24页
条块关系是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中最基本的政治和行政关系之一。理顺条块关系一直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中的老大难问题,其实质是集权与分权的张力。1949年以来,我国条块关系进行了多次改革和调整,但条块矛盾始终不同程度存在。条块关系... 条块关系是当代中国国家治理体系中最基本的政治和行政关系之一。理顺条块关系一直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中的老大难问题,其实质是集权与分权的张力。1949年以来,我国条块关系进行了多次改革和调整,但条块矛盾始终不同程度存在。条块关系在集权与分权的拉锯中陷入了钟摆过程,出现了所谓“一放就乱,一乱就收”的循环和困局。尤其是在当前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背景下,事权和责任在向基层压实,而财权和资源仍停留在上级政府尤其是条线职能部门手中,造成条块矛盾在基层尤为突出。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协同开展,其中一项重点工作就是理顺条块权责关系。目前,中央关于机构改革的精神还在落实过程中,改革能否实现预期目标还需实践检验。在此背景下,《探索与争鸣》编辑部与华东师范大学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与战略研究所联合举办了线上研讨会,并邀请专家撰稿,探讨如何走出条块关系的治乱困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块关系 国家机构改革 国家治理体系 《探索与争鸣》 当代中国政治发展 权责关系 集权与分权 基层社会治理
原文传递
当前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政治信任--基于三个维度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郝宇青 胡焕芝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4-24,共11页
随着改革的全面深化推进,社会发生着深层次的变迁,民众对政府和政治系统的信任程度亦在遭遇挑战,为深刻把握当下民众内心的真实状态,拟从诊断政治信任的推论性指标、行为指标和言辞指标出发,对当前中国东、中、西部十五个省市进行深入调... 随着改革的全面深化推进,社会发生着深层次的变迁,民众对政府和政治系统的信任程度亦在遭遇挑战,为深刻把握当下民众内心的真实状态,拟从诊断政治信任的推论性指标、行为指标和言辞指标出发,对当前中国东、中、西部十五个省市进行深入调研,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产生上,政治信任的利益倾向明显;在性质上,政治信任的特殊主义倾向明显;在构成上,政治信任的结构单一,政治信任的外部化倾向明显;总体上来说,呈现下滑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政治信任 推论性指标 行为指标 言辞指标
下载PDF
合法性、资源和行动:非公有制企业主动党建的组织逻辑
15
作者 王可园 唐晓臻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23,共11页
加强党的建设是执政党整合非公有制企业、巩固党在非公有制企业中执政基础的重要路径。非公有制企业因其市场化导向和盈利化诉求而缺乏开展党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即使有些非公有制企业建立了党组织,也因“无行政权力依托”而难以... 加强党的建设是执政党整合非公有制企业、巩固党在非公有制企业中执政基础的重要路径。非公有制企业因其市场化导向和盈利化诉求而缺乏开展党建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即使有些非公有制企业建立了党组织,也因“无行政权力依托”而难以有效发挥其功能。作为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由于面临生存合法性诉求、对组织外部资源的依赖及促成组织内部集体行动的需要而主动开展和加强党建工作。以中高层管理人员担任党组织书记加持党建工作、为党建工作提供经费和阵地支持,以及促进党建与业务的融合等,扩展了企业的政治联系、提高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而获得出资人对党建工作的认同和支持。非公有制企业主动开展和加强党建工作,存在党建目标的偏移和政治与经济过度交织带来腐败风险可能的畸变,意味着执政党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努力任重道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公有制企业 主动党建 组织合法性 资源依赖 集体行动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探析
16
作者 王海建 姜赋源 郝宇青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26-34,共9页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迫切需要找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着力点,即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动力条件。通过考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程可以发现:人民群众的参与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主体动力、新...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迫切需要找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着力点,即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动力条件。通过考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历程可以发现:人民群众的参与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主体动力、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基本动力、科学技术创新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直接动力、思想观念革新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外部世界的竞争压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外在动力。这些动力叠加在一起,构成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系统的动力合力,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式现代化 动力
