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频超声对α-硫辛酸联合中药封包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6
1
作者 胡培 郑光美 +4 位作者 董正森 薛锐 丁洪成 孙德姣 肖彬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421-425,430,共6页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对α-硫辛酸联合中药封包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疗效评估,为临床用药及评估疗效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110例DPN患者,根据...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对α-硫辛酸联合中药封包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的疗效评估,为临床用药及评估疗效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110例DPN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α-硫辛酸联合中药封包治疗,对照组行单一α-硫辛酸治疗,并利用高频超声、神经传导速度(never conduction velocity,NCV)以及血清学检查综合评估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ean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rsions,MAGE)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分析,两组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快(P<0.05),而观察组三种神经SCV及MCV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对比,观察组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腓总神经的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明显减小(P<0.05);治疗后分析,观察组3种神经CSA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小(P<0.05);治疗后的超声表现中:观察组中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腓总神经异常构成比较治疗前明显减低(P<0.05),治疗后分析,观察组3种神经内部回声减低、模糊的构成比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的相关性分析中,3种神经的CSA值与潜伏期均呈正相关(P<0.05),而与SCV及波幅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α-硫辛酸联合中药封包技术对DPN神经损伤的治疗与修复效果好,可推广临床应用;高频超声可直观的反映周围神经的恢复程度,可用于DPN预后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超声 Α-硫辛酸 中药封包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神经传导速度
下载PDF
高频超声联合定量温度觉检查对糖尿病周围神经损伤特征的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胡培 肖彬 +5 位作者 薛锐 孙德姣 董正森 胡天鑫 王家境 郑光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7期496-501,共6页
目的:利用高频超声联合定量温度觉检查(quantitative thermal perception testing, QTT)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神经损害的特点,为临床预防、诊断、治疗DPN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DPN患者11... 目的:利用高频超声联合定量温度觉检查(quantitative thermal perception testing, QTT)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神经损害的特点,为临床预防、诊断、治疗DPN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DPN患者110例,应用超声及QTT分析DPN神经损害特点。结果:QTT检查结果中,DPN患者下肢冷觉阈值(CDT)、温觉阈值(WDT)、冷痛觉阈值(CPT)和热痛觉阈值(HPT)异常构成比均高于上肢(P<0.05);上肢患者的WDT及HPT在年龄及病程分组中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岁及以上或病程10年以上的患者WDT和HPT异常比例均达到45%以上,高于其他组。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ean amplitude of glycemic excursions,MAGE)较大的患者无论上肢、下肢或上下肢合计观察到的WDT和HPT异常比例均明显高于平均血糖波动幅度较小的患者(P<0.05);超声测量神经横截面积结果显示:高年龄组(≥45岁)和长病程组(>10年)的患者发生尺神经和正中神经异常增粗的比例明显高于低年龄组(<45岁)和短病程组(<10年)(P<0.05),MAGE较大的患者发生正中神经异常增粗的比例明显高于MAGE小的患者(P<0.05)。MAGE>4 mmol/L的患者,其尺神经、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增粗较明显(P<0.05)。结论:(1)DPN患者神经损害以热感觉受损为主,下肢神经比上肢神经更易受到损害。(2)45岁及以上或病程10年以上的患者发生尺神经和正中神经损害的比例较高。(3)MAGE较大(>4 mmo/L)的患者发生正中神经损害比例较高。上述神经损伤的特点可为临床预防、诊断、治疗DPN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温度觉 超声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横截面积 平均血糖波动幅度
下载PDF
非气管插管静脉麻醉技术在儿童口腔日间手术中的应用
3
作者 翟荣 赵平 +2 位作者 赵翔 曹昕旸 李良俊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03-906,共4页
目的:探讨非气管插管静脉麻醉技术在儿童口腔日间手术应用中的临床体会。方法:对282例牙科恐惧患儿,经术前口腔X线检查、全身健康检查后,在丙泊酚静脉麻醉下实施口腔治疗。结果:282例患儿均在静脉麻醉下顺利完成口腔治疗。结论:静脉麻... 目的:探讨非气管插管静脉麻醉技术在儿童口腔日间手术应用中的临床体会。方法:对282例牙科恐惧患儿,经术前口腔X线检查、全身健康检查后,在丙泊酚静脉麻醉下实施口腔治疗。结果:282例患儿均在静脉麻醉下顺利完成口腔治疗。结论:静脉麻醉下儿童口腔治疗是一种有效方法,可以使手术平稳实施,对患儿创伤小,降低了医疗成本,术后恢复快,有利于儿童口腔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气管插管 静脉麻醉 儿童口腔治疗 牙科畏惧症
下载PDF
不同麻醉策略在瘢痕子宫伴胎盘早剥剖宫产中的应用
4
作者 黄立德 罗兴均 +1 位作者 王光杰 杨燕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 2023年第11期78-82,共5页
目的对比不同麻醉策略在瘢痕子宫伴胎盘早剥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22年7月十堰市人民医院98例瘢痕子宫伴胎盘早剥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采取腰硬联合麻醉的腰硬联合组(49例),采取全麻的全麻组(49例),两组均行... 目的对比不同麻醉策略在瘢痕子宫伴胎盘早剥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22年7月十堰市人民医院98例瘢痕子宫伴胎盘早剥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采取腰硬联合麻醉的腰硬联合组(49例),采取全麻的全麻组(49例),两组均行剖宫产术,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T1、T2时腰硬联合组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心率(heart rate,HR)高于全麻组,且波动幅度小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24 h腰硬联合组血清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P物质(substance P,SP)水平低于全麻组,β-内啡肽(β-endorphin,β-EP)水平高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硬联合组牵拉反应及肌松程度优于全麻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全麻组,胎儿娩出时间长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全麻在瘢痕子宫伴胎盘早剥剖宫产中麻醉效果相当,腰硬联合麻醉可稳定血流动力学、改善牵拉反应,降低新生儿并发症,但胎儿娩出时间相对较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子宫 胎盘早剥 剖宫产 全麻 腰硬联合麻醉
原文传递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疼痛的脑结构磁共振分析和中枢机制研究
5
作者 唐小娟 熊妍希 郗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2757-2763,共7页
目的分析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在磁共振检查下的脑结构和中枢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TMD患者组成TMD组,选取和TMD患者年龄匹配的12名健康人群组成健康组。两组患者完成自评量表,TMD患者接受视觉模拟评... 目的分析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在磁共振检查下的脑结构和中枢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TMD患者组成TMD组,选取和TMD患者年龄匹配的12名健康人群组成健康组。两组患者完成自评量表,TMD患者接受视觉模拟评分,所有受试者均接受脑部磁共振检查,分析两组受试者的脑区局部一致性和功能连接,以此分析TMD疼痛和脑部中枢机制的相关性。结果受试者的局部一致性分析显示,健康组组内比较,开口状态下的ReHo值高于闭口状态下的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在开口状态下比较ReHo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功能连接分析显示,TMD组两种功能连接均低于健康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且和疼痛强度具有相关性。结论 TMD相关疼痛和重要脑区异常的局部活动一致性相关,同时也和相关脑区之间的功能连接异常有关,此外造成相关脑区出现异常的主要原因为心理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磁共振 中枢机制 局部一致性 功能连接
下载PDF
背根神经节内GABA重摄取改变在神经痛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6
作者 让凌 谢晓芳 +4 位作者 冉然 薛锐 肖昀 郑飞 唐俊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566-1569,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损伤后背根神经节内γ-氨基丁酸转运体3(GAT3)的表达变化及其在神经痛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制备慢性坐骨神经结扎损伤模型(CCI),通过测定后爪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PWL),并对比损伤侧和对侧,以确定造模成功。CCI术后第3天... 目的探讨神经损伤后背根神经节内γ-氨基丁酸转运体3(GAT3)的表达变化及其在神经痛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制备慢性坐骨神经结扎损伤模型(CCI),通过测定后爪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PWL),并对比损伤侧和对侧,以确定造模成功。CCI术后第3天,分别运用Western blo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测定Sham组和CCI组动物腰4和腰5的背根神经节(L 4-L 5 DRG)中GAT3蛋白和mRNA的表达。在术后第3天,通过L 5 DRG局部置管分别向SNAP组动物注射GAT3抑制剂SNAP5114[(S)-1-[2-[三(4-甲氧基苯基)甲氧基]乙基]]-3-哌啶甲酸(200μg,10μl),CCI组动物注射二甲基亚砜(DMSO 10μl),行为学观察两组动物注射抑制剂后大鼠热痛阈的变化。结果与Sham组比较,CCI组大鼠损伤侧PWL明显缩短(P<0.05);与Sham组比较,CCI组动物术后第3天L 4-L 5 DRG中GAT3蛋白明显增加(P<0.05);RT-PCR结果也显示CCI术后L 4-L 5 DRG内GAT3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5);L 5 DRG局部用药后,与CCI组比较,SNAP组动物损伤侧后爪痛阈明显升高,并持续至注射后24 h(P<0.05)。结论神经损伤后背根神经节内GAT3表达明显升高,DRG局部给予GAT3抑制剂可短暂缓解神经痛的症状,L 5DRG内GAT3表达升高并非神经痛发病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痛 背根神经节 GABA重摄取 GABA转运蛋白3
下载PDF
超声联合神经传导速度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损害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胡培 肖彬 +4 位作者 薛锐 王家镜 胡天鑫 董正森 刘振华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9年第4期338-344,共7页