下载PDF
社会治理数字化的伦理挑战及其应对
17
作者 王海建 郝宇青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37,143,共7页
社会治理数字化是融合发挥数字技术的工具理性和人的价值理性,对社会治理的结构、流程、形态进行重塑再造以追求公平正义的社会治理新形态,具有以数据为基础、算法为核心、共治为目标的显著特征。社会治理数字化在提升治理效能的同时,... 社会治理数字化是融合发挥数字技术的工具理性和人的价值理性,对社会治理的结构、流程、形态进行重塑再造以追求公平正义的社会治理新形态,具有以数据为基础、算法为核心、共治为目标的显著特征。社会治理数字化在提升治理效能的同时,也因为技术的不成熟和伦理规范的滞后性,带来了治理主体间的平等性困境、责任性难题、主体行为的公平性挑战等一系列突出伦理问题。在实践中,可通过构建“技术、主体、机制、文化”的四维协同机制,即技术创新和价值敏感度设计相结合、主体思维方式和治理能力的双重优化提升、数字治理决策和传统治理机制有机融合以及数字时代思想文化体系建设,积极应对社会治理数字化带来的伦理挑战,切实推进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数字化 公平正义 工具理性 价值理性
原文传递
数字治理中技术依赖的伦理风险与规制
18
作者 王海建 郝宇青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3-111,共9页
数字治理是数字技术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以创造更大公共价值的一种新型治理形态,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然要求。在数字治理进程中,政府与数字技术的关系由技术辅助逐渐演化为技术主导,这在社会治理决策、行为和系统建... 数字治理是数字技术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以创造更大公共价值的一种新型治理形态,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然要求。在数字治理进程中,政府与数字技术的关系由技术辅助逐渐演化为技术主导,这在社会治理决策、行为和系统建设中产生了技术依赖现象,即智能决策替代治理主体决策、技术行为替代治理主体行为和平台建设替代结构流程优化。技术依赖带来的伦理风险包括政府公权力系统被侵蚀、治理过程的伦理原则与程序的失效以及治理结果责任归属不清等问题。这些伦理风险既阻碍了数字治理对公共价值的创造,也不利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实践中,应从数据信息、治理决策、治理系统等数字治理流程中的3个关键变量着手,厘清数字技术嵌入社会治理的边界,探索优化数字治理的实施路径,具体包括控制社会治理数据信息的准入和流出以推进治理公平、优化人类决策与算法决策的合理分工以彰显公共价值、推动数字权力与政府权力的共建以明确治理责任归属等。通过规制技术依赖带来的伦理风险,推动数字治理创造更多公共价值,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和人民的幸福生活,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数字治理 技术依赖 公共价值创造 责任归属 公权力系统
下载PDF
互动与互御:公民网络政治参与中的主体性问题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唐庆鹏 郝宇青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0-118,共9页
互联网走向世界以来,研究者们就一直困惑于其对政治的影响,特别是对现实中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缘何呈现蓬勃发展与问题重重两种极端情况并存的困惑。对此问题,从人的主体性维度加以审视,发现其根源在于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存在一对基本... 互联网走向世界以来,研究者们就一直困惑于其对政治的影响,特别是对现实中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缘何呈现蓬勃发展与问题重重两种极端情况并存的困惑。对此问题,从人的主体性维度加以审视,发现其根源在于公民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存在一对基本的矛盾统一体:互动与互御。正是通过网络政治生活中的互动,公民得以发展其能动、自主、自由的思想意识和政治实践能力,从而获得了自身主体性的拓展。但是,公民主动参与网络政治生活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主动与被动的逆转,存在受动甚至被操纵的风险。这种互御情形相伴互动而生,是互动的异化力量,表现为身份之御、信息之御、表达之御以及价值之御。突破困境的根本出路在于重返马克思主义大厦,从马克思主义对人主体性的科学解读中寻找答案,包括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思维审视公民网络政治参与、坚持实践原则发展公民主体性以及基于制度、文化刚柔两个方面的力量共同推动政治价值互联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政治参与 主体性 互动 互御
下载PDF
从体制转型到国家治理:海外当代中国政治研究的重心转换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可园 齐卫平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23年第1期96-111,M0006,共17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海外中国政治研究范式经历了极权主义、派系政治到威权主义的转换,这些研究范式本质上都是从制度价值或意识形态角度认识中国政治制度,认为中国政治体制应当也必将向西方的自由民主体制转型。21世纪以来,海外学者更加关... 新中国成立以来,海外中国政治研究范式经历了极权主义、派系政治到威权主义的转换,这些研究范式本质上都是从制度价值或意识形态角度认识中国政治制度,认为中国政治体制应当也必将向西方的自由民主体制转型。21世纪以来,海外学者更加关注中国国家治理实践和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能力,认为“政党主导”“适应性治理”“政策试验”以及“战略规划”等是中国国家治理取得成效的重要经验,中国国家治理经验有值得学习之处。上述变化表明,海外中国政治研究出现了从以体制转型为重心向以国家治理为重心的转换,这种转换原因多样,有其可取之处,但也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我们认真加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制转型 国家治理 海外学者 中国政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