目的利用超声及神经电生理技术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神经损害的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治和预防DPN提供依据。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225例,分为DPN组(110例)和单纯糖尿病(NDPN)组(115例),另取120例健康志愿者... 目的利用超声及神经电生理技术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神经损害的特点,为临床早期诊治和预防DPN提供依据。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225例,分为DPN组(110例)和单纯糖尿病(NDPN)组(115例),另取12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应用超声及神经传导速度(NCV)分析DPN神经损害特点。结果三组对比中,DPN组患者尺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减低;而DPN组患者尺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横截面积(CSA)值明显增大[(8.68±1.89)mm^2比(6.79±1.69)和(5.82±1.57)mm^2、(10.59±1.82)mm^2比(7.98±1.97)和(7.25±1.71)mm^2、(21.24±2.53)mm^2比(16.54±2.49)和(15.40±2.20)mm^2];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测量中,尺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异常构成明显高于运动神经[34.54%(38/110)比18.18%(20/110)、36.36%(40/110)比20.90%(23/110)、52.72%(58/110)比20.00%(22/110)]。在超声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检测中,45岁及以上或病程10年以上的患者发生尺神经和正中神经损害的比例均较高(P<0.05),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较大的患者发生正中神经损害比例较高(P<0.05);在超声异常表现中:MAGE较大的患者,其尺神经、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发生超声异常表现的比例明显高于MAGE小的患者(P<0.05);超声测量CSA结果显示:MAGE>4 mmol/L的患者,其尺神经、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增厚较明显。结论DPN首先累及感觉神经,且损伤比例明显高于运动神经;下肢神经比上肢神经更易受到损害;45岁及以上或病程10年以上的患者发生尺神经和正中神经损害的比例较高;MAGE较大(>4 mmol/L)的患者发生正中神经损害比例较高。上述神经损伤的特点可为DPN的预防、诊断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糖尿病神经病变 平均血糖波动幅度 神经传导速度 横截面积
原文传递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患病危险因素及神经损伤特点分析 被引量:20
8
作者 胡培 白姣 +4 位作者 薛锐 胡天鑫 董正森 阮玲仪 郑光美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病的危险因素及其神经损伤特点,为DPN的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是否合并DPN将215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合并DPN,105例)及对照组(不合并DPN,110例),收集其临床资料,测量神经传导速度及神经... 目的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病的危险因素及其神经损伤特点,为DPN的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是否合并DPN将215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合并DPN,105例)及对照组(不合并DPN,110例),收集其临床资料,测量神经传导速度及神经横截面积(CSA)并进行比较,分析DPN患者神经损伤特点及DPN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糖尿病病程、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铁蛋白(S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SF、HbA1c及糖尿病病程为DPN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观察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尺神经、正中神经及腓总神经CSA与SCV、MCV、波幅均呈负相关,与潜伏期呈正相关(P<0.05).中、老年组和长病程组尺神经和正中神经CSA异常患者的构成比分别高于青年组和短病程组(P<0.05),NLR>2组尺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CSA值及CSA异常患者的构成比明显高于NLR≤2组(P<0.05).结论 NLR、SF、HbA1c、糖尿病病程是DPN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年龄≥45岁、病程>10年或NLR>2的糖尿病患者,应常规应用超声筛查其周围神经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糖尿病病程 超声
原文传递
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危险因素与防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叶梦霞 田刚 《河北医药》 CAS 2021年第19期3006-3011,共6页
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是一种麻醉和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临床表现细微多样,取决于被影响的特定认知区域,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记忆受损、信息处理能力下降、智力减退和焦虑。其危险因素众多,患者的自身(年龄、文化程度、术前合并症等)、术中情... 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是一种麻醉和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临床表现细微多样,取决于被影响的特定认知区域,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记忆受损、信息处理能力下降、智力减退和焦虑。其危险因素众多,患者的自身(年龄、文化程度、术前合并症等)、术中情况(手术类型、麻醉方法、麻醉深度、麻醉时间等)及术后情况(术后疼痛与术后炎性反应)均为相关危险因素。此并发症不仅增加经济负担,降低生活质量,而且严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巨大负担,至今仍未有明确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近年来,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倍受关注,研究成果为临床研究、预测、预防、治疗提供新的思路。该文就近年来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综述,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术期 神经认知障碍 危险因素 预防治疗
下载PDF
黄芪多糖通过抑制炎性因子改善糖尿病大鼠肾损伤 被引量:20
10
作者 张熙 郑俊威 +2 位作者 潘雪莲 张娟 薛锐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438-442,F0003,共6页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随机抽取8只为正常对照组(C组),其余高脂高糖饮食后注射链脲佐菌素40 mg/kg,糖尿病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和黄芪多糖组(APS组),每组8只。不同处理第... 目的:研究黄芪多糖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随机抽取8只为正常对照组(C组),其余高脂高糖饮食后注射链脲佐菌素40 mg/kg,糖尿病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糖尿病组(DM组)和黄芪多糖组(APS组),每组8只。不同处理第4周和第8周检测空腹血糖、尿素氮和肌酐;8周后处死大鼠测体质量、肾指数;肾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免疫组化法、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肾组织内IL1β和IL18表达变化。结果:黄芪多糖处理后,大鼠体质量增加;肾指数、空腹血糖、尿素氮和肌酐降低;肾组织病理形态明显改善;IL1β和IL18表达明显降低。结论:黄芪多糖可能通过抑制炎性反应因子IL1β和IL18表达改善糖尿病肾病肾组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黄芪多糖 炎症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鞘膜内和鞘膜外臂丛神经阻滞对膈肌麻痹影响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甜甜 景红霞 +4 位作者 肖彬 郑光美 薛锐 王家镜 胡培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9年第10期1011-1014,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鞘膜内、外2种注射方法对膈肌活动度及呼吸抑制的影响。方法右上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拟行内固定取出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鞘膜外组(超声引导下鞘膜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和鞘膜内组(超声引导下鞘膜内臂丛神...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鞘膜内、外2种注射方法对膈肌活动度及呼吸抑制的影响。方法右上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拟行内固定取出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鞘膜外组(超声引导下鞘膜外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和鞘膜内组(超声引导下鞘膜内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各30例;采用M型超声分别对平静呼吸和深呼吸状态下,神经阻滞前、注射药物后15、30 min膈肌活动度进行测量并记录;应用Easy-One肺功能仪检测2组神经阻滞前及注射药物后15、30 min第1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比较2组麻醉效果,神经阻滞前后膈肌活动度、肺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鞘膜外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18.2±2.1)min]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16.5±2.3)min]长于鞘膜内组[(11.6±1.9)、(9.3±2.1)min](P<0.05),感觉阻滞持续时间[(932.3±155.0)min]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976.3±155.6)min)]与鞘膜内组[(1 011.2±149.3)、(1 106.2±150.3)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神经阻滞前、阻滞后15、30 min 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状态下,鞘膜外组阻滞前、阻滞后15、30 min时膈肌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鞘膜内组阻滞后30 min膈肌活动度[(1.5±0.5)、(4.1±0.9)cm]低于阻滞前[(2.2±0.4)、(5.5±0.8)cm]和鞘膜外组阻滞后30 min[(1.8±0.6)、(4.8±0.8)cm](P<0.05);鞘膜内组阻滞后30 min膈肌部分及完全麻痹(43.33%、26.67%)、霍纳综合征(40.00%)、声音嘶哑(36.67%)、上肢感觉及运动异常(33.33%)发生率均高于鞘膜外组(20.00%、6.67%,26.67%、6.67%、3.33%)(P<0.05)。结论与鞘膜内注射相比,超声引导下鞘膜外臂丛神经阻滞在提供有效镇痛的同时,可降低膈肌麻痹的发生率,减少对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肌麻痹 M型超声 臂丛神经阻滞 鞘膜外
原文传递
神经传导阻滞联合脊髓电刺激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疗效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付蓓蓓 姜文新 +1 位作者 秦碧勇 李颖波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97-901,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阻滞联合脊髓电刺激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共135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行神经传导阻滞联合脊髓电刺激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3、5、7、30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疼痛缓...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阻滞联合脊髓电刺激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共135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行神经传导阻滞联合脊髓电刺激术,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3、5、7、30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疼痛缓解程度和睡眠质量改善情况,比较不同年龄组的治疗周期。结果神经传导阻滞联合脊髓电刺激术治疗显效率为95.56%(129/135),总有效率为100%(135/135)。手术前后VAS评分(F=46.891,P=0.000)和PSQI评分(F=55.993,P=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3、5、7和30 d VAS评分(t=6.395,P=0.012;t=8.104,P=0.000;t=5.693,P=0.013;t=8.294,P=0.000;t=7.193,P=0.007)和PSQI评分(t=7.142,P=0.006;t=3.959,P=0.034;t=7.142,P=0.006;t=3.959,P=0.034;t=8.104,P=0.000)均低于术前。平均治疗周期(15.97±2.44)d,各年龄组患者治疗周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184,P=0.001),≤30岁组治疗周期最短(q=4.593,P=0.019;q=5.693,P=0.018;q=4.583,P=0.021;q=7.204,P=0.008;q=5.593,P=0.013)、> 70岁组治疗周期最长(q=5.593,P=0.013;q=8.104,P=0.000;q=7.142,P=0.006;q=5.693,P=0.011;q=4.298,P=0.033)。结论神经传导阻滞联合脊髓电刺激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在缓解疼痛的同时改善睡眠质量,有望成为临床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 神经传导阻滞 电刺激疗法 脊髓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对小儿扁桃体切除术及腺样体切除术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5
13
作者 余国庆 蔡一萌 +1 位作者 陈宇飞 薛锐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96-100,共5页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诱导前预防性应用艾司氯胺酮与咪达唑仑对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患儿苏醒期躁动和苏醒期谵妄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行扁桃体和(或)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组和M组,每组5...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诱导前预防性应用艾司氯胺酮与咪达唑仑对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患儿苏醒期躁动和苏醒期谵妄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行扁桃体和(或)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组和M组,每组50例。入手术室后即刻,E组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5 mg/kg,M组静脉滴注咪达唑仑0.1 mg/kg。所有患儿全身麻醉诱导和术中麻醉维持相同,术毕均转运至麻醉后恢复室(PACU)进行全身麻醉复苏。记录麻醉苏醒期躁动和谵妄的发生情况以及苏醒期谵妄量表(PAED)评分、儿童术后疼痛量表(FLACC)评分、拔管时间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E组苏醒期躁动和谵妄发生率低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术后PAED评分、FLACC评分以及注射丙泊酚时体动发生率低于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麻醉诱导前(T_(0))、麻醉诱导后(T_(1))、插管即刻(T_(2))的平均动脉压较M组高,拔管时间较M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用于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可显著降低患儿苏醒期躁动和谵妄发生率,减少丙泊酚注射时体动和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更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可安全有效地运用于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提高苏醒期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咪达唑仑 苏醒期躁动 苏醒期谵妄 扁桃体切除术 腺样体切除术
下载PDF
瑞马唑仑-丙泊酚-阿芬太尼在无痛胃镜检查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宇飞 余国庆 +1 位作者 蔡一萌 薛锐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596-599,共4页
目的:评价瑞马唑仑-丙泊酚-阿芬太尼用于无痛胃镜检查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5月至8月行无痛胃镜检查术的患者90例,年龄18~59岁,BMI 18.5~28.0 kg/m^(2),ASAⅠ级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45):瑞马唑... 目的:评价瑞马唑仑-丙泊酚-阿芬太尼用于无痛胃镜检查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5月至8月行无痛胃镜检查术的患者90例,年龄18~59岁,BMI 18.5~28.0 kg/m^(2),ASAⅠ级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n=45):瑞马唑仑-丙泊酚-阿芬太尼组(RPA组)和丙泊酚-阿芬太尼组(PA组)。两组均预先缓慢推注阿芬太尼6μg/kg, 1 min后RPA组依次静脉注射瑞马唑仑0.1 mg/kg,丙泊酚0.5 mg/kg, PA组静脉注射丙泊酚2 mg/kg。检查中根据实际情况追加丙泊酚0.5 mg/kg。待MOAA/s评分≤1分时开始行胃镜检查。记录两组患者的镇静有效率、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胃镜检查时间、离院时间及术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PA组比较,RPA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延长,麻醉苏醒、离院时间缩短,低血压、呼吸抑制及心动过缓发生率下降(P<0.05)。两组患者的镇静有效率、胃镜检查时间、呛咳及注射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丙泊酚-阿芬太尼联合相比,瑞马唑仑-丙泊酚-阿芬太尼联合应用于无痛胃镜检查时麻醉苏醒时间缩短,低氧血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麻醉更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阿芬太尼 丙泊酚 无痛胃镜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联合罗哌卡因对下肢手术硬膜外镇痛的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相文 张熙 +1 位作者 肖昀 郑敏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258-262,284,共6页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联合罗哌卡因在下肢骨折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3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0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实验组术...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联合罗哌卡因在下肢骨折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3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0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实验组术毕采用艾司氯胺酮联合罗哌卡因行PCEA,对照组采用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行术后PCEA,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 h(T0)、术后4 h(T1)、术后8 h(T2)、术后12 h(T3)、术后24 h(T4)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Ramsay)评分及术后24 h镇痛泵按压总数、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补救镇痛情况。结果:术后2、4、8、12、24 h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镇痛泵24 h按压总数、补救镇痛比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 h 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联合罗哌卡因在下肢骨折患者术后PCEA应用中的镇痛效果相较于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更加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舒芬太尼 下肢骨折 硬膜外自控镇痛
下载PDF
丙泊酚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认知功能及wnt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熙 郑敏 +2 位作者 冉然 薛锐 张娟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325-329,F0003,共6页
目的:研究丙泊酚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Longa线栓改良法制作大鼠左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阻断左侧大脑中动脉,2 h后拔出线栓造成再灌注损伤。将大鼠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组):线栓仅进入1... 目的:研究丙泊酚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Longa线栓改良法制作大鼠左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阻断左侧大脑中动脉,2 h后拔出线栓造成再灌注损伤。将大鼠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组):线栓仅进入10 cm后拔出;缺血再灌注组(M组):线栓阻断大脑中动脉后,尾静脉泵注20 mL/h 0.9%氯化钠溶液;丙泊酚组(P组):线栓阻断大脑中动脉后,尾静脉泵注20 mg/(kg·h)丙泊酚。24 h后用Longa E神经症状评分法,选取1~3分大鼠,每组8只进行实验。造模后行水迷宫试验评估认知功能,HE染色观察海马区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ting检测wnt3a、wnt5a、β-catenin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降低(P<0.01);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减少,变性细胞增多;脑组织中wnt3a、wnt5a、β-catenin蛋白表达上调(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丙泊酚预处理后大鼠空间认知和学习能力改善(P<0.05);海马CA1区正常神经元细胞增多,变性、坏死细胞减少;wnt3a、wnt5a、β-catenin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1)。结论:丙泊酚预处理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可能通过激活经典和非经典wnt信号通路,减少海马神经元的损伤,改善大鼠空间认知和学习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脑缺血再灌注 海马CA1区 WNT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在周围神经痛大鼠脊髓和背根神经节的表达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光杰 顾俊峰 肖昀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9年第11期1049-1052,共4页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痛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s 5,mGluR5)表达变化。方法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只,观察组腹腔注射紫杉醇制备周围神经痛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痛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s 5,mGluR5)表达变化。方法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只,观察组腹腔注射紫杉醇制备周围神经痛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造模前及造模第1、7、14天检测2组大鼠足底机械痛阈值;造模第14天,处死大鼠后取脊髓和背根神经节,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GluR5在脊髓与背根神经节分布及阳性细胞率,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与背根神经节mGluR5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观察组造模前机械痛阈值[(41.48±3.29)g]与对照组[(42.00±2.71)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第1、7、14天,观察组机械痛阈值[(30.78±2.04)、(19.48±2.22)、(14.29±1.44)g]均低于对照组[(39.98±1.48)、(40.87±3.11)、(40.10±2.74)g](P<0.05);造模第14天,对照组脊髓、背根神经节mGluR5表达均较低、且主要分布于脊髓背角浅层,观察组脊髓、背根神经节均可见mGluR5表达、且分布较密集;观察组脊髓、背根神经节mGluR5阳性细胞率[(24.24±1.49)%、(38.20±2.47)%]均高于对照组[(6.30±1.11)%、(8.52±1.89)%](P<0.05),且观察组背根神经节mGluR5阳性细胞率高于脊髓(P<0.05),对照组脊髓mGluR5阳性细胞率与背根神经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第14天,观察组脊髓、背根神经节mGluR5相对表达量(5.22±0.53、6.44±0.51)均高于对照组(1.02±0.33、1.23±0.41)(P<0.05)。结论周围神经痛大鼠脊髓及背根神经节mGluR5分布较密集,且背根神经节mGluR5表达增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痛 背根神经节 脊髓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